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侯古民居 古韻引人醉

永樂大典 明朝 南宋 美女 康熙 潮脈相承 2018-11-29

研究潮汕歷史的學者,往往將視角侷限在今天的汕頭、潮州和揭陽地區。其實,歷史上的潮州府屬地很大,除了上述三市,甚至覆蓋了今天的梅州地區。大埔縣地接饒平北部,曾是潮州府屬的八邑之一,晚清各大城市多有八邑會館,就是大埔縣曾是潮州府屬地的反映。

百侯鎮位於大埔縣中部,是從前的潮、客地區人員、貨物流動的重要結集點,也是名符其實的文化古鎮,值得研究潮汕史的學者注意。

百侯古稱“白侯”,其名最早可見於蔡仙人摩崖石刻。石刻有“白侯洞裡號神仙”句,刻石時間為宋朝開禧元年(1205),“洞”為南宋時期地方區劃名稱。明代《永樂大典》中《湖潮府總圖》載:“白侯”為潮州府所轄。

百侯古民居 古韻引人醉

百侯的發達,和歷史上的“百侯墟”有很大關係。早在明代中期,百侯墟已初具規模。清末汕頭《嶺東日報》論述:“就清遠一都言之,其屬於清遠河者,以白侯為都會,白侯蓋居清遠之中樞,凡清遠河流域之鄉里,皆於此赴墟集焉。”民國《大埔縣誌》載:百侯墟“入口米為大宗,出口菸絲,柴炭為大宗。”清遠河就是今天的梅潭江,為韓江的重要支流之一。

讓人十分驚奇的是,百侯人文極盛。曾經出現的翰林學士竟有5人、進士23人,還有文武舉134人,有“一腹三翰林”、“同榜三進士”、“同堂七魁”等佳話,近代以來,出現羅卓英等十一位將軍。如此情況,在從前的潮州府屬地中是很罕見的。就在百侯,筆者還發現若干聖旨,來自明清時期的皇帝褒封之作。

百侯古民居 古韻引人醉

企南軒:中西合璧

企南軒建於清康熙年間,為百侯進士楊之徐所建書齋,民國時期重建,佔地1252平方米,建築面積1490平方米,由一座堂屋和一座西式洋樓組成,共有27個房間。楊之徐曾著有《企南軒詩集》、《企南軒文集》等,為百侯地方重要的地方文獻。

企南軒有一副大門聯“源流千里;溉灌萬頃”,體現了儒家時期百侯地方人士對傳統耕讀生活的嚮往。在企南軒裡面,筆者發現牆上還有“革命”、“打倒”等口號,落款是“紅軍十二軍”字樣,推測企南軒曾是軍隊駐地。

整體看,企南軒有庭院、小橋、古屋和古井,外面還有水塘,這些體現了大埔傳統民居的多樣性和包容性,還有對天人合一居住環境的嚮往。走在企南軒,我甚至會聯想到汕頭小公園的騎樓群。

今天的企南軒,仍然有楊氏後人在裡面居住。屋中一位抱著小孩的的婦人對我提及:“這座房子冬暖夏涼,祖先的功德遺澤子孫多多。”

百侯古民居 古韻引人醉

百侯的古民居還有很多,如肇慶堂同樣是中西合璧的傑作,國民黨元老、書法家胡漢民之為此堂題名,當年的肇慶堂主人娶了一位汕頭美女,曾長期居住在汕頭。再如通議大夫第是當年的翰林所居,有極濃郁文化氣息。

百侯古民居還有太史第、青箱世業、淵雅公祠、三臺書室、文明毓秀、景足東南……只是聽聽名字,就讓遊客陶醉了。

百侯的古民居,真是令人歎為觀止。行走在百侯的三十六巷,閒逛百侯老街,在悠長的石板路上,發思古之幽情,再品嚐百侯薄餅、憶子飯、五香牛肉乾等。我彷彿看到當年一個又一個大埔商人在百侯墟起行,先經過饒平北部山地,再進入今天的汕頭埠,再坐紅頭船到達南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