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道丨“貸生存”現象怎麼看?'

銀行 經濟 圳論 2019-09-02
"

文丨謝作詩

"

文丨謝作詩

論道丨“貸生存”現象怎麼看?

銀行貸款給企業,本質上是把資產借給企業,銀行當然要有資產,才可能借資產給企業。這個資產,可以是自有資產,也可以是存戶的資產,就是存款。自有資產也可以理解為銀行自己的存款。因此,先有存款,然後才有貸款。你得有資產,然後才可能把資產借給他人。

可是現在有一個非常熱門的貨幣理論,叫做“貸款創造存款”理論。這個理論說,不需要有存款,就可以有貸款,有了貸款,然後可以生成存款。怎麼看待這個“理論”呢?

是的,你搞一個複式記賬本,在企業的銀行賬戶上,無中生有的給它記一筆貸款(企業負債,銀行資產),同時給它記一筆存款(企業資產,銀行負債),看起來,企業和銀行的淨資產和淨負債和沒有發生這筆記賬行為之前一模一樣,沒有任何變化。可問題在於,真實世界的借貸行為,絕不只是記個賬這麼簡單。在這裡,給企業記一筆貸款,你沒有考慮要求企業付利息;給企業記一筆存款,你也沒有考慮付給企業利息。可是在真實世界,企業貸款是要給銀行付利息的,企業存款,銀行也要給企業付利息,而且貸款利率高於存款利率。

"

文丨謝作詩

論道丨“貸生存”現象怎麼看?

銀行貸款給企業,本質上是把資產借給企業,銀行當然要有資產,才可能借資產給企業。這個資產,可以是自有資產,也可以是存戶的資產,就是存款。自有資產也可以理解為銀行自己的存款。因此,先有存款,然後才有貸款。你得有資產,然後才可能把資產借給他人。

可是現在有一個非常熱門的貨幣理論,叫做“貸款創造存款”理論。這個理論說,不需要有存款,就可以有貸款,有了貸款,然後可以生成存款。怎麼看待這個“理論”呢?

是的,你搞一個複式記賬本,在企業的銀行賬戶上,無中生有的給它記一筆貸款(企業負債,銀行資產),同時給它記一筆存款(企業資產,銀行負債),看起來,企業和銀行的淨資產和淨負債和沒有發生這筆記賬行為之前一模一樣,沒有任何變化。可問題在於,真實世界的借貸行為,絕不只是記個賬這麼簡單。在這裡,給企業記一筆貸款,你沒有考慮要求企業付利息;給企業記一筆存款,你也沒有考慮付給企業利息。可是在真實世界,企業貸款是要給銀行付利息的,企業存款,銀行也要給企業付利息,而且貸款利率高於存款利率。

論道丨“貸生存”現象怎麼看?

那麼請問,如果銀行沒有資產,不借給企業實實在在的資產,企業憑什麼向銀行貸款,並給銀行利息呢?這樣的事情,我也能提供,為什麼企業不找我貸,而一定要找銀行貸呢?

有人說,銀行的功能是將企業的資產貨幣化,並不需要自身有資產,只需要企業的資產是真實的就可以了。可問題在於,企業為什麼不自己貨幣化?為什麼不找我貨幣化呢?

你可能說,因為銀行提供的那個存款數字,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購買東西,可以用來繳稅,而普通人提供的存款數字,沒有任何用處,所以企業找銀行貸款。

這就對了,既然銀行的那個數字被市場接受,真有用,那麼說明這個數字本身就是資產。

那麼,這個資產是從哪裡來的呢?

其一,儲戶的存款,銀行的自有資本金。

存款對於儲戶來說是資產,對於銀行來說是負債。但對於貸款的企業來說,存款和自有資本金都是銀行資產,而且它們是銀行發放貸款的最主要的資產保障。沒有資產做保證,既無法開展貸款業務,也無法開展存款業務。資本保證金不足,銀行都很難吸收到存款的。

其二,可能是銀行在長期經營過程中積攢起來的信用。

信用當然是資產。銀行本來只有100元的存款(資產),可是它貸出去110元,其中10元的貸款,的確是無中生有,而如果企業把這筆貸款再存入銀行,無疑就是“貸生存”。但這個錢必須市場認,要有這樣的信用,企業才會貸這10元錢,並支付這10元貸款的利息。

"

文丨謝作詩

論道丨“貸生存”現象怎麼看?

銀行貸款給企業,本質上是把資產借給企業,銀行當然要有資產,才可能借資產給企業。這個資產,可以是自有資產,也可以是存戶的資產,就是存款。自有資產也可以理解為銀行自己的存款。因此,先有存款,然後才有貸款。你得有資產,然後才可能把資產借給他人。

可是現在有一個非常熱門的貨幣理論,叫做“貸款創造存款”理論。這個理論說,不需要有存款,就可以有貸款,有了貸款,然後可以生成存款。怎麼看待這個“理論”呢?

是的,你搞一個複式記賬本,在企業的銀行賬戶上,無中生有的給它記一筆貸款(企業負債,銀行資產),同時給它記一筆存款(企業資產,銀行負債),看起來,企業和銀行的淨資產和淨負債和沒有發生這筆記賬行為之前一模一樣,沒有任何變化。可問題在於,真實世界的借貸行為,絕不只是記個賬這麼簡單。在這裡,給企業記一筆貸款,你沒有考慮要求企業付利息;給企業記一筆存款,你也沒有考慮付給企業利息。可是在真實世界,企業貸款是要給銀行付利息的,企業存款,銀行也要給企業付利息,而且貸款利率高於存款利率。

論道丨“貸生存”現象怎麼看?

那麼請問,如果銀行沒有資產,不借給企業實實在在的資產,企業憑什麼向銀行貸款,並給銀行利息呢?這樣的事情,我也能提供,為什麼企業不找我貸,而一定要找銀行貸呢?

有人說,銀行的功能是將企業的資產貨幣化,並不需要自身有資產,只需要企業的資產是真實的就可以了。可問題在於,企業為什麼不自己貨幣化?為什麼不找我貨幣化呢?

你可能說,因為銀行提供的那個存款數字,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購買東西,可以用來繳稅,而普通人提供的存款數字,沒有任何用處,所以企業找銀行貸款。

這就對了,既然銀行的那個數字被市場接受,真有用,那麼說明這個數字本身就是資產。

那麼,這個資產是從哪裡來的呢?

其一,儲戶的存款,銀行的自有資本金。

存款對於儲戶來說是資產,對於銀行來說是負債。但對於貸款的企業來說,存款和自有資本金都是銀行資產,而且它們是銀行發放貸款的最主要的資產保障。沒有資產做保證,既無法開展貸款業務,也無法開展存款業務。資本保證金不足,銀行都很難吸收到存款的。

其二,可能是銀行在長期經營過程中積攢起來的信用。

信用當然是資產。銀行本來只有100元的存款(資產),可是它貸出去110元,其中10元的貸款,的確是無中生有,而如果企業把這筆貸款再存入銀行,無疑就是“貸生存”。但這個錢必須市場認,要有這樣的信用,企業才會貸這10元錢,並支付這10元貸款的利息。

論道丨“貸生存”現象怎麼看?


假如都知道銀行沒有這10元的資產,卻放出來這10元的貸款,那麼人們就不會接受這個銀行的貨幣(鈔票或者存款數字),因此也就沒有企業去貸這個款了。這就是說,銀行只能在利用存款(資產)發放貸款的過程中,偷偷摸摸夾帶一點私貨,多放一點貸款。但是這種私貨不能多了,多了就露餡了,就玩不下去了。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講,“貸生存”是信息不對稱、正交易費用的產物。我們甚至可以用“貸生存”的規模去度量交易費用的大小。

其三,可能是政府賦予銀行法定特權,其存款數字可以用來購物、繳稅等等。

的確,銀行明明沒有存款(資產),企業也可能去貸款。企業為什麼向沒有存款(資產)的銀行貸款,卻不向我貸款呢?因為銀行有政府頒發的牌照,而我沒有。大家知道,在管制經濟下,牌照是最重要的資產之一。那麼在這個意義上,還是先有資產,然後才有貸款。

明明知道沒有資產作保證,沒有企業找你貸款的,貸出來的那個數字,市場也不會接受。

其實,在正常情況下,企業向銀行貸款,也得先有資產。這個資產,可以是已經存在的資產,也可以是創造收入的能力,或者說未來的收入流。費歇爾講,凡是能夠帶來收入的東西都是資產,因此創造收入的能力也是資產。把現在的資產和未來的收入流的折現值加總在一起,就是企業的總資產。如果這個總資產為零,那麼不可能有人借給你錢的。這就叫先得有資產,然後才可能有負債。甚至可以說,一個人有多少資產,才可能有多少負債。

在理想的經濟環境中,劣幣不能驅逐良幣,良幣也不能驅逐劣幣,劣幣與良幣的收益率是相等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既可能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可能存在良幣驅逐劣幣的現象。在特定的約束條件下,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換了約束條件,有可能出現良幣驅逐劣幣的現象。現象可以形形色色,但是原理不能例外。

從原理上講,得有資產,然後才能把資產借給別人,因此先有存款(資產),然後才有貸款。實踐中的確可以“貸生存”,但這並不能證明可以無中生有,沒有資產也可以發放貸款。

"

文丨謝作詩

論道丨“貸生存”現象怎麼看?

銀行貸款給企業,本質上是把資產借給企業,銀行當然要有資產,才可能借資產給企業。這個資產,可以是自有資產,也可以是存戶的資產,就是存款。自有資產也可以理解為銀行自己的存款。因此,先有存款,然後才有貸款。你得有資產,然後才可能把資產借給他人。

可是現在有一個非常熱門的貨幣理論,叫做“貸款創造存款”理論。這個理論說,不需要有存款,就可以有貸款,有了貸款,然後可以生成存款。怎麼看待這個“理論”呢?

是的,你搞一個複式記賬本,在企業的銀行賬戶上,無中生有的給它記一筆貸款(企業負債,銀行資產),同時給它記一筆存款(企業資產,銀行負債),看起來,企業和銀行的淨資產和淨負債和沒有發生這筆記賬行為之前一模一樣,沒有任何變化。可問題在於,真實世界的借貸行為,絕不只是記個賬這麼簡單。在這裡,給企業記一筆貸款,你沒有考慮要求企業付利息;給企業記一筆存款,你也沒有考慮付給企業利息。可是在真實世界,企業貸款是要給銀行付利息的,企業存款,銀行也要給企業付利息,而且貸款利率高於存款利率。

論道丨“貸生存”現象怎麼看?

那麼請問,如果銀行沒有資產,不借給企業實實在在的資產,企業憑什麼向銀行貸款,並給銀行利息呢?這樣的事情,我也能提供,為什麼企業不找我貸,而一定要找銀行貸呢?

有人說,銀行的功能是將企業的資產貨幣化,並不需要自身有資產,只需要企業的資產是真實的就可以了。可問題在於,企業為什麼不自己貨幣化?為什麼不找我貨幣化呢?

你可能說,因為銀行提供的那個存款數字,可以拿到市場上去購買東西,可以用來繳稅,而普通人提供的存款數字,沒有任何用處,所以企業找銀行貸款。

這就對了,既然銀行的那個數字被市場接受,真有用,那麼說明這個數字本身就是資產。

那麼,這個資產是從哪裡來的呢?

其一,儲戶的存款,銀行的自有資本金。

存款對於儲戶來說是資產,對於銀行來說是負債。但對於貸款的企業來說,存款和自有資本金都是銀行資產,而且它們是銀行發放貸款的最主要的資產保障。沒有資產做保證,既無法開展貸款業務,也無法開展存款業務。資本保證金不足,銀行都很難吸收到存款的。

其二,可能是銀行在長期經營過程中積攢起來的信用。

信用當然是資產。銀行本來只有100元的存款(資產),可是它貸出去110元,其中10元的貸款,的確是無中生有,而如果企業把這筆貸款再存入銀行,無疑就是“貸生存”。但這個錢必須市場認,要有這樣的信用,企業才會貸這10元錢,並支付這10元貸款的利息。

論道丨“貸生存”現象怎麼看?


假如都知道銀行沒有這10元的資產,卻放出來這10元的貸款,那麼人們就不會接受這個銀行的貨幣(鈔票或者存款數字),因此也就沒有企業去貸這個款了。這就是說,銀行只能在利用存款(資產)發放貸款的過程中,偷偷摸摸夾帶一點私貨,多放一點貸款。但是這種私貨不能多了,多了就露餡了,就玩不下去了。因此我們可以這樣講,“貸生存”是信息不對稱、正交易費用的產物。我們甚至可以用“貸生存”的規模去度量交易費用的大小。

其三,可能是政府賦予銀行法定特權,其存款數字可以用來購物、繳稅等等。

的確,銀行明明沒有存款(資產),企業也可能去貸款。企業為什麼向沒有存款(資產)的銀行貸款,卻不向我貸款呢?因為銀行有政府頒發的牌照,而我沒有。大家知道,在管制經濟下,牌照是最重要的資產之一。那麼在這個意義上,還是先有資產,然後才有貸款。

明明知道沒有資產作保證,沒有企業找你貸款的,貸出來的那個數字,市場也不會接受。

其實,在正常情況下,企業向銀行貸款,也得先有資產。這個資產,可以是已經存在的資產,也可以是創造收入的能力,或者說未來的收入流。費歇爾講,凡是能夠帶來收入的東西都是資產,因此創造收入的能力也是資產。把現在的資產和未來的收入流的折現值加總在一起,就是企業的總資產。如果這個總資產為零,那麼不可能有人借給你錢的。這就叫先得有資產,然後才可能有負債。甚至可以說,一個人有多少資產,才可能有多少負債。

在理想的經濟環境中,劣幣不能驅逐良幣,良幣也不能驅逐劣幣,劣幣與良幣的收益率是相等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既可能存在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也可能存在良幣驅逐劣幣的現象。在特定的約束條件下,可能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換了約束條件,有可能出現良幣驅逐劣幣的現象。現象可以形形色色,但是原理不能例外。

從原理上講,得有資產,然後才能把資產借給別人,因此先有存款(資產),然後才有貸款。實踐中的確可以“貸生存”,但這並不能證明可以無中生有,沒有資產也可以發放貸款。

論道丨“貸生存”現象怎麼看?

要麼,“貸生存”是銀行利用信息不對稱,濫用信用發放貸款的產物。儘管屬於濫用信用,但畢竟先有信用資產,然後才可能有貸款。而且在這種情況下,“貸生存”的規模不可能過大。如果過大了,破壞了銀行的信用基礎,那麼也就不可能再搞“貸生存”了。

要麼,是銀行利用法定特權在搞“貸生存”。這也不是無中生有,因為牌照就是最值錢的資產。“貸生存”現象的廣泛存在,不能證明沒有資產也可以發放貸款,只能證明法幣制度之惡。(作者系浙江財經大學教授)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