蒼茫草原孕育的璀璨明珠—記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班戈諧欽”

藝術 蒼茫 納木錯 舞蹈 新華網 2017-05-27

本報記者 曉勇

今年4月18日,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民族電影展啟動儀式暨“大美班戈”西藏班戈影視文化走近北京國際電影節民族電影展活動在北京市民族文化交流中心舉行。

由那曲地區班戈縣納木錯民間藝術團年輕演員們帶來的《班戈之舞》,以一場絕美的藏北傳統文化盛宴正式拉開了此次活動的帷幕。

當天,真正驚豔四座的卻是這批年輕民間藝人們帶來的曾屢登央視舞臺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班戈諧欽”。

班戈,藏語意為“吉祥保護神”,班戈縣地處那曲地區,平均海拔在4750米以上,因境內的“班公錯”而得名。

在藏北草原,班戈的文化遺產歷史悠久,造就了豐富的旅遊文化資源。其中,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念青唐古拉山和納木錯蜚聲海外。由這裡的人文景觀造就的 “班戈諧欽”,至今已多次參加區內外多個重大演出。

據說,“班戈諧欽”提煉自1000多年前藏族先輩們到藏北馱鹽時的鹽歌、到藏南換糧時的糧歌、剪羊毛時的剪羊毛歌、打酸奶時的奶桶歌、讚美山水的山歌、讚美牛羊肥壯的放牧歌等不同的歌曲。這些源自藏北牧人的生活,卻在蒼茫的草原,如一顆顆璀璨星光,孕育了藏北明珠、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班戈諧欽”。

自治區群藝館、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處一位負責人說,“班戈諧欽”是藏北牧民群眾在生產生活中提煉和自身創造融為一體的一種歌舞,集中體現了藏北人民群眾智慧的結晶,以及牧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

2013年,央視《春晚直通車》得以讓區外的人知道了“班戈諧欽”這種藏民族的傳統歌舞。而在此前的2010年,來自班戈縣的80名牧民將“班戈諧欽”從草原搬到了藏曆新年舞臺。

從此,“班戈諧欽”和跳“諧欽”的舞者被賦予了更多的使命。

一路歡跳著這個源自古老歌舞的斯巴,出生在班戈縣尼瑪鄉,這裡正是“班戈諧欽”的起源地。對斯巴來說,他從小就在鄉親們跳“班戈諧欽”的氛圍里長大。

1984年,斯巴中學畢業回到了家鄉,放牧之餘,他開始遍訪尼瑪鄉會跳會唱“班戈諧欽”的老人,學習傳統歌詞、曲調和舞蹈。憑一腔對“班戈諧欽”的執著,斯巴在鄉親們口耳相傳、手把手教授的過程裡,默默地在鄉間田野奔波,經過多年的整理和學習,終於掌握了流傳下來的100多首傳統歌詞、20多種曲調及舞蹈。

一路走來,期間的艱難與困苦,只有在閒暇的時候,斯巴才偶爾說兩句。但他明白,那些帶著歲月印記的璀璨民間文化,亟待挖掘與搶救,而他的努力已初見成效。

2010年,斯巴被確定為“班戈諧欽”的傳承人。2011年,“班戈諧欽”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藏北的優秀傳統文化來源於草原,草原的大地分娩出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而‘班戈諧欽’就是遼闊的藏北草原孕育出的民族民間文化瑰寶。”班戈縣當地政府的一位相關負責人這樣說出他的感受。

從草原深處一路走來的原生態舞蹈“班戈諧欽”,與草原、納木錯相伴相生,在文化繁榮發展的背景下,不僅是尼瑪鄉、班戈縣、那曲地區的一張文化名片,更成為當下西藏文化的一張靚麗名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