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曾領先世界多年,當一新興國家崛起後,這裡就成了唯一的戰場

在人類發展的歷史長河之中,從來都少不了戰爭。人類為生存而戰,為資源而戰,為領土而戰,為宗教而戰,為一系列生理和非生理的需求而戰。第一次世界大戰,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首次世界範圍內的大規模廝殺活動,是一場充滿掠奪性,充滿血腥味的殘暴戰爭。

總體說來,這場人類首次大範圍的絕殺戰鬥,從一開始出現苗頭,到最終徹底爆發,主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英國曾領先世界多年,當一新興國家崛起後,這裡就成了唯一的戰場

其實,在1914年之前,世界格局就已大體確定了,原始的霸權國家將經濟貿易權,原材料供給,經營場地等資源瓜分殆盡,新興列強想要分得一碗羹,除了戰爭別無他法。為了讓戰爭的勝算更大,各個列強國家都開始積極備戰,充實自家的兵力,並且,最終達成了以英、法、俄和德奧意為代表的兩方陣營。

正所謂,要來的終究會來。

1914年的時候,被稱為一戰導火索的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被暗殺於薩拉熱窩,同年7月25日,奧地利給塞爾維亞的最後期限到了,並且,在3日後向其宣戰。隨後,德國、英國、俄國紛紛加入戰爭,同時,還包括意大利、美國、日本等36個國家也參加了這場集體大亂鬥。自此,歐洲戰場正式形成,當然,這也是一戰的唯一戰場。

這便是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陸續參戰的過程。

英國曾領先世界多年,當一新興國家崛起後,這裡就成了唯一的戰場

在學習世界歷史的時候,書中告訴我們:這場戰爭是因為奧匈帝國的王儲在薩拉熱窩被刺殺而引發的,而列寧對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定義則是:帝國主義國家需要重新劃分自己在全球內的勢力範圍,為爭奪新的統治權而引發的一場實力角逐。而從當時的世界格局來看,可以說,這是源於各方積怨已久的矛盾不可調和的產物。

從英國吞併阿拉伯,到俄國搶佔但丁堡,再到法國維護北非地盤,最後,德國修巴格達鐵路。各個帝國主義列強的一系列動作,都代表著每個國家的新勢力在不斷強大。此時,原有的世界格局,已經不能夠滿足新列強的產生與發展。同時,最為集中的矛盾在於,英國多年來的霸權地位,讓很多新生資本主義國家敢怒不敢言。

可以說,英國壟斷式、掠奪式的經濟發展模式,讓世界資源都為己所用的蠻橫手段,更是激發起其他國家的憤怒和不滿,最終,導致了戰爭的一觸即發。之所以會說,英國在本次戰爭中是處於無法調和的矛盾根源,這是在於:英國的霸權地位已經存在了100多年,無論是在海上,還是在陸地上,英國都具有絕對的領導權與話語權。

英國曾領先世界多年,當一新興國家崛起後,這裡就成了唯一的戰場

可以說,那個時候在英國人眼中,世界上只有兩個國家:一個是英國,另一個則是其他國家。當然,英國人可以如此傲嬌,也在於它當時的工業、製造業、軍事等多個方面的技術領導地位。他們是世界的製造工廠,霸佔著各方的資源、原材料等,並且,還不斷用各種手段干擾著其他國家的經濟發展與產業結構,並讓他們為己所用。

最終,英國的這種一方獨大的局勢,在德國的快速崛起之下,開始被撼動了。

1870年,300多個德意志小公國最終統一成德意志帝國,它們以嚴明的組織紀律,強大的中央集權,嚴謹的做事態度,迅速在國際舞臺上嶄露頭角。並且,伴隨著其工業化生產的不斷更新和創造能力,德意志帝國在世界工業中佔有了一席之地,並不斷擴充了實力,國力增強,日益壯大。任何新興勢力的產生,都必然對原有勢力造成威脅,此時的德意志帝國也不例外。

在德國崛起之前,其他國家雖然對英國不滿,但都是敢怒不敢言。它們迫於英國的強大,而甘願為其“當牛做馬”。但是,在德國壯大以後,其他國家似乎也看到了自己的明天,對未來的發展之路也有了憧憬和希望。所以,他們非常迫切的想聯合德國,在這個“領頭羊”的帶領下,推翻原有的世界格局和不平等待遇,爭取一份屬於自己的利益。

英國曾領先世界多年,當一新興國家崛起後,這裡就成了唯一的戰場

或許,是英國對於自己太過於自信,或者,是對於德國這個年輕的戰士太過輕敵。本以為憑藉自己強大的海軍力量,對付小小的德國綽綽有餘,但是,未承想到,英國對德國大秀海軍手腕的行動,並沒有對於德國造成威脅,反而,在伴隨著戰爭聯盟夥伴,俄國的持續戰敗之下,英國則呈現出了劣勢。

可以說,德國崛起再一次證明了一個真理:建立中央集權是強大的祕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普魯士精神”,一個沒有精神支柱的國家,是無法屹立於世界強國之林的。有了這種精神的支持,德國人則慢慢認識到:“備受頌揚的英國民主,自由,財富,偉大,全部是建立在對別人的奴役之上。”所以,這樣的國家不足為懼。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英國為了保全自己,採取了迂迴的戰略戰術。在英國更換了新首相之後,他開始對英、德之間的關係展開了一系列的調和動作:英國放棄了對巴格達鐵路修建的全盤否定態度,並且,同意把終點設立在巴士拉。此外,英、德還在東方和北非方面達成了調和協議,最終,使得英、德雙方的關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英國曾領先世界多年,當一新興國家崛起後,這裡就成了唯一的戰場

那麼,問題來了,英、德關係改善了,握手言和看起來也是明擺著的事兒,那麼,為什麼在兩個月之後,一戰還是大規模的爆發了,並且,一發不可收拾呢?其實,這個原因可能就在於:積怨已久,難以平復吧!這就如同冰封三尺厚,哪是一天能夠形成的呢?

參考資料:

【《第一次世界大戰史料》、《德國的“普魯士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