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走出的音樂家——薛蘇里的藝術人生

東北網9月10日訊 8月12日晚,在哈爾濱音樂廳2017中俄文化藝術交流周野氣勢如虹冶大型交響音樂盛典上,國際著名的美籍華裔小提琴演奏家、教育家薛蘇里攜手國際指揮大師祖賓窯梅塔,共同演繹了一首充滿濃郁地域風情的小提琴獨奏曲——赫哲族民歌《烏蘇裡船歌》。8月20日晚,在香港第四屆音樂節開幕禮上,這首被聯合國收錄,由薛蘇里的父親堯小提琴作曲家薛澄潛編創,薛蘇里演奏的世界名曲再次在香江奏響。薛蘇里用這首曲子拉近了哈爾濱與世界的距離。

回憶童年往事

與科學發明有不解之緣

薛蘇里的父親薛澄、母親張菊華原是南京軍區前線歌舞團的優秀文藝軍官。1958年響應黨的號召,隨十萬轉業大軍奔赴北大荒——黑龍江與烏蘇里江交匯處的饒河縣,參加祖國邊疆的開發建設。1959年6月19日,薛蘇里在烏蘇里江畔呱呱墜地,為了紀念這塊不平常的土地和難忘歲月,父母給他起了一個非常有意義的名字——薛蘇里。

1962年,薛蘇里的父母調到哈爾濱,父親在哈爾濱歌劇院擔任交響樂團副首席,母親是黑龍江省歌舞劇院舞蹈隊主要演員。蘇里的活動天地驟然擴大,童年的很多時光薛蘇里都是在劇場的排練廳、觀眾廳、舞臺後臺度過的。在那裡他學會了吹笛子、拉二胡,甚至可以記住許多舞蹈音樂的旋律,表現出對音樂超常的記憶和才能。

哈爾濱走出的音樂家——薛蘇里的藝術人生

薛蘇里小時候。

6歲那年,父親帶回來一把小提琴,他很好奇,問父親怎麼拉,看到孩子對小提琴這麼感興趣,父親決定教他學習小提琴。從那以後,父親教技藝、母親教樂譜,6歲的蘇里開始了艱苦的小提琴學習生涯。父親對小蘇裡的學習要求相當嚴苛,他每天必須保證四個半小時的練琴時間,早晨天不亮袁父親就會把他從被子裡拖起來練琴,練習兩個小時之後再去上學,放學回來繼續練習。雖然練琴異常枯燥,但是年幼的蘇里還是在父母的精心調教和培育下,很快提高了琴藝,並表現出驚人的天賦和記憶力,一些複雜的曲子可以很快地背下來,背熟後能一個音符不差地完整演奏,令大人們嘖嘖稱奇。

不拉琴的時候,小蘇裡也會像其他孩子一樣淘氣,掏鳥窩、鑽地窖、走濱州鐵路橋、打爬犁、衝下陡坡。在童年的玩伴中袁薛蘇里是最聰明的,他在工程製圖方面表現出了超常的天賦。鄰居家的大哥哥從新華書店買來一本航模書,薛蘇里借來照著密密麻麻的圖紙抄繪了一套,潛心琢磨,按照圖紙部件逐一放大,並四處找材料動手製作,他將上百個零部件組裝,配上馬達,竟然做出一艘一應俱全的輪船。一按開關,螺旋槳旋轉起來,他和小夥伴們把模型帶到兆麟公園去試水,一大幫孩子和遊客圍攏過來袁指著水面上自由遊弋的輪船嘖嘖稱讚。那個年代,科普讀物極少,供小孩組裝的科技航模更是罕見,而天資聰慧的薛蘇里硬是憑藉圖紙,自己打造了一艘高仿真電動輪船。

還有一次,有同學買了一架微型航空模型,他照著模型製作圖紙,放大比例,安裝了螺旋槳,用橡皮筋纏繞做動力,做出一架飛機。令人稱奇的是,這架飛機竟然在他的鼓搗下飛上了天。

上世紀70年代初,日光燈開始進入家庭,當時,尚在哈一中讀初一的薛蘇里想讓家裡亮堂些,買來木條、鎮流器、燈管為家裡安裝了一盞40W的日光燈。燈光亮起的那一刻,父母的臉上除了驚訝還有自豪,因為所有的電學知識都是薛蘇里自學的。

有一段時間他迷上了縫紉機,經常蹲在商店的樣機前,怎麼看都看不夠。後來家裡攢錢買回一臺縫紉機,每天他都坐在縫紉機前歡快地扎東西,紙上也扎,布上也扎,畫個圓圈依圖還扎。為了研究縫紉機的原理,他可以一整天不吃不喝,科學制作常讓他廢寢忘食。如果不當小提琴演奏家,他想他一定會走上發明創造之路,成為一名科學家。即便後來在美國從事小提琴演奏和教育事業,他也惦記著科技發明和創新。1998年,他發明的半圓式摺疊式窗簾,獲得美國國家專利局的批准,拿到了美國專利。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