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為有這四種人,所以中國永遠沒嘻哈

要說今年這個夏季什麼節目最火,愛奇藝自制的《中國有嘻哈》當之無愧。2億大投資,頂尖製作團隊,知名製作人以及從全國海選出的個性十足的選手,無一例外都在彰顯著其綜藝節目王者的地位。

就是因為有這四種人,所以中國永遠沒嘻哈

作為一個曾經在無數個艱難夜晚靠聽宋嶽庭和熱狗蛋堡入眠的人,最開始看到節目預告的時候,講真,我感到整個身體內的血液都在沸騰。我當時十分奢侈的幻想:嘻哈音樂終於要從地下走到地上,小眾音樂終於要開始向主流發展了!在如此激動心情的指引下,我甚至毫不猶豫的衝了一個月的愛奇藝會員。既然天賦有限不能上場出戰,那麼花點小錢表示支持咱還是做得到的。

可是節目開播後我看到的都是些什麼呢?裝逼打臉,扯皮互噴,暗箱操作甚至是主角光環!這都不能簡簡單單用節目效果來概括了,這簡直就是新時代的樣板戲啊!

什麼時候有愛,什麼時候互噴,什麼時候開掛,什麼時候忘詞,每個人物的臺詞包括個性動作都被臺本設計的精妙絕倫,本來挺簡單的劇情也可以被剪輯處理得張力無限。這批海選時製作人覺得可以,60秒前奏不長僥倖沒有忘詞,battle時唱兩句就有人及時接麥克的優秀選手在舞臺上很完美的詮釋了所有角色,唯獨沒有他們自己。

看到這裡,我開始後悔沒有用當時激動衝會員的錢去買一份早餐,雖然不吃早餐才是一件很嘻哈的事。

狗哥,對不起,這次沒法站你了,雖然知道你為了賺錢養小熱狗也是不容易。可是在這人生的九局下半,還是希望你可以把帽子反戴!

就是因為有這四種人,所以中國永遠沒嘻哈

如果只是單純的玩弄選手也就算了,畢竟一般的綜藝節目製作組都會這麼幹。作為各職位都是國內最頂尖人才組成的金牌製作團隊,中國有嘻哈節目組當然不會迷戀於這種小兒科的東西,他們的夢想,是玩弄嘉賓與導師!潘瑋柏太任性,都淘汰了人家還想要給機會,顯你能是吧?一個選手都不給你留,看你還怎麼real,袁婭維這種美女,就是要有人搶才有噱頭啊,誰管她尷不尷尬呢。這樣的節目組真是太優秀,給你們666個贊不怕你驕傲死。

萬萬沒想到信會不聽安排,他以前不是很能忍耐的麼?唱了那麼多遍《死了都要愛》他不也沒去死麼?怎麼這次就不忍了呢?還有那個gai,你不是最討厭男團麼?為什麼不乖乖聽話去跟vava搶筆筆呢?算了,這兩位都是爺,一個也算熬出來了,也就上這一期節目,一個已經簽約了,算半個自己人,年輕人性子烈點就烈點吧,隨他們去吧。

反正不管怎麼鬧,也是影響不了大局的。還能幫節目炒一波熱度,何樂而不為啊!

就是因為有這四種人,所以中國永遠沒嘻哈

當然,偉大的小學語文老師鬼卞曾經教育我們,“人人都是大娛樂家,大到顛倒黑白你根本拼不過他”,不管《中國有嘻哈》這個節目最後成功與否,中國嘻哈音樂這一輪非但沒有完成五殺超神,反而是敗在了流行音樂的富貴鄉里,怒送了一血。那麼又是怎樣的幾位對手,導致了這樣慘烈結局的發生呢?

首先是資本爸爸。作為一名手握資源,彈指間便能決定孩子命運的慈祥老人,爸爸當然不希望孩子有太多戾氣,整天琢磨著生存與死亡這種無聊的問題。其實要當爸爸的乖孩子非常容易,你只需要唱唱跳跳,開心就拍手,多找幾個女友,作詞作曲的人我給錢就都有!忘詞了也沒關係,你就宅在家裡養你的中二病嘛,唱歌的時候隨便說點什麼湯麵炒麵方便麵都可以的,反正現在那些胸大無腦的小女孩只要看到你的盛世美顏就高潮了,也不會去關心你到底唱了什麼。

爸爸們始終堅定的認為;叫爸爸者,得永生。連這點都沒弄清的可憐娃,就算是還在勉強站著,也只是站在自己給自己挖的墳墓之上而已。

早晚,都是要跪下的。

說到這裡,就不得不提一下爸爸的朋友們,媒體。那話語權大呦,得罪不起,這裡就尊稱一句媒體叔叔吧。媒體叔叔們憑藉其多年積累的專業經驗,通過各項看起來理智得挑不出任何毛病就是沒有邏輯的推理,機智的發現只單純討論節目本身是沒什麼意思的,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果然還是各位選手以及製作人的八卦。就好比你跟你女朋友搬家到一個新的地方,周圍的鄰居是不怎麼會理你的。但是如果有一天你女朋友綠了你,你就會突然多了好多朋友,如果你跟你女朋友吵架,失手燒了房子,那麼恭喜你,用不了一天,你的大名就將響便整個華夏!

相親相愛的,一定要反目成仇;和樂融融的,一定要憂心忡忡;是兄弟的,定叫你做不成兄弟。本不相關的,一定要你表明態度。就算你不表態,我們還有旁敲側擊與斷章取義這兩大技能啊。乖孩子,你早晚會向叔叔坦白一切的。

畢竟,世界因矛盾才變得豐富多彩。而媒體,則是天生的矛盾製造者。

當然,有些事情也不能全怪大人們獨斷專權。很多孩子自己不爭氣,這也是不爭的事實。縱觀饒舌文化這幾年在國內的發展,MC這個神聖的前綴從來沒有向今年來的這樣的廉價。打碟的,喊麥的,主持的,說相聲的,演小品的,唱梆子的,但凡嘴皮子利索點的都可以隨便找個小平臺,開一個沒幾個人看的直播間,然後在自己的暱稱前面驕傲的打上兩個字母:MC,就好像把傻瓜改成MC傻瓜,就會變得逼格滿滿一樣。雖然在旁人看來並沒有什麼不同,但他內心的榮耀感已經滿溢到行為混亂。

喝著十幾一瓶的假酒,啃著不知熟沒熟的肉,身體毫無韻律的亂扭嘴上還喊著666。歌沒見出幾首,倒是都有不錯的胃口,挨個場子蹭鏡頭,追尋著名叫MC的炮友。

唉,生活不易,都是為了賺錢嘛。路走偏了而已,不多說了。

最後,不得不提一句的,就是可愛的吃瓜觀眾了。很多人,見到中文歌就一臉鄙夷,卻津津有味的聽著英語說唱然後說這韻腳可以;很多人,聽歌之前總要看一眼人名,認識就說好聽,不認識就說還行;還有很多人明明是個剛出道的說唱歌手卻非要說喜歡了十幾年,那麼看來你的胎教確實不錯。

當然還有很多人,只看了幾期節目就開始表態戰隊,互相攻擊。你瞭解一個歌手是通過綜藝節目而不是他的歌,不知道歌手本人知道了以後是會笑還是會哭。

只知道《life's a struggle》,卻不知道那其實是一封絕望的遺書;

只知道說唱的《差不多先生》,卻不知出處的《差不多先生》;

只知道被綠的快男甦醒,卻不知道唱《分裂》的饒舌甦醒。

就像王力宏的歌詞“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如此看來,觀眾才是最可憐的。

永遠都活在別人製造與灌輸的概念裡,歡樂著別人的歡樂,痛苦著別人的痛苦。

永遠隨波逐流,永遠人云亦云。永遠靠選擇著各種標籤,來彰顯著自己的獨立態度。

所以爭來吵去的何必呢,在音樂上,你我都是等待救贖的人,誰也不比誰優越多少。

《中國有嘻哈》會不會有第二季現在還不得而知,但是中國嘻哈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如果這個文化要犧牲真實才能變得乾淨,那我寧願它永遠髒著;

如果這個文化要犧牲憤怒才能走到地上,那我寧願它永遠在地下;

如果這個文化要犧牲獨特才能成為主流,那我寧願它依然小眾,依然只為少數人人知。

東北說唱才子李萌在《十元人民幣》中寫過:“hip-hop不是cool,它是一種態度,為啥你們總是三番五次的老犯錯誤。

信在最新一期《中國有嘻哈》節目中也對選手說到:“請你們照顧好心裡的那隻野獸,保持憤怒。你們做的任何決定都沒有錯,但是有可能錯過,錯過你們成為經典的機會。”

如果你是歌手,希望你記得當初為什麼拿起麥克風;

如果你是觀眾,希望你記得曾經單曲循環的感動。

無真實,不嘻哈。願嘻哈文化可以真的在國內成為主流。願敢於批判,堅持生活,真實不做作的嘻哈精神可以洗禮更多人。願未來樂壇可以出現更多的Rap God,少一些渾水摸魚的差不多先生。

就是因為有這四種人,所以中國永遠沒嘻哈

無真實,不嘻哈!

若支持,請分享。

就是因為有這四種人,所以中國永遠沒嘻哈

你認為今年《中國有嘻哈》怎麼樣 (單選)
0
0%
特別好,我超級喜歡。
0
0%
一般般,就看一樂。
0
0%
差評,中國有黑幕。
0
0%
無所謂啊,反正沒有我喜歡的人

你心中的嘻哈文化又是怎麼樣的呢?

歡迎留言在評論區裡,與大家一起分享。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