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抑鬱症 發現佩奇 藥品 大學 電腦 39深呼吸 2019-08-16
"

“大半夜,奶奶跪在我的床頭,遞給我一個菸灰缸,求我砸她的頭來獲得解脫。”

這看似小說虛構的片段,卻是8月4日凌晨3點,一名網友自爆的親身經歷。面對奶奶這般舉止,她說,那時的她內心有恐懼,但更多是心疼,因為奶奶是個被“躁鬱症”困擾多年的患者。

"

“大半夜,奶奶跪在我的床頭,遞給我一個菸灰缸,求我砸她的頭來獲得解脫。”

這看似小說虛構的片段,卻是8月4日凌晨3點,一名網友自爆的親身經歷。面對奶奶這般舉止,她說,那時的她內心有恐懼,但更多是心疼,因為奶奶是個被“躁鬱症”困擾多年的患者。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網友親述經歷。/ 微博截圖

提到躁鬱症,歌手曹格上個月正因此上了微博熱搜。兩年的躁鬱症困擾,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將家人拒之門外,婚姻面臨危機。

"

“大半夜,奶奶跪在我的床頭,遞給我一個菸灰缸,求我砸她的頭來獲得解脫。”

這看似小說虛構的片段,卻是8月4日凌晨3點,一名網友自爆的親身經歷。面對奶奶這般舉止,她說,那時的她內心有恐懼,但更多是心疼,因為奶奶是個被“躁鬱症”困擾多年的患者。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網友親述經歷。/ 微博截圖

提到躁鬱症,歌手曹格上個月正因此上了微博熱搜。兩年的躁鬱症困擾,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將家人拒之門外,婚姻面臨危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曹格自爆曾身患躁鬱症。/ 微博 @鳳凰網娛樂

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但是,它折磨人的能力,跟抑鬱症相比有增無減,患病人數也是與日俱增。

躁鬱症學名“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一樣,是心境障礙的一種。所謂“雙相”,是指患者的心境會在兩種極端狀態下波動——時而登上狂躁的高峰,時而陷入抑鬱的低谷。

"

“大半夜,奶奶跪在我的床頭,遞給我一個菸灰缸,求我砸她的頭來獲得解脫。”

這看似小說虛構的片段,卻是8月4日凌晨3點,一名網友自爆的親身經歷。面對奶奶這般舉止,她說,那時的她內心有恐懼,但更多是心疼,因為奶奶是個被“躁鬱症”困擾多年的患者。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網友親述經歷。/ 微博截圖

提到躁鬱症,歌手曹格上個月正因此上了微博熱搜。兩年的躁鬱症困擾,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將家人拒之門外,婚姻面臨危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曹格自爆曾身患躁鬱症。/ 微博 @鳳凰網娛樂

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但是,它折磨人的能力,跟抑鬱症相比有增無減,患病人數也是與日俱增。

躁鬱症學名“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一樣,是心境障礙的一種。所謂“雙相”,是指患者的心境會在兩種極端狀態下波動——時而登上狂躁的高峰,時而陷入抑鬱的低谷。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情緒波動圖。/ 澎湃·美數課

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公佈關於疾病、殘障和死亡的大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億人患有抑鬱症,5000萬痴呆症患者,2300萬精神分裂症患者,6000萬躁鬱症患者。其中,在中國,就生活著700萬的躁鬱症病人。

躁鬱症,情緒的“兩極分裂”

“得了這種病,就像一把刀,狂躁時刀向著外面,而抑鬱的時候刀尖對著自己。”

21歲的王娟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學生,也是一名被躁鬱症長期折磨的患者。從高一開始,她就有輕微躁鬱症傾向。

在自習課上,她會拉著班裡同學喋喋不休談論人生的意義,一整節課嘴不帶停,要是把同學都講跑了,她繼續一個人興奮地自言自語。

有時候的王娟則一整天都不說話,不搭理身邊人,凌晨兩點還跑到大街上晃盪,不明事由地邊走邊哭,直到走累了,哭累了,才回家。

那時期的她脾氣火爆。過春節時,因為一點小事不順心,王娟砸碎了廚房所有的盤子,並拿起水果刀對著自己的手腕,嚷嚷著就要割腕自殺。

面對女兒的舉止,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不知所措,也不相信女兒精神有問題。因為王娟在不躁不狂的時候,懂事有禮貌,見誰都笑得一臉燦爛。

"

“大半夜,奶奶跪在我的床頭,遞給我一個菸灰缸,求我砸她的頭來獲得解脫。”

這看似小說虛構的片段,卻是8月4日凌晨3點,一名網友自爆的親身經歷。面對奶奶這般舉止,她說,那時的她內心有恐懼,但更多是心疼,因為奶奶是個被“躁鬱症”困擾多年的患者。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網友親述經歷。/ 微博截圖

提到躁鬱症,歌手曹格上個月正因此上了微博熱搜。兩年的躁鬱症困擾,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將家人拒之門外,婚姻面臨危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曹格自爆曾身患躁鬱症。/ 微博 @鳳凰網娛樂

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但是,它折磨人的能力,跟抑鬱症相比有增無減,患病人數也是與日俱增。

躁鬱症學名“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一樣,是心境障礙的一種。所謂“雙相”,是指患者的心境會在兩種極端狀態下波動——時而登上狂躁的高峰,時而陷入抑鬱的低谷。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情緒波動圖。/ 澎湃·美數課

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公佈關於疾病、殘障和死亡的大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億人患有抑鬱症,5000萬痴呆症患者,2300萬精神分裂症患者,6000萬躁鬱症患者。其中,在中國,就生活著700萬的躁鬱症病人。

躁鬱症,情緒的“兩極分裂”

“得了這種病,就像一把刀,狂躁時刀向著外面,而抑鬱的時候刀尖對著自己。”

21歲的王娟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學生,也是一名被躁鬱症長期折磨的患者。從高一開始,她就有輕微躁鬱症傾向。

在自習課上,她會拉著班裡同學喋喋不休談論人生的意義,一整節課嘴不帶停,要是把同學都講跑了,她繼續一個人興奮地自言自語。

有時候的王娟則一整天都不說話,不搭理身邊人,凌晨兩點還跑到大街上晃盪,不明事由地邊走邊哭,直到走累了,哭累了,才回家。

那時期的她脾氣火爆。過春節時,因為一點小事不順心,王娟砸碎了廚房所有的盤子,並拿起水果刀對著自己的手腕,嚷嚷著就要割腕自殺。

面對女兒的舉止,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不知所措,也不相信女兒精神有問題。因為王娟在不躁不狂的時候,懂事有禮貌,見誰都笑得一臉燦爛。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患者的狀態經常被比喻為坐在情緒的“鞦韆”或者“蹺蹺板”上。/ quanjing

“為了讓我快樂,父親動員所有親人來開導我,告訴我世界很美好,要好好活下去。”王娟回憶,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喜怒無常的生活成了一種煎熬,直到親人都不理她了,她還是沒有走出來。

“那天發完火後,我躲在衣櫃裡,歇斯底里地咒罵著這個世界,哭著不停拿頭撞著櫃子,我感覺自己要被撕開了,可沒人能幫我。”王娟說。

就這樣過了4年,上了大二的她才去醫院做檢查,被確診為“躁鬱症”,需要長期的藥物和心理治療。而像王娟這種,患躁鬱症多年後才被確診的病人大有人在。

北京回龍觀醫院抑鬱症病房主任陳林表示,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的識別率、就診率很低。因為很多人會把抑鬱或狂躁發作當成單純的“情緒問題”,加上對躁鬱症認識不足,導致不被重視。

"

“大半夜,奶奶跪在我的床頭,遞給我一個菸灰缸,求我砸她的頭來獲得解脫。”

這看似小說虛構的片段,卻是8月4日凌晨3點,一名網友自爆的親身經歷。面對奶奶這般舉止,她說,那時的她內心有恐懼,但更多是心疼,因為奶奶是個被“躁鬱症”困擾多年的患者。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網友親述經歷。/ 微博截圖

提到躁鬱症,歌手曹格上個月正因此上了微博熱搜。兩年的躁鬱症困擾,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將家人拒之門外,婚姻面臨危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曹格自爆曾身患躁鬱症。/ 微博 @鳳凰網娛樂

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但是,它折磨人的能力,跟抑鬱症相比有增無減,患病人數也是與日俱增。

躁鬱症學名“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一樣,是心境障礙的一種。所謂“雙相”,是指患者的心境會在兩種極端狀態下波動——時而登上狂躁的高峰,時而陷入抑鬱的低谷。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情緒波動圖。/ 澎湃·美數課

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公佈關於疾病、殘障和死亡的大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億人患有抑鬱症,5000萬痴呆症患者,2300萬精神分裂症患者,6000萬躁鬱症患者。其中,在中國,就生活著700萬的躁鬱症病人。

躁鬱症,情緒的“兩極分裂”

“得了這種病,就像一把刀,狂躁時刀向著外面,而抑鬱的時候刀尖對著自己。”

21歲的王娟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學生,也是一名被躁鬱症長期折磨的患者。從高一開始,她就有輕微躁鬱症傾向。

在自習課上,她會拉著班裡同學喋喋不休談論人生的意義,一整節課嘴不帶停,要是把同學都講跑了,她繼續一個人興奮地自言自語。

有時候的王娟則一整天都不說話,不搭理身邊人,凌晨兩點還跑到大街上晃盪,不明事由地邊走邊哭,直到走累了,哭累了,才回家。

那時期的她脾氣火爆。過春節時,因為一點小事不順心,王娟砸碎了廚房所有的盤子,並拿起水果刀對著自己的手腕,嚷嚷著就要割腕自殺。

面對女兒的舉止,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不知所措,也不相信女兒精神有問題。因為王娟在不躁不狂的時候,懂事有禮貌,見誰都笑得一臉燦爛。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患者的狀態經常被比喻為坐在情緒的“鞦韆”或者“蹺蹺板”上。/ quanjing

“為了讓我快樂,父親動員所有親人來開導我,告訴我世界很美好,要好好活下去。”王娟回憶,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喜怒無常的生活成了一種煎熬,直到親人都不理她了,她還是沒有走出來。

“那天發完火後,我躲在衣櫃裡,歇斯底里地咒罵著這個世界,哭著不停拿頭撞著櫃子,我感覺自己要被撕開了,可沒人能幫我。”王娟說。

就這樣過了4年,上了大二的她才去醫院做檢查,被確診為“躁鬱症”,需要長期的藥物和心理治療。而像王娟這種,患躁鬱症多年後才被確診的病人大有人在。

北京回龍觀醫院抑鬱症病房主任陳林表示,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的識別率、就診率很低。因為很多人會把抑鬱或狂躁發作當成單純的“情緒問題”,加上對躁鬱症認識不足,導致不被重視。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雙相障礙的概念雛形在1854年被提出,但對於這種病症的界定,一度十分模糊。/ originoo

現有研究顯示,當人們首次出現抑鬱或躁狂症狀發作後,平均要滯後8年才能首次被診斷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從而得到治療。

即使醫學專業的行內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生物學碩士楊曉宇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上大三時,他因為用兔子做生理解剖實驗,聽到兔子“淒厲得像從地獄裡傳出來的鬼叫”一般的聲音,陷入倫理困境,開始抑鬱。

沒過多久,他躁狂的一面也顯示出來,開始瘋狂地購物,買下7800元的電腦眼睛都沒眨一下。由於平時動作幅度越來越大,一學期內他就打碎了幾十個暖水壺。

儘管學的是與醫學相關的專業,但楊曉宇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得了躁鬱症。直到三年後,在病友的點撥下,他才最終確診。

行為奇怪,也不是“神經病”

“躁鬱症患者不是神經病,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最佳狀態和最慘狀態罷了。”

在患病的5年內,王娟除了飽受躁鬱症帶來的過山車般情緒起伏,還要忍受身邊人投來的異樣眼光。

從高一過於熱情地給同學講解人生意義,到將自己的內心世界關起來,不與外人進行半句交談,身邊的人早已對她議論非非,說她是神經有問題,行為才會如此喜怒無常。

聽到街坊鄰居說自己的女兒是神經病,王娟的父母很是心疼,四處為女兒辯解稱只是心情不好的緣故。

春節聚會上,王娟要割脈自殺的行為,也是嚇壞了眾多人。王娟的舅舅勸她的父親,“這女子一直都痴痴癲癲的,要不送精神病院看看吧。”聽到這句話,素來溫和的父親對舅舅大打出手。

因為街坊鄰居的議論紛紛,王娟的父母想帶她遠離家鄉,尋找個新的住處。王娟拒絕了,她不忍心40多歲的父母還因為她而在外漂泊,高考結束後,她選了一所外省的大學。

公司白領林雪也是一名躁鬱症患者,當得知自己患病時,她沒有告訴家人和朋友,一個人默默接受治療。因為她潛意識知道他們肯定不會理解,甚至害怕他們把自己當“神經病”。

林雪說,她曾看過一部講述躁鬱症的電影《一念無明》,裡面的男主黃世東因為躁狂復發,一個人在超市門口大口大口地吞嚥黑巧克力的場景,被路人拍成視頻發佈到了網上,被鄰居無意看到,紛紛譴責他是神經病,要求他和父親搬離公寓。

"

“大半夜,奶奶跪在我的床頭,遞給我一個菸灰缸,求我砸她的頭來獲得解脫。”

這看似小說虛構的片段,卻是8月4日凌晨3點,一名網友自爆的親身經歷。面對奶奶這般舉止,她說,那時的她內心有恐懼,但更多是心疼,因為奶奶是個被“躁鬱症”困擾多年的患者。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網友親述經歷。/ 微博截圖

提到躁鬱症,歌手曹格上個月正因此上了微博熱搜。兩年的躁鬱症困擾,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將家人拒之門外,婚姻面臨危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曹格自爆曾身患躁鬱症。/ 微博 @鳳凰網娛樂

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但是,它折磨人的能力,跟抑鬱症相比有增無減,患病人數也是與日俱增。

躁鬱症學名“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一樣,是心境障礙的一種。所謂“雙相”,是指患者的心境會在兩種極端狀態下波動——時而登上狂躁的高峰,時而陷入抑鬱的低谷。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情緒波動圖。/ 澎湃·美數課

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公佈關於疾病、殘障和死亡的大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億人患有抑鬱症,5000萬痴呆症患者,2300萬精神分裂症患者,6000萬躁鬱症患者。其中,在中國,就生活著700萬的躁鬱症病人。

躁鬱症,情緒的“兩極分裂”

“得了這種病,就像一把刀,狂躁時刀向著外面,而抑鬱的時候刀尖對著自己。”

21歲的王娟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學生,也是一名被躁鬱症長期折磨的患者。從高一開始,她就有輕微躁鬱症傾向。

在自習課上,她會拉著班裡同學喋喋不休談論人生的意義,一整節課嘴不帶停,要是把同學都講跑了,她繼續一個人興奮地自言自語。

有時候的王娟則一整天都不說話,不搭理身邊人,凌晨兩點還跑到大街上晃盪,不明事由地邊走邊哭,直到走累了,哭累了,才回家。

那時期的她脾氣火爆。過春節時,因為一點小事不順心,王娟砸碎了廚房所有的盤子,並拿起水果刀對著自己的手腕,嚷嚷著就要割腕自殺。

面對女兒的舉止,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不知所措,也不相信女兒精神有問題。因為王娟在不躁不狂的時候,懂事有禮貌,見誰都笑得一臉燦爛。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患者的狀態經常被比喻為坐在情緒的“鞦韆”或者“蹺蹺板”上。/ quanjing

“為了讓我快樂,父親動員所有親人來開導我,告訴我世界很美好,要好好活下去。”王娟回憶,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喜怒無常的生活成了一種煎熬,直到親人都不理她了,她還是沒有走出來。

“那天發完火後,我躲在衣櫃裡,歇斯底里地咒罵著這個世界,哭著不停拿頭撞著櫃子,我感覺自己要被撕開了,可沒人能幫我。”王娟說。

就這樣過了4年,上了大二的她才去醫院做檢查,被確診為“躁鬱症”,需要長期的藥物和心理治療。而像王娟這種,患躁鬱症多年後才被確診的病人大有人在。

北京回龍觀醫院抑鬱症病房主任陳林表示,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的識別率、就診率很低。因為很多人會把抑鬱或狂躁發作當成單純的“情緒問題”,加上對躁鬱症認識不足,導致不被重視。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雙相障礙的概念雛形在1854年被提出,但對於這種病症的界定,一度十分模糊。/ originoo

現有研究顯示,當人們首次出現抑鬱或躁狂症狀發作後,平均要滯後8年才能首次被診斷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從而得到治療。

即使醫學專業的行內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生物學碩士楊曉宇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上大三時,他因為用兔子做生理解剖實驗,聽到兔子“淒厲得像從地獄裡傳出來的鬼叫”一般的聲音,陷入倫理困境,開始抑鬱。

沒過多久,他躁狂的一面也顯示出來,開始瘋狂地購物,買下7800元的電腦眼睛都沒眨一下。由於平時動作幅度越來越大,一學期內他就打碎了幾十個暖水壺。

儘管學的是與醫學相關的專業,但楊曉宇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得了躁鬱症。直到三年後,在病友的點撥下,他才最終確診。

行為奇怪,也不是“神經病”

“躁鬱症患者不是神經病,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最佳狀態和最慘狀態罷了。”

在患病的5年內,王娟除了飽受躁鬱症帶來的過山車般情緒起伏,還要忍受身邊人投來的異樣眼光。

從高一過於熱情地給同學講解人生意義,到將自己的內心世界關起來,不與外人進行半句交談,身邊的人早已對她議論非非,說她是神經有問題,行為才會如此喜怒無常。

聽到街坊鄰居說自己的女兒是神經病,王娟的父母很是心疼,四處為女兒辯解稱只是心情不好的緣故。

春節聚會上,王娟要割脈自殺的行為,也是嚇壞了眾多人。王娟的舅舅勸她的父親,“這女子一直都痴痴癲癲的,要不送精神病院看看吧。”聽到這句話,素來溫和的父親對舅舅大打出手。

因為街坊鄰居的議論紛紛,王娟的父母想帶她遠離家鄉,尋找個新的住處。王娟拒絕了,她不忍心40多歲的父母還因為她而在外漂泊,高考結束後,她選了一所外省的大學。

公司白領林雪也是一名躁鬱症患者,當得知自己患病時,她沒有告訴家人和朋友,一個人默默接受治療。因為她潛意識知道他們肯定不會理解,甚至害怕他們把自己當“神經病”。

林雪說,她曾看過一部講述躁鬱症的電影《一念無明》,裡面的男主黃世東因為躁狂復發,一個人在超市門口大口大口地吞嚥黑巧克力的場景,被路人拍成視頻發佈到了網上,被鄰居無意看到,紛紛譴責他是神經病,要求他和父親搬離公寓。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

“大半夜,奶奶跪在我的床頭,遞給我一個菸灰缸,求我砸她的頭來獲得解脫。”

這看似小說虛構的片段,卻是8月4日凌晨3點,一名網友自爆的親身經歷。面對奶奶這般舉止,她說,那時的她內心有恐懼,但更多是心疼,因為奶奶是個被“躁鬱症”困擾多年的患者。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網友親述經歷。/ 微博截圖

提到躁鬱症,歌手曹格上個月正因此上了微博熱搜。兩年的躁鬱症困擾,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將家人拒之門外,婚姻面臨危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曹格自爆曾身患躁鬱症。/ 微博 @鳳凰網娛樂

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但是,它折磨人的能力,跟抑鬱症相比有增無減,患病人數也是與日俱增。

躁鬱症學名“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一樣,是心境障礙的一種。所謂“雙相”,是指患者的心境會在兩種極端狀態下波動——時而登上狂躁的高峰,時而陷入抑鬱的低谷。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情緒波動圖。/ 澎湃·美數課

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公佈關於疾病、殘障和死亡的大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億人患有抑鬱症,5000萬痴呆症患者,2300萬精神分裂症患者,6000萬躁鬱症患者。其中,在中國,就生活著700萬的躁鬱症病人。

躁鬱症,情緒的“兩極分裂”

“得了這種病,就像一把刀,狂躁時刀向著外面,而抑鬱的時候刀尖對著自己。”

21歲的王娟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學生,也是一名被躁鬱症長期折磨的患者。從高一開始,她就有輕微躁鬱症傾向。

在自習課上,她會拉著班裡同學喋喋不休談論人生的意義,一整節課嘴不帶停,要是把同學都講跑了,她繼續一個人興奮地自言自語。

有時候的王娟則一整天都不說話,不搭理身邊人,凌晨兩點還跑到大街上晃盪,不明事由地邊走邊哭,直到走累了,哭累了,才回家。

那時期的她脾氣火爆。過春節時,因為一點小事不順心,王娟砸碎了廚房所有的盤子,並拿起水果刀對著自己的手腕,嚷嚷著就要割腕自殺。

面對女兒的舉止,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不知所措,也不相信女兒精神有問題。因為王娟在不躁不狂的時候,懂事有禮貌,見誰都笑得一臉燦爛。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患者的狀態經常被比喻為坐在情緒的“鞦韆”或者“蹺蹺板”上。/ quanjing

“為了讓我快樂,父親動員所有親人來開導我,告訴我世界很美好,要好好活下去。”王娟回憶,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喜怒無常的生活成了一種煎熬,直到親人都不理她了,她還是沒有走出來。

“那天發完火後,我躲在衣櫃裡,歇斯底里地咒罵著這個世界,哭著不停拿頭撞著櫃子,我感覺自己要被撕開了,可沒人能幫我。”王娟說。

就這樣過了4年,上了大二的她才去醫院做檢查,被確診為“躁鬱症”,需要長期的藥物和心理治療。而像王娟這種,患躁鬱症多年後才被確診的病人大有人在。

北京回龍觀醫院抑鬱症病房主任陳林表示,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的識別率、就診率很低。因為很多人會把抑鬱或狂躁發作當成單純的“情緒問題”,加上對躁鬱症認識不足,導致不被重視。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雙相障礙的概念雛形在1854年被提出,但對於這種病症的界定,一度十分模糊。/ originoo

現有研究顯示,當人們首次出現抑鬱或躁狂症狀發作後,平均要滯後8年才能首次被診斷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從而得到治療。

即使醫學專業的行內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生物學碩士楊曉宇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上大三時,他因為用兔子做生理解剖實驗,聽到兔子“淒厲得像從地獄裡傳出來的鬼叫”一般的聲音,陷入倫理困境,開始抑鬱。

沒過多久,他躁狂的一面也顯示出來,開始瘋狂地購物,買下7800元的電腦眼睛都沒眨一下。由於平時動作幅度越來越大,一學期內他就打碎了幾十個暖水壺。

儘管學的是與醫學相關的專業,但楊曉宇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得了躁鬱症。直到三年後,在病友的點撥下,他才最終確診。

行為奇怪,也不是“神經病”

“躁鬱症患者不是神經病,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最佳狀態和最慘狀態罷了。”

在患病的5年內,王娟除了飽受躁鬱症帶來的過山車般情緒起伏,還要忍受身邊人投來的異樣眼光。

從高一過於熱情地給同學講解人生意義,到將自己的內心世界關起來,不與外人進行半句交談,身邊的人早已對她議論非非,說她是神經有問題,行為才會如此喜怒無常。

聽到街坊鄰居說自己的女兒是神經病,王娟的父母很是心疼,四處為女兒辯解稱只是心情不好的緣故。

春節聚會上,王娟要割脈自殺的行為,也是嚇壞了眾多人。王娟的舅舅勸她的父親,“這女子一直都痴痴癲癲的,要不送精神病院看看吧。”聽到這句話,素來溫和的父親對舅舅大打出手。

因為街坊鄰居的議論紛紛,王娟的父母想帶她遠離家鄉,尋找個新的住處。王娟拒絕了,她不忍心40多歲的父母還因為她而在外漂泊,高考結束後,她選了一所外省的大學。

公司白領林雪也是一名躁鬱症患者,當得知自己患病時,她沒有告訴家人和朋友,一個人默默接受治療。因為她潛意識知道他們肯定不會理解,甚至害怕他們把自己當“神經病”。

林雪說,她曾看過一部講述躁鬱症的電影《一念無明》,裡面的男主黃世東因為躁狂復發,一個人在超市門口大口大口地吞嚥黑巧克力的場景,被路人拍成視頻發佈到了網上,被鄰居無意看到,紛紛譴責他是神經病,要求他和父親搬離公寓。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黃世東一邊塞,一邊吃,一邊哭。迎來的不是關懷,而是“攝像頭”。/ 電影《一念無明》片段

擔心這樣的情景在自己身上重演,林雪牢牢記住醫生的囑託,按時吃藥,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無論在外人,還是在家人面前,都儘量表現得像一個沒問題的正常人。

“其實,獨自壓抑這種情緒,常常讓我有種支撐不住的感覺,我想死卻不敢死,擔心我的死會暴露我有精神疾病,家人會因為鄰居的議論而抬不起頭。”林雪無奈地說道。

“由於社會的不理解或歧視,產生病恥感選擇隱瞞或者逃避有病的事實,在躁鬱症群體中廣泛存在,而這樣會影響病人的疾病診斷、治療和康復。”原解放軍第89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圖南告訴39深呼吸,躁鬱症只是疾病的一種,可以通過藥物和心理治療來進行緩解和治癒,社會不應該給他們貼上有色的“標籤”。

"

“大半夜,奶奶跪在我的床頭,遞給我一個菸灰缸,求我砸她的頭來獲得解脫。”

這看似小說虛構的片段,卻是8月4日凌晨3點,一名網友自爆的親身經歷。面對奶奶這般舉止,她說,那時的她內心有恐懼,但更多是心疼,因為奶奶是個被“躁鬱症”困擾多年的患者。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網友親述經歷。/ 微博截圖

提到躁鬱症,歌手曹格上個月正因此上了微博熱搜。兩年的躁鬱症困擾,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將家人拒之門外,婚姻面臨危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曹格自爆曾身患躁鬱症。/ 微博 @鳳凰網娛樂

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但是,它折磨人的能力,跟抑鬱症相比有增無減,患病人數也是與日俱增。

躁鬱症學名“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一樣,是心境障礙的一種。所謂“雙相”,是指患者的心境會在兩種極端狀態下波動——時而登上狂躁的高峰,時而陷入抑鬱的低谷。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情緒波動圖。/ 澎湃·美數課

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公佈關於疾病、殘障和死亡的大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億人患有抑鬱症,5000萬痴呆症患者,2300萬精神分裂症患者,6000萬躁鬱症患者。其中,在中國,就生活著700萬的躁鬱症病人。

躁鬱症,情緒的“兩極分裂”

“得了這種病,就像一把刀,狂躁時刀向著外面,而抑鬱的時候刀尖對著自己。”

21歲的王娟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學生,也是一名被躁鬱症長期折磨的患者。從高一開始,她就有輕微躁鬱症傾向。

在自習課上,她會拉著班裡同學喋喋不休談論人生的意義,一整節課嘴不帶停,要是把同學都講跑了,她繼續一個人興奮地自言自語。

有時候的王娟則一整天都不說話,不搭理身邊人,凌晨兩點還跑到大街上晃盪,不明事由地邊走邊哭,直到走累了,哭累了,才回家。

那時期的她脾氣火爆。過春節時,因為一點小事不順心,王娟砸碎了廚房所有的盤子,並拿起水果刀對著自己的手腕,嚷嚷著就要割腕自殺。

面對女兒的舉止,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不知所措,也不相信女兒精神有問題。因為王娟在不躁不狂的時候,懂事有禮貌,見誰都笑得一臉燦爛。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患者的狀態經常被比喻為坐在情緒的“鞦韆”或者“蹺蹺板”上。/ quanjing

“為了讓我快樂,父親動員所有親人來開導我,告訴我世界很美好,要好好活下去。”王娟回憶,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喜怒無常的生活成了一種煎熬,直到親人都不理她了,她還是沒有走出來。

“那天發完火後,我躲在衣櫃裡,歇斯底里地咒罵著這個世界,哭著不停拿頭撞著櫃子,我感覺自己要被撕開了,可沒人能幫我。”王娟說。

就這樣過了4年,上了大二的她才去醫院做檢查,被確診為“躁鬱症”,需要長期的藥物和心理治療。而像王娟這種,患躁鬱症多年後才被確診的病人大有人在。

北京回龍觀醫院抑鬱症病房主任陳林表示,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的識別率、就診率很低。因為很多人會把抑鬱或狂躁發作當成單純的“情緒問題”,加上對躁鬱症認識不足,導致不被重視。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雙相障礙的概念雛形在1854年被提出,但對於這種病症的界定,一度十分模糊。/ originoo

現有研究顯示,當人們首次出現抑鬱或躁狂症狀發作後,平均要滯後8年才能首次被診斷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從而得到治療。

即使醫學專業的行內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生物學碩士楊曉宇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上大三時,他因為用兔子做生理解剖實驗,聽到兔子“淒厲得像從地獄裡傳出來的鬼叫”一般的聲音,陷入倫理困境,開始抑鬱。

沒過多久,他躁狂的一面也顯示出來,開始瘋狂地購物,買下7800元的電腦眼睛都沒眨一下。由於平時動作幅度越來越大,一學期內他就打碎了幾十個暖水壺。

儘管學的是與醫學相關的專業,但楊曉宇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得了躁鬱症。直到三年後,在病友的點撥下,他才最終確診。

行為奇怪,也不是“神經病”

“躁鬱症患者不是神經病,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最佳狀態和最慘狀態罷了。”

在患病的5年內,王娟除了飽受躁鬱症帶來的過山車般情緒起伏,還要忍受身邊人投來的異樣眼光。

從高一過於熱情地給同學講解人生意義,到將自己的內心世界關起來,不與外人進行半句交談,身邊的人早已對她議論非非,說她是神經有問題,行為才會如此喜怒無常。

聽到街坊鄰居說自己的女兒是神經病,王娟的父母很是心疼,四處為女兒辯解稱只是心情不好的緣故。

春節聚會上,王娟要割脈自殺的行為,也是嚇壞了眾多人。王娟的舅舅勸她的父親,“這女子一直都痴痴癲癲的,要不送精神病院看看吧。”聽到這句話,素來溫和的父親對舅舅大打出手。

因為街坊鄰居的議論紛紛,王娟的父母想帶她遠離家鄉,尋找個新的住處。王娟拒絕了,她不忍心40多歲的父母還因為她而在外漂泊,高考結束後,她選了一所外省的大學。

公司白領林雪也是一名躁鬱症患者,當得知自己患病時,她沒有告訴家人和朋友,一個人默默接受治療。因為她潛意識知道他們肯定不會理解,甚至害怕他們把自己當“神經病”。

林雪說,她曾看過一部講述躁鬱症的電影《一念無明》,裡面的男主黃世東因為躁狂復發,一個人在超市門口大口大口地吞嚥黑巧克力的場景,被路人拍成視頻發佈到了網上,被鄰居無意看到,紛紛譴責他是神經病,要求他和父親搬離公寓。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黃世東一邊塞,一邊吃,一邊哭。迎來的不是關懷,而是“攝像頭”。/ 電影《一念無明》片段

擔心這樣的情景在自己身上重演,林雪牢牢記住醫生的囑託,按時吃藥,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無論在外人,還是在家人面前,都儘量表現得像一個沒問題的正常人。

“其實,獨自壓抑這種情緒,常常讓我有種支撐不住的感覺,我想死卻不敢死,擔心我的死會暴露我有精神疾病,家人會因為鄰居的議論而抬不起頭。”林雪無奈地說道。

“由於社會的不理解或歧視,產生病恥感選擇隱瞞或者逃避有病的事實,在躁鬱症群體中廣泛存在,而這樣會影響病人的疾病診斷、治療和康復。”原解放軍第89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圖南告訴39深呼吸,躁鬱症只是疾病的一種,可以通過藥物和心理治療來進行緩解和治癒,社會不應該給他們貼上有色的“標籤”。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一念無明》中,黃世東的爸爸(曾志偉飾)請求鄰居不要落井下石。/ 電影《一念無明》截圖

當然,說躁鬱症是“神經病”外,躁鬱症與“天才”有關也被很多人認同。當躁鬱症患者達到躁狂狀態時,他們可以做到幾天不睡覺,高度興奮,可不斷進行創作。事實上,梵高、尼采、貝多芬、歌德等大人物都是躁鬱症病人。很多患者因為貪婪這種狀態,甚至選擇停止服藥。

但是,圖南表示,這種幾天不休息、癲狂的工作狀態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躁鬱症表現,對病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威脅,需要及時進行治療。而病人發病可能出現的靈感或創造欲也都只是曇花一現,他們是沒辦法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躁鬱症並非是“天才病”。

想自殺,更想“活著”

“躁鬱症可以治癒,但治癒的道路卻很艱難。”

李女士是一名有30多年病史的躁鬱症患者,由於存在藥物過敏,在這30多年內,她嘗試了各種治療方法,卻始終沒有擺脫躁鬱症的困擾,自己常常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穿梭。

而躁鬱症患者在長期服用藥物時,也會飽受藥物副作用的折磨,若承受不住,就會有輕生的念頭。

《躁鬱之心》作者傑米森跟李女士一樣,是一名與躁鬱症抗爭了超過30年的疾病患者,由於無法承受藥物副作用的折磨,她在反覆私自停用藥物後產生自殺的念頭。她說:“我的身體再也不適合居住了,它是如此容易暴怒和哭泣,充滿了毀滅性和狂野的力量。面對著鏡子裡的主人公,我看到的是一個陌生的怪物,我並不認識它,但是卻必須與之分享自己的思路,並與它一起生活。”

傑米森著有“躁鬱天才”四部曲:《躁鬱之心:我與躁鬱症共處的30年》(上)、《躁鬱之心:我與躁鬱症共處的30年》(下)、《天才向左,瘋子向右(上):躁鬱症與偉大的藝術巨匠》、《天才向左,瘋子向右(下):躁鬱症與影響世界的人》。/ 網絡圖片

據國外研究發現,躁鬱症患者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躁鬱症患者中兩至四成曾有自殺行為,而11%~19%自殺身亡。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方貽儒教授曾指出,與抑鬱症相比,躁鬱症的複發率更高,抑鬱症大概一生當中的複發率有80%,而躁鬱症的複發率則超過90%,其自殺風險也遠遠比抑鬱症高。

"

“大半夜,奶奶跪在我的床頭,遞給我一個菸灰缸,求我砸她的頭來獲得解脫。”

這看似小說虛構的片段,卻是8月4日凌晨3點,一名網友自爆的親身經歷。面對奶奶這般舉止,她說,那時的她內心有恐懼,但更多是心疼,因為奶奶是個被“躁鬱症”困擾多年的患者。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網友親述經歷。/ 微博截圖

提到躁鬱症,歌手曹格上個月正因此上了微博熱搜。兩年的躁鬱症困擾,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將家人拒之門外,婚姻面臨危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曹格自爆曾身患躁鬱症。/ 微博 @鳳凰網娛樂

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但是,它折磨人的能力,跟抑鬱症相比有增無減,患病人數也是與日俱增。

躁鬱症學名“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一樣,是心境障礙的一種。所謂“雙相”,是指患者的心境會在兩種極端狀態下波動——時而登上狂躁的高峰,時而陷入抑鬱的低谷。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情緒波動圖。/ 澎湃·美數課

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公佈關於疾病、殘障和死亡的大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億人患有抑鬱症,5000萬痴呆症患者,2300萬精神分裂症患者,6000萬躁鬱症患者。其中,在中國,就生活著700萬的躁鬱症病人。

躁鬱症,情緒的“兩極分裂”

“得了這種病,就像一把刀,狂躁時刀向著外面,而抑鬱的時候刀尖對著自己。”

21歲的王娟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學生,也是一名被躁鬱症長期折磨的患者。從高一開始,她就有輕微躁鬱症傾向。

在自習課上,她會拉著班裡同學喋喋不休談論人生的意義,一整節課嘴不帶停,要是把同學都講跑了,她繼續一個人興奮地自言自語。

有時候的王娟則一整天都不說話,不搭理身邊人,凌晨兩點還跑到大街上晃盪,不明事由地邊走邊哭,直到走累了,哭累了,才回家。

那時期的她脾氣火爆。過春節時,因為一點小事不順心,王娟砸碎了廚房所有的盤子,並拿起水果刀對著自己的手腕,嚷嚷著就要割腕自殺。

面對女兒的舉止,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不知所措,也不相信女兒精神有問題。因為王娟在不躁不狂的時候,懂事有禮貌,見誰都笑得一臉燦爛。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患者的狀態經常被比喻為坐在情緒的“鞦韆”或者“蹺蹺板”上。/ quanjing

“為了讓我快樂,父親動員所有親人來開導我,告訴我世界很美好,要好好活下去。”王娟回憶,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喜怒無常的生活成了一種煎熬,直到親人都不理她了,她還是沒有走出來。

“那天發完火後,我躲在衣櫃裡,歇斯底里地咒罵著這個世界,哭著不停拿頭撞著櫃子,我感覺自己要被撕開了,可沒人能幫我。”王娟說。

就這樣過了4年,上了大二的她才去醫院做檢查,被確診為“躁鬱症”,需要長期的藥物和心理治療。而像王娟這種,患躁鬱症多年後才被確診的病人大有人在。

北京回龍觀醫院抑鬱症病房主任陳林表示,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的識別率、就診率很低。因為很多人會把抑鬱或狂躁發作當成單純的“情緒問題”,加上對躁鬱症認識不足,導致不被重視。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雙相障礙的概念雛形在1854年被提出,但對於這種病症的界定,一度十分模糊。/ originoo

現有研究顯示,當人們首次出現抑鬱或躁狂症狀發作後,平均要滯後8年才能首次被診斷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從而得到治療。

即使醫學專業的行內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生物學碩士楊曉宇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上大三時,他因為用兔子做生理解剖實驗,聽到兔子“淒厲得像從地獄裡傳出來的鬼叫”一般的聲音,陷入倫理困境,開始抑鬱。

沒過多久,他躁狂的一面也顯示出來,開始瘋狂地購物,買下7800元的電腦眼睛都沒眨一下。由於平時動作幅度越來越大,一學期內他就打碎了幾十個暖水壺。

儘管學的是與醫學相關的專業,但楊曉宇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得了躁鬱症。直到三年後,在病友的點撥下,他才最終確診。

行為奇怪,也不是“神經病”

“躁鬱症患者不是神經病,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最佳狀態和最慘狀態罷了。”

在患病的5年內,王娟除了飽受躁鬱症帶來的過山車般情緒起伏,還要忍受身邊人投來的異樣眼光。

從高一過於熱情地給同學講解人生意義,到將自己的內心世界關起來,不與外人進行半句交談,身邊的人早已對她議論非非,說她是神經有問題,行為才會如此喜怒無常。

聽到街坊鄰居說自己的女兒是神經病,王娟的父母很是心疼,四處為女兒辯解稱只是心情不好的緣故。

春節聚會上,王娟要割脈自殺的行為,也是嚇壞了眾多人。王娟的舅舅勸她的父親,“這女子一直都痴痴癲癲的,要不送精神病院看看吧。”聽到這句話,素來溫和的父親對舅舅大打出手。

因為街坊鄰居的議論紛紛,王娟的父母想帶她遠離家鄉,尋找個新的住處。王娟拒絕了,她不忍心40多歲的父母還因為她而在外漂泊,高考結束後,她選了一所外省的大學。

公司白領林雪也是一名躁鬱症患者,當得知自己患病時,她沒有告訴家人和朋友,一個人默默接受治療。因為她潛意識知道他們肯定不會理解,甚至害怕他們把自己當“神經病”。

林雪說,她曾看過一部講述躁鬱症的電影《一念無明》,裡面的男主黃世東因為躁狂復發,一個人在超市門口大口大口地吞嚥黑巧克力的場景,被路人拍成視頻發佈到了網上,被鄰居無意看到,紛紛譴責他是神經病,要求他和父親搬離公寓。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黃世東一邊塞,一邊吃,一邊哭。迎來的不是關懷,而是“攝像頭”。/ 電影《一念無明》片段

擔心這樣的情景在自己身上重演,林雪牢牢記住醫生的囑託,按時吃藥,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無論在外人,還是在家人面前,都儘量表現得像一個沒問題的正常人。

“其實,獨自壓抑這種情緒,常常讓我有種支撐不住的感覺,我想死卻不敢死,擔心我的死會暴露我有精神疾病,家人會因為鄰居的議論而抬不起頭。”林雪無奈地說道。

“由於社會的不理解或歧視,產生病恥感選擇隱瞞或者逃避有病的事實,在躁鬱症群體中廣泛存在,而這樣會影響病人的疾病診斷、治療和康復。”原解放軍第89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圖南告訴39深呼吸,躁鬱症只是疾病的一種,可以通過藥物和心理治療來進行緩解和治癒,社會不應該給他們貼上有色的“標籤”。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一念無明》中,黃世東的爸爸(曾志偉飾)請求鄰居不要落井下石。/ 電影《一念無明》截圖

當然,說躁鬱症是“神經病”外,躁鬱症與“天才”有關也被很多人認同。當躁鬱症患者達到躁狂狀態時,他們可以做到幾天不睡覺,高度興奮,可不斷進行創作。事實上,梵高、尼采、貝多芬、歌德等大人物都是躁鬱症病人。很多患者因為貪婪這種狀態,甚至選擇停止服藥。

但是,圖南表示,這種幾天不休息、癲狂的工作狀態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躁鬱症表現,對病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威脅,需要及時進行治療。而病人發病可能出現的靈感或創造欲也都只是曇花一現,他們是沒辦法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躁鬱症並非是“天才病”。

想自殺,更想“活著”

“躁鬱症可以治癒,但治癒的道路卻很艱難。”

李女士是一名有30多年病史的躁鬱症患者,由於存在藥物過敏,在這30多年內,她嘗試了各種治療方法,卻始終沒有擺脫躁鬱症的困擾,自己常常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穿梭。

而躁鬱症患者在長期服用藥物時,也會飽受藥物副作用的折磨,若承受不住,就會有輕生的念頭。

《躁鬱之心》作者傑米森跟李女士一樣,是一名與躁鬱症抗爭了超過30年的疾病患者,由於無法承受藥物副作用的折磨,她在反覆私自停用藥物後產生自殺的念頭。她說:“我的身體再也不適合居住了,它是如此容易暴怒和哭泣,充滿了毀滅性和狂野的力量。面對著鏡子裡的主人公,我看到的是一個陌生的怪物,我並不認識它,但是卻必須與之分享自己的思路,並與它一起生活。”

傑米森著有“躁鬱天才”四部曲:《躁鬱之心:我與躁鬱症共處的30年》(上)、《躁鬱之心:我與躁鬱症共處的30年》(下)、《天才向左,瘋子向右(上):躁鬱症與偉大的藝術巨匠》、《天才向左,瘋子向右(下):躁鬱症與影響世界的人》。/ 網絡圖片

據國外研究發現,躁鬱症患者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躁鬱症患者中兩至四成曾有自殺行為,而11%~19%自殺身亡。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方貽儒教授曾指出,與抑鬱症相比,躁鬱症的複發率更高,抑鬱症大概一生當中的複發率有80%,而躁鬱症的複發率則超過90%,其自殺風險也遠遠比抑鬱症高。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圖解躁鬱症與抑鬱症的區別。/ 澎湃·美數課

2018年8月5日,32歲女歌手盧凱彤,從20幾層高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因為實在扛不住躁鬱症的折磨。

盧凱彤在2013年查出躁鬱症,在親人的陪伴下,經過兩年的治療慢慢走出低潮。曾接受媒體訪問時,她表示在這兩年的低潮期,每天都想自殺,但現在已慢慢把自己從深淵中拉了出來,並呼籲粉絲,要懷抱希望,人生一定有辦法走下去。儘管對生活仍充滿希望,3年後,她還是被病魔無情地帶走了。

面對外界的不理解,以及疾病的折磨,王娟也曾有自殺的念頭,但想到父母對自己二十幾年的辛苦付出,母親因為自己的病常常偷偷抹淚,她努力遏制著這種可怕的想法。

“只要心中仍有愛意,便真的放不下這個世界,我愛父母,勝過愛自己。”王娟說,她不想死,現在的她努力讓自己一天天變好,除了藥物治療,還和朋友四處去旅遊,嘗試各種沒有做過的事,開闊眼界,轉移注意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戰勝病魔。

李女士也是如此,到處奔波求醫,就是不想被躁鬱症打趴下,因為她捨不得自己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業。

躁鬱症康復是很難,但躁鬱症患者也未曾放棄,在沒判定生死前,都要努力地拼一把。

社會浮躁,加速“精神崩潰”

“社會促使了這樣一種情緒,期待每個人長時間擁有‘輕躁狂’那樣的超人狀態。”

近幾年,隨著新聞事件的報道,躁鬱症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但當大眾正準備搞清楚這個病的來源,進行預防時,身邊的躁鬱症病人已經一個又一個地出現。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雙相障礙的平均發病率為2%-3%,部分國家或地區可高達5%-7%。而綜觀國內外調查數據,大多數患者初發年齡在20-30歲之間,25歲以前發病更常見,發病年齡高峰集中在15-19歲。

方貽儒指出,躁鬱症的危險因素十分多樣,其中遺傳因素的影響最為突出。躁鬱症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屬於多基因遺傳。

"

“大半夜,奶奶跪在我的床頭,遞給我一個菸灰缸,求我砸她的頭來獲得解脫。”

這看似小說虛構的片段,卻是8月4日凌晨3點,一名網友自爆的親身經歷。面對奶奶這般舉止,她說,那時的她內心有恐懼,但更多是心疼,因為奶奶是個被“躁鬱症”困擾多年的患者。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網友親述經歷。/ 微博截圖

提到躁鬱症,歌手曹格上個月正因此上了微博熱搜。兩年的躁鬱症困擾,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將家人拒之門外,婚姻面臨危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曹格自爆曾身患躁鬱症。/ 微博 @鳳凰網娛樂

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但是,它折磨人的能力,跟抑鬱症相比有增無減,患病人數也是與日俱增。

躁鬱症學名“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一樣,是心境障礙的一種。所謂“雙相”,是指患者的心境會在兩種極端狀態下波動——時而登上狂躁的高峰,時而陷入抑鬱的低谷。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情緒波動圖。/ 澎湃·美數課

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公佈關於疾病、殘障和死亡的大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億人患有抑鬱症,5000萬痴呆症患者,2300萬精神分裂症患者,6000萬躁鬱症患者。其中,在中國,就生活著700萬的躁鬱症病人。

躁鬱症,情緒的“兩極分裂”

“得了這種病,就像一把刀,狂躁時刀向著外面,而抑鬱的時候刀尖對著自己。”

21歲的王娟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學生,也是一名被躁鬱症長期折磨的患者。從高一開始,她就有輕微躁鬱症傾向。

在自習課上,她會拉著班裡同學喋喋不休談論人生的意義,一整節課嘴不帶停,要是把同學都講跑了,她繼續一個人興奮地自言自語。

有時候的王娟則一整天都不說話,不搭理身邊人,凌晨兩點還跑到大街上晃盪,不明事由地邊走邊哭,直到走累了,哭累了,才回家。

那時期的她脾氣火爆。過春節時,因為一點小事不順心,王娟砸碎了廚房所有的盤子,並拿起水果刀對著自己的手腕,嚷嚷著就要割腕自殺。

面對女兒的舉止,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不知所措,也不相信女兒精神有問題。因為王娟在不躁不狂的時候,懂事有禮貌,見誰都笑得一臉燦爛。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患者的狀態經常被比喻為坐在情緒的“鞦韆”或者“蹺蹺板”上。/ quanjing

“為了讓我快樂,父親動員所有親人來開導我,告訴我世界很美好,要好好活下去。”王娟回憶,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喜怒無常的生活成了一種煎熬,直到親人都不理她了,她還是沒有走出來。

“那天發完火後,我躲在衣櫃裡,歇斯底里地咒罵著這個世界,哭著不停拿頭撞著櫃子,我感覺自己要被撕開了,可沒人能幫我。”王娟說。

就這樣過了4年,上了大二的她才去醫院做檢查,被確診為“躁鬱症”,需要長期的藥物和心理治療。而像王娟這種,患躁鬱症多年後才被確診的病人大有人在。

北京回龍觀醫院抑鬱症病房主任陳林表示,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的識別率、就診率很低。因為很多人會把抑鬱或狂躁發作當成單純的“情緒問題”,加上對躁鬱症認識不足,導致不被重視。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雙相障礙的概念雛形在1854年被提出,但對於這種病症的界定,一度十分模糊。/ originoo

現有研究顯示,當人們首次出現抑鬱或躁狂症狀發作後,平均要滯後8年才能首次被診斷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從而得到治療。

即使醫學專業的行內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生物學碩士楊曉宇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上大三時,他因為用兔子做生理解剖實驗,聽到兔子“淒厲得像從地獄裡傳出來的鬼叫”一般的聲音,陷入倫理困境,開始抑鬱。

沒過多久,他躁狂的一面也顯示出來,開始瘋狂地購物,買下7800元的電腦眼睛都沒眨一下。由於平時動作幅度越來越大,一學期內他就打碎了幾十個暖水壺。

儘管學的是與醫學相關的專業,但楊曉宇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得了躁鬱症。直到三年後,在病友的點撥下,他才最終確診。

行為奇怪,也不是“神經病”

“躁鬱症患者不是神經病,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最佳狀態和最慘狀態罷了。”

在患病的5年內,王娟除了飽受躁鬱症帶來的過山車般情緒起伏,還要忍受身邊人投來的異樣眼光。

從高一過於熱情地給同學講解人生意義,到將自己的內心世界關起來,不與外人進行半句交談,身邊的人早已對她議論非非,說她是神經有問題,行為才會如此喜怒無常。

聽到街坊鄰居說自己的女兒是神經病,王娟的父母很是心疼,四處為女兒辯解稱只是心情不好的緣故。

春節聚會上,王娟要割脈自殺的行為,也是嚇壞了眾多人。王娟的舅舅勸她的父親,“這女子一直都痴痴癲癲的,要不送精神病院看看吧。”聽到這句話,素來溫和的父親對舅舅大打出手。

因為街坊鄰居的議論紛紛,王娟的父母想帶她遠離家鄉,尋找個新的住處。王娟拒絕了,她不忍心40多歲的父母還因為她而在外漂泊,高考結束後,她選了一所外省的大學。

公司白領林雪也是一名躁鬱症患者,當得知自己患病時,她沒有告訴家人和朋友,一個人默默接受治療。因為她潛意識知道他們肯定不會理解,甚至害怕他們把自己當“神經病”。

林雪說,她曾看過一部講述躁鬱症的電影《一念無明》,裡面的男主黃世東因為躁狂復發,一個人在超市門口大口大口地吞嚥黑巧克力的場景,被路人拍成視頻發佈到了網上,被鄰居無意看到,紛紛譴責他是神經病,要求他和父親搬離公寓。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黃世東一邊塞,一邊吃,一邊哭。迎來的不是關懷,而是“攝像頭”。/ 電影《一念無明》片段

擔心這樣的情景在自己身上重演,林雪牢牢記住醫生的囑託,按時吃藥,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無論在外人,還是在家人面前,都儘量表現得像一個沒問題的正常人。

“其實,獨自壓抑這種情緒,常常讓我有種支撐不住的感覺,我想死卻不敢死,擔心我的死會暴露我有精神疾病,家人會因為鄰居的議論而抬不起頭。”林雪無奈地說道。

“由於社會的不理解或歧視,產生病恥感選擇隱瞞或者逃避有病的事實,在躁鬱症群體中廣泛存在,而這樣會影響病人的疾病診斷、治療和康復。”原解放軍第89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圖南告訴39深呼吸,躁鬱症只是疾病的一種,可以通過藥物和心理治療來進行緩解和治癒,社會不應該給他們貼上有色的“標籤”。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一念無明》中,黃世東的爸爸(曾志偉飾)請求鄰居不要落井下石。/ 電影《一念無明》截圖

當然,說躁鬱症是“神經病”外,躁鬱症與“天才”有關也被很多人認同。當躁鬱症患者達到躁狂狀態時,他們可以做到幾天不睡覺,高度興奮,可不斷進行創作。事實上,梵高、尼采、貝多芬、歌德等大人物都是躁鬱症病人。很多患者因為貪婪這種狀態,甚至選擇停止服藥。

但是,圖南表示,這種幾天不休息、癲狂的工作狀態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躁鬱症表現,對病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威脅,需要及時進行治療。而病人發病可能出現的靈感或創造欲也都只是曇花一現,他們是沒辦法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躁鬱症並非是“天才病”。

想自殺,更想“活著”

“躁鬱症可以治癒,但治癒的道路卻很艱難。”

李女士是一名有30多年病史的躁鬱症患者,由於存在藥物過敏,在這30多年內,她嘗試了各種治療方法,卻始終沒有擺脫躁鬱症的困擾,自己常常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穿梭。

而躁鬱症患者在長期服用藥物時,也會飽受藥物副作用的折磨,若承受不住,就會有輕生的念頭。

《躁鬱之心》作者傑米森跟李女士一樣,是一名與躁鬱症抗爭了超過30年的疾病患者,由於無法承受藥物副作用的折磨,她在反覆私自停用藥物後產生自殺的念頭。她說:“我的身體再也不適合居住了,它是如此容易暴怒和哭泣,充滿了毀滅性和狂野的力量。面對著鏡子裡的主人公,我看到的是一個陌生的怪物,我並不認識它,但是卻必須與之分享自己的思路,並與它一起生活。”

傑米森著有“躁鬱天才”四部曲:《躁鬱之心:我與躁鬱症共處的30年》(上)、《躁鬱之心:我與躁鬱症共處的30年》(下)、《天才向左,瘋子向右(上):躁鬱症與偉大的藝術巨匠》、《天才向左,瘋子向右(下):躁鬱症與影響世界的人》。/ 網絡圖片

據國外研究發現,躁鬱症患者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躁鬱症患者中兩至四成曾有自殺行為,而11%~19%自殺身亡。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方貽儒教授曾指出,與抑鬱症相比,躁鬱症的複發率更高,抑鬱症大概一生當中的複發率有80%,而躁鬱症的複發率則超過90%,其自殺風險也遠遠比抑鬱症高。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圖解躁鬱症與抑鬱症的區別。/ 澎湃·美數課

2018年8月5日,32歲女歌手盧凱彤,從20幾層高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因為實在扛不住躁鬱症的折磨。

盧凱彤在2013年查出躁鬱症,在親人的陪伴下,經過兩年的治療慢慢走出低潮。曾接受媒體訪問時,她表示在這兩年的低潮期,每天都想自殺,但現在已慢慢把自己從深淵中拉了出來,並呼籲粉絲,要懷抱希望,人生一定有辦法走下去。儘管對生活仍充滿希望,3年後,她還是被病魔無情地帶走了。

面對外界的不理解,以及疾病的折磨,王娟也曾有自殺的念頭,但想到父母對自己二十幾年的辛苦付出,母親因為自己的病常常偷偷抹淚,她努力遏制著這種可怕的想法。

“只要心中仍有愛意,便真的放不下這個世界,我愛父母,勝過愛自己。”王娟說,她不想死,現在的她努力讓自己一天天變好,除了藥物治療,還和朋友四處去旅遊,嘗試各種沒有做過的事,開闊眼界,轉移注意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戰勝病魔。

李女士也是如此,到處奔波求醫,就是不想被躁鬱症打趴下,因為她捨不得自己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業。

躁鬱症康復是很難,但躁鬱症患者也未曾放棄,在沒判定生死前,都要努力地拼一把。

社會浮躁,加速“精神崩潰”

“社會促使了這樣一種情緒,期待每個人長時間擁有‘輕躁狂’那樣的超人狀態。”

近幾年,隨著新聞事件的報道,躁鬱症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但當大眾正準備搞清楚這個病的來源,進行預防時,身邊的躁鬱症病人已經一個又一個地出現。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雙相障礙的平均發病率為2%-3%,部分國家或地區可高達5%-7%。而綜觀國內外調查數據,大多數患者初發年齡在20-30歲之間,25歲以前發病更常見,發病年齡高峰集中在15-19歲。

方貽儒指出,躁鬱症的危險因素十分多樣,其中遺傳因素的影響最為突出。躁鬱症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屬於多基因遺傳。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親屬如果有Ⅰ型、Ⅱ型障礙,那麼患病風險就會提高到普通人群的10倍。/ origin

因為家族基因遺傳。她曾無意聽家中長輩提起,父親有一個妹妹因為有精神病而早早死去。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情感障礙課題組負責人馬燕桃則表示,除了個體化的因素,更和所處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如今,社會處於一個發展越來越快的階段,而為了跟上這速度,無論是誰都是被推著咬牙往前衝,來不及休息,也經常因為某件事搞砸,影響正常節奏而焦慮心煩,很多人的精神狀態也因此慢慢出現了不可控制的變化。

馬燕桃說,她所在的醫院周邊校園人群較多,所遇到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學業壓力,而患躁鬱症的初中生、高中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據她的觀察,在最近10年,在整個群體裡,特別在中國社會,躁鬱症的發病率呈迅速上升的趨勢。

"

“大半夜,奶奶跪在我的床頭,遞給我一個菸灰缸,求我砸她的頭來獲得解脫。”

這看似小說虛構的片段,卻是8月4日凌晨3點,一名網友自爆的親身經歷。面對奶奶這般舉止,她說,那時的她內心有恐懼,但更多是心疼,因為奶奶是個被“躁鬱症”困擾多年的患者。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網友親述經歷。/ 微博截圖

提到躁鬱症,歌手曹格上個月正因此上了微博熱搜。兩年的躁鬱症困擾,讓他無法控制自己的思考,將家人拒之門外,婚姻面臨危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曹格自爆曾身患躁鬱症。/ 微博 @鳳凰網娛樂

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對很多人來說,都是一個比較陌生的詞彙。但是,它折磨人的能力,跟抑鬱症相比有增無減,患病人數也是與日俱增。

躁鬱症學名“雙相情感障礙”,和抑鬱症一樣,是心境障礙的一種。所謂“雙相”,是指患者的心境會在兩種極端狀態下波動——時而登上狂躁的高峰,時而陷入抑鬱的低谷。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情緒波動圖。/ 澎湃·美數課

世界衛生組織每年公佈關於疾病、殘障和死亡的大數據顯示,全球約有3億人患有抑鬱症,5000萬痴呆症患者,2300萬精神分裂症患者,6000萬躁鬱症患者。其中,在中國,就生活著700萬的躁鬱症病人。

躁鬱症,情緒的“兩極分裂”

“得了這種病,就像一把刀,狂躁時刀向著外面,而抑鬱的時候刀尖對著自己。”

21歲的王娟是一名在校的大二學生,也是一名被躁鬱症長期折磨的患者。從高一開始,她就有輕微躁鬱症傾向。

在自習課上,她會拉著班裡同學喋喋不休談論人生的意義,一整節課嘴不帶停,要是把同學都講跑了,她繼續一個人興奮地自言自語。

有時候的王娟則一整天都不說話,不搭理身邊人,凌晨兩點還跑到大街上晃盪,不明事由地邊走邊哭,直到走累了,哭累了,才回家。

那時期的她脾氣火爆。過春節時,因為一點小事不順心,王娟砸碎了廚房所有的盤子,並拿起水果刀對著自己的手腕,嚷嚷著就要割腕自殺。

面對女兒的舉止,沒有多少文化的父母不知所措,也不相信女兒精神有問題。因為王娟在不躁不狂的時候,懂事有禮貌,見誰都笑得一臉燦爛。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躁鬱症患者的狀態經常被比喻為坐在情緒的“鞦韆”或者“蹺蹺板”上。/ quanjing

“為了讓我快樂,父親動員所有親人來開導我,告訴我世界很美好,要好好活下去。”王娟回憶,可她就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喜怒無常的生活成了一種煎熬,直到親人都不理她了,她還是沒有走出來。

“那天發完火後,我躲在衣櫃裡,歇斯底里地咒罵著這個世界,哭著不停拿頭撞著櫃子,我感覺自己要被撕開了,可沒人能幫我。”王娟說。

就這樣過了4年,上了大二的她才去醫院做檢查,被確診為“躁鬱症”,需要長期的藥物和心理治療。而像王娟這種,患躁鬱症多年後才被確診的病人大有人在。

北京回龍觀醫院抑鬱症病房主任陳林表示,相對於抑鬱症,躁鬱症的識別率、就診率很低。因為很多人會把抑鬱或狂躁發作當成單純的“情緒問題”,加上對躁鬱症認識不足,導致不被重視。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雙相障礙的概念雛形在1854年被提出,但對於這種病症的界定,一度十分模糊。/ originoo

現有研究顯示,當人們首次出現抑鬱或躁狂症狀發作後,平均要滯後8年才能首次被診斷為患有雙相情感障礙,從而得到治療。

即使醫學專業的行內人也會出現這種情況。生物學碩士楊曉宇就經歷了這樣的過程。上大三時,他因為用兔子做生理解剖實驗,聽到兔子“淒厲得像從地獄裡傳出來的鬼叫”一般的聲音,陷入倫理困境,開始抑鬱。

沒過多久,他躁狂的一面也顯示出來,開始瘋狂地購物,買下7800元的電腦眼睛都沒眨一下。由於平時動作幅度越來越大,一學期內他就打碎了幾十個暖水壺。

儘管學的是與醫學相關的專業,但楊曉宇一直沒有意識到自己得了躁鬱症。直到三年後,在病友的點撥下,他才最終確診。

行為奇怪,也不是“神經病”

“躁鬱症患者不是神經病,只是無法控制自己的最佳狀態和最慘狀態罷了。”

在患病的5年內,王娟除了飽受躁鬱症帶來的過山車般情緒起伏,還要忍受身邊人投來的異樣眼光。

從高一過於熱情地給同學講解人生意義,到將自己的內心世界關起來,不與外人進行半句交談,身邊的人早已對她議論非非,說她是神經有問題,行為才會如此喜怒無常。

聽到街坊鄰居說自己的女兒是神經病,王娟的父母很是心疼,四處為女兒辯解稱只是心情不好的緣故。

春節聚會上,王娟要割脈自殺的行為,也是嚇壞了眾多人。王娟的舅舅勸她的父親,“這女子一直都痴痴癲癲的,要不送精神病院看看吧。”聽到這句話,素來溫和的父親對舅舅大打出手。

因為街坊鄰居的議論紛紛,王娟的父母想帶她遠離家鄉,尋找個新的住處。王娟拒絕了,她不忍心40多歲的父母還因為她而在外漂泊,高考結束後,她選了一所外省的大學。

公司白領林雪也是一名躁鬱症患者,當得知自己患病時,她沒有告訴家人和朋友,一個人默默接受治療。因為她潛意識知道他們肯定不會理解,甚至害怕他們把自己當“神經病”。

林雪說,她曾看過一部講述躁鬱症的電影《一念無明》,裡面的男主黃世東因為躁狂復發,一個人在超市門口大口大口地吞嚥黑巧克力的場景,被路人拍成視頻發佈到了網上,被鄰居無意看到,紛紛譴責他是神經病,要求他和父親搬離公寓。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黃世東一邊塞,一邊吃,一邊哭。迎來的不是關懷,而是“攝像頭”。/ 電影《一念無明》片段

擔心這樣的情景在自己身上重演,林雪牢牢記住醫生的囑託,按時吃藥,來控制自己的情緒,無論在外人,還是在家人面前,都儘量表現得像一個沒問題的正常人。

“其實,獨自壓抑這種情緒,常常讓我有種支撐不住的感覺,我想死卻不敢死,擔心我的死會暴露我有精神疾病,家人會因為鄰居的議論而抬不起頭。”林雪無奈地說道。

“由於社會的不理解或歧視,產生病恥感選擇隱瞞或者逃避有病的事實,在躁鬱症群體中廣泛存在,而這樣會影響病人的疾病診斷、治療和康復。”原解放軍第89醫院醫學心理科主任圖南告訴39深呼吸,躁鬱症只是疾病的一種,可以通過藥物和心理治療來進行緩解和治癒,社會不應該給他們貼上有色的“標籤”。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一念無明》中,黃世東的爸爸(曾志偉飾)請求鄰居不要落井下石。/ 電影《一念無明》截圖

當然,說躁鬱症是“神經病”外,躁鬱症與“天才”有關也被很多人認同。當躁鬱症患者達到躁狂狀態時,他們可以做到幾天不睡覺,高度興奮,可不斷進行創作。事實上,梵高、尼采、貝多芬、歌德等大人物都是躁鬱症病人。很多患者因為貪婪這種狀態,甚至選擇停止服藥。

但是,圖南表示,這種幾天不休息、癲狂的工作狀態是一種非常嚴重的躁鬱症表現,對病人的身心健康具有極大的威脅,需要及時進行治療。而病人發病可能出現的靈感或創造欲也都只是曇花一現,他們是沒辦法長時間專注於一件事,躁鬱症並非是“天才病”。

想自殺,更想“活著”

“躁鬱症可以治癒,但治癒的道路卻很艱難。”

李女士是一名有30多年病史的躁鬱症患者,由於存在藥物過敏,在這30多年內,她嘗試了各種治療方法,卻始終沒有擺脫躁鬱症的困擾,自己常常在天堂和地獄之間來回穿梭。

而躁鬱症患者在長期服用藥物時,也會飽受藥物副作用的折磨,若承受不住,就會有輕生的念頭。

《躁鬱之心》作者傑米森跟李女士一樣,是一名與躁鬱症抗爭了超過30年的疾病患者,由於無法承受藥物副作用的折磨,她在反覆私自停用藥物後產生自殺的念頭。她說:“我的身體再也不適合居住了,它是如此容易暴怒和哭泣,充滿了毀滅性和狂野的力量。面對著鏡子裡的主人公,我看到的是一個陌生的怪物,我並不認識它,但是卻必須與之分享自己的思路,並與它一起生活。”

傑米森著有“躁鬱天才”四部曲:《躁鬱之心:我與躁鬱症共處的30年》(上)、《躁鬱之心:我與躁鬱症共處的30年》(下)、《天才向左,瘋子向右(上):躁鬱症與偉大的藝術巨匠》、《天才向左,瘋子向右(下):躁鬱症與影響世界的人》。/ 網絡圖片

據國外研究發現,躁鬱症患者自殺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0倍,躁鬱症患者中兩至四成曾有自殺行為,而11%~19%自殺身亡。

中華醫學會精神病學分會副主任委員會、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方貽儒教授曾指出,與抑鬱症相比,躁鬱症的複發率更高,抑鬱症大概一生當中的複發率有80%,而躁鬱症的複發率則超過90%,其自殺風險也遠遠比抑鬱症高。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圖解躁鬱症與抑鬱症的區別。/ 澎湃·美數課

2018年8月5日,32歲女歌手盧凱彤,從20幾層高樓跳下,結束了自己年輕的生命,因為實在扛不住躁鬱症的折磨。

盧凱彤在2013年查出躁鬱症,在親人的陪伴下,經過兩年的治療慢慢走出低潮。曾接受媒體訪問時,她表示在這兩年的低潮期,每天都想自殺,但現在已慢慢把自己從深淵中拉了出來,並呼籲粉絲,要懷抱希望,人生一定有辦法走下去。儘管對生活仍充滿希望,3年後,她還是被病魔無情地帶走了。

面對外界的不理解,以及疾病的折磨,王娟也曾有自殺的念頭,但想到父母對自己二十幾年的辛苦付出,母親因為自己的病常常偷偷抹淚,她努力遏制著這種可怕的想法。

“只要心中仍有愛意,便真的放不下這個世界,我愛父母,勝過愛自己。”王娟說,她不想死,現在的她努力讓自己一天天變好,除了藥物治療,還和朋友四處去旅遊,嘗試各種沒有做過的事,開闊眼界,轉移注意力,相信自己一定能戰勝病魔。

李女士也是如此,到處奔波求醫,就是不想被躁鬱症打趴下,因為她捨不得自己幸福的家庭和成功的事業。

躁鬱症康復是很難,但躁鬱症患者也未曾放棄,在沒判定生死前,都要努力地拼一把。

社會浮躁,加速“精神崩潰”

“社會促使了這樣一種情緒,期待每個人長時間擁有‘輕躁狂’那樣的超人狀態。”

近幾年,隨著新聞事件的報道,躁鬱症逐漸走進大眾的視野,但當大眾正準備搞清楚這個病的來源,進行預防時,身邊的躁鬱症病人已經一個又一個地出現。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全球雙相障礙的平均發病率為2%-3%,部分國家或地區可高達5%-7%。而綜觀國內外調查數據,大多數患者初發年齡在20-30歲之間,25歲以前發病更常見,發病年齡高峰集中在15-19歲。

方貽儒指出,躁鬱症的危險因素十分多樣,其中遺傳因素的影響最為突出。躁鬱症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屬於多基因遺傳。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研究表明,成年人的親屬如果有Ⅰ型、Ⅱ型障礙,那麼患病風險就會提高到普通人群的10倍。/ origin

因為家族基因遺傳。她曾無意聽家中長輩提起,父親有一個妹妹因為有精神病而早早死去。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情感障礙課題組負責人馬燕桃則表示,除了個體化的因素,更和所處的時代背景有很大的關係。

如今,社會處於一個發展越來越快的階段,而為了跟上這速度,無論是誰都是被推著咬牙往前衝,來不及休息,也經常因為某件事搞砸,影響正常節奏而焦慮心煩,很多人的精神狀態也因此慢慢出現了不可控制的變化。

馬燕桃說,她所在的醫院周邊校園人群較多,所遇到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學業壓力,而患躁鬱症的初中生、高中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據她的觀察,在最近10年,在整個群體裡,特別在中國社會,躁鬱症的發病率呈迅速上升的趨勢。

行為奇怪,但不是“神經病”:躁鬱症如何置死而生?

從現在開始,務必關注一下自己的心理健康。/ originoo

在沒有基因遺傳的前提下,好好的林雪患上躁鬱症,也是社會壓力帶來的結果。3年前,剛大學畢業的她,很幸運簽了一家薪資很高的事業單位,但是高薪的背後往往是巨大的工作壓力。林雪經常因為工作沒做好而受到上司的責罵,儘管她一直加班加點地幹,工作效果卻一直不理想。

面對工作帶來的挫折感,她嘗試找家人朋友傾訴,提出想辭職的想法,但沒人能理解她,家人更是反對,責怪她一點苦都吃不了,勸她再忍一忍,再做一做,總會適應的。就這樣,被源源不斷的壓力衝擊著自己,而她卻無處排解和釋放,最終等來的就是躁鬱症的確診。

其實,有時候當我們感覺真的累了,是需要學會停下來,給自己放假,畢竟我們是“人”,而不是“超人”。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姓名除專家和新聞人物外均為化名)

參考資料:

[1] 中國700萬躁鬱症患者的兩極人生. 新京報

[2] 躁鬱症:創造與破壞. 三聯生活週刊

[3] 得了雙相情感障礙,躁鬱症的人現在怎麼樣了?知乎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