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精神研究機構削減臨床實驗

抑鬱症 心理健康 生物 美國 科學網 2017-06-23
美精神研究機構削減臨床實驗

抑鬱症新療法難以尋找。圖片來源:Sandy Huffaker

Roy Perlis或許不再做臨床實驗了。在過去20多年裡,這位美國馬塞諸塞州博德研究所的精神病學家已經領導了約20個針對抑鬱症等精神疾病的臨床實驗。但由於國立精神衛生研究所((NIMH)開始推出調查精神疾病新方法後,他放棄從該機構尋求經費。該機構還呼籲研究這些疾病的生物學根源,而非某種特殊的紊亂。

這一變化對美國心理健康研究有深遠影響。近日,一項研究顯示,從2009年到2015年,NIMH資助的臨床實驗數量下降了45%。這與該機構2011年發佈的《研究範疇準則》(RDoC)相符合。RDoC也是NIMH精神病機制研究框架,其中包括要求研究人員更重視行為的生物學基礎研究,例如腦回路和基因,而非用於定義和分類精神病的臨床症候。

NIMH“皈依”基礎研究激怒了很多臨床研究人員,他們認為這試圖讓他們的方法無效,而且沒有證據表明依照RDoC辦事能更深刻理解或更有效治療精神病。很多研究人員發現,在過去10年間,NIMH對臨床實驗的經費支持在穩步下滑。

“我們需要更好地理解神經系統學,停止在黑暗中打轉。”Perlis說,“但我想我們已經足夠了解神經系統學和遺傳學,因此現在應對大力推進臨床研究。”

NIMH所長Joshua Gordon則正在試著平息這些怒火,他表示使用RDoC並非獲得經費的必要條件。但在一篇博文中,他強調該機構不會支持遠離該框架的研究。NIMH還將採取行動,證明RDoC設計的科學性。

據悉,自上世紀50年代起,精神病學家就使用《精神障礙診斷和統計手冊》診斷患者,現在使用的是第五版DSM-5,主要按照症狀分類各種精神病。這些定義也反過來指導精神病臨床實驗。但針對這些常規精神病的有效療法的研發十分緩慢。(唐一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