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保本的銀行理財也能穩贏?一銀行涉虛假宣傳,如何防止上當?

不保本的銀行理財也能穩贏?一銀行涉虛假宣傳,如何防止上當?

文/龍小林

近日,一銀行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推送了一篇文章,宣傳其於近日發行的一款理財產品。根據文章的宣傳,該款理財產品可以做到“收益穩贏”,如果不看產品介紹,不禁會讓人誤以為是一款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但看了產品介紹之後,才發現這是一款非保本浮動收益的產品,不僅收益沒有保障,而且就連本金都沒有保障。銀行這種有誤導性的宣傳,明顯有虛假宣傳的性質,如果投資者一時大意,或許還真會上當。

不保本的銀行理財也能穩贏?一銀行涉虛假宣傳,如何防止上當?

在資管新規實施之後,理財產品被要求打破剛性兌付,因此保本理財產品是越來越少。但保本理財仍然是銀行難以割捨的情結,只因為帶有“保本”字樣的理財產品會更好賣,因為投資者就好這一口。所以一些銀行在宣傳其他非保本理財產品時,也會帶上“保本”或“穩贏”等字樣來吸引投資者的眼球,即便被發現是非保本的產品,宣傳的目的也達到了。類似的情況,還有銀行存款變理財或保險、銀行理財變保險或其他機構的理財產品等,投資者以為自己是存的銀行定期或買的銀行理財,結果卻發現買了一份保險,這種情況也不少見。

出現這些在銀行存錢或買理財被騙的情況,除了銀行有意隱瞞產品的真實信息之外,與投資者自身也是有很大關係的。比如上方說的非保本理財被說成是穩贏,只要仔細查看產品的介紹就能發現問題。銀行的問題我們管不到,只能讓監管層去管,我們只要能管好自己,就能大大降低被騙的概率。那麼,要怎麼做才能防止被誤導呢?

不保本的銀行理財也能穩贏?一銀行涉虛假宣傳,如何防止上當?

在銀行買理財如何防止被誤導?

想要在銀行存款或買理財時不被誤導買成自己不想買的理財類型,最主要的還是要仔細閱讀理財產品的產品介紹,不管銷售人員說得有多好,都應該持懷疑態度,並自己去確認。事實上,一般越說得天花亂墜的產品,可能就越有問題。換位思考一下,如果產品真有這麼好,那還愁賣不出去嗎?既然不愁買不出去,又何必向你賣力推薦?當然,在產品介紹中有很多條條框框,非老練的投資者還不一定能全看懂。這裡,我們只需要確認以下幾點信息,基本就能判斷一款理財產品的性質了。

1、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銀行存款不用說,只有銀行才能發行。不過銀行裡賣的理財產品,就不只有銀行發行的了,保險、公募基金、信託、私募基金等都可能會出現在銀行的銷售名單中,這些理財產品銀行只負責代銷,不負責兌付義務,所以出了問題找銀行也沒用。要區分是不是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首先可看理財產品的發行機構。

即便在產品介紹中沒有明確提到發行機構是誰,但還是可以從一些信息上找出發行機構,比如理財產品的名稱,有些理財產品的名稱就會冠上發行機構的名字,或者看理財產品的募集人是誰,一般募集人就是發行人。

不保本的銀行理財也能穩贏?一銀行涉虛假宣傳,如何防止上當?

2、看理財產品的類型。理財產品的類型可分為保本保收益型、保本浮動收益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淨值型等。前兩種是可以保本的,區別在於是否能保證收益,後兩種都是不保本也不保收益的。

3、看理財產品的收益和風險。從收益和風險上,也能看出一款理財產品的性質。一般收益和風險是成正比的,一款風險低的理財產品,收益也可能低,目前能保本保收益的理財,收益率基本都在4%以下。除非是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收益率才有可能在4%以上,但保本浮動收益的理財一般都會給出一個收益率範圍。如果產品介紹中只給出一個預期收益率且在4%以上,大有可能不是保本理財。

能保本的理財產品基本只會出現在低風險理財中(PR1級),中風險以上的都不太可能是能保本的理財。隨著風險等級越高,理財產品的收益可能也越高,但本金損失或收益兌現不了的機率也會越大。

對於銀行理財,你瞭解多少?什麼樣的銀行理財收益高?什麼樣的銀行理財可以保本?銀行理財要怎麼買才好?如果不知道,不妨看一看銀行結構性理財產品知多少 - 理財課堂_希財網

審核:趙溪

鄭重聲明:本文內容為希財網作者版權所有,任何單位或個人未經本站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否則,本站將依法追究其法律責任。

碼字不易,別忘了在下方給希財君點贊哦~謝謝各位財友 ^_^

關注我後私信回覆【理財】,瞭解投資理財的那些事~讓你賺錢變得更簡單。

本文同步希財訂閱號(ID:xicaiwang),每天分享理財知識,不斷提煉財商,學會讓錢為你工作。

如何投資理財收益更高?點擊下方【瞭解更多】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