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微創醫學第一人

為什麼無需手術,他就能治好致命性消化道大出血?為什麼無需手術刀,他就能完成複雜的肝內膽管結石和急慢性胰腺炎的微創手術?為什麼他手術後的病人當天就能下床活動?這一切都源於微創內鏡外科手術技術的應用。

王永光是我國內鏡外科學科的創立者,也是“微創醫學理論體系”的創立者和具體實踐者。他是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交叉科學所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北京轉化醫學研究院副院長、清華大學附屬垂楊柳醫院(北京微創醫院)常務副院長。

1997年,在拿下德國醫學博士和荷蘭哲學博士兩個博士學位之後,師承世界內鏡外科之父Nib Soehendra(藍慶民)的王永光,作為國家引進的高端技術人才回國,在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創立了國內最早,且具有完整內涵的內鏡外科學科。

為了從根本上改變“病人圍著醫生轉、方法醫生個人選”的狀況,2003年,他創新性地提出了“微創醫學理論”的概念。得到了著名醫學家、中科院院士、我國外科泰斗裘法祖院士的充分肯定和支持,並稱其為“中國微創醫學第一人”。

利用自己的創新理論和實踐,王永光為垂楊柳醫院賦予了“微創”特色和“北京微創醫院”的品牌。花錢少,痛苦小,住院時間短,高端技術帶來了高效益。如今,垂楊柳醫院的微創特色遠近聞名。

為了更好地用微創理念指導服務病人,他提出“醫生圍著病人轉,方法根據病情選”的微創醫療新模式。這看似簡單的醫療服務模式變革,卻是對數百年來西醫傳統分科體系的一次重新審視。

工作中,王永光創造了許多個“第一”。這些“第一”的產生無不伴隨著他堅定的信念、無私的付出與艱苦的努力。王永光說,創新不只侷限在技術和理論上,根據患者的需要而開展的研究就是創新。微創醫學理論的提出正是圍繞患者需求的創新,是構建和諧醫患關係,構建和諧社會的創新。

由於在微創醫學研究和實踐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王永光獲得了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2016年,以王永光為領軍人的創新工作室被北京市總工會與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聯合認定為市級命名職工創新工作室,創新成果“微創醫學理論與實踐”榮獲“首都職工自主創新成果一等獎”。

為擴大創新成果的普及率和受眾面,王永光職工創新工作室於2017年8月至12月舉辦了“北京市微創醫學技術與管理高級研修班”。進一步發掘微創醫學與管理模式的優勢,提高微創技術的實際應用能力,促進高端人才培養和醫院整體微創醫療技術與管理水平的提高。

“作為一個醫生,我最大的願望就是想好好給病人看病,讓他們損傷最小,獲益最大。”王永光希望,自己提出的“微創醫學理論”和“醫生圍著病人轉、方法根據病情選”的微創醫療模式,有一天能在全中國的醫院實現。

□本報記者 劉欣欣/文 萬玉藻/攝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