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大畏:畫出民族精神

藝術 施大畏 創世神話 美術 新民週刊 2017-05-19

記者|王悅陽

伯鯀獻身

洪水滔天,大地遭劫。堯帝派有崇氏部落的首領鯀去治水。鯀臨危受命,指揮大家築壩擋水,但土石很快不夠用了。鴟鳥和神龜帶鯀到崑崙神山,竊取了天帝的寶貝息壤。有了神奇的息壤,洪水終於被制服了。可是好景不長,洪水又一次洶湧而來,把堤壩衝開了一個大口子,並造成了更大的水患。天帝本來對鯀擅自竊取息壤就心懷不滿,便召來火神祝融去擒殺伯鯀。兩人廝打到東海的羽山之濱,鯀勞累過度,被祝融捆綁在石柱上。鯀的精魂昏睡了三年,天帝命人拿寶刀去剖殺鯀。鯀的精魂被驚醒,一條小龍從他腹中蹦了出來,那是鯀的精魂孕育的孩子。該神話故事反應了遠古初民與大自然抗爭的悲壯以及不屈不撓、生生不息的精神,也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的寫照。

施大畏:畫出民族精神

惜歷史,瞭解過去的民族,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從這點意義上來看,“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文藝創作工程無疑是一次全新的嘗試與課題。藝術家們通過梳理中華文明浩瀚的源頭,講述混沌時代英雄的故事,旨在創作一批體現中華文化精髓、反映中國人審美追求、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的文學、舞臺、影視、美術作品,以體現上海在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中的責任擔當。

自2016年初工程正式啟動以來,已取得實質性進展。目前,彙集馮遠、施大畏、羅中立、韓書力、韓碩、張培成、馬小娟等當代著名畫家及部分青年畫師參與創作,以《羲媧創世》《伏羲創八卦》《女媧補天》《炎帝的三個女兒》《大禹治水》等中國人熟知的創世神話為題材的連環畫繪本已陸續出版了18本。作為上海市文聯主席,更兼該項目組委會副主任的著名畫家施大畏,不僅從題材到人選上親歷親為,還親自參與繪製了其中一本——《伯鯀獻身》。對於這一個既熟悉又陌生,既遙遠又親近的神話題材,如何讓年輕一代觀看閱讀,並體悟其中的民族精神的話題,施大畏以自己的創作追求與心路歷程為例,為《新民週刊》的記者做了詳細解讀。

探尋民族精神

1995年,還剛在畫壇嶄露頭角的青年畫家施大畏,就創作了一幅名為《大禹的故事》的畫,當時,他只是朦朦朧朧地感覺到想要喚醒一個久遠的舊夢。然而他並未意識到,這一創作將持續二十多年。對瑰麗的中華神話進行系統重構,對民族精神尋根問源的創作工程正在他筆下逐漸成型,並將成為尋找上海城市原創文化語言的突破口。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童年記憶,就數量而言,中華神話絕不少於希臘神話,但由於缺乏系統梳理,情節簡單,缺少後者那樣的震撼力。2002年,在《大禹的故事》之後,施大畏創作了《開天》,描述了盤古開天闢地的故事,這幅作品讓文史學家趙昌平感到非常震撼。懷著同樣的夢想,次年,施大畏與導演吳貽弓、作家孫顒和趙昌平組成工作小組開始梳理中華神話故事,並整理出版。當時,施大畏決心要將神話題材的創作繼續下去,他的許多作品靈感與素材來源,都來自這本書中的內容。

畫神話,並不是簡單地畫一個故事。“我想通過繪畫思考什麼是民族精神,民族精神在什麼地方?”《后羿的故事》是他在2007年創作的,在畫裡,施大畏講了一個極為豐富、悲壯而又人性化的故事,有後羿的理想、愛情、權力、地位,以及這一切的失去。“過去是把人變成神”,施大畏希望,通過對這些神話的梳理,重新開始把神變成人。“作品中有規矩、幸福、仁愛,我們現在講的核心價值觀,其實就出自神話中最古老最原始的哲學思想。”

隨著文化的日趨多元發展與融合,施大畏愈發覺得,要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中國的神話故事其他國家沒有,但又是殊途同歸的。神話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夢,這些作品曾經出現在施大畏的夢裡,也出現在每個人童年的夢裡。“我希望通過作品讓大家都回到這個夢裡,重新思考和感悟,重新找到自己的價值存在。”

因此,神話不僅能表達本民族的文化內涵,它還能擔當國際語境中具有說服力的開拓者角色。這也正是施大畏選擇繪製《伯鯀獻身》的重要原因,在畫家看來,伯鯀就是“中國的普羅米修斯”。眾所周知,希臘神話裡有位英勇的神普羅米修斯,他為人類盜取天火而觸怒了宙斯,被綁在高加索山崖上,日日遭神鷹啄食。而鯀是大禹的父親,在被堯帝派往治理黃河水患的過程中,他亦從神前盜取“息壤”用以築堤,後被天帝懲罰至死。“當我意識到,普羅米修斯與鯀,這兩位中西方神話裡的悲劇人物在全球化的今天殊途同歸,一箇中華神話與世界文明對話的平行空間已然建立。”

成為創作高原

自上世紀初至今,上海一直是中國連環畫的發源地與大本營,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連環畫融合藝術性、思想性,迅速提高,達到了一個全新的藝術高度,並且誕生了諸如趙宏本、程十發、賀友直、劉旦宅、華三川、顧炳鑫、戴敦邦等一大批大師級繪畫巨匠,佳作不斷,影響了幾代人。然而,翻閱此次已經出版的18本書籍,發現其樣式和我們所熟知的連環畫大不相同,每一本風格各異、色彩明快。細看封面,此次出版的並非一般意義上的連環畫,而是“連環畫繪本”。

施大畏:畫出民族精神

對於這個變化,施大畏強調:今天年輕讀者需要怎樣的讀物符合他們的審美需求?這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需要考慮的問題。如果還是像過去一樣畫黑白連環畫,如今年輕人並不愛看,所以必須有新的形式,以及新的對歷史和文化的考量。而通過孩子與他們父母的共同閱讀,在親子關係中70、80後的父母把古老的神話故事講給孩子聽,更重要的是把中國遠古時期的神話蘊含著民族的文化基因和思維密碼傳遞給孩子,從中能夠找到中華民族的源頭,找到民族的根與魂。

事實上,改變的不僅是表現形式,更是一種精神訴求與文化品格的體現。創世神話的連環畫繪本創作,也是對傳統文化再認識的過程,傳統是什麼?對於傳統文化又該作何認識?

對此,施大畏認為,在繪畫上,很多人把傳統簡單地視為“宋元”。這種認識並不全面,“傳統”是思想性的,屬於靈魂和精神的層面的內容。“傳統”和當代並不矛盾,並不是做了“傳統”就否定“當代”,現在所認為的古代傳統,在當時也是當代的。而現在年輕的藝術創作者,要思考藝術樣式應該如何適應當今社會的發展,而不是在自己的小世界中“無病呻吟”,要把藝術創作放在時代的背景下,探究藝術是否感動人,這也是當代藝術創作要思考的內容。

對於此次“創世神話”的連環畫繪本創作,參與的藝術家們如何將一個既熟悉又陌生,既遙遠又親近的題材,經過自己的理解和接受,與自己的藝術形式結合,在尊重藝術個性的同時,創作出符合時代精神的“創世神話”,其中的內涵和藝術規律的吻合也值得年輕藝術創作者思索。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說的那樣:“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施大畏表示,此次“創世神話”的創作,我們也是以這樣的標準思考和創作的。希望開天闢地——中華創世神話連環畫繪本系列”能形成當下連環畫創作的一片高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