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如何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習慣'

"

前面講過的春節剝桔子的實例(不再贅述了,看前面文章自己補補吧)。

那個這麼一個行為,意味著什麼呢,這時候我的孩子剛學會走,還在姍姍學步的樣子。讓他明白,在家裡頭的位置。也就是說呢爺爺奶奶是第一次面。媽媽爸爸是第二層面的,你是第三層面的。

哦!當他這麼小,你就開始有這樣的一個行為方式教育他的話,那麼以後你不用再說什麼,她就會知道在家裡,一旦有什麼事情,誰是第一位、誰是第二位,這就是觀念的形成。

所有剛才我們講,孩子如果在很小的年齡開始偷拿東西,這個行為本身在於什麼,再小一點在他一歲多,兩歲,三歲,就是他早期。

我們父母通過嘮叨的方式給孩子

灌輸一種觀念,

這個行為是不是做到位了,

那麼這個有些家長也會問這樣的一個問題啊,我的孩子並不是偷錢,他只是偷拿我的家長的錢。

那麼其實呢,我想說什麼,就是偷拿家長的錢,他的行為性質,雖然是家內的,按法律來講是夠不上犯罪的,但是呢這種行為呢?隨著她的年齡增長,往嚴重的方向發展,而且最關鍵的是他最開始第一次拿我說他不懂得這個行為的性質。

但當她每一次拿到錢,他通過拿到錢之後。體嚐了一種快樂,就消費呀、或者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挺好,快樂之後,他會重複這樣的行為,那也就是說呢,這種重複就會形成他第二個問題。剛才我分析第一個是觀念,第二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行為習慣。

什麼叫行為習慣呢?行為習慣往往就是說某一種動作,某一種行為活動。再重複最的情況下,他最後形成不用思考,也可以發生的,這樣一種現象,這個我們稱他為習慣。這個習慣了也是這樣?我們知道人出生,到他真正的開始發現她出現問題。一般呢短短的幾年,

長點也就是10餘年,那麼這個階段呢,有些家長就發現,等到發現他問題的時候吧。這個怎麼樣能夠改變他,或者說怎麼能不再讓他發生。這個東西就覺得是一個很困難的東西,剛才我講如果我沒補上的話,他的行為習慣也形成了。

行為問題的意義在哪呢啊,

行為問題的意義在於——第一次!

當孩子第一次做某一個行為的時候,

是否被父母及時的發現。

我們講行為,行為最好事不過三。

如果說他已經過了三次才被你發現的話,

應該說這樣相對的就比較晚了。

那麼第一次行為呢,如果我們家長及時發現,並給與重視的話,及時的採取些方法,那麼也能制止孩子這樣的行為。

那麼這種呢一般就是採取哪些方法?我講首先的就父母要真正的關心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呢,也可能自己工作忙,還有孩子放在這個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他的外公外婆啊,來照顧的話,平時呢可能並不是很瞭解孩子。

那麼,在過程當中,可能忽略了或者錯過了孩子早期的行為發現。那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說,有些父母,雖然發現了,但是呢他用的方法不得當,這也可能會導致這個第一次的行為沒有受到及時的處罰。行為的第一次,我們應該怎麼辦。

有很多父母呢,當發現孩子出現了一個不好的行為的時候,他第一反應就是很憤怒。那麼很多家長呢,這個往往採取的是一些最簡單的這種責罵的方式;

一對雙胞胎,下學之後興高采烈的跑到一個這個離家不遠的這個書店,書店裡面有賣這個音像品。孩子在那看,結果看了一盤比較喜歡的東西,很喜歡因為沒有錢,拿過來以後,偷偷的藏在衣服下頭,然後往外走,沒有想到門口有那個就是保安的那種,那種儀器的檢測;當聽到叫聲的時候呢,保安就過來了。

結果這保安呢,把這倆孩子扣除以後,這個不讓走,而且說他們就是小偷,偷東西。於是呢,有人就把他們的父母叫來了。

母親來了以後呢,母親首先問怎麼回事,保安就說你的孩子偷東西,偷了我的這個錄像盤。那個母親呢就很生氣,回過頭來就撥了她們兩個的腦袋,給了兩巴掌。說你們怎麼這麼丟人啊,等等等等說了一些話啦,罵這孩子。

那麼最後呢,這個討價還價。母親交了罰款之後,帶著兩個孩子回家,一邊走的,母親還在一遍罵,

這兩個孩子就羞愧難當啊,低著腦袋就往家跑,進了家門兒以後呢,家裡還有其他的人,就問怎麼回事啊,他媽媽就開始敘述,但誰也沒有想到,這兩個孩子鑽進了自己的屋子,最後從樓上的窗口跳下去了。

那麼這個母親他這個問題的處理,就有一個不當。也就是這說了。當遇到這種情況,你到了商店,遇到孩子這種情況,

你在處理的時候,

首先應該讓孩子迴避,

也就是讓家人把孩子先帶回家去,

然後在這裡問清情況,解決問題,

然後回家再問孩子怎麼回事。

而且呢,在這個過程當中,

不要表現得非常的過分,

誒,膽兒大回家我好好收拾你啊,

等等,有這樣一種威脅性的語言。

那麼這種語言,可能讓孩子覺得不知道該怎麼辦,剛才我講,其實有些孩子他從小也有羞恥心。所以我們講這個行為的第一次,當你發現孩子出現行為的第一次的時候,應該怎樣去處理這問題。

一個方面呢就是不要急,自己要先冷靜下來,然後想一想怎麼去談。第二點就是,對於孩子這個錯誤的這個問題呢,要留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說,自己錯在哪,然後以後應該怎麼做。

那麼我想在這個過程當中,當孩子一旦明白這個道理。他才會以後有意識的,不去做這樣的行為,才會有意識地來控制自己。

我記得有一個父親,在處理孩子第一次行為問題的時候,採取的方法非常可取。當然這個孩子不是偷錢,也是一個很小,這個小學上三年級的時候,孩子在學校跟人家打架,把人家打傷了。

打傷了以後呢?老師那就打電話,找他的父親,說你的孩子學生把人打傷了,讓他過去。父親過去之後呢,跟老師談了,瞭解一下情況,然後等孩子下學回到家裡。

父親說你過來一下,二、三年級的孩子我們知道他也不是很大,那他站著的高度可能也就是父親坐著的高度。

父親坐在那裡,問他說你今天在學校幹什麼呢?孩子第一句話就是,沒有啊我什麼也沒幹。那麼父親說你是不是不跟人打架了?

然後這孩子考的轉著脖子說,他欺負我,他怎麼著、怎麼樣。然後他父親說你把人打成這樣,你對不對?

然後他說,誰讓他招我~等等等等,這孩子就在跟父親頂嘴。父親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完全可以給他倆耳巴子,但是呢,我沒打他。

我就坐在那裡看著他的眼睛。父親說我就坐在那,盯著他看。這個孩子剛開始歪著腦袋、梗著脖子很不高興。

他父親一聲不吭,就這看著他,到最後這孩子把腦袋低下了,然後當他低下以後,父親又講,說你再自己想一想,你這種行為對還是不對?

那麼和同學發生衝突應該怎麼做,那麼這個孩子呢,最後說爸爸我錯了,爸爸問他你錯在哪了啊?

這孩子講我不應該打他,孩子不知道怎麼回答,後來父親講,說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正告他,你說你要再欺負我,再欺負我的話,我就告訴老師。

我覺得這個父親在這個過程處理的非常好。他並不是簡單地方式去處理,而是留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知道他錯了,然後還要問他他你錯在哪,然後讓孩子自己知道,下次在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

所以呢,我覺得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從他的觀念和行為,我們該怎麼去教育。

那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們家庭條件很好,孩子還偷家裡的錢,這種情況是怎麼回事?

這種情況呢,除了孩子觀念的形成,還有他第一次行為發現的及如何教育的問題之外呢,我認為也有一個對孩子的理解問題。

尤其是對一些進入到青春期以後的孩子。當時那個母親我就跟他談這個問題,我說你這孩子已經初中了,我說你每個月給他零花錢,他媽媽說要錢我就給,但是我沒有單獨再給他零花錢。

這裡頭的就有一個問題,我當時講。我說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孩子身上沒有一個自己支配的、屬於自己的已支配的一分錢的話,那麼他有在外出的時候,別的同學如果買點什麼,會有什麼樣的行動的時候。

他卻說我身上沒錢,我得回家跟我媽要。那麼,要呢我又得有理由,有的事情的,他又不願意告訴你啊,他已經大了,他有自己的隱私了,他希望有一定的自由度。所以我說你應該調整下教育方式,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

那麼我在這裡也講,一個我個人的觀點。

我教育孩子也是這樣,我從小學就開始。一週給一點點零花錢。這個零花錢是什麼呢啊?就是說誒,你如果在外,確實需要坐公汽車,或者說你要買點吃的,買點零嘴啊,課間餓了,買點兒吃的,那個也可以自己支配,

但是我告訴孩子,如果你省下來呢,這錢就是你的,如果你花光了我絕對不給你補。

這時候孩子呢,就有一種,這錢就是屬於我支配了,所以我後來就發現她開始慢慢攢錢,把錢攢成一個大數,買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我講,給孩子一定的這種對錢財的這種支配的空間,讓他從小開始學會,能如何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得到自己所想得到的東西。

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既有選擇又有支配。那我想孩子的這種花錢方式,比那個找出理由才能拿到錢那種要更為自由,而且他更願意選擇後者。

當然了,在講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順便還要提醒一點,就是說這個零花錢一定要適度。

給孩子零花錢一定要適度。為什麼呢?主要兩個方面,一個錢呢不能給的太容易,給的太多,讓孩子覺得這個錢很容易得到,而且他花不完很多。那麼這樣的話呢,這個孩子他也不會形成剛才我講的那種計算、理財、願望的控制,然後得到更大滿足,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孩子身上帶的錢很多,他在上學的途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危險,我們知道嗯,現在一些這個大的孩子攔截小孩子,這種情況也比較多,所以呢,跟孩子講這個零花錢,你要是如果帶的話,應該怎樣帶,比如我給孩子小學一週五塊錢吶,那我告訴她,一天你就帶著身上一塊錢。

如果要遇到一些什麼事情,回來要告訴媽媽,那什麼意思呢,就說,有別人跟你交錢,有別人來搶你的錢,你要告訴我。隨著他上中學,你再調整,但是也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所以我剛才講的就是以這種方式呢,給孩子一定的理解和尊重,給他自己一定的支配空間,那麼這個呢,也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避免孩子出現那種,最開始它只是因為某種需要而偷拿的,這樣的一個行為。

那麼這個偷拿的這個行為。

剛才我講了,

他只是這個少年早期的一些不良行為。

他並不一定必然發展到什麼,

最後的盜竊犯和偷竊犯的。

所以呢,我覺得這個成年人,

所有的成年人。在遇到這個,

只要是十歲以下的少年,

出現偷拿行為的時候,

我們應該特別重視這個怎樣來對待他。

首先這個孩子,他做這個行為,剛才我講了,只要是十歲以下的,最初的偷拿行為,他往往還是一種心理不成熟的一種表現

而且呢,孩子他往往在一些錯誤行為之後,一定要給他留出一個自尊。如果這個孩子因為這個事情,被別人傷害,

所謂傷害就是什麼,讓很多人都知道了我是小偷

他可能就會喪失自尊,那麼一個孩子,如果小的時候因為一個小小的過錯。被盡人皆知,那麼當他一旦因此而喪失自尊的話,那麼我們想,沒有自尊的孩子,他會是怎樣行為。

那麼他會破罐破摔,他會由此墮落,或者有此行為發展到更為嚴重。所以呢我們再講,當發現孩子第一次偷拿的時候,無論是父母,無論是老師,還是我們社會上所有的人,我們首先的第一個觀念,是要想到他們是未成年人。

他們的心理髮展還不成熟。那麼對於他們的過錯,我們既要明確的指出來,要批評、要制止,要讓他轉變,

但更重要的要維護他那顆不太成熟的幼小的心。

"

前面講過的春節剝桔子的實例(不再贅述了,看前面文章自己補補吧)。

那個這麼一個行為,意味著什麼呢,這時候我的孩子剛學會走,還在姍姍學步的樣子。讓他明白,在家裡頭的位置。也就是說呢爺爺奶奶是第一次面。媽媽爸爸是第二層面的,你是第三層面的。

哦!當他這麼小,你就開始有這樣的一個行為方式教育他的話,那麼以後你不用再說什麼,她就會知道在家裡,一旦有什麼事情,誰是第一位、誰是第二位,這就是觀念的形成。

所有剛才我們講,孩子如果在很小的年齡開始偷拿東西,這個行為本身在於什麼,再小一點在他一歲多,兩歲,三歲,就是他早期。

我們父母通過嘮叨的方式給孩子

灌輸一種觀念,

這個行為是不是做到位了,

那麼這個有些家長也會問這樣的一個問題啊,我的孩子並不是偷錢,他只是偷拿我的家長的錢。

那麼其實呢,我想說什麼,就是偷拿家長的錢,他的行為性質,雖然是家內的,按法律來講是夠不上犯罪的,但是呢這種行為呢?隨著她的年齡增長,往嚴重的方向發展,而且最關鍵的是他最開始第一次拿我說他不懂得這個行為的性質。

但當她每一次拿到錢,他通過拿到錢之後。體嚐了一種快樂,就消費呀、或者買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挺好,快樂之後,他會重複這樣的行為,那也就是說呢,這種重複就會形成他第二個問題。剛才我分析第一個是觀念,第二個問題是什麼呢?就是行為習慣。

什麼叫行為習慣呢?行為習慣往往就是說某一種動作,某一種行為活動。再重複最的情況下,他最後形成不用思考,也可以發生的,這樣一種現象,這個我們稱他為習慣。這個習慣了也是這樣?我們知道人出生,到他真正的開始發現她出現問題。一般呢短短的幾年,

長點也就是10餘年,那麼這個階段呢,有些家長就發現,等到發現他問題的時候吧。這個怎麼樣能夠改變他,或者說怎麼能不再讓他發生。這個東西就覺得是一個很困難的東西,剛才我講如果我沒補上的話,他的行為習慣也形成了。

行為問題的意義在哪呢啊,

行為問題的意義在於——第一次!

當孩子第一次做某一個行為的時候,

是否被父母及時的發現。

我們講行為,行為最好事不過三。

如果說他已經過了三次才被你發現的話,

應該說這樣相對的就比較晚了。

那麼第一次行為呢,如果我們家長及時發現,並給與重視的話,及時的採取些方法,那麼也能制止孩子這樣的行為。

那麼這種呢一般就是採取哪些方法?我講首先的就父母要真正的關心自己的孩子,有些父母呢,也可能自己工作忙,還有孩子放在這個自己的父母,孩子的爺爺奶奶,或者他的外公外婆啊,來照顧的話,平時呢可能並不是很瞭解孩子。

那麼,在過程當中,可能忽略了或者錯過了孩子早期的行為發現。那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說,有些父母,雖然發現了,但是呢他用的方法不得當,這也可能會導致這個第一次的行為沒有受到及時的處罰。行為的第一次,我們應該怎麼辦。

有很多父母呢,當發現孩子出現了一個不好的行為的時候,他第一反應就是很憤怒。那麼很多家長呢,這個往往採取的是一些最簡單的這種責罵的方式;

一對雙胞胎,下學之後興高采烈的跑到一個這個離家不遠的這個書店,書店裡面有賣這個音像品。孩子在那看,結果看了一盤比較喜歡的東西,很喜歡因為沒有錢,拿過來以後,偷偷的藏在衣服下頭,然後往外走,沒有想到門口有那個就是保安的那種,那種儀器的檢測;當聽到叫聲的時候呢,保安就過來了。

結果這保安呢,把這倆孩子扣除以後,這個不讓走,而且說他們就是小偷,偷東西。於是呢,有人就把他們的父母叫來了。

母親來了以後呢,母親首先問怎麼回事,保安就說你的孩子偷東西,偷了我的這個錄像盤。那個母親呢就很生氣,回過頭來就撥了她們兩個的腦袋,給了兩巴掌。說你們怎麼這麼丟人啊,等等等等說了一些話啦,罵這孩子。

那麼最後呢,這個討價還價。母親交了罰款之後,帶著兩個孩子回家,一邊走的,母親還在一遍罵,

這兩個孩子就羞愧難當啊,低著腦袋就往家跑,進了家門兒以後呢,家裡還有其他的人,就問怎麼回事啊,他媽媽就開始敘述,但誰也沒有想到,這兩個孩子鑽進了自己的屋子,最後從樓上的窗口跳下去了。

那麼這個母親他這個問題的處理,就有一個不當。也就是這說了。當遇到這種情況,你到了商店,遇到孩子這種情況,

你在處理的時候,

首先應該讓孩子迴避,

也就是讓家人把孩子先帶回家去,

然後在這裡問清情況,解決問題,

然後回家再問孩子怎麼回事。

而且呢,在這個過程當中,

不要表現得非常的過分,

誒,膽兒大回家我好好收拾你啊,

等等,有這樣一種威脅性的語言。

那麼這種語言,可能讓孩子覺得不知道該怎麼辦,剛才我講,其實有些孩子他從小也有羞恥心。所以我們講這個行為的第一次,當你發現孩子出現行為的第一次的時候,應該怎樣去處理這問題。

一個方面呢就是不要急,自己要先冷靜下來,然後想一想怎麼去談。第二點就是,對於孩子這個錯誤的這個問題呢,要留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自己說,自己錯在哪,然後以後應該怎麼做。

那麼我想在這個過程當中,當孩子一旦明白這個道理。他才會以後有意識的,不去做這樣的行為,才會有意識地來控制自己。

我記得有一個父親,在處理孩子第一次行為問題的時候,採取的方法非常可取。當然這個孩子不是偷錢,也是一個很小,這個小學上三年級的時候,孩子在學校跟人家打架,把人家打傷了。

打傷了以後呢?老師那就打電話,找他的父親,說你的孩子學生把人打傷了,讓他過去。父親過去之後呢,跟老師談了,瞭解一下情況,然後等孩子下學回到家裡。

父親說你過來一下,二、三年級的孩子我們知道他也不是很大,那他站著的高度可能也就是父親坐著的高度。

父親坐在那裡,問他說你今天在學校幹什麼呢?孩子第一句話就是,沒有啊我什麼也沒幹。那麼父親說你是不是不跟人打架了?

然後這孩子考的轉著脖子說,他欺負我,他怎麼著、怎麼樣。然後他父親說你把人打成這樣,你對不對?

然後他說,誰讓他招我~等等等等,這孩子就在跟父親頂嘴。父親說在這種情況下,我完全可以給他倆耳巴子,但是呢,我沒打他。

我就坐在那裡看著他的眼睛。父親說我就坐在那,盯著他看。這個孩子剛開始歪著腦袋、梗著脖子很不高興。

他父親一聲不吭,就這看著他,到最後這孩子把腦袋低下了,然後當他低下以後,父親又講,說你再自己想一想,你這種行為對還是不對?

那麼和同學發生衝突應該怎麼做,那麼這個孩子呢,最後說爸爸我錯了,爸爸問他你錯在哪了啊?

這孩子講我不應該打他,孩子不知道怎麼回答,後來父親講,說在這種情況下,你要正告他,你說你要再欺負我,再欺負我的話,我就告訴老師。

我覺得這個父親在這個過程處理的非常好。他並不是簡單地方式去處理,而是留給孩子一個空間,讓他知道他錯了,然後還要問他他你錯在哪,然後讓孩子自己知道,下次在遇到這種情況該如何處理,

所以呢,我覺得孩子在成長過程當中,從他的觀念和行為,我們該怎麼去教育。

那麼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我們家庭條件很好,孩子還偷家裡的錢,這種情況是怎麼回事?

這種情況呢,除了孩子觀念的形成,還有他第一次行為發現的及如何教育的問題之外呢,我認為也有一個對孩子的理解問題。

尤其是對一些進入到青春期以後的孩子。當時那個母親我就跟他談這個問題,我說你這孩子已經初中了,我說你每個月給他零花錢,他媽媽說要錢我就給,但是我沒有單獨再給他零花錢。

這裡頭的就有一個問題,我當時講。我說你有沒有想過,這個孩子身上沒有一個自己支配的、屬於自己的已支配的一分錢的話,那麼他有在外出的時候,別的同學如果買點什麼,會有什麼樣的行動的時候。

他卻說我身上沒錢,我得回家跟我媽要。那麼,要呢我又得有理由,有的事情的,他又不願意告訴你啊,他已經大了,他有自己的隱私了,他希望有一定的自由度。所以我說你應該調整下教育方式,給孩子一定的零花錢。

那麼我在這裡也講,一個我個人的觀點。

我教育孩子也是這樣,我從小學就開始。一週給一點點零花錢。這個零花錢是什麼呢啊?就是說誒,你如果在外,確實需要坐公汽車,或者說你要買點吃的,買點零嘴啊,課間餓了,買點兒吃的,那個也可以自己支配,

但是我告訴孩子,如果你省下來呢,這錢就是你的,如果你花光了我絕對不給你補。

這時候孩子呢,就有一種,這錢就是屬於我支配了,所以我後來就發現她開始慢慢攢錢,把錢攢成一個大數,買一個自己喜歡的東西。所以我講,給孩子一定的這種對錢財的這種支配的空間,讓他從小開始學會,能如何根據自己的需要,去得到自己所想得到的東西。

那麼在這個過程當中,既有選擇又有支配。那我想孩子的這種花錢方式,比那個找出理由才能拿到錢那種要更為自由,而且他更願意選擇後者。

當然了,在講到這個問題的時候,順便還要提醒一點,就是說這個零花錢一定要適度。

給孩子零花錢一定要適度。為什麼呢?主要兩個方面,一個錢呢不能給的太容易,給的太多,讓孩子覺得這個錢很容易得到,而且他花不完很多。那麼這樣的話呢,這個孩子他也不會形成剛才我講的那種計算、理財、願望的控制,然後得到更大滿足,這是一個方面。

另外,孩子身上帶的錢很多,他在上學的途中,有時會遇到一些危險,我們知道嗯,現在一些這個大的孩子攔截小孩子,這種情況也比較多,所以呢,跟孩子講這個零花錢,你要是如果帶的話,應該怎樣帶,比如我給孩子小學一週五塊錢吶,那我告訴她,一天你就帶著身上一塊錢。

如果要遇到一些什麼事情,回來要告訴媽媽,那什麼意思呢,就說,有別人跟你交錢,有別人來搶你的錢,你要告訴我。隨著他上中學,你再調整,但是也要注意孩子的安全問題。

所以我剛才講的就是以這種方式呢,給孩子一定的理解和尊重,給他自己一定的支配空間,那麼這個呢,也是可以在某種程度上,避免孩子出現那種,最開始它只是因為某種需要而偷拿的,這樣的一個行為。

那麼這個偷拿的這個行為。

剛才我講了,

他只是這個少年早期的一些不良行為。

他並不一定必然發展到什麼,

最後的盜竊犯和偷竊犯的。

所以呢,我覺得這個成年人,

所有的成年人。在遇到這個,

只要是十歲以下的少年,

出現偷拿行為的時候,

我們應該特別重視這個怎樣來對待他。

首先這個孩子,他做這個行為,剛才我講了,只要是十歲以下的,最初的偷拿行為,他往往還是一種心理不成熟的一種表現

而且呢,孩子他往往在一些錯誤行為之後,一定要給他留出一個自尊。如果這個孩子因為這個事情,被別人傷害,

所謂傷害就是什麼,讓很多人都知道了我是小偷

他可能就會喪失自尊,那麼一個孩子,如果小的時候因為一個小小的過錯。被盡人皆知,那麼當他一旦因此而喪失自尊的話,那麼我們想,沒有自尊的孩子,他會是怎樣行為。

那麼他會破罐破摔,他會由此墮落,或者有此行為發展到更為嚴重。所以呢我們再講,當發現孩子第一次偷拿的時候,無論是父母,無論是老師,還是我們社會上所有的人,我們首先的第一個觀念,是要想到他們是未成年人。

他們的心理髮展還不成熟。那麼對於他們的過錯,我們既要明確的指出來,要批評、要制止,要讓他轉變,

但更重要的要維護他那顆不太成熟的幼小的心。

李玫瑾:如何糾正孩子不良行為習慣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