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目擴張,曾經是文青勝地的網易雲音樂既不“小”也不“美”了

音樂 酷我音樂盒 藝術 市場營銷 娛小九 2017-07-09

網易雲音樂可以說是2014年音樂播放器市場上橫空出世的一匹黑馬,簡潔的UI加上堅持推送好聽的音樂,網易雲音樂迅速在學生和白領中間走紅。

網易雲音樂之所以在水深火熱的音樂播放器這塊市場能夠搶下底盤,現在來總結的話,原因大概有這樣幾點——人性化功能,發現好音樂,以及初期優質群體營造的良好社區氛圍。

個性化推薦功能在網易雲音樂剛剛推出的時候可以說是非常驚豔,不僅移植了豆瓣的電臺功能,還加入每日推薦,根據用戶聽歌口味自動生成。好用到什麼程度呢,現在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都加入了這個功能。把它們的首頁圖放在一起,是不是都長得很像?盲目擴張,曾經是文青勝地的網易雲音樂既不“小”也不“美”了

在當時音樂播放器還在推各種榜單和爆款新曲的時候,這個功能讓很多優質但是不熱門的音樂被髮掘出來,讓人耳目一新。另外,用戶群體主要是初級白領和學生階層,在社交網絡上佔據比較主動的話語權,一時間好像所有人都在用網易雲音樂。

然而好景不長,接下來的2015年中,音樂市場經歷了史上最嚴版權令。各家播放器都有音樂曲目因為版權問題下架,這段日子對網易雲音樂來說尤為艱難。成立不久的時間裡,網易雲音樂一直將精力放在產品和社區運營,而並沒有太多精力和資金用在版權上。不久用戶們就發現自己天天聽的歌單中一大部分都變成了灰色。

不過,船小好調頭。雖然由於版權問題失去了大量熱門歌曲,但好在音樂平臺的長尾性質使得運營人員仍然能夠從剩下的歌曲中找到足夠多的優質內容,通過調整個性化推薦,很容易轉移用戶的視線;與此同時,網易雲音樂開始在產品和運營上強調社區屬性,“神評論”就是這個時候出現的。故事、觀點和有意思的調侃都是用戶喜聞樂見的內容。網易雲音樂也正式成為文藝青年的標籤,從此社交網絡上只剩下兩種人,用網易雲音樂和其他音樂播放器的。

然而在網易雲音樂大玩社區的時候,業內卻風起雲湧。同樣是遭遇版權限令,當時很有前途的手機播放器天天動聽被阿里收購之後遭遇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改名為阿里星球,榨乾最後一點流量後很快被拋棄。而素有版權積累的QQ音樂和酷狗音樂、酷我音樂則重組成了騰訊音樂集團,共享中國最大的版權音樂曲庫成為無可爭議的三巨頭。

在這個過程中,網易雲音樂在版權上做的唯一事情是扶植獨立音樂人,希望這些音樂人中能再出幾個趙雷和暗槓。然而這件事和直接買版權一樣也需要龐大數目的資金,在這方面網易雲音樂投入得遠遠不夠。試想一下,《成都》大火的前兩年趙雷還一直在拉薩的酒吧唱歌,如果你是網易雲音樂,可能知道成百上千的小酒吧中唱歌的那些藝人有哪個將來會火麼?對這些藝人進行甄別和一一買斷的成本一點也不比直接購買版權低。因此,所謂獨立音樂人計劃只能是講給資本的一個故事罷了。

進入2017年,網易雲音樂開始通過線下投放和產品內部引導的方式鞏固自身的社區產品形象,廣告先上了地鐵又坐飛機,可謂“上天入地”。但用戶卻並不買賬。

盲目擴張,曾經是文青勝地的網易雲音樂既不“小”也不“美”了

盲目擴張,曾經是文青勝地的網易雲音樂既不“小”也不“美”了

除了廣告讓人反感之外,社區也逐漸顯現出和音樂播放器水土不服的狀況。事實上,縱觀中文互聯網歷史,任何一款產品只要和社交扯上關係,便不可避免地進入社區產品特有的生命週期。不管是早期的校內網天涯,還是近年來的百度貼吧,都經歷了早期優質內容建立口碑——用戶湧入擴大規模——社區內容數量增加質量下滑——口碑和用戶數下降這樣的過程。從微博上的評論中可以看出不少人對網易雲音樂評論區已經生出審美疲勞,而通過市場營銷手段拉取更多用戶的結果是,社區進一步被良莠不齊的用戶拉低內容水平。現在再進入網易雲音樂歌曲評論區,撕逼、秀優越、編故事被打臉的例子比比皆是。

盲目擴張,曾經是文青勝地的網易雲音樂既不“小”也不“美”了

對此新浪微博上早已經有用戶創建了“高素質社區網易雲”等標籤對此進行諷刺,每天都有微博更新。

而在網易雲音樂“上天入地”做廣告的同時,騰訊音樂集團簽下了世界三大唱片公司的獨家版權。至此網易雲音樂的版權情況進一步惡化,隨便搜索就可以發現,連天王劉德華的部分歌曲都已下架。盲目擴張,曾經是文青勝地的網易雲音樂既不“小”也不“美”了

網易雲音樂,像曾經的網易相冊一樣,都是帶有網易風格的小而美的好用軟件。然而幾年以來,個性化音樂推薦的產品優勢被其他產品吸取,失去差異性;自身社區氛圍不斷惡化,營銷上盲目拉新只能是抱薪救火,加速口碑崩塌。曾經是文青勝地的網易雲音樂逐漸淪為微博網友調侃的 “分享剛編的故事”的“高素質社區”,既不“小”,也失去了美感。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