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

它已經上映5天了

5天裡

我們不斷去尋找答案

有人在淚水中找到了感動

有人在歌聲中望向了過往

昨天,520表白日

大雁塔和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

有人用表白

訴說著答案

……

主題快閃

表白電影,表白祖國

還記得5月17日電影《音樂家》上映當天,曲江新區的“冼星海日”嗎?因為給市民遊客提供了一系列豐富的紀念活動和福利,一時間讓每個市民、遊客都對冼星海和《音樂家》產生了濃厚的興趣。5月20日,下午5點和晚上8點,分別在大雁塔和大唐不夜城步行街上演了兩場《音樂家》專題快閃,引得市民遊客駐足圍觀。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隨著一聲“開始”的響亮聲,小提琴手奏唱了《黃河大合唱——保衛黃河》的旋律,伴隨著悠揚的小提琴聲,來自西安音樂學院的20名學生手持國旗從人群中緩緩走出,合唱《保衛黃河》。“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學生們的激情感動著在場的每一個人,觀眾們不自覺的和學生們合唱起來。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一曲終結,觀眾陶醉在悠揚的歌聲中遲遲不肯散開。

來自西安曲江的市民王先生說:“前兩天電影上映專門去電影院看了,真的超級震撼,看完之後回味無窮。演員都非常樸實,用真心在演戲,在講故事。總之推薦大家看,真的很讓人思考。”

來自成都的遊客王女士告訴曲小文:“戰爭年代音樂家創作的音樂可以用不朽形容,每顆音符都將情感表達到極致。影片細緻刻畫了那個年代,那時的冼星海,彷彿我們就置身在艱苦拮据的背井離鄉的戰亂年代,當《黃河大合唱》唱響的時候全場飆淚,甚至走出影廳,心情還是沒能平靜。有國才有家,有家才有根,一場電影,彷彿體驗了一次人生。這樣的活動太有意義了,讓我們銘記偉人,也銘記歷史。”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學生們拉開了 條幅,大聲“告白”:“致敬冼星海,去看《音樂家》”。快閃就在一陣陣高潮迭起的掌聲中落下了帷幕,我們也似乎找到了答案——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或許是因為這部電影主題就關乎於“愛”,所以在這部電影中找到了悸動,也找到了感懷。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難忘歲月

五星好評,紛至沓來

電影《音樂家》自5月17日上映以來,剛與觀眾見面便收穫超強口碑,催淚動人的情節,賺足了觀眾的眼淚;那段難忘的歲月,也讓今天的我們依舊感同身受。以致諸多院線座無虛席一票難求的處境,贏得來自CCTV、新華社、人民日報等重量級媒體的關注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還有有姜昆、張華敏、胡鬆華、李光曦等文藝前輩紛紛力挺!

共青團中央官方微博也給出了超高的評價——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豆瓣、貓眼影迷們的五星好評紛至沓來~

F.O.R.E.V.E.R:

值得二刷的電影。當冼星海在中哈邊境線想衝過去說那就是中國的時候,他走的時候抓雪的時候,黃河大合唱響起的時候,好想致敬偉大的音樂家們,特別是戰爭時期偉大的音樂家們。

泥沙206:

因為一部電影瞭解了一個人,進而瞭解了一段歷史,一段很多人想要忘記但捨不得忘記的戰爭史。影片沒有太多的人物角色,沒有複雜的故事情節,沒有繁冗的語言動作,很多幕只是一個靜止的畫面立在那兒,卻讓人忍不住悲傷。非常非常棒的電影。

Sankely937:

很感動,感動於冼星海對祖國的熱愛,對音樂的執著,創作了上千首作品,遺憾英年早逝,但是作品永不朽。 因為戰爭,滯留在同樣戰亂的他國,日夜思念祖國家人,肯定非常不好受,他也想過放棄,朋友的鼓勵“活著,才有希望”,讓他重新振作。而祖國那邊妻兒同樣日夜期盼,最終還是沒等著。因為戰爭, 整個電影的調色非常的好,感覺每一幀都可以是很好看的海報。

珉的情書:

《音樂家》不依靠特技,走出了不同於美國戰爭電影的新路,打造出一部新世紀的《敦刻爾克》經典,欲借一封封無法跨越國界的家信,傾瀉對戰爭的憤怒,把歷史的厚重和戰爭的繁蕪交織在一起,用音樂洞穿歲月的藩籬觸及心靈。

衡水:

唯有音樂,也只有音樂能超越語言讓人暫時忘記牆外的炮火硝煙,忘記殺聲震天,忘記飢腸轆轆,暫時獲得心靈的寧靜。如一首小提琴曲般如泣如訴的表現出來,引起共鳴。

人們之所以對《音樂家》如此感動,或許是因為那段難忘的歲月——它讓我們看到了冼星海這位音樂家一段異國往事,也讓我們再次回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和那些堅持理想信念的人一起度過了一段光影濃縮的歲月。

1935年,從巴黎畢業後的冼星海選擇回國加入抗日救亡,投入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1940年,冼星海趕赴蘇聯,為大型紀錄片《延安與八路軍》進行後期製作與配樂。第二年蘇德戰爭爆發,該片製作停頓,他被迫羈留於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因勞累和營養不良,他病情加重、日益惡化。

可在這樣的環境中,冼星海在創作上卻絲毫沒有停止。他完成了抵達阿拉木圖市後的《敕勒歌》;併為李白的《憶秦娥》、呂本中的《採桑子》、宋敦儒的《楊柳枝》、彭羨門的《竹枝詞》四首古詩譜配以新的和聲編成《古詩情別》;他還受阿拉木圖作曲家協會委託,為哈薩克斯坦國家廣播電臺播音寫出第四組曲《滿江紅》;他所作的《阿曼蓋爾德》更為中哈兩國的友誼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電影中有一幕是:冼星海站在邊境線上望向祖國的方向,一步之遙卻又無能為力,他抓起了一把祖國的雪,望向祖國的眼神滿是不捨……另一邊的祖國卻正戰火連連,那是中國最艱難的一段歲月,無數仁人志士為了抵抗外夷,拋灑了生命與熱血,冼星海身不在此,卻用一曲曲撼人心魄的音樂為祖國大地慰藉、鼓舞。我們作為觀眾,也身不在其中,卻依然被那些音樂中的堅毅,和戰爭中的堅強感動不已——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或許是電影足夠好看,它再現了那段難忘的歲月,讓我們從中找到了感動,找到了力量……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銘記歷史

珍惜和平,繼續前進

其實,在戰火紛飛的抗戰年代,冼星海並不是個例,還有無數的音樂家投入到抗戰歌曲創作和救亡音樂活動中。電影中我們只看到了冼星海,而電影外,張寒暉曾動情地唱起“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裡有森林煤礦……”賀綠汀曾在煤油燈下創作了《游擊隊歌》,田漢的《萬里長城》第一段後來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

這些人,或許眾所周知,或許鮮為人知,但在那段艱苦的歲月,他們的音符和吼聲都久久迴盪在滿目瘡痍的華夏大地,澆灌出一個個迎著炮火也迎向光明的身影,那都曾是中國的進行曲。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音樂家》中說:“戰爭總會結束,音樂卻是永恆。”永恆存在的是音樂,也是歷史。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裡,“九一八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一個個歷史名詞記錄著那些不堪回首的歲月。可是好的電影都“在黑暗裡提取了光,在苦難中煉出了瓊漿”——

正如另一部電影,羅曼·波蘭斯基的《鋼琴家》那樣,戰爭廢墟中的鋼琴家從黑暗裡探出雙手,彈奏起動人的音樂——《音樂家》裡的冼星海在大雪紛飛中回頭一望,“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他忍過飢餓、貧窮、困苦,越過帕米爾高原的層層雪山,走過沙漠與森林,他把黑暗的歲月映射成了音樂的光,他把苦難的歷史煉出了如黃河一般奔騰的瓊漿……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所以,在今天,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因為我們要記住冼星海,我們要記住那些黑暗日子裡的墜落和堅持,我們要記住歷史,記住那些在傷痛中依然挺起頭顱向前走去的一個又一個的中國人,他們是音樂家,他們是普通人,他們是英雄……

昨天是今天的歷史,而今天也將會成為明天的歷史。不屈不撓、浴血奮戰的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為拯救人類文明、保衛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對於當代中國人來說,建設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離不開和平的國際環境和穩定的國際秩序。我們記住戰爭的歷史,也會更加珍惜和平的當今。今天,“中國夢”與“人類命運共同體”緊密相連,中國也一直堅持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音樂家》的電影雖然只有104分鐘,可是我們的路,還有很長……

我們為什麼要看《音樂家》?記住歷史,致敬音樂巨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