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近年來,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大力發展全域旅遊,按照“區縣抓精品景區,鄉鎮抓特色亮點”工作思路,著力在規劃佈局上全域統籌,在產品品質上轉型升級,在市場推廣上強勢拓展,在品牌創建上重點突破,在服務質量上奮力提升,縣鄉村三級聯動,打造了一批美麗鄉村旅遊示範點,助推鄉村經濟發展,帶動百姓增收脫貧。

大聖墩:打造功能最齊全的旅遊勝地

4月18日,記者從印江縣城出發,驅車往中興街道幸福村方向盤山而上,五顏六色的鮮花鑲嵌在柏油公路兩旁,小車在村莊裡向上繞行8公里,便到了大聖墩景區的遊客中心。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大聖墩,海拔1338米,地處印江縣城北部,是縣城周邊的最高峰,是看印江縣城的最佳觀景點。山上四面懸崖,山頂是一遍小山丘。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站在山崖,四面風光盡收眼底,春天雲霧繞山,夏天涼風習習,冬天漫山冰花,是天然的避暑觀光和休閒健身的好去處。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根據旅遊規劃,大聖墩被列為貴州省100個景區和省級旅遊度假區創建試點項目,2017年當地政府通過招商引資,引進印江騰龍旅業有限公司投資3.6億元進行旅遊開發,規劃景點有880米玻璃棧道、400米玻璃滑道、懸崖鞦韆、飛拉達攀巖、滑索、體能拓展、CS野戰基地等,配套項目有遊客服務中心、土家風情街、國學文化中心、佛教文化園、書法館、婚紗拍攝基地、體育公園、觀景湖、登山步道、步行街、觀光車、上山索道,大型停車場、旅遊公廁等。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在遊客中心,景區項目負責人黃華勇告訴記者,目前項目已投資1億多,遊客服務中心、玻璃棧道、玻璃滑道、旅遊公廁、大型停車場已建成,10臺觀光車已投運,土家風情街、上山索道等項目正在建設。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景區於今年2月初對外開放試營業,僅春節期間就接待遊客2.5萬人,4月6日清明節當天有3000多人上山遊玩,遊客主要來自印江及周邊思南、德江、石阡等地。”黃華勇說。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由於景區開放的帶動,記者看見山下公路沿線的村民已開了幾家農家樂。“每天有80多人在景區就業,大多數是附近村寨沒有外出務工的貧困村民,每人每月工資在2500元左右,管理工達到4000多元,從開始試營業兩個多月來,公司共發放勞務工資60多萬元。”公司運營負責人田儒康告訴記者。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記者在景區玻璃滑道門口看到,一排餐飲儺位上坐滿了遊客,生意十分火爆。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隨著景區遊客越來越多,山下幸福村村民尹華和妻子在景區做起飲食生意。“我們每天一早就上來,主要賣米豆腐、涼粉、薯條和礦泉水,生意最好時每天有600多元,平時一天有兩三百元,除去成本每月有8000—10000元的收入。”尹華一邊打理生意一邊高興地告訴記者。

雲上居:打造最具鄉愁特色研學基地

雲上居生態農業觀光園距印江縣城約10公里,是印江發展全域旅遊的示範項目,由印江綠景觀光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投資建設,總投資6000多萬元,打造成拓展、餐飲、娛樂、耕讀、詩畫、鄉愁、體驗、科普等於一體的鄉村旅遊目的地。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景區項目有青少年國學研學基地、雲上居農家樂、生態農業體驗園、生態餐廳、茶文化館、野外拓展訓練基地、生態別墅、狀元茶園、曹狀元故居、鄉愁館等。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項目於2014年開工建設,2015年5月對外開放,由於處在海拔800米高度,氣候涼爽,景區生態好,體驗項目豐富,吸引不少遠近旅客到基地遊玩體驗。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回望千年、科考追宗、印江文脈、復興狀元文化,園區最具鄉土文化特色的項目是“狀元文化鄉愁館”。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印江,唐開元年間置思邛江縣,武德元年(618)置思王縣,宋建隆二年(961)始先後設朗水垌、邛水司、思邛江長官司、厥冊蠻夷長官司、朗溪蠻夷長官司。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追溯一段歷史,延續一段記憶。狀元文化鄉愁館以民間故事曹狀元為切入點,根據史籍文獻、族譜碑記,拾起歷史人物,簡述印江歷代學子在中國科舉制度的大背景中,通過科舉而取得的功名。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狀元文化鄉愁館佔地2600平方米,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分為曹狀元故居、狀元館、印江考院三大板塊,是開展歷史參觀、祭祀、開筆禮、祭書聖、國學講堂的活動場所。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據園區負責人張觀勇介紹,生態觀光園去年被命名為”全國森林康養基地建設試點單位“。除常年接待成人遊客外,還接待中小學生開展國學研學和生活體驗活動,先後接待了10多批2000多人,除了印江本縣外,還有來自重慶市酉陽、秀山,湖南吉首,銅仁、思南等地的中小學生。主要開展開筆禮、拜師禮和拓展訓練活動,體驗茶藝文化、國學文化、農耕文化等。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節假日期間入園遊客一般都有1000多人,平時200—300人,每天在園區務工的村民有50多人,每月工資2500元左右,還包食宿。”張觀勇說。

亞盤林:打造生態型康養旅遊目的地

早就聽說,在梵淨山西線半山的原始森林中,隱藏著一個古樸的村寨叫“亞盤林”,被稱為“梵淨山海拔最高的村寨”。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亞盤林是梵淨山印江縣境內杜鵑花開得最集中的地方,印江每年都要在這裡舉辦杜鵑花節,已連續舉辦了八屆,每屆活動都要持續十天半月,吸引成千上萬遊客上山觀光,活動一年比一年熱鬧。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三四月間,正值梵淨山西線旅遊的旺季,從印江周邊和省外導航自駕來的遊客很多,環山旅遊公路上下上下下大都是外地牌照的小車,公路沿線的農家樂、旅遊餐館都有小車停靠,可見生意都不錯。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亞盤林寨子不大,三十戶人家,整個村子呈船形狀,兩頭狹窄偏高,中間偏低,寨子長約1.5公里,正中處寬200多米。放眼望去,寨子就像一艘綠色小船停靠在梵淨山的原始森林中。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亞盤林是梵淨山上的一個古村落,海拔1200米,距印江縣城30公里,距生態小鎮紫薇鎮和紅色景區木黃鎮均10多公里。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據當地老齡人傳說,當年印江土司王后裔遷徙至此,落地生根,繁衍生息,村民至今還保留著傳統的農耕方式和生活習俗。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亞盤林村寨後面有座山,因像古代官人的官帽,被稱為“頂子山”,村中多見四瓣紅心的小花,人們稱之“狀元花”。從這些傳說可感覺到,這裡是一塊人傑地靈的風水寶地。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春季,杜鵑花滿山怒放,美麗壯觀;夏季,一片碧綠,氣候涼爽;秋季,層林盡染,恬靜怡然;冬季,風花雪月,寧潔浪漫。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據資料顯示,亞盤林的空氣每立方厘米含負氧離子10萬個以上,是發展休閒康養極好的地方。村裡除了20多棟木房外,每家都留有塊菜園或茶園,園子是用竹條圍欄圍成的,有村民在採茶和整理菜地。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據說,因氣候和環境獨特,梵淨山茶很有名氣,當地村民都會種茶,一直以來都把茶葉作為主要經濟來源。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車進村寨,首先映入眼簾是一個規模不大的遊客接待中心,還有旅遊開發商建的幾棟生態小別墅。一條柏油公路橫穿寨子,從山上流下來的兩條小溪匯合後從村中緩緩流過,清澈透底,長年不斷,溪中有很多小魚游來游去。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小溪在村寨下游處形成了一個湖,湖裡有幾支竹筏小船,載著三三兩兩的遊客在湖上悠閒地漂著,時而也飄來一陣歡聲笑語。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亞盤林四周山上都建有休閒步道,約有四五公里。村子後山溝裡有個小水庫,水庫不大,主要是供村寨人畜用水。水是碧綠,山也是碧綠,就像一塊“碧玉”掉在了梵淨山半山的原始森林中,被稱為“梵淨天池”。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記者到亞盤林恰逢週末,遊客較多,村裡公路上和餐館院子裡都停有小車,農家的院落、小溪的河堤都有客人在用手機拍照。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亞盤林村裡幾乎家家都在開農家旅社或旅遊餐館,主要經營山上產的野菜和自家種的農家菜,還有最具梵淨山特色的“火草粑”。一家餐館主人告訴記者,生意好的每年要找等十萬元,一般的也有四五萬元收入。

風景這邊獨好——貴州印江發展全域旅遊助推鄉村振興小記

“除了大聖墩、雲上居、亞盤林外,近幾年發展起來的鄉村旅遊景區還有木黃、紫薇、鳳儀、團龍、石板寨等,全域旅遊產業正呈現環境優化、增長強勁、高位運行的發展態勢。”印江文體廣電旅遊局負責旅遊宣傳的馮晶告訴記者,據初步測算,2018年全縣接待遊客795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66.3億元,全域旅遊正在發揮助推鄉村振興的“井噴效應”。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