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因斯坦的這本《我的世界觀》,英文標題你讀懂了嗎?'

"

你看過愛因斯坦的這本《我的世界觀》嗎?

​書名 The World As I See It 是一個簡單的英語結構,還是另有深意?

昨天有同學問我一本書的名字怎麼理解,很多時候我都答不上來大家的問題,但這次恰好知道一點,而且覺得有必要在群裡分享一下。這本書是愛因斯坦的 The World As I See It,中文譯名是《我的世界觀》。

下面是我的藏書實拍:

"

你看過愛因斯坦的這本《我的世界觀》嗎?

​書名 The World As I See It 是一個簡單的英語結構,還是另有深意?

昨天有同學問我一本書的名字怎麼理解,很多時候我都答不上來大家的問題,但這次恰好知道一點,而且覺得有必要在群裡分享一下。這本書是愛因斯坦的 The World As I See It,中文譯名是《我的世界觀》。

下面是我的藏書實拍:

愛因斯坦的這本《我的世界觀》,英文標題你讀懂了嗎?

《我的世界觀》The World As I See It

知道這本書的人不少,看過的卻不多,看過英文版的就更少,而看過英文版又對書名提出問題的則可以稱為細心讀者了。這位同學就是如此,他覺得書名的英文結構有點奇怪: The World As I See It--as…是什麼成分?怎樣理解才更到位?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才具備了把英文學好的敏感度。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開個小差

請大家看看下面兩句話,你覺得它們的意思一樣嗎?

A) Life, as we know, needs water and oxygen.
B) Life as we know it needs water and oxygen.

這樣的句子是否似曾相識?你是否留意過細微的差別?A和B兩句話表達的意思是否一樣呢?如果你認為沒什麼不同,那我只能說你太低估英語的難度了。

A句相對容易理解一些,中文一般翻譯成:正如我們所知,生命需要水和氧氣。這個 as we know 可以放在句首或句尾,也可以像本句這樣作為插入語放在中間,它修飾的是整句話。但是提醒一點,如果你一看到“as we know”就忍不住想套用“眾所周知”,那麼八成會在某個地方翻車。

如果我們把 as we know 放在句首(C句),那麼從功能上看,我們還可以把這句話看成賓語從句(D句):

C) As we know, life needs water and oxygen.
D) We know that life needs water and oxygen.

那C和D是否完全一樣呢?也不盡然,雖然表意和功能基本相同,但側重點略有不同。比如C句,更傾向於強調“某個早已被公認的常識”,而D句則更傾向於“我們(通過某種途徑)知道了某個事實”。

基於以上結論,我們可以認為 as we know 在暗示本句要陳述的這個事實應該是被普遍認可和接受的

所謂“是個人就知道”,所以句子的主幹內容就必須符合這個前提。比如:

~眾所周知,武漢的夏天非常炎熱。
~眾所周知,魯迅的文章十分深刻。

但是,如果你不注意這個看似簡單的設定,就有可能措辭不當,輕則顯得欠扁,重則冒犯聽者。比如:

~眾所周知,愛斯基摩人又稱為因紐特人。
~眾所周知,星巴克這個名字來自《白鯨記》這本小說。

這兩句話聽起來就帶有輕蔑的口吻,因為它們所謂“眾所周知”的事實,其實並不一定所有人都知道,你這麼說就顯得有點瞧不起人(暗示對方沒常識)。但,如果你想刻意製造這種反差效果,倒是可以試試,比如用英語說:

Entropy, as we know, is a way of measuring the lack of order that exists in a system.

這句話在解釋什麼是“熵”,你加一個 as we know 反而不會冒犯到誰,因為這是個十分專業的詞彙,不是常識,所以普通人不知道是很正常的,不會因此感到尷尬。

說完了相對簡單的A句,我們來看看比較難的B句

Life as we know it needs water and oxygen.

從語法上講,這個句子非常複雜。比如 as we know it 是不是插入語?它修飾誰?當然,有一定基礎的朋友應該能判斷出,它修飾的是主語 life,理解為“我們所知道的生命”,那麼就認為它是個定語從句。但是,定語從句的基本特徵是必須缺成分(比如 the book I bought yesterday,其中 bought 缺賓語),而這裡的 as we know it 主謂賓俱全,所以嚴格來講它不是定語從句。功能上是定語從句而形式上不是定語從句,在語法上怎麼歸類就屬於專業範疇了,我們今天不討論。

在理解這個特殊的 as 從句時,我們只用記住 as we know it 這個整體可以看作 life 的定語就行了。那麼,最後這個奇怪的 it 又是什麼呢?其實,它指代的就是 life,如果你覺得有點暈,那麼請看看下面的例句:

Magazines as we know them today began publication around 1882.
我們今天所說的雜誌大約是在1882年開始發行的。

非常明顯,as we know it 變成了 as we know them,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主語變成了複數 magazines,這個代詞是隨主語發生變化的,也從側面證明了它們之間的指代關係。

現在我們對這個 as 句型的結構有了一點初步認識,下面就來看看含義

我們把上面兩個例句再列一遍:

Life as we know it needs water and oxygen.
我們所知道的生命需要水和氧氣。
Magazines as we know them today began publication around 1882.
我們今天所說的雜誌大約是在1882年開始發行的。

這兩句話的要點在於,它們都有言外之意:我們所知道的生命需要水和氧氣--那麼我們所不知道的生命呢?比如其它星球?就不一定了;我們今天所說的雜誌大約是在1882年開始發行——那麼其它形式的雜誌或未來的人類回看今天(比如那時人們只看電子刊物,那麼他們所說的雜誌就不是紙質版的形式了),也不一定。所以我們可以看出, as we know it / as we know them 這樣的句型,其實是為了加強主句的嚴謹性而存在的,因為儘管我們已經知道很多,但比起整個宇宙範圍以及整個時間跨度,我們還是非常無知的,所以說話不要說得太死,以保留一個科學而開放的出口。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再來看看愛因斯坦這本書的名字 The World As I See It,就能體會作者的嚴謹態度和良苦用心了

即便擁有愛因斯坦這樣的最強大腦,對於世界和宇宙的看法也可能存在侷限,所以他這樣用詞,中文翻譯是“我的世界觀”,但英文的言下之意是“對於未知世界我還不甚瞭解,所以暫時不做評價”。所以,這本書的名字用直譯來體現會不會更好--《我眼中的世界》。

"

你看過愛因斯坦的這本《我的世界觀》嗎?

​書名 The World As I See It 是一個簡單的英語結構,還是另有深意?

昨天有同學問我一本書的名字怎麼理解,很多時候我都答不上來大家的問題,但這次恰好知道一點,而且覺得有必要在群裡分享一下。這本書是愛因斯坦的 The World As I See It,中文譯名是《我的世界觀》。

下面是我的藏書實拍:

愛因斯坦的這本《我的世界觀》,英文標題你讀懂了嗎?

《我的世界觀》The World As I See It

知道這本書的人不少,看過的卻不多,看過英文版的就更少,而看過英文版又對書名提出問題的則可以稱為細心讀者了。這位同學就是如此,他覺得書名的英文結構有點奇怪: The World As I See It--as…是什麼成分?怎樣理解才更到位?能提出這樣的問題,才具備了把英文學好的敏感度。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開個小差

請大家看看下面兩句話,你覺得它們的意思一樣嗎?

A) Life, as we know, needs water and oxygen.
B) Life as we know it needs water and oxygen.

這樣的句子是否似曾相識?你是否留意過細微的差別?A和B兩句話表達的意思是否一樣呢?如果你認為沒什麼不同,那我只能說你太低估英語的難度了。

A句相對容易理解一些,中文一般翻譯成:正如我們所知,生命需要水和氧氣。這個 as we know 可以放在句首或句尾,也可以像本句這樣作為插入語放在中間,它修飾的是整句話。但是提醒一點,如果你一看到“as we know”就忍不住想套用“眾所周知”,那麼八成會在某個地方翻車。

如果我們把 as we know 放在句首(C句),那麼從功能上看,我們還可以把這句話看成賓語從句(D句):

C) As we know, life needs water and oxygen.
D) We know that life needs water and oxygen.

那C和D是否完全一樣呢?也不盡然,雖然表意和功能基本相同,但側重點略有不同。比如C句,更傾向於強調“某個早已被公認的常識”,而D句則更傾向於“我們(通過某種途徑)知道了某個事實”。

基於以上結論,我們可以認為 as we know 在暗示本句要陳述的這個事實應該是被普遍認可和接受的

所謂“是個人就知道”,所以句子的主幹內容就必須符合這個前提。比如:

~眾所周知,武漢的夏天非常炎熱。
~眾所周知,魯迅的文章十分深刻。

但是,如果你不注意這個看似簡單的設定,就有可能措辭不當,輕則顯得欠扁,重則冒犯聽者。比如:

~眾所周知,愛斯基摩人又稱為因紐特人。
~眾所周知,星巴克這個名字來自《白鯨記》這本小說。

這兩句話聽起來就帶有輕蔑的口吻,因為它們所謂“眾所周知”的事實,其實並不一定所有人都知道,你這麼說就顯得有點瞧不起人(暗示對方沒常識)。但,如果你想刻意製造這種反差效果,倒是可以試試,比如用英語說:

Entropy, as we know, is a way of measuring the lack of order that exists in a system.

這句話在解釋什麼是“熵”,你加一個 as we know 反而不會冒犯到誰,因為這是個十分專業的詞彙,不是常識,所以普通人不知道是很正常的,不會因此感到尷尬。

說完了相對簡單的A句,我們來看看比較難的B句

Life as we know it needs water and oxygen.

從語法上講,這個句子非常複雜。比如 as we know it 是不是插入語?它修飾誰?當然,有一定基礎的朋友應該能判斷出,它修飾的是主語 life,理解為“我們所知道的生命”,那麼就認為它是個定語從句。但是,定語從句的基本特徵是必須缺成分(比如 the book I bought yesterday,其中 bought 缺賓語),而這裡的 as we know it 主謂賓俱全,所以嚴格來講它不是定語從句。功能上是定語從句而形式上不是定語從句,在語法上怎麼歸類就屬於專業範疇了,我們今天不討論。

在理解這個特殊的 as 從句時,我們只用記住 as we know it 這個整體可以看作 life 的定語就行了。那麼,最後這個奇怪的 it 又是什麼呢?其實,它指代的就是 life,如果你覺得有點暈,那麼請看看下面的例句:

Magazines as we know them today began publication around 1882.
我們今天所說的雜誌大約是在1882年開始發行的。

非常明顯,as we know it 變成了 as we know them,為什麼呢?就是因為主語變成了複數 magazines,這個代詞是隨主語發生變化的,也從側面證明了它們之間的指代關係。

現在我們對這個 as 句型的結構有了一點初步認識,下面就來看看含義

我們把上面兩個例句再列一遍:

Life as we know it needs water and oxygen.
我們所知道的生命需要水和氧氣。
Magazines as we know them today began publication around 1882.
我們今天所說的雜誌大約是在1882年開始發行的。

這兩句話的要點在於,它們都有言外之意:我們所知道的生命需要水和氧氣--那麼我們所不知道的生命呢?比如其它星球?就不一定了;我們今天所說的雜誌大約是在1882年開始發行——那麼其它形式的雜誌或未來的人類回看今天(比如那時人們只看電子刊物,那麼他們所說的雜誌就不是紙質版的形式了),也不一定。所以我們可以看出, as we know it / as we know them 這樣的句型,其實是為了加強主句的嚴謹性而存在的,因為儘管我們已經知道很多,但比起整個宇宙範圍以及整個時間跨度,我們還是非常無知的,所以說話不要說得太死,以保留一個科學而開放的出口。

基於以上的分析,我們再來看看愛因斯坦這本書的名字 The World As I See It,就能體會作者的嚴謹態度和良苦用心了

即便擁有愛因斯坦這樣的最強大腦,對於世界和宇宙的看法也可能存在侷限,所以他這樣用詞,中文翻譯是“我的世界觀”,但英文的言下之意是“對於未知世界我還不甚瞭解,所以暫時不做評價”。所以,這本書的名字用直譯來體現會不會更好--《我眼中的世界》。

愛因斯坦的這本《我的世界觀》,英文標題你讀懂了嗎?

李哲

李哲老師,從教16年,英文藏書3000餘冊;“哲書房”創始人,喜馬拉雅大學官方認證講師;翻譯出版過《可怕的科學》系列等多部英文著作;企鵝圖書紀念莎士比亞誕辰450週年大型活動武漢站主講嘉賓;互聯網預言大師、《失控》&《必然》作者凱文·凱利讀者見面會特邀現場翻譯;用英語講述的個人故事被BBC選用並在國際頻道BBC World Service中播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