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發力,共築童心——記中國合唱協會高參小合唱課程

合唱發力,共築童心——記中國合唱協會高參小合唱課程

北京市順義區東風小學學生出演兒童劇《雪國精靈》。

文 | 陳茴茴

“高參小”是北京市教委實施的北京市高校、社會力量參與小學體育美育發展工作的簡稱。高參小的初衷是充分利用高校和社會力量在體育美育方面的專業素質、優勢資源,在小學課程建設、課外活動、校園文化建設中提供專業支持,使小學獲得更多辦學資源與理念。

北京市教委以提升學生素質,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為著力點和突破口,主動發力,主動作為,通過高參小打破高等教育與基礎教育之間的隔閡,破解“擇校熱”,不斷增進優質教育供給,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高參小項目將高校、社會優質資源與小學緊密聯繫,開啟一場美育教育的破冰行動。2014年開始,中國合唱協會與北京順義、密雲、延慶的幾所小學合作開辦合唱課程,幾年下來,在推廣班級合唱方面取得可喜成績。

協會引領 專家投入

合唱發力,共築童心——記中國合唱協會高參小合唱課程

延慶下屯小學三年級學生在“高參小”彙報演出上表演

張以達、吳靈芬、孟大鵬、邵曉勇、郭志平,五位在各自工作崗位有突出貢獻的合唱專家、藝術工作者,因為與中國合唱協會高參小合唱課程結緣,他們帶領團隊到郊區學校,成為孩子們的合唱教師,用合唱為郊區孩子的童年增加更多色彩,用合唱為孩子們的心靈打開了另一扇窗戶。

“從心靈出發,必將到達彼心深處。”這是偉大音樂家貝多芬對於合唱藝術的經典闡述。五位合唱專家以及他們的團隊這幾年在郊區學校奉獻的心力,正如潺潺流水,將音樂點滴送進郊區孩子們的心中,幫助他們在音樂中發現美、體會美、感受美、創造美。

近80歲高齡的作曲家、指揮家張以達是五位合唱專家中年齡最大的一位,因為身體多病、肺功能衰竭的緣故,他每天需要靠吸氧才能維持正常工作。即便如此,老人依然堅持每週兩天揹著氧氣瓶前往延慶八里莊中心小學給孩子們上課。善於編寫合唱教材的張以達還從中國合唱協會接過一個任務——通過合唱課程教學與教材編寫相結合,建立適合於普通學校自然班班級合唱的合唱教育體系。每週到郊區學校的兩天時間裡,他白天上課,晚上創編適合孩子們演唱的合唱曲目、編寫教材直至深夜,編寫的教材白天再在課堂上進行實踐,不合適的地方及時進行修改。他給自己定了一個目標:參加高參小六年時間裡完成96首兒童合唱作品的編寫。“5歲到11歲是一個關鍵時刻,堅持訓練孩子的聽力就會提高且不會退化。小學音樂教育抓得好、高參小抓得好,效果比高參大、高參中還要好。”張以達說。

合唱指揮家、教育家吳靈芬很早開始接觸鄉村學校的音樂教育。1989年她留學回來,在合唱大師嚴良堃帶領下參與多次鄉村學校音樂教育扶持,為此對於音樂教師匱乏而困擾國內音樂教育發展的問題她有很深感觸。這也是在高參小合唱課程中,她既培養孩子更注重培養教師的原因。“越是教年齡小的孩子,教師素質越要高。”吳靈芬說,要想培養一批具有高等音樂素質的學生,首先得培養一支合格且具有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她帶著從俄羅斯留學歸來的馮向青姐妹走進延慶第二小學,先將切入點放在了教師音樂素質的提高上,“輸血不如造血”,在教師培訓的親身體驗中,郊區學校的音樂教師掌握了巧讀節奏、巧練視唱、巧編旋律等靈活多樣的訓練方法,從而解決了自己在教學中因方法不當解決不了的困惑。

10年前,合唱指揮家孟大鵬在北京密雲區開始音樂教育工作。而中國合唱協會高參小合唱項目是要通過合唱,給郊區沒有經受過專業訓練的孩子帶來專業的音樂訓練,實現音樂教育的真正普及,這對於一直從事專業合唱訓練的孟大鵬也是新的挑戰。2014年11月,在協會的指導與支持下,孟大鵬帶領自己的合唱藝術工作室進駐密雲巨各莊鎮中心小學和東白巖小學,從一年級開始音樂教學工作。對於上學前幾乎沒有接觸過音樂訓練的郊區孩子們來說,國家編寫的音樂教材一開始並不適應。為此,孟大鵬帶領工作室老師從幫助巨各莊中心小學編制校本教材入手,為孩子們創編十幾首適合他們年齡、音域在大三度之內的歌曲,降低歌曲難度達到讓孩子們每一個音都唱準的目的,循序漸進,以建立音準概念。

合唱發力,共築童心——記中國合唱協會高參小合唱課程

密雲巨各莊中心小學藝術展演

“博士來教小學生?”這是留學俄羅斯9年的合唱指揮與指揮學博士、首都師範大學音樂學院作曲理論指揮系副教授邵曉勇在高參小合唱課程中被當地師生和家長問得最多的問題。走進鄉村學校,他為的是把國外音樂教育理念用於基礎音樂教育實踐上。“音樂教育的目的不是停留在技術層面,最終是藝術和文化的轉換。”邵曉勇說。在順義區雙興小學,教室裡、操場上,每週都可以看到邵曉勇帶領自己三位碩士生組成的團隊,設計不同教育方案,變著方法吸引孩子們對音樂的興趣。他還設計一套訓練孩子音準的方法,糾正走音的孩子,大大提升了班級音準率。

高參小項目在順義區東風小學進行到兩年時間時,該校教育集團包含的4所小學5個校區的學生人數遞增,對輔導專家和合唱老師的需求量增大,合唱課程面臨師資嚴重不足的局面,北京市第三十五中金帆藝術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郭志平臨危受命,毅然挑起了這個不輕的擔子。她多年身處教學一線,對於高參小項目的重要意義有著自己更為直接的認識:“音樂教育是發現美的教育,孩子們在學校裡通過學習合唱,學會交流、學會合作。”在順義區東風小學,她和教師團隊一起,細心挖掘班裡每個孩子的特點。“音樂教師的責任,是帶領每一個孩子走進音樂的大門。”她說。

合唱切入普及每一個孩子

合唱發力,共築童心——記中國合唱協會高參小合唱課程

中國合唱協會“高參小”項目課程彙報暨北京市順義東風教育集團倉上小學“六一”慶祝活動

作為人人皆可參與的藝術形式,合唱是帶領孩子進入音樂及藝術領域的常用手段。

“不讓每個孩子掉隊。”幾位合唱專家在高參小合唱課程的實踐中都把這個理念貫徹到教學細節當中,這與高參小項目“惠及每一個孩子”的出發點、落腳點不謀而合。在延慶八里莊中心小學,很多孩子來自附近村莊,樂理基礎幾乎為零,張以達和團隊教師從五線譜開始教起,對音樂聽力處於不同檔位的孩子輔以精準訓練,現在各年級參與合唱課程的孩子裡,沒有一個是音盲。每次給一年級學生上課,吳靈芬和團隊教師都會用一首經典的童聲合唱歌曲,在呼吸、肢體的遊戲訓練動作中帶領孩子們領略合唱的魅力,讓他們對合唱保持濃厚的興趣。對於跑調、音不準的孩子,郭志平和團隊教師把他們組成打擊樂的小樂團,從節奏訓練讓他們體會音樂帶來的歡樂。順義區東風小學倉上校區、建新校區的藝術展示活動,每次都是全校孩子參與的,這是在高參小合唱課程推進的班級合唱基礎上,實現在讓每個孩子都歌唱的目標所在。孟大鵬合唱藝術工作室與密雲巨各莊小學學校共同組織開展的班級合唱比賽和教師合唱比賽,全校師生全員參與,每年還組織帶動密雲區的藝術展演活動,讓孩子們登上密雲大劇院舞臺。邵曉勇團隊通過音準訓練的各種方法,使所有孩子獲得固定音高概念……

高參小項目實施以來,依託平臺開發形成500多門課程,惠及了全市中小學30多萬名學生,受到首都廣大師生和家長的歡迎。在北京市教委的支持下,中國合唱協會高參小項目始終堅持美育與德育相結合,項目負責人在日常教學中結合小學音樂與藝術課程標準開展合唱教學改革,形成普及教育與專業教育的相互促進。不同項目負責人對於合唱的不同理解和多樣的教學體系,形成一系列具有合唱特色、國際視野、創新創意的多元特色合唱課程。在此基礎上注重課外活動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將合唱作為學校特色校園活動,助力校園文化發展,開展豐富多彩、具有藝術特色的美育活動,實現對學生綜合素質全面培養的目的。

中國合唱協會以廣泛開展群眾合唱活動,大力推動先進文化建設,促進國內外藝術交流,發展中國各民族合唱事業為己任。中國合唱協會理事長李培智表示:“高參小項目從合唱角度給予協會的任務,與協會推廣合唱普及的理念一致的。從娃娃抓起,中國合唱就會比原來有更大的發展和進步。這也是協會成立30多年來一直想做和在做的事情。此舉對於校園美育工作以及合唱事業可以說是相得益彰。”協會副理事長兼祕書長李小祥說:“高參小項目致力於努力解決教育發展不平衡的現象。目前看這個項目還是很有效的。希望從高參小裡總結出來的經驗,將來也可以運用到全國的學校。”

李小祥表示,高參小合唱課程實施過程中,中國合唱協會除保證專家師資的持續輸入,還將合唱以及音樂劇、歌舞、交響樂、民樂、京劇等更多優秀演出和團隊帶到郊區學校,爭取讓更多孩子近距離接觸高雅藝術。高參小項目就如同一個滴水過程,在慢慢滲透的過程中慢慢改變。受益於項目的孩子們一點一滴的改變,是令每一位參與項目的人最欣喜、最希望看到的事情。“‘普惠’,讓每一個孩子都享受藝術教育,是高參小項目的初衷和理念。通過高參小,更多孩子可以解放心靈,知道美、發現美、感受美,從知識到素養都有很大的提高和改變,這對孩子、家長、教師都有重要意義。”李小祥說。

- THE END -

歡迎關注《音樂週報》

快手、抖音賬號

近期熱門文章

北京合唱節開幕,音樂週報與北京音樂家協會邀全國合唱團晉京展演

童聲合唱是個慢活兒,急不得

歌唱的高音技術可以速成嗎?

一百年前的五四運動,為中國音樂帶來了什麼?

韓雪假唱背後,飲鴆止渴的音樂劇“粉絲經濟”

你所不知道的巴黎聖母院和音樂的故事

音樂教師有哪些隱性負擔?| 爭鳴

足不出戶,跟世界排名前30音樂院校導師直接上課

訂閱2019年《音樂週報》,戳這裡!

民族管絃樂隊座位究竟怎麼排?

唱合唱,你的聲音“炸”嗎?

Q:想訂閱《音樂週報》?

A:請進入“音樂週報”微信公眾號,點擊下拉菜單“訂閱報紙”。

Q:想投稿?

A:發這裡 [email protected]

Q:想合作?

A:請點擊下拉菜單“廣告合作”。

合唱發力,共築童心——記中國合唱協會高參小合唱課程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