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西藏系列:畫出有靈魂的唐卡

藝術 美術 建築 藏醫 聲動高原 2017-07-14

畫出有靈魂的唐卡

在西藏,無論是寺廟裡,還是普通人家裡,都會掛有樣式精美的唐卡,不少內地人和外國人為尋獲一幅稱心如意的唐卡遠赴西藏,。

家在西藏系列:畫出有靈魂的唐卡

(圖為羅布斯達和香港演員吳鎮宇合影)

當然,一項偉大的藝術,離不開背後的創作者。在唐卡繪畫界,就有這麼一位繪畫師,他不僅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更是西藏唐卡畫院的創辦者,他就是羅布斯達先生。

1967年的一天,羅布斯達先生誕生在西藏日喀則拉孜縣的絨措平康家族。絨措平康家族可不是一般的家族,在日喀則乃至整個西藏,很多優秀的唐卡大師幾乎都出自這個家族:

“我們家族畫唐卡已經有130年的歷史了,屬於勉薩畫派,到我這兒算是第四代了。”

家在西藏系列:畫出有靈魂的唐卡

也許你還不知道,唐卡興起於松贊干布時期,隨著這一時期佛教傳入西藏,與佛教有關的文化如建築、繪畫等也相應發展,唐卡繪畫藝術便是其中的一部分。

唐卡的題材以佛教畫和高僧傳記畫為最普遍,包括描繪西藏天文曆法、藏醫藏藥的內容,當然也有一些反映民間生活習俗的內容。

所謂畫派,是根據唐卡風格的出現時間、展現內容的不同,分的藝術流派,其包括尼泊爾畫派、勉唐畫派、勉薩畫派、欽則畫派、噶瑪嘎孜畫派等。

家在西藏系列:畫出有靈魂的唐卡

羅布斯達的爺爺是西藏有名的唐卡大師達娃頓珠,著名的扎什倫布寺在重新修建班禪靈塔時,他就承擔著其中的壁畫繪製任務,羅布斯達說:

“我小時候經常看著爺爺畫唐卡,自己也很想學習。”

在耳濡目染之下,孩童時代的羅布斯達漸漸萌生對繪畫的興趣。他喜歡走進大自然,觀察樹林間飛翔的小鳥;或是趴在田埂上,揣摩牛羊的神態……然後把這一切畫到紙上:

“我們家裡有4個男孩和1個女孩,因為當時爺爺看出了我對畫畫的熱情和天賦,所以在12歲那年,他指定我學習和繼承家族的唐卡技藝。”

家在西藏系列:畫出有靈魂的唐卡

正式開始學習唐卡的羅布斯達發現,這項技藝遠沒有他想象的那般簡單。

畫唐卡首先要製作畫布,唐卡的畫布就很有講究,先得將一張潔白的棉布塗上白漿,晒乾後加水用石頭打磨,磨平後晒乾,再繼續加水打磨,這樣反覆十多次,才能得到一張平整的畫布。之後才能構圖起稿著色染色、勾線定型、鋪金描銀、開眼、縫裱開光。

家在西藏系列:畫出有靈魂的唐卡

在畫唐卡的過程中,“開眼”開不好,就等於毀了一幅唐卡。很多學習唐卡的人,都要苦練10年以上才能掌握“開眼”技巧,羅布斯達也不例外:

“開眼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因為畫里人物的喜怒善惡都是通過眼睛傳達出來的,當時我為了學好開眼,早上在學習畫唐卡的時候,把老師畫的眼睛臨摹下來,晚上就一直練到凌晨,爺爺看到了就會對我說:還不睡覺嗎?對於唐卡畫師來說眼睛很重要,所以不要再這樣練習了。”

就這樣,因為對唐卡藝術的無限熱情,羅布斯達的繪畫技藝突飛猛進,用六,七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一般畫師需要十幾年才能達到的進階程度,但他還沒有就此滿足。

家在西藏系列:畫出有靈魂的唐卡

上個世紀90年代初,他開始以畫唐卡為生。儘管當時唐卡畫師的收入不高,很多畫師轉行做起了其他收益更高的職業,但羅布斯達卻仍堅守著自己的理想。

尋找突破,是很多藝術家常常遇到的難題,羅布斯達也不例外。

有一天,正在畫唐卡的羅布斯達,畫筆忽然停住了,他發覺自己在創作上遇到了瓶頸,對其文化內涵並沒有太多的瞭解,心裡頓感失落,經過幾經思考,他決定去西藏大學學習美術史和藏學:

“畫唐卡還是會有一定的收入,也可以填補家用,但是去上學的話不僅沒有了收入,還要交學費,因此我去讀三年大學讓周圍的人很不理解,這讓當時的我很苦惱。”

家在西藏系列:畫出有靈魂的唐卡

從西藏傳統繪製唐卡的家族走出來,又進入高等學校深造,嫡傳技藝和文化知識的積累,讓羅布斯達唐卡繪畫技藝突飛猛進。

到了21世紀,隨著世人對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不斷增加,唐卡價格也水漲船高,因為羅布斯達作品的藝術價值達到了很高程度,所以他的一幅唐卡總能買到上萬元的價格,但他並沒有為此增加畫唐卡的數量:

“佛教裡有修行的概念,在畫唐卡的過程中,一定要斷除所有雜念,達到人畫合一的境界,才能畫出有靈魂的唐卡,若想著各種利益而去求快,那這幅唐卡就失去了真正的價值。”

家在西藏系列:畫出有靈魂的唐卡

如今30多年過去了,羅布斯達已經成為西藏首屈一指的唐卡畫師,他繪製的唐卡作品影響力越來越大,除了被西藏各大寺廟收藏外,也成為國內外收藏家們珍藏的藝術瑰寶。

羅布斯達說唐卡是藏族人以畫言史、以畫敘事的載體,它告訴人們的不僅是一個故事,一段歷史,更是一種文化。為此,他一直夢想著建立一所正規的唐卡學校,使唐卡藝術得以更好的傳承。

家在西藏系列:畫出有靈魂的唐卡

2012年羅布斯達用自己多年的積蓄和貸款的方式,在藥王山查拉魯普寺創建了西藏唐卡畫院。

對於不沾菸酒、生活簡樸的羅布斯達來說,資金並不是大問題,他在去年就還清了所有貸款。而真正讓他苦惱的卻是招生的問題:

“學習唐卡需要三年的學習期,一般大學生畢業以後都會去考公務員或事業單位,農村青年進城務工,不管是去餐館,還是去工地打工,一天也能賺個百來塊錢,加上現在很多父母沒有長遠的眼光,所以現在願意學唐卡的人越來越少,如果以後沒有人學習了,這個文化也就會消失,這讓我很擔心。”

家在西藏系列:畫出有靈魂的唐卡

2005年,在布達拉宮壇城殿的珍貴壁畫出現了破損現象,羅布斯達義不容辭地接受了修復壁畫的使命,成為唯一一位在布達拉宮內進行壁畫修復工作的唐卡畫師。十年的修復工作完成後,如今他又要將修復好的壁畫全部臨摹到唐卡上。今天,當你在布達拉宮流連徜徉,或許就能看到一位中年藏族男子,握著畫筆,聚精會神地描繪唐卡。

把這份珍貴的文化遺產傳承下去,是這位國家級非遺唐卡傳承人最大的心願:

“傳承唐卡不僅是傳承我們家族的技藝,更是傳承我們藏民族的文化,所以這對我來說是一種使命,更是我願意奮鬥一生的事兒。”

家在西藏系列:畫出有靈魂的唐卡

【資料】

唐卡是藏民族特有的一種繪畫藝術形式,素有藏族百科全書之美譽,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是西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代表之一。近年來,西藏自治區著重從唐卡的保護、傳承和推廣展示入手,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自治區級代表性傳承人21名,其中3人為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一支梯隊合理、技藝理論兼修的唐卡傳承隊伍已初步建成。西藏自治區先後命名33個自治區級非遺傳習基地,其中唐卡傳習基地5個,4個國家級和12個自治區級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中唐卡示範基地各佔1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