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樂朝朱棣實現了 “萬國來朝” 大街上隨處可見外國使臣

永樂大典 鄭和 明史 施展 中山 烽火楓 2019-04-10

永樂朝之所以被後世推崇為永樂盛世,是因為朱棣在政治、經濟、文化和外交方面都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其中,最令朱棣感到自豪的是,他實現了“萬國來朝”的美夢。

作為一位軍人,朱棣堅毅果敢。大明周邊的國家,無論是大是小,是強是弱,只要敢向朱棣挑戰,朱棣就敢應戰。朱棣不是百戰百勝的將軍,可是,每一次出兵,無論條件多麼惡劣,他都一定會堅持到最後,堅持到贏。如果失敗而回,朱棣會積蓄力量,奮發圖強,爭取下一次的勝利。靖難之役,朱棣屢敗屢戰,這是他的堅毅和執著的最好體現。

明朝永樂朝朱棣實現了 “萬國來朝” 大街上隨處可見外國使臣

“文皇少長習兵,據幽燕形勝之地,乘建文孱弱,長驅內向,奄有四海。”(《明史》)這一句話,說出了朱棣的出身,有點貶低朱棣的意思;但是,朱棣“即位以後,躬行節儉,水早朝告夕振,無有壅蔽”(《明史》)。由此可見,永樂盛世的出現,朱棣貢獻不小。當然,朱棣還是一位手腕極其靈活的政治家。為使周邊的其他國家誠心歸附,他施展了靈活的外交手段。鄭和幾次南下,耗費國家大量錢財,全因朱棣一人支持。鄭和所到之處,無論是大國小國,都以大明朝的名譽,贈送大量珍寶。作為交換,那些國家紛紛表示,承認朱棣,歸附大明。

自從登上皇位,朱棣就一直在證明自己的合法性;贏得最大多數人的支持,是朱棣的主要目的。修撰《永樂大典》是為了證明朱棣的合法性,遷都北京也是為了證明他的合法性,發展外交、擴展國家版圖也是為了證明他的合法性。

鄭和率領的船隊,繞過東南亞,一直航行到非洲。在這期間,東南亞和非洲國家的使臣,一共有三百多人次來華朝拜,平均每年有十次左右。這些國家所派遣的使臣,不是三個兩個,而是一大群,而且來的使臣一次比一次多。水樂年間,在大明首都的大街上,隨處都可以見到外國使臣。

明朝永樂朝朱棣實現了 “萬國來朝” 大街上隨處可見外國使臣

更令後世皇帝感到望塵莫及的是,在朱棣的慷慨關照下,滿刺加、文萊、蘇祿等國家的國王,親自率領使團,前往中國拜見朱棣。大明太有吸引力了,好多使臣來了就不想走,甚至趕都趕不走。據統計,外國使臣來華,平均居留時間是兩三個月。

淳泥王和蘇祿王,來到大明就不想走了。他們在中國居住了很長的時間,最後在中國病故。他們留下的唯一遺囑是,能夠安葬在中國。朱棣也不介意為他們舉辦隆重的葬禮,將泥王葬在南京,葬蘇祿王在德州。

明朝永樂朝朱棣實現了 “萬國來朝” 大街上隨處可見外國使臣

作為國君,泥王和蘇祿王竟然渴望被安葬在中國,可見中國對他們的吸引力之大。

那個時候,琉球群島上有三個小國家,分別是中山、山南和山北。為拉攏明朝,中山國派出大批使臣,風風光光地來朝拜。山南國和山北國聽說後,不甘落後,派出更多的使臣,朝拜的規模比中山國還大。這些小國家在互相競爭,看哪國對中國的朝拜最熱烈,以此得到政治和軍事上的援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