打造“江北幼教動車組”

幼兒園 在線教育 藝術教育 教育 光明網 2017-06-16

6月7日,江北實驗幼兒園教育集團公佈了2017年秋季招生公告,就招生範圍等作了明確。一週下來,江北實驗幼教集團總園長許麗芬發現了一個可喜的現象,“‘越界報名’的情況幾乎不見了,說明群眾對家門口的幼兒園越來越認可了!”她感慨地表示,這就是集團化辦園所要達到的效果。

去年9月,江北實驗幼教集團正式成立。從此,開啟了江北學前教育發展的新篇章:即以中心園區為“頭雁”,帶領下範、華店、湖滄、湖田等四個園區“比翼齊飛”。“我們要全力打造‘江北幼教動車組’,讓江北學前教育亮起來。”昨天,東陽市城校辦(二)主任張健說。

近一年下來,“江北幼教動車組”動力十足,提速喜人。記者獲悉,江北學區內的等級幼兒園覆蓋面從最初的46.5%,一舉提升到100%;二級幼兒園翻倍增長,從原先的兩所增加到4所。

“領頭雁”引路,“眾雁”同頻共振

因園制宜、優勢互補、以強帶弱、和諧發展———這是江北實驗幼教集團在探索發展中,堅持的最大原則。作為“領頭雁”,江北實驗幼教集團中心園區充分發揮強者力量,帶動其他園區協同發展。

在許麗芬眼裡,幼教工作需要各種精細。管理上,江北實驗幼教集團也強調一致性,相繼制定出了入園手冊、教師成長手冊、工作管理手冊等,確保大方向一致、小細節入微。如餐點管理、家長接待、正班工作等,均有涉及。

為了切實做到“以強帶弱”,該集團還實現了“骨幹下沉”,派出中心園區教務副主任胡嘉佳到下範園區,擔任支教園長;派遣中心園區副園長樓漢麗,全面負責華店和湖滄園區工作指導。

共享管理模式、共享園所文化、共享教育資源,近一年來,江北幼教集團的教師們充分認識到“三個共享”帶來的好處。“有了中心園區這個學習目標,分園老師更加積極向上,對幼兒工作投入了更大的熱情,工作狀態很好。”胡嘉佳說,而且,隨著園區環境的提升、教學教研的進步,家長對幼兒園的認可度也逐步提高,“她們說,幼兒園檔次越來越高,很滿意”。

值得一提的是,江北幼教集團在“動車組”的打造中,並非只看重“合”字,而是強調“合而不同”,鼓勵各園發揮個性。如下範園區重點打造健康教育、華店園區注重藝術教育、湖滄和湖田園區講究養成教育,達到“共同成長,各有所長”。

教研聯盟班,讓教師變得更優質

4月初,金華市教研室組織各縣(市、區)的幼教教研員,赴動員開展幼兒園課程與教學調研活動。其中,江北實驗幼教集團的“教研聯盟班”,讓大家眼前一亮。

“集團化,不是簡單的做加法。”許麗芬說,“最重要的是,要達到江北學前教育的均衡、優質發展,讓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的學前教育。”她說,園區要優質,首先要教師優質、教學優質。早在2015年2月,江北就創新性地推出了“教研聯盟班”,學區內24所公民辦幼兒園的負責人、教學骨幹等,都是該班的學員。

每月,“教研聯盟班”召開一次大教研活動,圍繞環境創設、幼小銜接、主題活動開設、新教材研討、保健行為規範等,開展交流討論。“每次,一討論就是半天,讓人受益匪淺。”胡嘉佳說,一場場“頭腦風暴”,不斷刷新著教師對幼兒教育的認知。

除了專題學習外,“教研聯盟班”還通過教學觀摩、實踐指導等現場教研形式,切實將教研活動“落地”。結合時代發展,該班還不斷深化學習方式,通過QQ群、微信群等實施網絡教研。

近一年來,江北學前教育發生了質的變化。通過環境打造,部分“農村幼兒園”提升了氣質,改變了形象;通過教研活動,教師個人素養得到了提升,“東陽市最美教師”、東陽市“教壇新秀”等花落於此,優質課、微課、課題等方面的獎項,也是更上了一層樓。

(記者 張益曉 通訊員 王旭君)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