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

近年來歐洲局勢動盪,隱隱有種想要打破現有格局,重新洗牌的感覺。而事件久久不能平靜下來,甚至愈演愈烈的當屬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了。

英國除了要應付自己“脫歐”弄出的爛攤子,還要去安撫另一邊著急著要“脫英”的蘇格蘭,現在忙的可以說是焦頭爛額了。那麼我們如何看待英國“脫歐”事件和蘇格蘭“脫英”事件,這二者間又是否有聯繫呢?

首先,“脫歐”事件發生於2016年所舉行的“公投”。

“脫歐”公投投票於英國當地時間2016年6月23日上午7點(北京時間6月23日下午3點)開始。此次投票持續15小時,公投結果將直接影響英國未來是否留在歐盟。當時的民意調查顯示,“留歐”和“脫歐”的支持率不相上下,懸念留到了最後一刻。除了加大公投本身的難以捉摸的程度,還給全球市場平添了一層不確定性。

"

近年來歐洲局勢動盪,隱隱有種想要打破現有格局,重新洗牌的感覺。而事件久久不能平靜下來,甚至愈演愈烈的當屬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了。

英國除了要應付自己“脫歐”弄出的爛攤子,還要去安撫另一邊著急著要“脫英”的蘇格蘭,現在忙的可以說是焦頭爛額了。那麼我們如何看待英國“脫歐”事件和蘇格蘭“脫英”事件,這二者間又是否有聯繫呢?

首先,“脫歐”事件發生於2016年所舉行的“公投”。

“脫歐”公投投票於英國當地時間2016年6月23日上午7點(北京時間6月23日下午3點)開始。此次投票持續15小時,公投結果將直接影響英國未來是否留在歐盟。當時的民意調查顯示,“留歐”和“脫歐”的支持率不相上下,懸念留到了最後一刻。除了加大公投本身的難以捉摸的程度,還給全球市場平添了一層不確定性。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最終的計票結果,支持脫歐選民票數17,176,006票,佔總投票數52%。支持留歐選民票數15,952,444票,佔總數48%,愛也好恨也罷,英國就這樣走上了脫歐之路。

有人調侃道:這只是卡梅倫首相導演的一場鬧劇,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居然真的玩脫了。其實深究之下就會發現,英國脫歐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由於歷史與地理原因,19世紀晚期以來,英國一直奉行對歐洲大陸事務不干預政策,被稱為“光榮的孤立”。“疑歐”的歷史傳統以及和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相異的模式使英國長期和歐洲大陸若即若離。

在“疑歐”人士看來,歐盟未來的一些政策趨勢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與此同時,歐盟其他國家的民眾也對英國漸生不滿,認為英國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脫歐對歐盟的發展來說反而是好事。雙方的相互信任已經降到歷史低點。

英國並非歐元區國家,可以發行自己獨立的貨幣,有利保持其出口競爭力,擁有自主的財政政策。但這使英國很難真正地加入歐洲大陸的事務處理。尤其是歐債危機的關鍵時期,由於各種利益分歧明顯,脫歐的聲音也甚囂塵上。英國保守黨內部也有歐洲懷疑派,不僅如此,還認為歐盟內部的政策對於歐盟有負面作用,未來一些政策趨勢也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

與之相對應,歐盟其他國家民眾對英國的“不可靠”也日漸不滿,認為英國作為歐盟的一員,在融入歐盟的過程中卻表現消極,一直扮演著拖後腿的角色:它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不為緩解危機出力,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出局”對歐盟的發展來說不會是壞事,其他成員國在整合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會更小。

"

近年來歐洲局勢動盪,隱隱有種想要打破現有格局,重新洗牌的感覺。而事件久久不能平靜下來,甚至愈演愈烈的當屬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了。

英國除了要應付自己“脫歐”弄出的爛攤子,還要去安撫另一邊著急著要“脫英”的蘇格蘭,現在忙的可以說是焦頭爛額了。那麼我們如何看待英國“脫歐”事件和蘇格蘭“脫英”事件,這二者間又是否有聯繫呢?

首先,“脫歐”事件發生於2016年所舉行的“公投”。

“脫歐”公投投票於英國當地時間2016年6月23日上午7點(北京時間6月23日下午3點)開始。此次投票持續15小時,公投結果將直接影響英國未來是否留在歐盟。當時的民意調查顯示,“留歐”和“脫歐”的支持率不相上下,懸念留到了最後一刻。除了加大公投本身的難以捉摸的程度,還給全球市場平添了一層不確定性。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最終的計票結果,支持脫歐選民票數17,176,006票,佔總投票數52%。支持留歐選民票數15,952,444票,佔總數48%,愛也好恨也罷,英國就這樣走上了脫歐之路。

有人調侃道:這只是卡梅倫首相導演的一場鬧劇,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居然真的玩脫了。其實深究之下就會發現,英國脫歐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由於歷史與地理原因,19世紀晚期以來,英國一直奉行對歐洲大陸事務不干預政策,被稱為“光榮的孤立”。“疑歐”的歷史傳統以及和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相異的模式使英國長期和歐洲大陸若即若離。

在“疑歐”人士看來,歐盟未來的一些政策趨勢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與此同時,歐盟其他國家的民眾也對英國漸生不滿,認為英國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脫歐對歐盟的發展來說反而是好事。雙方的相互信任已經降到歷史低點。

英國並非歐元區國家,可以發行自己獨立的貨幣,有利保持其出口競爭力,擁有自主的財政政策。但這使英國很難真正地加入歐洲大陸的事務處理。尤其是歐債危機的關鍵時期,由於各種利益分歧明顯,脫歐的聲音也甚囂塵上。英國保守黨內部也有歐洲懷疑派,不僅如此,還認為歐盟內部的政策對於歐盟有負面作用,未來一些政策趨勢也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

與之相對應,歐盟其他國家民眾對英國的“不可靠”也日漸不滿,認為英國作為歐盟的一員,在融入歐盟的過程中卻表現消極,一直扮演著拖後腿的角色:它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不為緩解危機出力,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出局”對歐盟的發展來說不會是壞事,其他成員國在整合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會更小。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而後就迎來了點燃這個火藥桶最重要的一根導火索——難民危機。

因為敘利亞內戰而來的大量難民湧入歐洲,當然作為歐盟一分子,英國也接納很多難民,但是經過一段時間,英國底層民眾發現,這些難民正在搶奪他們的工作機會,因為底層民眾數量眾多,所以脫離歐盟避免難民危機波及的陣營也越來越大,最後發展成了這次全名公投脫離歐盟。而且作為歐盟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英國依國力須對歐盟預算做較大的貢獻。這些給出去的錢,一直令部分英國民眾耿耿於懷其意難平。

其實,早在鐵娘子撒切爾時代,這位毫不諱言的疑歐主義者,就對英國出錢老大地不情願,經常在公開和國際場合直接提要求,索要英國已經給出的錢。

鐵娘子遺風延宕於今。英國對歐盟預算的貢獻,用容克的話說,“只是歐洲納稅人每天一杯咖啡的錢”。容克認為,歐洲的價值要遠大於每天一杯咖啡,但是,部分英國民眾只盯著這一杯咖啡,而看不到咖啡背後的歐洲價值。

"

近年來歐洲局勢動盪,隱隱有種想要打破現有格局,重新洗牌的感覺。而事件久久不能平靜下來,甚至愈演愈烈的當屬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了。

英國除了要應付自己“脫歐”弄出的爛攤子,還要去安撫另一邊著急著要“脫英”的蘇格蘭,現在忙的可以說是焦頭爛額了。那麼我們如何看待英國“脫歐”事件和蘇格蘭“脫英”事件,這二者間又是否有聯繫呢?

首先,“脫歐”事件發生於2016年所舉行的“公投”。

“脫歐”公投投票於英國當地時間2016年6月23日上午7點(北京時間6月23日下午3點)開始。此次投票持續15小時,公投結果將直接影響英國未來是否留在歐盟。當時的民意調查顯示,“留歐”和“脫歐”的支持率不相上下,懸念留到了最後一刻。除了加大公投本身的難以捉摸的程度,還給全球市場平添了一層不確定性。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最終的計票結果,支持脫歐選民票數17,176,006票,佔總投票數52%。支持留歐選民票數15,952,444票,佔總數48%,愛也好恨也罷,英國就這樣走上了脫歐之路。

有人調侃道:這只是卡梅倫首相導演的一場鬧劇,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居然真的玩脫了。其實深究之下就會發現,英國脫歐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由於歷史與地理原因,19世紀晚期以來,英國一直奉行對歐洲大陸事務不干預政策,被稱為“光榮的孤立”。“疑歐”的歷史傳統以及和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相異的模式使英國長期和歐洲大陸若即若離。

在“疑歐”人士看來,歐盟未來的一些政策趨勢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與此同時,歐盟其他國家的民眾也對英國漸生不滿,認為英國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脫歐對歐盟的發展來說反而是好事。雙方的相互信任已經降到歷史低點。

英國並非歐元區國家,可以發行自己獨立的貨幣,有利保持其出口競爭力,擁有自主的財政政策。但這使英國很難真正地加入歐洲大陸的事務處理。尤其是歐債危機的關鍵時期,由於各種利益分歧明顯,脫歐的聲音也甚囂塵上。英國保守黨內部也有歐洲懷疑派,不僅如此,還認為歐盟內部的政策對於歐盟有負面作用,未來一些政策趨勢也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

與之相對應,歐盟其他國家民眾對英國的“不可靠”也日漸不滿,認為英國作為歐盟的一員,在融入歐盟的過程中卻表現消極,一直扮演著拖後腿的角色:它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不為緩解危機出力,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出局”對歐盟的發展來說不會是壞事,其他成員國在整合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會更小。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而後就迎來了點燃這個火藥桶最重要的一根導火索——難民危機。

因為敘利亞內戰而來的大量難民湧入歐洲,當然作為歐盟一分子,英國也接納很多難民,但是經過一段時間,英國底層民眾發現,這些難民正在搶奪他們的工作機會,因為底層民眾數量眾多,所以脫離歐盟避免難民危機波及的陣營也越來越大,最後發展成了這次全名公投脫離歐盟。而且作為歐盟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英國依國力須對歐盟預算做較大的貢獻。這些給出去的錢,一直令部分英國民眾耿耿於懷其意難平。

其實,早在鐵娘子撒切爾時代,這位毫不諱言的疑歐主義者,就對英國出錢老大地不情願,經常在公開和國際場合直接提要求,索要英國已經給出的錢。

鐵娘子遺風延宕於今。英國對歐盟預算的貢獻,用容克的話說,“只是歐洲納稅人每天一杯咖啡的錢”。容克認為,歐洲的價值要遠大於每天一杯咖啡,但是,部分英國民眾只盯著這一杯咖啡,而看不到咖啡背後的歐洲價值。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眼光更長遠、考慮問題更周全的精英層,想的是拿回英國經濟主權所帶好的好處。英國加入歐盟,特別是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意味著在貿易、關稅等問題上要與歐盟保持一致,共進共退。由於成員國發展水平存在一定差異,歐盟在這些問題上要兼顧所有成員國的利益,要基於各成員國的“平均水平”與歐盟之外的國家簽訂經貿協定、確定關稅水平。對於英國這樣較發達的成員國,在歐盟框架下,會感到束手束腳,受抑制、被約束。

加入歐盟、與歐盟共進退,還意味著英國在經貿問題上不得不放棄原有的傳統優勢,比如英美特殊關係、英聯邦;對於中國、印度這樣發展迅猛、市場潛力巨大的新興經濟體,英國也不能單兵突進,只能坐等歐盟整體與這些國家的談判進展。所以說這些是堅定脫歐派信心的基礎之一。

那麼,蘇格蘭要鬧“分家”,與英國脫歐是否有聯繫呢?

當然是有聯繫的,但卻不是造成這次獨立公投的唯一因素。其實蘇格蘭與英國的歷史淵源也算是頗深了。其要求獨立的背景是近代蘇格蘭民族意識的上升。

在1707年與英格蘭聯合前,蘇格蘭作為獨立的主權王國存在了800年。歷史上英吉利人與蘇格蘭人不但缺少共通之處,反因頻繁的戰爭而累積了深重的積怨。這種宿怨本應隨著聯合後共同的經歷、時間的流逝而深埋於歷史。但現代文化產業卻把蘇格蘭民族抗爭的歷史當做素材,並加以加工、包裝和傳播。

只要你看過《勇敢的心》,你就會對幾百年前或真或假的積怨也成為現代蘇格蘭的集體記憶有所瞭解。但是蘇格蘭民族意識上升也與大英帝國時代終結有關。

"

近年來歐洲局勢動盪,隱隱有種想要打破現有格局,重新洗牌的感覺。而事件久久不能平靜下來,甚至愈演愈烈的當屬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了。

英國除了要應付自己“脫歐”弄出的爛攤子,還要去安撫另一邊著急著要“脫英”的蘇格蘭,現在忙的可以說是焦頭爛額了。那麼我們如何看待英國“脫歐”事件和蘇格蘭“脫英”事件,這二者間又是否有聯繫呢?

首先,“脫歐”事件發生於2016年所舉行的“公投”。

“脫歐”公投投票於英國當地時間2016年6月23日上午7點(北京時間6月23日下午3點)開始。此次投票持續15小時,公投結果將直接影響英國未來是否留在歐盟。當時的民意調查顯示,“留歐”和“脫歐”的支持率不相上下,懸念留到了最後一刻。除了加大公投本身的難以捉摸的程度,還給全球市場平添了一層不確定性。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最終的計票結果,支持脫歐選民票數17,176,006票,佔總投票數52%。支持留歐選民票數15,952,444票,佔總數48%,愛也好恨也罷,英國就這樣走上了脫歐之路。

有人調侃道:這只是卡梅倫首相導演的一場鬧劇,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居然真的玩脫了。其實深究之下就會發現,英國脫歐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由於歷史與地理原因,19世紀晚期以來,英國一直奉行對歐洲大陸事務不干預政策,被稱為“光榮的孤立”。“疑歐”的歷史傳統以及和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相異的模式使英國長期和歐洲大陸若即若離。

在“疑歐”人士看來,歐盟未來的一些政策趨勢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與此同時,歐盟其他國家的民眾也對英國漸生不滿,認為英國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脫歐對歐盟的發展來說反而是好事。雙方的相互信任已經降到歷史低點。

英國並非歐元區國家,可以發行自己獨立的貨幣,有利保持其出口競爭力,擁有自主的財政政策。但這使英國很難真正地加入歐洲大陸的事務處理。尤其是歐債危機的關鍵時期,由於各種利益分歧明顯,脫歐的聲音也甚囂塵上。英國保守黨內部也有歐洲懷疑派,不僅如此,還認為歐盟內部的政策對於歐盟有負面作用,未來一些政策趨勢也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

與之相對應,歐盟其他國家民眾對英國的“不可靠”也日漸不滿,認為英國作為歐盟的一員,在融入歐盟的過程中卻表現消極,一直扮演著拖後腿的角色:它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不為緩解危機出力,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出局”對歐盟的發展來說不會是壞事,其他成員國在整合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會更小。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而後就迎來了點燃這個火藥桶最重要的一根導火索——難民危機。

因為敘利亞內戰而來的大量難民湧入歐洲,當然作為歐盟一分子,英國也接納很多難民,但是經過一段時間,英國底層民眾發現,這些難民正在搶奪他們的工作機會,因為底層民眾數量眾多,所以脫離歐盟避免難民危機波及的陣營也越來越大,最後發展成了這次全名公投脫離歐盟。而且作為歐盟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英國依國力須對歐盟預算做較大的貢獻。這些給出去的錢,一直令部分英國民眾耿耿於懷其意難平。

其實,早在鐵娘子撒切爾時代,這位毫不諱言的疑歐主義者,就對英國出錢老大地不情願,經常在公開和國際場合直接提要求,索要英國已經給出的錢。

鐵娘子遺風延宕於今。英國對歐盟預算的貢獻,用容克的話說,“只是歐洲納稅人每天一杯咖啡的錢”。容克認為,歐洲的價值要遠大於每天一杯咖啡,但是,部分英國民眾只盯著這一杯咖啡,而看不到咖啡背後的歐洲價值。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眼光更長遠、考慮問題更周全的精英層,想的是拿回英國經濟主權所帶好的好處。英國加入歐盟,特別是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意味著在貿易、關稅等問題上要與歐盟保持一致,共進共退。由於成員國發展水平存在一定差異,歐盟在這些問題上要兼顧所有成員國的利益,要基於各成員國的“平均水平”與歐盟之外的國家簽訂經貿協定、確定關稅水平。對於英國這樣較發達的成員國,在歐盟框架下,會感到束手束腳,受抑制、被約束。

加入歐盟、與歐盟共進退,還意味著英國在經貿問題上不得不放棄原有的傳統優勢,比如英美特殊關係、英聯邦;對於中國、印度這樣發展迅猛、市場潛力巨大的新興經濟體,英國也不能單兵突進,只能坐等歐盟整體與這些國家的談判進展。所以說這些是堅定脫歐派信心的基礎之一。

那麼,蘇格蘭要鬧“分家”,與英國脫歐是否有聯繫呢?

當然是有聯繫的,但卻不是造成這次獨立公投的唯一因素。其實蘇格蘭與英國的歷史淵源也算是頗深了。其要求獨立的背景是近代蘇格蘭民族意識的上升。

在1707年與英格蘭聯合前,蘇格蘭作為獨立的主權王國存在了800年。歷史上英吉利人與蘇格蘭人不但缺少共通之處,反因頻繁的戰爭而累積了深重的積怨。這種宿怨本應隨著聯合後共同的經歷、時間的流逝而深埋於歷史。但現代文化產業卻把蘇格蘭民族抗爭的歷史當做素材,並加以加工、包裝和傳播。

只要你看過《勇敢的心》,你就會對幾百年前或真或假的積怨也成為現代蘇格蘭的集體記憶有所瞭解。但是蘇格蘭民族意識上升也與大英帝國時代終結有關。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追溯歷史,蘇格蘭民族意識最淡薄的時期恰好是大英帝國強盛時期。蘇格蘭人打下了英帝國的江山——英國著名的殖民者多為蘇格蘭人;帝國也由蘇格蘭人管理——1885-1939年三分之一的英國殖民總督為蘇格蘭人。大英帝國重商、冒險、具有全球視野的新不列顛人的身份認同把蘇格蘭人和英帝國綁在一起。

然而隨著大英帝國版圖的縮小、英國的世界帝國雄風不再,聯繫蘇格蘭和英國的紐帶似乎也開始減弱。19世紀70年代39%的蘇格蘭人認為自己英國人的屬性高於蘇格蘭人,而2013年這一比例降到了23%。300年的聯合已經造就了你中有我的現實,遙遠的歷史仇恨記憶、隱晦的身份認同以及不那麼交心的結合方式,但是如果沒有現實利益的操縱也並不會對政局產生實際影響。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經濟、政治的一系列條件相繼出現。20世紀70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去工業政策對蘇格蘭打擊極大,難以恢復。倒閉的礦場、船塢,破敗的工業城市街區,失業的民眾,讓蘇格蘭對保守黨威斯敏斯特政府的厭惡持續。

20世紀60年代北海發現石油,並在70年代後持續繁榮,豐厚的油氣儲量帶來巨大的收入。蘇格蘭人一方面對當前鉅額稅款直接歸屬英國政府感到忿忿不平,一方面也對自身獨立後複製挪威模式充滿信心。所以在種種事件的誘發下,終於在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開始了。2014年9月19日,蘇格蘭獨立公投計票結果公佈,55.8%、共1877252名選民對獨立說“不”。同時英國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薩蒙德在蘇格蘭獨立公投否決獨立後宣佈辭職。

"

近年來歐洲局勢動盪,隱隱有種想要打破現有格局,重新洗牌的感覺。而事件久久不能平靜下來,甚至愈演愈烈的當屬曾經號稱“日不落帝國”英國了。

英國除了要應付自己“脫歐”弄出的爛攤子,還要去安撫另一邊著急著要“脫英”的蘇格蘭,現在忙的可以說是焦頭爛額了。那麼我們如何看待英國“脫歐”事件和蘇格蘭“脫英”事件,這二者間又是否有聯繫呢?

首先,“脫歐”事件發生於2016年所舉行的“公投”。

“脫歐”公投投票於英國當地時間2016年6月23日上午7點(北京時間6月23日下午3點)開始。此次投票持續15小時,公投結果將直接影響英國未來是否留在歐盟。當時的民意調查顯示,“留歐”和“脫歐”的支持率不相上下,懸念留到了最後一刻。除了加大公投本身的難以捉摸的程度,還給全球市場平添了一層不確定性。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最終的計票結果,支持脫歐選民票數17,176,006票,佔總投票數52%。支持留歐選民票數15,952,444票,佔總數48%,愛也好恨也罷,英國就這樣走上了脫歐之路。

有人調侃道:這只是卡梅倫首相導演的一場鬧劇,不過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居然真的玩脫了。其實深究之下就會發現,英國脫歐不是一個偶然的事件。由於歷史與地理原因,19世紀晚期以來,英國一直奉行對歐洲大陸事務不干預政策,被稱為“光榮的孤立”。“疑歐”的歷史傳統以及和歐洲大陸經濟發展相異的模式使英國長期和歐洲大陸若即若離。

在“疑歐”人士看來,歐盟未來的一些政策趨勢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與此同時,歐盟其他國家的民眾也對英國漸生不滿,認為英國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脫歐對歐盟的發展來說反而是好事。雙方的相互信任已經降到歷史低點。

英國並非歐元區國家,可以發行自己獨立的貨幣,有利保持其出口競爭力,擁有自主的財政政策。但這使英國很難真正地加入歐洲大陸的事務處理。尤其是歐債危機的關鍵時期,由於各種利益分歧明顯,脫歐的聲音也甚囂塵上。英國保守黨內部也有歐洲懷疑派,不僅如此,還認為歐盟內部的政策對於歐盟有負面作用,未來一些政策趨勢也可能損害到英國的利益。而歐債危機的蔓延,不僅使英國的疑歐之心快速發酵,也加快了脫歐腳步。

與之相對應,歐盟其他國家民眾對英國的“不可靠”也日漸不滿,認為英國作為歐盟的一員,在融入歐盟的過程中卻表現消極,一直扮演著拖後腿的角色:它不僅否決歐元,不參加歐盟的危機救助方案,不為緩解危機出力,還反對一切金融監管政策,因此英國“出局”對歐盟的發展來說不會是壞事,其他成員國在整合過程中受到的阻力會更小。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而後就迎來了點燃這個火藥桶最重要的一根導火索——難民危機。

因為敘利亞內戰而來的大量難民湧入歐洲,當然作為歐盟一分子,英國也接納很多難民,但是經過一段時間,英國底層民眾發現,這些難民正在搶奪他們的工作機會,因為底層民眾數量眾多,所以脫離歐盟避免難民危機波及的陣營也越來越大,最後發展成了這次全名公投脫離歐盟。而且作為歐盟最重要的經濟體之一,英國依國力須對歐盟預算做較大的貢獻。這些給出去的錢,一直令部分英國民眾耿耿於懷其意難平。

其實,早在鐵娘子撒切爾時代,這位毫不諱言的疑歐主義者,就對英國出錢老大地不情願,經常在公開和國際場合直接提要求,索要英國已經給出的錢。

鐵娘子遺風延宕於今。英國對歐盟預算的貢獻,用容克的話說,“只是歐洲納稅人每天一杯咖啡的錢”。容克認為,歐洲的價值要遠大於每天一杯咖啡,但是,部分英國民眾只盯著這一杯咖啡,而看不到咖啡背後的歐洲價值。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眼光更長遠、考慮問題更周全的精英層,想的是拿回英國經濟主權所帶好的好處。英國加入歐盟,特別是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意味著在貿易、關稅等問題上要與歐盟保持一致,共進共退。由於成員國發展水平存在一定差異,歐盟在這些問題上要兼顧所有成員國的利益,要基於各成員國的“平均水平”與歐盟之外的國家簽訂經貿協定、確定關稅水平。對於英國這樣較發達的成員國,在歐盟框架下,會感到束手束腳,受抑制、被約束。

加入歐盟、與歐盟共進退,還意味著英國在經貿問題上不得不放棄原有的傳統優勢,比如英美特殊關係、英聯邦;對於中國、印度這樣發展迅猛、市場潛力巨大的新興經濟體,英國也不能單兵突進,只能坐等歐盟整體與這些國家的談判進展。所以說這些是堅定脫歐派信心的基礎之一。

那麼,蘇格蘭要鬧“分家”,與英國脫歐是否有聯繫呢?

當然是有聯繫的,但卻不是造成這次獨立公投的唯一因素。其實蘇格蘭與英國的歷史淵源也算是頗深了。其要求獨立的背景是近代蘇格蘭民族意識的上升。

在1707年與英格蘭聯合前,蘇格蘭作為獨立的主權王國存在了800年。歷史上英吉利人與蘇格蘭人不但缺少共通之處,反因頻繁的戰爭而累積了深重的積怨。這種宿怨本應隨著聯合後共同的經歷、時間的流逝而深埋於歷史。但現代文化產業卻把蘇格蘭民族抗爭的歷史當做素材,並加以加工、包裝和傳播。

只要你看過《勇敢的心》,你就會對幾百年前或真或假的積怨也成為現代蘇格蘭的集體記憶有所瞭解。但是蘇格蘭民族意識上升也與大英帝國時代終結有關。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追溯歷史,蘇格蘭民族意識最淡薄的時期恰好是大英帝國強盛時期。蘇格蘭人打下了英帝國的江山——英國著名的殖民者多為蘇格蘭人;帝國也由蘇格蘭人管理——1885-1939年三分之一的英國殖民總督為蘇格蘭人。大英帝國重商、冒險、具有全球視野的新不列顛人的身份認同把蘇格蘭人和英帝國綁在一起。

然而隨著大英帝國版圖的縮小、英國的世界帝國雄風不再,聯繫蘇格蘭和英國的紐帶似乎也開始減弱。19世紀70年代39%的蘇格蘭人認為自己英國人的屬性高於蘇格蘭人,而2013年這一比例降到了23%。300年的聯合已經造就了你中有我的現實,遙遠的歷史仇恨記憶、隱晦的身份認同以及不那麼交心的結合方式,但是如果沒有現實利益的操縱也並不會對政局產生實際影響。

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經濟、政治的一系列條件相繼出現。20世紀70年代,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的去工業政策對蘇格蘭打擊極大,難以恢復。倒閉的礦場、船塢,破敗的工業城市街區,失業的民眾,讓蘇格蘭對保守黨威斯敏斯特政府的厭惡持續。

20世紀60年代北海發現石油,並在70年代後持續繁榮,豐厚的油氣儲量帶來巨大的收入。蘇格蘭人一方面對當前鉅額稅款直接歸屬英國政府感到忿忿不平,一方面也對自身獨立後複製挪威模式充滿信心。所以在種種事件的誘發下,終於在2014年,蘇格蘭獨立公投開始了。2014年9月19日,蘇格蘭獨立公投計票結果公佈,55.8%、共1877252名選民對獨立說“不”。同時英國蘇格蘭政府首席大臣薩蒙德在蘇格蘭獨立公投否決獨立後宣佈辭職。

自己要“脫歐”,蘇格蘭要“脫英”,大英帝國未來將何去何從?

但是事情還在繼續發酵。

2017年3月31日,蘇格蘭再次向英國政府正式提交了舉行獨立公投的請求。但是迄今為止,公投還沒有進行。

斯特金領導蘇格蘭地方自治政府執政黨蘇格蘭民族黨。她在蘇格蘭首府愛丁堡對自治議會說:

“本屆議會(2021年5月)結束任期以前,必須在英國‘脫歐’和蘇格蘭未來成為獨立歐洲國家的兩種前景之間作出選擇。”

她認為,英國退出歐洲聯盟這一世界最大貿易聯盟以後,蘇格蘭如果留在英國,面臨“邊緣化”危險,“英國本身在國際舞臺上日趨邊緣化,(脫離英國)獨立能保護蘇格蘭在歐洲的地位”。

目前,兩者的事態都在持續進行,究其最根本的目的都是為了謀求利益最大化,但是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有其兩面性,你在得到的同時必然會失去一些其他的東西。所以看清事態,“兩害相權取其輕”才是最重要的。

無論如何,蘇格蘭脫英既成事實的可能性將遠遠小於英國脫歐,但,一旦脫離,蘇格蘭謀求入歐的腳步將勢在必行,這也是部分蘇格蘭人反對脫歐、力主脫英的基礎理念之一。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