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錢了“銀行理財”與“銀行存款”選哪個?

銀行 投資 證券投資基金 中國人民銀行 金融 招商銀行 保險 北京財蘊天下信息技術 2019-06-27

銀行存款近來表示很崩潰

崩潰點:

2008年至2018年

短短10年間

居民部門存款增速

從18%下滑到7%左右

內心OS:我是滿足不了大家了嗎?


有錢了“銀行理財”與“銀行存款”選哪個?



有錢了“銀行理財”與“銀行存款”選哪個?


在銀行存款有點小自閉的時候

有個叫銀行理財的大兄嘚

表示有點小得意

小得意:

截至2017年底

非保本理財產品存續餘額29.5萬億元

全國共439家銀行業金融機構

發行了非保本理財產品

累計募集資金118.10萬億


有錢了“銀行理財”與“銀行存款”選哪個?


從上面幾組數據來看:居民存款在攀升,銀行定期存款利率卻在下降,把錢存在銀行,顯然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所以2007年的8000億到2017年的29.5萬億“聰明錢”選擇了銀行理財。

銀行存款:What??

這個小妖精是哪闊?

吃瓜觀眾:難道不是一個嗎?

當然不是

銀行理財?銀行存款?

傻傻分不清楚?

拿著閒置資金,找不到合適去處?


有錢了“銀行理財”與“銀行存款”選哪個?


既然如此,我們就來聊聊銀行理財產品和銀行存款的區別:

1. 概念不同:存款就等於把錢借給銀行,所以銀行給我們“借記卡”。 銀行理財是在存款業務之外新興起來的中介業務,意思是“受人之託,代客理財”。

2.門檻不同:銀行存款適用於所有合法公民或外國居民。只要是有合法身份,上到99下到剛會走,都可以辦理存款。投資人到銀行購買理財產品,除了符合法定年齡外,還要按照規定進行風險評估。評估購買人是否符合購買該款理財產品的要求,並且須簽署相關投資協,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不合理投資發生。

3.風險不同: 存款對銀行來說是負債,要計入資產負債表,還要給央行計提存款準備金,繳納存款保險基金的。存款對大部分人來說算是保本保息零風險。 理財產品屬於表外業務,不用計提存款準備金和繳納存款保險基金,不在存款保險條例保護範圍之內,是有一定風險的。

4.收益水平不同: 存款獲得的是利息,比如目前銀行活期基準利率是0.35%,整存整取定期存款一年期利率是1.5%,利率是固定的,除非央行要求降息升息。 理財產品收穫的是收益,比如招商銀行日日欣理財目前七日年化收益率是3.37%,收益率只是一個預期或歷史業績。理財產品是浮動收益型產品。

5. 辨別標識不同:存款沒有編碼,只有一串數字,如果你的是銀聯卡,任何聯網銀行都可以存取,還可以在商家消費刷卡。銀行理財產品有唯一編碼,可以在銀行官網或中國理財網進行查詢核實,但不能在別的銀行領取,更不能消費刷卡。


有錢了“銀行理財”與“銀行存款”選哪個?


那有人會問了,怎麼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資銀行理財產品?

一.市場的需要。當大家都把錢存在銀行,銀行雖然收到很多錢,但要提交的準備金和保險基金也越多,能拿出來貸款的錢反而少了。由於有些貸款客戶風險比較高,銀行不願意直接貸款,這就倒逼貸款客戶提高貸款利率來吸引資金,這時候有願意冒險的“聰明錢”就在銀行的撮合下成交了。

二.客戶的需要。由於存款利率的下降,CPI卻在上漲,錢的購買力在下降,聰明的客戶就不滿足於普通存款業務的利息收入,他們想要更高收益的投資渠道來保值增值。比起基金、股票、房產,收益相對穩健又比存款利率高的銀行理財產品,無疑是最適合的。

三.銀行的需要。雖然有存貸利差可以躺著收錢,但誰不想賺更多錢呢?對於銷售理財產品的銀行來說,銷售成本幾乎忽略不計,反而網點佈滿全國,並有大量客戶基礎,這些優勢可以讓銀行憑藉佣金收入就能賺得缽滿盆滿。

所以銀行理財是市場、客戶、銀行三方需求催生的結果。說白了,普通市民想錢多生點錢,有些人或者企業很缺錢,甚至出高點利息都要借,而銀行也想多賺錢,三方一拍即合,而且多方共贏。

總之,銀行理財屬於“聰明錢”,相比銀行存款,提供給我們更多錢生錢的選擇空間,特別是在當下通貨膨脹如此厲害的情況下。當然了,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我們在選擇銀行理財產品時,要仔細閱讀它的說明書,找到適合自己的理財產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