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

英語學習中,即便對於同一個知識點,大家的解讀和角度也是不同的,特別是那些小時候記得很熟練但長大之後又被推翻的知識點,我們總是“懷恨在心”,所以一旦有人踩線,就想當場指出。其實,這恰恰是英語學習的正確心態--不要給知識貼標籤。我再重複一遍: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

什麼意思呢?我拋出幾個議題供大家思考:

1、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2、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3、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4、冠詞 the 會不會影響句子的時態?

5、你能讀懂下面這個句子嗎?如果我說它是我見過的最難的句子之一,你是否會覺得我誇張了?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學英語都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是不可數名詞,所以water作名詞是不加s的。長大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特別是收聽英文廣播和接觸國外考試之後,忽然發現water到處都在加s,於是就對自身產生了懷疑。其實,這就是“貼標籤”的結果——「water是不可數名詞」。可能是老師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而簡化了規則或縮小了範圍,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缺乏思考和總結。無論怎樣,當我們發現“少數例外變成大量存在”的時候,就應該撕掉標籤,用更開放的心態和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

下面的詞條解釋很清楚地標出了waters的複數用法,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另外,這張截圖裡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經常在影視作品中聽到的 water under the bridge 等。

"

英語學習中,即便對於同一個知識點,大家的解讀和角度也是不同的,特別是那些小時候記得很熟練但長大之後又被推翻的知識點,我們總是“懷恨在心”,所以一旦有人踩線,就想當場指出。其實,這恰恰是英語學習的正確心態--不要給知識貼標籤。我再重複一遍: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

什麼意思呢?我拋出幾個議題供大家思考:

1、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2、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3、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4、冠詞 the 會不會影響句子的時態?

5、你能讀懂下面這個句子嗎?如果我說它是我見過的最難的句子之一,你是否會覺得我誇張了?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學英語都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是不可數名詞,所以water作名詞是不加s的。長大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特別是收聽英文廣播和接觸國外考試之後,忽然發現water到處都在加s,於是就對自身產生了懷疑。其實,這就是“貼標籤”的結果——「water是不可數名詞」。可能是老師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而簡化了規則或縮小了範圍,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缺乏思考和總結。無論怎樣,當我們發現“少數例外變成大量存在”的時候,就應該撕掉標籤,用更開放的心態和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

下面的詞條解釋很清楚地標出了waters的複數用法,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另外,這張截圖裡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經常在影視作品中聽到的 water under the bridge 等。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就學過be動詞,它應該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單詞,也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單詞之一。果真是這樣嗎?請問be動詞一般怎麼用呢?你會說,可以做系動詞(比如 He is a student.)或者助動詞(比如 We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ten years.)那麼,be動詞還有別的用法嗎?

我把上課時問學生的問題搬到這裡來讓大家思考一下。著名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無人不知的科普作品,曾在英國皇家學會評選的史上最佳科學書籍中名列第一,超過了《物種起源》《時間簡史》等書。我幾乎給所有學生推薦過這本書,但很多學生表示第一章的標題就看不懂:

Why Are People?

這個句子完整嗎?是什麼意思?are是個什麼用法?

"

英語學習中,即便對於同一個知識點,大家的解讀和角度也是不同的,特別是那些小時候記得很熟練但長大之後又被推翻的知識點,我們總是“懷恨在心”,所以一旦有人踩線,就想當場指出。其實,這恰恰是英語學習的正確心態--不要給知識貼標籤。我再重複一遍: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

什麼意思呢?我拋出幾個議題供大家思考:

1、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2、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3、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4、冠詞 the 會不會影響句子的時態?

5、你能讀懂下面這個句子嗎?如果我說它是我見過的最難的句子之一,你是否會覺得我誇張了?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學英語都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是不可數名詞,所以water作名詞是不加s的。長大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特別是收聽英文廣播和接觸國外考試之後,忽然發現water到處都在加s,於是就對自身產生了懷疑。其實,這就是“貼標籤”的結果——「water是不可數名詞」。可能是老師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而簡化了規則或縮小了範圍,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缺乏思考和總結。無論怎樣,當我們發現“少數例外變成大量存在”的時候,就應該撕掉標籤,用更開放的心態和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

下面的詞條解釋很清楚地標出了waters的複數用法,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另外,這張截圖裡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經常在影視作品中聽到的 water under the bridge 等。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就學過be動詞,它應該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單詞,也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單詞之一。果真是這樣嗎?請問be動詞一般怎麼用呢?你會說,可以做系動詞(比如 He is a student.)或者助動詞(比如 We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ten years.)那麼,be動詞還有別的用法嗎?

我把上課時問學生的問題搬到這裡來讓大家思考一下。著名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無人不知的科普作品,曾在英國皇家學會評選的史上最佳科學書籍中名列第一,超過了《物種起源》《時間簡史》等書。我幾乎給所有學生推薦過這本書,但很多學生表示第一章的標題就看不懂:

Why Are People?

這個句子完整嗎?是什麼意思?are是個什麼用法?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

英語學習中,即便對於同一個知識點,大家的解讀和角度也是不同的,特別是那些小時候記得很熟練但長大之後又被推翻的知識點,我們總是“懷恨在心”,所以一旦有人踩線,就想當場指出。其實,這恰恰是英語學習的正確心態--不要給知識貼標籤。我再重複一遍: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

什麼意思呢?我拋出幾個議題供大家思考:

1、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2、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3、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4、冠詞 the 會不會影響句子的時態?

5、你能讀懂下面這個句子嗎?如果我說它是我見過的最難的句子之一,你是否會覺得我誇張了?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學英語都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是不可數名詞,所以water作名詞是不加s的。長大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特別是收聽英文廣播和接觸國外考試之後,忽然發現water到處都在加s,於是就對自身產生了懷疑。其實,這就是“貼標籤”的結果——「water是不可數名詞」。可能是老師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而簡化了規則或縮小了範圍,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缺乏思考和總結。無論怎樣,當我們發現“少數例外變成大量存在”的時候,就應該撕掉標籤,用更開放的心態和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

下面的詞條解釋很清楚地標出了waters的複數用法,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另外,這張截圖裡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經常在影視作品中聽到的 water under the bridge 等。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就學過be動詞,它應該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單詞,也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單詞之一。果真是這樣嗎?請問be動詞一般怎麼用呢?你會說,可以做系動詞(比如 He is a student.)或者助動詞(比如 We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ten years.)那麼,be動詞還有別的用法嗎?

我把上課時問學生的問題搬到這裡來讓大家思考一下。著名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無人不知的科普作品,曾在英國皇家學會評選的史上最佳科學書籍中名列第一,超過了《物種起源》《時間簡史》等書。我幾乎給所有學生推薦過這本書,但很多學生表示第一章的標題就看不懂:

Why Are People?

這個句子完整嗎?是什麼意思?are是個什麼用法?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柯林斯詞典中be動詞的一個詞條:If something is, it exists. 在正式文體中,如果我們說一個事物is,那麼就相當於說它exist。很明顯,此處的be動詞,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所以,除了系動詞助動詞be動詞還可以是不及物動詞,而且有非常明確的實意:存在

"

英語學習中,即便對於同一個知識點,大家的解讀和角度也是不同的,特別是那些小時候記得很熟練但長大之後又被推翻的知識點,我們總是“懷恨在心”,所以一旦有人踩線,就想當場指出。其實,這恰恰是英語學習的正確心態--不要給知識貼標籤。我再重複一遍: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

什麼意思呢?我拋出幾個議題供大家思考:

1、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2、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3、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4、冠詞 the 會不會影響句子的時態?

5、你能讀懂下面這個句子嗎?如果我說它是我見過的最難的句子之一,你是否會覺得我誇張了?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學英語都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是不可數名詞,所以water作名詞是不加s的。長大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特別是收聽英文廣播和接觸國外考試之後,忽然發現water到處都在加s,於是就對自身產生了懷疑。其實,這就是“貼標籤”的結果——「water是不可數名詞」。可能是老師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而簡化了規則或縮小了範圍,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缺乏思考和總結。無論怎樣,當我們發現“少數例外變成大量存在”的時候,就應該撕掉標籤,用更開放的心態和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

下面的詞條解釋很清楚地標出了waters的複數用法,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另外,這張截圖裡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經常在影視作品中聽到的 water under the bridge 等。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就學過be動詞,它應該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單詞,也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單詞之一。果真是這樣嗎?請問be動詞一般怎麼用呢?你會說,可以做系動詞(比如 He is a student.)或者助動詞(比如 We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ten years.)那麼,be動詞還有別的用法嗎?

我把上課時問學生的問題搬到這裡來讓大家思考一下。著名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無人不知的科普作品,曾在英國皇家學會評選的史上最佳科學書籍中名列第一,超過了《物種起源》《時間簡史》等書。我幾乎給所有學生推薦過這本書,但很多學生表示第一章的標題就看不懂:

Why Are People?

這個句子完整嗎?是什麼意思?are是個什麼用法?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柯林斯詞典中be動詞的一個詞條:If something is, it exists. 在正式文體中,如果我們說一個事物is,那麼就相當於說它exist。很明顯,此處的be動詞,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所以,除了系動詞助動詞be動詞還可以是不及物動詞,而且有非常明確的實意:存在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也許你會說,把詞典中be動詞的第八個詞條拿出來說事,太刻意了吧。我們一般人學單詞,能記住一兩個主流含義就不錯了,誰會去記第八個詞條這種非主流的用法呢?那麼好,我就來舉兩個著名得不能再名著的例子,來驗證這種用法是不是非主流。

首先請回答:

最有名的英語作家是誰?答:莎士比亞

然後請回答:

莎士比亞筆下最有名的一句話是什麼?答:《哈姆雷特》中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我想,我這樣回答應該不會太有爭議吧。另外請注意,是 that is the question,而不是 that is a question。很多人看到漢語“這是個問題”,就以為用a,太想當然了。

那麼,To be or not to be 怎樣理解呢?很多大師翻譯過這句話,其中最受認可的就是朱生豪教授翻譯的“生存還是毀滅”。你看,無論從句子形式(be動詞後沒有接任何東西),還是經典的中文翻譯(生存,毀滅),都可以判斷出,這句話中的be動詞,就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

"

英語學習中,即便對於同一個知識點,大家的解讀和角度也是不同的,特別是那些小時候記得很熟練但長大之後又被推翻的知識點,我們總是“懷恨在心”,所以一旦有人踩線,就想當場指出。其實,這恰恰是英語學習的正確心態--不要給知識貼標籤。我再重複一遍: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

什麼意思呢?我拋出幾個議題供大家思考:

1、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2、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3、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4、冠詞 the 會不會影響句子的時態?

5、你能讀懂下面這個句子嗎?如果我說它是我見過的最難的句子之一,你是否會覺得我誇張了?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學英語都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是不可數名詞,所以water作名詞是不加s的。長大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特別是收聽英文廣播和接觸國外考試之後,忽然發現water到處都在加s,於是就對自身產生了懷疑。其實,這就是“貼標籤”的結果——「water是不可數名詞」。可能是老師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而簡化了規則或縮小了範圍,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缺乏思考和總結。無論怎樣,當我們發現“少數例外變成大量存在”的時候,就應該撕掉標籤,用更開放的心態和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

下面的詞條解釋很清楚地標出了waters的複數用法,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另外,這張截圖裡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經常在影視作品中聽到的 water under the bridge 等。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就學過be動詞,它應該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單詞,也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單詞之一。果真是這樣嗎?請問be動詞一般怎麼用呢?你會說,可以做系動詞(比如 He is a student.)或者助動詞(比如 We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ten years.)那麼,be動詞還有別的用法嗎?

我把上課時問學生的問題搬到這裡來讓大家思考一下。著名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無人不知的科普作品,曾在英國皇家學會評選的史上最佳科學書籍中名列第一,超過了《物種起源》《時間簡史》等書。我幾乎給所有學生推薦過這本書,但很多學生表示第一章的標題就看不懂:

Why Are People?

這個句子完整嗎?是什麼意思?are是個什麼用法?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柯林斯詞典中be動詞的一個詞條:If something is, it exists. 在正式文體中,如果我們說一個事物is,那麼就相當於說它exist。很明顯,此處的be動詞,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所以,除了系動詞助動詞be動詞還可以是不及物動詞,而且有非常明確的實意:存在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也許你會說,把詞典中be動詞的第八個詞條拿出來說事,太刻意了吧。我們一般人學單詞,能記住一兩個主流含義就不錯了,誰會去記第八個詞條這種非主流的用法呢?那麼好,我就來舉兩個著名得不能再名著的例子,來驗證這種用法是不是非主流。

首先請回答:

最有名的英語作家是誰?答:莎士比亞

然後請回答:

莎士比亞筆下最有名的一句話是什麼?答:《哈姆雷特》中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我想,我這樣回答應該不會太有爭議吧。另外請注意,是 that is the question,而不是 that is a question。很多人看到漢語“這是個問題”,就以為用a,太想當然了。

那麼,To be or not to be 怎樣理解呢?很多大師翻譯過這句話,其中最受認可的就是朱生豪教授翻譯的“生存還是毀滅”。你看,無論從句子形式(be動詞後沒有接任何東西),還是經典的中文翻譯(生存,毀滅),都可以判斷出,這句話中的be動詞,就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一個例子不夠,我們再來看一個。著名思想家笛卡爾的那句 “我思,故我在。” 相信也是無人不知,那麼這句話用英語怎麼說呢?我們來看一個公認權威的翻譯:I think, therefore I am. 你看,又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我想,已經不用我繼續舉例了吧。

"

英語學習中,即便對於同一個知識點,大家的解讀和角度也是不同的,特別是那些小時候記得很熟練但長大之後又被推翻的知識點,我們總是“懷恨在心”,所以一旦有人踩線,就想當場指出。其實,這恰恰是英語學習的正確心態--不要給知識貼標籤。我再重複一遍: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

什麼意思呢?我拋出幾個議題供大家思考:

1、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2、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3、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4、冠詞 the 會不會影響句子的時態?

5、你能讀懂下面這個句子嗎?如果我說它是我見過的最難的句子之一,你是否會覺得我誇張了?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學英語都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是不可數名詞,所以water作名詞是不加s的。長大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特別是收聽英文廣播和接觸國外考試之後,忽然發現water到處都在加s,於是就對自身產生了懷疑。其實,這就是“貼標籤”的結果——「water是不可數名詞」。可能是老師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而簡化了規則或縮小了範圍,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缺乏思考和總結。無論怎樣,當我們發現“少數例外變成大量存在”的時候,就應該撕掉標籤,用更開放的心態和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

下面的詞條解釋很清楚地標出了waters的複數用法,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另外,這張截圖裡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經常在影視作品中聽到的 water under the bridge 等。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就學過be動詞,它應該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單詞,也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單詞之一。果真是這樣嗎?請問be動詞一般怎麼用呢?你會說,可以做系動詞(比如 He is a student.)或者助動詞(比如 We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ten years.)那麼,be動詞還有別的用法嗎?

我把上課時問學生的問題搬到這裡來讓大家思考一下。著名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無人不知的科普作品,曾在英國皇家學會評選的史上最佳科學書籍中名列第一,超過了《物種起源》《時間簡史》等書。我幾乎給所有學生推薦過這本書,但很多學生表示第一章的標題就看不懂:

Why Are People?

這個句子完整嗎?是什麼意思?are是個什麼用法?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柯林斯詞典中be動詞的一個詞條:If something is, it exists. 在正式文體中,如果我們說一個事物is,那麼就相當於說它exist。很明顯,此處的be動詞,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所以,除了系動詞助動詞be動詞還可以是不及物動詞,而且有非常明確的實意:存在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也許你會說,把詞典中be動詞的第八個詞條拿出來說事,太刻意了吧。我們一般人學單詞,能記住一兩個主流含義就不錯了,誰會去記第八個詞條這種非主流的用法呢?那麼好,我就來舉兩個著名得不能再名著的例子,來驗證這種用法是不是非主流。

首先請回答:

最有名的英語作家是誰?答:莎士比亞

然後請回答:

莎士比亞筆下最有名的一句話是什麼?答:《哈姆雷特》中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我想,我這樣回答應該不會太有爭議吧。另外請注意,是 that is the question,而不是 that is a question。很多人看到漢語“這是個問題”,就以為用a,太想當然了。

那麼,To be or not to be 怎樣理解呢?很多大師翻譯過這句話,其中最受認可的就是朱生豪教授翻譯的“生存還是毀滅”。你看,無論從句子形式(be動詞後沒有接任何東西),還是經典的中文翻譯(生存,毀滅),都可以判斷出,這句話中的be動詞,就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一個例子不夠,我們再來看一個。著名思想家笛卡爾的那句 “我思,故我在。” 相信也是無人不知,那麼這句話用英語怎麼說呢?我們來看一個公認權威的翻譯:I think, therefore I am. 你看,又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我想,已經不用我繼續舉例了吧。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回過頭來看《自私的基因》第一張標題:Why Are People? 因為沒有上下文的特殊語境,我們基本可以直接從標題參透作者想表達的意圖--人為什麼會存在?當然,這也是基於有一定功底的前提,否則憑空靠猜是很難“碰”對的。

有了這樣一個思想指導,我們再來看看正文的第一段話,就會發現驚喜連連。參加過英語考試的同學都知道,大部分的閱讀題都會著重考查一個能力:同義替換,而合格的作家、優秀的作家都會圍繞一個主題來展開論文的寫作。那麼道金斯是不是這樣的作家呢?

"

英語學習中,即便對於同一個知識點,大家的解讀和角度也是不同的,特別是那些小時候記得很熟練但長大之後又被推翻的知識點,我們總是“懷恨在心”,所以一旦有人踩線,就想當場指出。其實,這恰恰是英語學習的正確心態--不要給知識貼標籤。我再重複一遍: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

什麼意思呢?我拋出幾個議題供大家思考:

1、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2、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3、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4、冠詞 the 會不會影響句子的時態?

5、你能讀懂下面這個句子嗎?如果我說它是我見過的最難的句子之一,你是否會覺得我誇張了?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學英語都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是不可數名詞,所以water作名詞是不加s的。長大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特別是收聽英文廣播和接觸國外考試之後,忽然發現water到處都在加s,於是就對自身產生了懷疑。其實,這就是“貼標籤”的結果——「water是不可數名詞」。可能是老師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而簡化了規則或縮小了範圍,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缺乏思考和總結。無論怎樣,當我們發現“少數例外變成大量存在”的時候,就應該撕掉標籤,用更開放的心態和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

下面的詞條解釋很清楚地標出了waters的複數用法,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另外,這張截圖裡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經常在影視作品中聽到的 water under the bridge 等。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就學過be動詞,它應該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單詞,也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單詞之一。果真是這樣嗎?請問be動詞一般怎麼用呢?你會說,可以做系動詞(比如 He is a student.)或者助動詞(比如 We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ten years.)那麼,be動詞還有別的用法嗎?

我把上課時問學生的問題搬到這裡來讓大家思考一下。著名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無人不知的科普作品,曾在英國皇家學會評選的史上最佳科學書籍中名列第一,超過了《物種起源》《時間簡史》等書。我幾乎給所有學生推薦過這本書,但很多學生表示第一章的標題就看不懂:

Why Are People?

這個句子完整嗎?是什麼意思?are是個什麼用法?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柯林斯詞典中be動詞的一個詞條:If something is, it exists. 在正式文體中,如果我們說一個事物is,那麼就相當於說它exist。很明顯,此處的be動詞,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所以,除了系動詞助動詞be動詞還可以是不及物動詞,而且有非常明確的實意:存在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也許你會說,把詞典中be動詞的第八個詞條拿出來說事,太刻意了吧。我們一般人學單詞,能記住一兩個主流含義就不錯了,誰會去記第八個詞條這種非主流的用法呢?那麼好,我就來舉兩個著名得不能再名著的例子,來驗證這種用法是不是非主流。

首先請回答:

最有名的英語作家是誰?答:莎士比亞

然後請回答:

莎士比亞筆下最有名的一句話是什麼?答:《哈姆雷特》中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我想,我這樣回答應該不會太有爭議吧。另外請注意,是 that is the question,而不是 that is a question。很多人看到漢語“這是個問題”,就以為用a,太想當然了。

那麼,To be or not to be 怎樣理解呢?很多大師翻譯過這句話,其中最受認可的就是朱生豪教授翻譯的“生存還是毀滅”。你看,無論從句子形式(be動詞後沒有接任何東西),還是經典的中文翻譯(生存,毀滅),都可以判斷出,這句話中的be動詞,就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一個例子不夠,我們再來看一個。著名思想家笛卡爾的那句 “我思,故我在。” 相信也是無人不知,那麼這句話用英語怎麼說呢?我們來看一個公認權威的翻譯:I think, therefore I am. 你看,又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我想,已經不用我繼續舉例了吧。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回過頭來看《自私的基因》第一張標題:Why Are People? 因為沒有上下文的特殊語境,我們基本可以直接從標題參透作者想表達的意圖--人為什麼會存在?當然,這也是基於有一定功底的前提,否則憑空靠猜是很難“碰”對的。

有了這樣一個思想指導,我們再來看看正文的第一段話,就會發現驚喜連連。參加過英語考試的同學都知道,大部分的閱讀題都會著重考查一個能力:同義替換,而合格的作家、優秀的作家都會圍繞一個主題來展開論文的寫作。那麼道金斯是不是這樣的作家呢?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請大家看我在第一段中用紅色標出的幾個地方,作者反覆用到了exist(存在)這個單詞的不同形態來呼應主題,也就是用exist替換了標題中的are。他還用了這樣一個整體替換:…answer to the curious child whose question heads this chapter. 即,他用了充滿好奇心的孩子經常會問的問題作為本章的標題:人為什麼存在?/ 為什麼會有人?/ 我們從哪裡來?……

大家再整體看一下章節的標題和第一段話的內容,是不是感覺特別和諧?這就是高水平的作者能帶給我們的愉悅和啟發。所以,當你用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看待英語,少貼標籤多思考,相信英語也會給你更豐厚的回報。

你在平時看電影和讀書的時候,還見過be動詞作不及物動詞表“存在”的例子嗎?歡迎補充。

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英語中的詞性活用是非常常見的,比如:

This place is an absolute must.(must 作名詞)

How to summer in Italy?(summer 作動詞)

They flower, fruit, and die.(flower 和 fruit 作動詞)

可以看出,英語中的“詞性活用”現象不但普遍,有時還很奇葩。但,也許“詞性活用”本來也是我們強加的概念,英語單詞本來就可以有各種詞性,要根據語境來使用。如果你覺得不適應,很有可能是從小的觀念根深蒂固,認為某類詞只能用作名詞,某類詞只能用作動詞,還是在“貼標籤”。

有人會說,flower作動詞我還可以理解,但你說Yes sir中的 sir 能做動詞這也太扯了吧。

《黑衣人1》開頭的經典情節,湯米·李·瓊斯扮演的K從一群非法移民中截獲了一個“神祕人物”:

"

英語學習中,即便對於同一個知識點,大家的解讀和角度也是不同的,特別是那些小時候記得很熟練但長大之後又被推翻的知識點,我們總是“懷恨在心”,所以一旦有人踩線,就想當場指出。其實,這恰恰是英語學習的正確心態--不要給知識貼標籤。我再重複一遍: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

什麼意思呢?我拋出幾個議題供大家思考:

1、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2、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3、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4、冠詞 the 會不會影響句子的時態?

5、你能讀懂下面這個句子嗎?如果我說它是我見過的最難的句子之一,你是否會覺得我誇張了?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學英語都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是不可數名詞,所以water作名詞是不加s的。長大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特別是收聽英文廣播和接觸國外考試之後,忽然發現water到處都在加s,於是就對自身產生了懷疑。其實,這就是“貼標籤”的結果——「water是不可數名詞」。可能是老師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而簡化了規則或縮小了範圍,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缺乏思考和總結。無論怎樣,當我們發現“少數例外變成大量存在”的時候,就應該撕掉標籤,用更開放的心態和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

下面的詞條解釋很清楚地標出了waters的複數用法,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另外,這張截圖裡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經常在影視作品中聽到的 water under the bridge 等。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就學過be動詞,它應該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單詞,也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單詞之一。果真是這樣嗎?請問be動詞一般怎麼用呢?你會說,可以做系動詞(比如 He is a student.)或者助動詞(比如 We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ten years.)那麼,be動詞還有別的用法嗎?

我把上課時問學生的問題搬到這裡來讓大家思考一下。著名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無人不知的科普作品,曾在英國皇家學會評選的史上最佳科學書籍中名列第一,超過了《物種起源》《時間簡史》等書。我幾乎給所有學生推薦過這本書,但很多學生表示第一章的標題就看不懂:

Why Are People?

這個句子完整嗎?是什麼意思?are是個什麼用法?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柯林斯詞典中be動詞的一個詞條:If something is, it exists. 在正式文體中,如果我們說一個事物is,那麼就相當於說它exist。很明顯,此處的be動詞,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所以,除了系動詞助動詞be動詞還可以是不及物動詞,而且有非常明確的實意:存在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也許你會說,把詞典中be動詞的第八個詞條拿出來說事,太刻意了吧。我們一般人學單詞,能記住一兩個主流含義就不錯了,誰會去記第八個詞條這種非主流的用法呢?那麼好,我就來舉兩個著名得不能再名著的例子,來驗證這種用法是不是非主流。

首先請回答:

最有名的英語作家是誰?答:莎士比亞

然後請回答:

莎士比亞筆下最有名的一句話是什麼?答:《哈姆雷特》中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我想,我這樣回答應該不會太有爭議吧。另外請注意,是 that is the question,而不是 that is a question。很多人看到漢語“這是個問題”,就以為用a,太想當然了。

那麼,To be or not to be 怎樣理解呢?很多大師翻譯過這句話,其中最受認可的就是朱生豪教授翻譯的“生存還是毀滅”。你看,無論從句子形式(be動詞後沒有接任何東西),還是經典的中文翻譯(生存,毀滅),都可以判斷出,這句話中的be動詞,就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一個例子不夠,我們再來看一個。著名思想家笛卡爾的那句 “我思,故我在。” 相信也是無人不知,那麼這句話用英語怎麼說呢?我們來看一個公認權威的翻譯:I think, therefore I am. 你看,又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我想,已經不用我繼續舉例了吧。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回過頭來看《自私的基因》第一張標題:Why Are People? 因為沒有上下文的特殊語境,我們基本可以直接從標題參透作者想表達的意圖--人為什麼會存在?當然,這也是基於有一定功底的前提,否則憑空靠猜是很難“碰”對的。

有了這樣一個思想指導,我們再來看看正文的第一段話,就會發現驚喜連連。參加過英語考試的同學都知道,大部分的閱讀題都會著重考查一個能力:同義替換,而合格的作家、優秀的作家都會圍繞一個主題來展開論文的寫作。那麼道金斯是不是這樣的作家呢?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請大家看我在第一段中用紅色標出的幾個地方,作者反覆用到了exist(存在)這個單詞的不同形態來呼應主題,也就是用exist替換了標題中的are。他還用了這樣一個整體替換:…answer to the curious child whose question heads this chapter. 即,他用了充滿好奇心的孩子經常會問的問題作為本章的標題:人為什麼存在?/ 為什麼會有人?/ 我們從哪裡來?……

大家再整體看一下章節的標題和第一段話的內容,是不是感覺特別和諧?這就是高水平的作者能帶給我們的愉悅和啟發。所以,當你用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看待英語,少貼標籤多思考,相信英語也會給你更豐厚的回報。

你在平時看電影和讀書的時候,還見過be動詞作不及物動詞表“存在”的例子嗎?歡迎補充。

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英語中的詞性活用是非常常見的,比如:

This place is an absolute must.(must 作名詞)

How to summer in Italy?(summer 作動詞)

They flower, fruit, and die.(flower 和 fruit 作動詞)

可以看出,英語中的“詞性活用”現象不但普遍,有時還很奇葩。但,也許“詞性活用”本來也是我們強加的概念,英語單詞本來就可以有各種詞性,要根據語境來使用。如果你覺得不適應,很有可能是從小的觀念根深蒂固,認為某類詞只能用作名詞,某類詞只能用作動詞,還是在“貼標籤”。

有人會說,flower作動詞我還可以理解,但你說Yes sir中的 sir 能做動詞這也太扯了吧。

《黑衣人1》開頭的經典情節,湯米·李·瓊斯扮演的K從一群非法移民中截獲了一個“神祕人物”: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AGENT JANUS:Sir, you can't just --
KAY:Don't "Sir" me! You have no idea who you're dealing with!

大家練練聽力,看能不能在臺詞中找到一句:"Don’t sir me!”

"

英語學習中,即便對於同一個知識點,大家的解讀和角度也是不同的,特別是那些小時候記得很熟練但長大之後又被推翻的知識點,我們總是“懷恨在心”,所以一旦有人踩線,就想當場指出。其實,這恰恰是英語學習的正確心態--不要給知識貼標籤。我再重複一遍: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

什麼意思呢?我拋出幾個議題供大家思考:

1、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2、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3、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4、冠詞 the 會不會影響句子的時態?

5、你能讀懂下面這個句子嗎?如果我說它是我見過的最難的句子之一,你是否會覺得我誇張了?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學英語都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是不可數名詞,所以water作名詞是不加s的。長大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特別是收聽英文廣播和接觸國外考試之後,忽然發現water到處都在加s,於是就對自身產生了懷疑。其實,這就是“貼標籤”的結果——「water是不可數名詞」。可能是老師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而簡化了規則或縮小了範圍,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缺乏思考和總結。無論怎樣,當我們發現“少數例外變成大量存在”的時候,就應該撕掉標籤,用更開放的心態和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

下面的詞條解釋很清楚地標出了waters的複數用法,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另外,這張截圖裡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經常在影視作品中聽到的 water under the bridge 等。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就學過be動詞,它應該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單詞,也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單詞之一。果真是這樣嗎?請問be動詞一般怎麼用呢?你會說,可以做系動詞(比如 He is a student.)或者助動詞(比如 We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ten years.)那麼,be動詞還有別的用法嗎?

我把上課時問學生的問題搬到這裡來讓大家思考一下。著名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無人不知的科普作品,曾在英國皇家學會評選的史上最佳科學書籍中名列第一,超過了《物種起源》《時間簡史》等書。我幾乎給所有學生推薦過這本書,但很多學生表示第一章的標題就看不懂:

Why Are People?

這個句子完整嗎?是什麼意思?are是個什麼用法?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柯林斯詞典中be動詞的一個詞條:If something is, it exists. 在正式文體中,如果我們說一個事物is,那麼就相當於說它exist。很明顯,此處的be動詞,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所以,除了系動詞助動詞be動詞還可以是不及物動詞,而且有非常明確的實意:存在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也許你會說,把詞典中be動詞的第八個詞條拿出來說事,太刻意了吧。我們一般人學單詞,能記住一兩個主流含義就不錯了,誰會去記第八個詞條這種非主流的用法呢?那麼好,我就來舉兩個著名得不能再名著的例子,來驗證這種用法是不是非主流。

首先請回答:

最有名的英語作家是誰?答:莎士比亞

然後請回答:

莎士比亞筆下最有名的一句話是什麼?答:《哈姆雷特》中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我想,我這樣回答應該不會太有爭議吧。另外請注意,是 that is the question,而不是 that is a question。很多人看到漢語“這是個問題”,就以為用a,太想當然了。

那麼,To be or not to be 怎樣理解呢?很多大師翻譯過這句話,其中最受認可的就是朱生豪教授翻譯的“生存還是毀滅”。你看,無論從句子形式(be動詞後沒有接任何東西),還是經典的中文翻譯(生存,毀滅),都可以判斷出,這句話中的be動詞,就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一個例子不夠,我們再來看一個。著名思想家笛卡爾的那句 “我思,故我在。” 相信也是無人不知,那麼這句話用英語怎麼說呢?我們來看一個公認權威的翻譯:I think, therefore I am. 你看,又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我想,已經不用我繼續舉例了吧。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回過頭來看《自私的基因》第一張標題:Why Are People? 因為沒有上下文的特殊語境,我們基本可以直接從標題參透作者想表達的意圖--人為什麼會存在?當然,這也是基於有一定功底的前提,否則憑空靠猜是很難“碰”對的。

有了這樣一個思想指導,我們再來看看正文的第一段話,就會發現驚喜連連。參加過英語考試的同學都知道,大部分的閱讀題都會著重考查一個能力:同義替換,而合格的作家、優秀的作家都會圍繞一個主題來展開論文的寫作。那麼道金斯是不是這樣的作家呢?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請大家看我在第一段中用紅色標出的幾個地方,作者反覆用到了exist(存在)這個單詞的不同形態來呼應主題,也就是用exist替換了標題中的are。他還用了這樣一個整體替換:…answer to the curious child whose question heads this chapter. 即,他用了充滿好奇心的孩子經常會問的問題作為本章的標題:人為什麼存在?/ 為什麼會有人?/ 我們從哪裡來?……

大家再整體看一下章節的標題和第一段話的內容,是不是感覺特別和諧?這就是高水平的作者能帶給我們的愉悅和啟發。所以,當你用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看待英語,少貼標籤多思考,相信英語也會給你更豐厚的回報。

你在平時看電影和讀書的時候,還見過be動詞作不及物動詞表“存在”的例子嗎?歡迎補充。

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英語中的詞性活用是非常常見的,比如:

This place is an absolute must.(must 作名詞)

How to summer in Italy?(summer 作動詞)

They flower, fruit, and die.(flower 和 fruit 作動詞)

可以看出,英語中的“詞性活用”現象不但普遍,有時還很奇葩。但,也許“詞性活用”本來也是我們強加的概念,英語單詞本來就可以有各種詞性,要根據語境來使用。如果你覺得不適應,很有可能是從小的觀念根深蒂固,認為某類詞只能用作名詞,某類詞只能用作動詞,還是在“貼標籤”。

有人會說,flower作動詞我還可以理解,但你說Yes sir中的 sir 能做動詞這也太扯了吧。

《黑衣人1》開頭的經典情節,湯米·李·瓊斯扮演的K從一群非法移民中截獲了一個“神祕人物”: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AGENT JANUS:Sir, you can't just --
KAY:Don't "Sir" me! You have no idea who you're dealing with!

大家練練聽力,看能不能在臺詞中找到一句:"Don’t sir me!”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冠詞 the 會不會影響句子的時態?

乍一看,這個題目有點無厘頭。冠詞不是隻和名詞有關麼,什麼時候和時態扯上關係了?我們來看個例子吧,比如我們來考慮怎樣用英語表達“水沸騰”。當我們說“水在100度沸騰”這個常識時,會這樣寫:

Water boils at 100 degrees C.

在這個句子中,water前面是沒有冠詞的,動詞用的是一般現在時,理由大家都知道。但,如果我要在water前面加一個the,變成 the water,那麼後面的時態怎麼用呢?比較合理的做法是把時態變成現在進行時(或別的特定時態):

The water is boiling.

大家仔細想想這兩句話的區別,為什麼一個the的使用會影響句子的時態。這些問題非常有利於訓練真正的語感。

如果我說它是我見過的最難的句子之一,你是否會覺得我誇張了?

你能讀懂下面這個句子嗎?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這個句子看起來平淡無奇,雖然是長難句,但並沒有那麼長,單詞也沒有那麼難。但是,要真正吃透卻十分困難。這句話來自一篇老GRE考試的閱讀文章,是一篇文學評論,作者在分析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的創作習慣。哈代是典型的宿命論者,也是一個悲觀主義作家,他的很多作品在中國擁有大量讀者,比如《苔絲》《無名的裘德》《遠離塵囂》等。

在這篇文學評論中,作者討論了哈代的一個創作特點:靈感和想法隨時變化。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討論,句子越來越難,思想越來越深,即便對於母語閱讀者也有相當大的障礙,更別提當年考場上的中國GRE考生,估計大家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而文章中最難完全理解的就是這句話,曾經在網上引起過大討論。大家隨便去網上搜搜,就可以找到無數關於這句話的吐槽,比如“不是人話”,“作者腦子有病”,“出題人死XX”……也有大量對於這句話的解析,比如說這句話用了“倒裝”結構等等,但基本都是錯誤的。甚至有人@了一些英語專家和名師,回答也極少有靠譜的。

所以,這句話還得我們自己來分析。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由於這句話比較難,要分析清楚需要很大篇幅,而且我的觀點也不一定對,所以我就不展開了。但我提出幾個問題幫助大家來思考,認真分析完後你會發現有好幾個細節都會幫你撕掉已經貼了好久的標籤。

  • 句子有沒有用倒裝?
  • 句子主幹是什麼(主謂賓的核心詞)?
  • 接上個問題問得更具體些:句子的謂語是哪個單詞?
  • that never was 是個完整句嗎?它是什麼意思?
  • that never was 是修飾 light 嗎?它為什麼不是修飾 a desire
  • on the part of 是什麼意思?
  • what we might consider 是個什麼用法?修飾誰?
  • 整個句子想表現的邏輯和思想是什麼?

祝大家燒腦愉快!

"

英語學習中,即便對於同一個知識點,大家的解讀和角度也是不同的,特別是那些小時候記得很熟練但長大之後又被推翻的知識點,我們總是“懷恨在心”,所以一旦有人踩線,就想當場指出。其實,這恰恰是英語學習的正確心態--不要給知識貼標籤。我再重複一遍: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

什麼意思呢?我拋出幾個議題供大家思考:

1、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2、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3、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4、冠詞 the 會不會影響句子的時態?

5、你能讀懂下面這個句子嗎?如果我說它是我見過的最難的句子之一,你是否會覺得我誇張了?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water作名詞可不可以加 s ?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學英語都有個先入為主的印象:“”是不可數名詞,所以water作名詞是不加s的。長大後,隨著閱讀量的增加,特別是收聽英文廣播和接觸國外考試之後,忽然發現water到處都在加s,於是就對自身產生了懷疑。其實,這就是“貼標籤”的結果——「water是不可數名詞」。可能是老師為了突出教學重點而簡化了規則或縮小了範圍,也可能是我們自己缺乏思考和總結。無論怎樣,當我們發現“少數例外變成大量存在”的時候,就應該撕掉標籤,用更開放的心態和全新的視角去看待自己“已經學過”的知識。

下面的詞條解釋很清楚地標出了waters的複數用法,大家可以仔細看看。另外,這張截圖裡還有很多好東西,比如經常在影視作品中聽到的 water under the bridge 等。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be 動詞可以作不及物動詞嗎?

我們大部分人從小就學過be動詞,它應該是我們最早接觸的單詞,也被認為是最簡單的單詞之一。果真是這樣嗎?請問be動詞一般怎麼用呢?你會說,可以做系動詞(比如 He is a student.)或者助動詞(比如 We have been learning English for ten years.)那麼,be動詞還有別的用法嗎?

我把上課時問學生的問題搬到這裡來讓大家思考一下。著名生物學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的成名作《自私的基因》(The Selfish Gene)是無人不知的科普作品,曾在英國皇家學會評選的史上最佳科學書籍中名列第一,超過了《物種起源》《時間簡史》等書。我幾乎給所有學生推薦過這本書,但很多學生表示第一章的標題就看不懂:

Why Are People?

這個句子完整嗎?是什麼意思?are是個什麼用法?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先來看看柯林斯詞典中be動詞的一個詞條:If something is, it exists. 在正式文體中,如果我們說一個事物is,那麼就相當於說它exist。很明顯,此處的be動詞,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所以,除了系動詞助動詞be動詞還可以是不及物動詞,而且有非常明確的實意:存在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也許你會說,把詞典中be動詞的第八個詞條拿出來說事,太刻意了吧。我們一般人學單詞,能記住一兩個主流含義就不錯了,誰會去記第八個詞條這種非主流的用法呢?那麼好,我就來舉兩個著名得不能再名著的例子,來驗證這種用法是不是非主流。

首先請回答:

最有名的英語作家是誰?答:莎士比亞

然後請回答:

莎士比亞筆下最有名的一句話是什麼?答:《哈姆雷特》中的“To be or not to be; that is the question.” 我想,我這樣回答應該不會太有爭議吧。另外請注意,是 that is the question,而不是 that is a question。很多人看到漢語“這是個問題”,就以為用a,太想當然了。

那麼,To be or not to be 怎樣理解呢?很多大師翻譯過這句話,其中最受認可的就是朱生豪教授翻譯的“生存還是毀滅”。你看,無論從句子形式(be動詞後沒有接任何東西),還是經典的中文翻譯(生存,毀滅),都可以判斷出,這句話中的be動詞,就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一個例子不夠,我們再來看一個。著名思想家笛卡爾的那句 “我思,故我在。” 相信也是無人不知,那麼這句話用英語怎麼說呢?我們來看一個公認權威的翻譯:I think, therefore I am. 你看,又是不及物動詞表“存在”。我想,已經不用我繼續舉例了吧。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回過頭來看《自私的基因》第一張標題:Why Are People? 因為沒有上下文的特殊語境,我們基本可以直接從標題參透作者想表達的意圖--人為什麼會存在?當然,這也是基於有一定功底的前提,否則憑空靠猜是很難“碰”對的。

有了這樣一個思想指導,我們再來看看正文的第一段話,就會發現驚喜連連。參加過英語考試的同學都知道,大部分的閱讀題都會著重考查一個能力:同義替換,而合格的作家、優秀的作家都會圍繞一個主題來展開論文的寫作。那麼道金斯是不是這樣的作家呢?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請大家看我在第一段中用紅色標出的幾個地方,作者反覆用到了exist(存在)這個單詞的不同形態來呼應主題,也就是用exist替換了標題中的are。他還用了這樣一個整體替換:…answer to the curious child whose question heads this chapter. 即,他用了充滿好奇心的孩子經常會問的問題作為本章的標題:人為什麼存在?/ 為什麼會有人?/ 我們從哪裡來?……

大家再整體看一下章節的標題和第一段話的內容,是不是感覺特別和諧?這就是高水平的作者能帶給我們的愉悅和啟發。所以,當你用一種更開放、更包容的心態去看待英語,少貼標籤多思考,相信英語也會給你更豐厚的回報。

你在平時看電影和讀書的時候,還見過be動詞作不及物動詞表“存在”的例子嗎?歡迎補充。

Yes sir! 中的“sir”可以作動詞嗎?

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英語中的詞性活用是非常常見的,比如:

This place is an absolute must.(must 作名詞)

How to summer in Italy?(summer 作動詞)

They flower, fruit, and die.(flower 和 fruit 作動詞)

可以看出,英語中的“詞性活用”現象不但普遍,有時還很奇葩。但,也許“詞性活用”本來也是我們強加的概念,英語單詞本來就可以有各種詞性,要根據語境來使用。如果你覺得不適應,很有可能是從小的觀念根深蒂固,認為某類詞只能用作名詞,某類詞只能用作動詞,還是在“貼標籤”。

有人會說,flower作動詞我還可以理解,但你說Yes sir中的 sir 能做動詞這也太扯了吧。

《黑衣人1》開頭的經典情節,湯米·李·瓊斯扮演的K從一群非法移民中截獲了一個“神祕人物”: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AGENT JANUS:Sir, you can't just --
KAY:Don't "Sir" me! You have no idea who you're dealing with!

大家練練聽力,看能不能在臺詞中找到一句:"Don’t sir me!”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冠詞 the 會不會影響句子的時態?

乍一看,這個題目有點無厘頭。冠詞不是隻和名詞有關麼,什麼時候和時態扯上關係了?我們來看個例子吧,比如我們來考慮怎樣用英語表達“水沸騰”。當我們說“水在100度沸騰”這個常識時,會這樣寫:

Water boils at 100 degrees C.

在這個句子中,water前面是沒有冠詞的,動詞用的是一般現在時,理由大家都知道。但,如果我要在water前面加一個the,變成 the water,那麼後面的時態怎麼用呢?比較合理的做法是把時態變成現在進行時(或別的特定時態):

The water is boiling.

大家仔細想想這兩句話的區別,為什麼一個the的使用會影響句子的時態。這些問題非常有利於訓練真正的語感。

如果我說它是我見過的最難的句子之一,你是否會覺得我誇張了?

你能讀懂下面這個句子嗎?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這個句子看起來平淡無奇,雖然是長難句,但並沒有那麼長,單詞也沒有那麼難。但是,要真正吃透卻十分困難。這句話來自一篇老GRE考試的閱讀文章,是一篇文學評論,作者在分析英國著名作家托馬斯·哈代的創作習慣。哈代是典型的宿命論者,也是一個悲觀主義作家,他的很多作品在中國擁有大量讀者,比如《苔絲》《無名的裘德》《遠離塵囂》等。

在這篇文學評論中,作者討論了哈代的一個創作特點:靈感和想法隨時變化。圍繞這個主題展開討論,句子越來越難,思想越來越深,即便對於母語閱讀者也有相當大的障礙,更別提當年考場上的中國GRE考生,估計大家真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而文章中最難完全理解的就是這句話,曾經在網上引起過大討論。大家隨便去網上搜搜,就可以找到無數關於這句話的吐槽,比如“不是人話”,“作者腦子有病”,“出題人死XX”……也有大量對於這句話的解析,比如說這句話用了“倒裝”結構等等,但基本都是錯誤的。甚至有人@了一些英語專家和名師,回答也極少有靠譜的。

所以,這句話還得我們自己來分析。

A desire to throw over reality a light that never was might give way abruptly to the desire on the part of what we might consider a novelist-scientist to record exactly and concretely the structure and texture of a flower.

由於這句話比較難,要分析清楚需要很大篇幅,而且我的觀點也不一定對,所以我就不展開了。但我提出幾個問題幫助大家來思考,認真分析完後你會發現有好幾個細節都會幫你撕掉已經貼了好久的標籤。

  • 句子有沒有用倒裝?
  • 句子主幹是什麼(主謂賓的核心詞)?
  • 接上個問題問得更具體些:句子的謂語是哪個單詞?
  • that never was 是個完整句嗎?它是什麼意思?
  • that never was 是修飾 light 嗎?它為什麼不是修飾 a desire
  • on the part of 是什麼意思?
  • what we might consider 是個什麼用法?修飾誰?
  • 整個句子想表現的邏輯和思想是什麼?

祝大家燒腦愉快!

不要給知識貼標籤!五個問題檢測你真正的英語語感

李哲

李哲老師,從教16年,英文藏書3000餘冊;“哲書房”創始人,喜馬拉雅大學官方認證講師;翻譯出版過《可怕的科學》系列等多部英文著作;企鵝圖書紀念莎士比亞誕辰450週年大型活動武漢站主講嘉賓;互聯網預言大師、《失控》&《必然》作者凱文·凱利讀者見面會特邀現場翻譯;用英語講述的個人故事被BBC選用並在國際頻道BBC World Service中播出。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