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耗盡歐洲各國國力的七年戰爭,使得英國至此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18世紀,是歐洲經濟政治格局急速變革的時代。在18世紀,英國擊敗了其他殖民競爭對手,成為了“日不落不帝國”;18世紀,工業革命從英國蔓延到了歐美國家,人類開始進入工業文明時代。在18世紀,有一場波及整個歐洲和海外殖民地的戰爭,它改變了歐洲的政治格局,這場戰爭就是七年戰爭。

一,18世紀前期的歐洲格局

在“七年戰爭”以前,歐洲出現了“群雄並起”的格局。17世紀稱霸於歐洲大陸的法國已經無力掌控歐洲大陸的局勢,從霸主的位置黯然退下。在路易十五的統治下,法國始終面臨著財政問題的困擾,整個國家的總體戰略從對外轉向了隊內。

就在法國內外交困的時候,歐洲大陸的其他國家迅速崛起,其中以普魯士、奧地利和俄羅斯為代表。1740年,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上臺。他在普魯士建立了集權統治,強化了國家機器;廢除了農奴制,招徠移民,完善交通,發展工商業;在文化上標榜科學和理性,邀請伏爾泰來普魯士講學,建立普魯士科學院,發展教育。在腓特烈二世的領導下,普魯士的的軍隊從8萬擴張到了20多萬,成為歐洲大陸強國之一。

一場耗盡歐洲各國國力的七年戰爭,使得英國至此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腓特烈二世


德意志的另外一個邦國——奧地利也走上了復興之路。1740年,特雷西亞繼承了哈布斯堡王朝,接著通過經歷8年代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擊敗了普魯士、英國、法國等干預者,鞏固了統治地位。特雷西亞女皇自詡為“開明專制”,她加強中央集權,實行徵兵制度;推行土地改革,取消地主特權;沒收教會財產;獎勵工商業等。在改革後,奄奄一息的哈布斯堡王朝又重獲生機。

一場耗盡歐洲各國國力的七年戰爭,使得英國至此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特雷西亞女皇

而俄羅斯作為歐洲領土最廣的國家,也在18世紀崛起。1689年,彼得大帝掌握了俄羅斯的實權,開始了學習西方國家的改革。他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建立了新式的海軍和陸軍;鼓勵工商業發展,振興國家經濟;發展西方式的教育。他通過21年的戰爭,打通了波羅的海的出海口。彼得大帝之後,幾代沙皇繼續推行社會變革和對外擴張,保持著歐洲大陸強國的地位。

一場耗盡歐洲各國國力的七年戰爭,使得英國至此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彼得一世

而大陸彼岸的英國,由於完成了資產階級的革命,國家進入了高速發展的時代。18世紀早期的英國的工商業已經已經位居歐洲第一。通過農業革命,英國已經成為了“歐洲的糧倉”。經濟的高速發展必然帶來海外殖民地的快速擴張,而前任霸主法國成為了英國海外擴張最大的障礙。

二,外交革命和歐陸混戰

1748年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之後,歐洲得到了8年的和平時間。但暫時的和平只是了更大規模的戰爭積蓄力量。因為奧地利、普魯士和俄國的崛起,歐洲大陸的均勢已經被打破,各國各懷鬼胎,準備新一輪擴張,也不斷產生新矛盾。這些矛盾主要的有三點:一是英法殖民擴張的競爭,而是普魯士和奧地利對德意志霸權的爭奪,三四俄國和普魯士在波蘭的擴張糾紛。

在共同利益的驅動下,歐洲各國開始重組外交關係,史稱“外交革命”,普魯士與英國結盟,法國和奧地利、瑞典、薩克森和俄羅斯逐漸結盟。英普同盟日後陸續有德意志小邦(特別是漢諾威)以及葡萄牙參與,而法奧同盟則包括瑞典,薩克森,以及後來加入的西班牙。

一場耗盡歐洲各國國力的七年戰爭,使得英國至此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七年戰爭前的聯盟

1756年8月,普魯士的腓特烈二世企圖吞併德意志的薩克森以達到稱霸德意志目的,引發了歐洲的戰火。腓特烈出兵後,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隨即宣佈加入戰爭。根據法國和俄羅斯締結的同盟義務,法國的路易十五和俄國伊麗莎白一世再三掂量後,加入了對普魯士的戰爭。

此時的普魯士陷入了四面交戰的險惡局面,腓特烈二世盟友英國求援,但是英國不急於捲入戰爭。腓特烈也擔心普魯士的命運,他留下了遺言“假如我戰死了,一切事務必須絲毫不變地照常進行。”在奧地利、法國和俄國的三面進攻之下,腓特烈疲於奔命,幾乎陷入了絕望,甚至兩次想到了自殺。不過在關鍵時刻,英國首相威廉·皮特通過向普魯士提供了大量的資金支持。這使得普魯士能夠在戰爭中多堅持幾年。

一場耗盡歐洲各國國力的七年戰爭,使得英國至此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威廉皮特

另外一個轉折點是俄國退出戰爭。1762年,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彼得三世繼位。彼得三世轉而支持普魯士,並開始聯合瑞典進攻奧地利。不過幾個月後,彼得三世去世,新上臺的葉卡捷琳娜二世選擇退出了戰爭。與此同時,法國受制於英國海外擴張的牽制,法國也逐漸退出了歐洲大陸的戰爭。戰爭只剩下普魯士和奧地利雙方

曠日持久的戰爭嚴重消耗了歐洲大陸各國的經濟,尤其是普魯士已經破爛不堪。為了支持戰爭,普魯士14歲以上的男孩都被徵調參軍,18萬普魯士對人死亡,50萬平民死亡,田園荒蕪,餓殍遍野。腓特烈在給伏爾泰的信中說道:“如果這次戰爭繼續打下去,歐洲將返回黑暗時代,而我們這一些人,也將變成野獸一般。”而奧地利也損失慘重,欠下了1億古爾登的債務。1763年2月,在於不能打下去的普奧雙方終於簽訂了和平條約。根據條約內容,雙方維持在戰爭以前的版圖。

三,日不落帝國的建立

許多人認為,七年戰爭的主角是普魯士和腓特烈二世,因為他以一國敵三,並且堅持到最後。然而,普魯士不僅戰爭的目的沒有達到,反而將國家經濟陷入癱瘓。因此普魯士是這場戰爭最大的失敗者之一。這場戰爭只有一個勝利者,那就是英國。

在普魯士發動了歐陸戰爭後,英國並沒有急著加入大陸的戰爭。英國政府通過給普魯士提供大量資金支持,以拖住歐陸各國,尤其是法國,自己則集中精力在海外擴張。1758年,英國已經擁有了156艘外洋軍艦,而法國只有77艘。於是英國絕對先將法國的海軍消滅。1759,英國海軍在葡萄牙擊敗了法國艦隊,導致法國海外軍事實力急速下降。

一場耗盡歐洲各國國力的七年戰爭,使得英國至此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英法在北美殖民地分佈:紅色為英國,藍色為法國

隨後,英國開始大規模搶奪法國的殖民地。1758年,英國逐漸了一支擁有42只軍艦組成的龐大艦隊,遠征加拿大。由於法軍陷入了歐洲戰場難以脫身,加上援軍被英軍攔截,因而加拿大很快被英國佔領。加拿大淪陷後,英軍又揮師南下,佔領了密西西河流域。在印度方面,英國軍隊和法國軍隊反覆較量,僵持不下,但是法軍缺乏足夠的補給,最終到1761年,法軍投降,英國完成了對印度的獨佔。

在七年戰結束後,歐洲各國元氣耗盡,無力進行海外擴張。英國則在這個時期將自己的勢力擴張到了全球的每一個角落。到1800年,英國殖民地面積達1130萬平方公里,成為“日不落帝國”。廣闊的殖民地使得英國稱霸全球長達100多年。廣闊的殖民地也加速了工業時代的到來,殖民地為英國提供了雄厚的資金、市場和原材料,使得英國的工業革命得以迅速進行。

一場耗盡歐洲各國國力的七年戰爭,使得英國至此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1763年的北美局勢

戰爭給法國帶來了嚴重的財政困難,消耗的戰費,數字驚人。為了彌補財政虧空,法國政府不得不大借外債,提高稅收。戰爭之後,法國的社會矛盾被激化,農民起義不斷。最終在1789年爆發了法國大革命。

七年戰爭對美國的獨立也起到了加速的作用。由於戰爭也對英國的財政造成了巨大的消耗,英國試圖通過在北美增加稅收來彌補。然而此事引發了北美人的反抗鬥爭,爆發了美國獨立戰爭。在戰爭中,一直等待復仇的法國和西班牙支持美國。最終在1783年,英國不得不承認美國的獨立。為了獲得資金,英國還將密西西比河以西的廣大土地賣給了美國,這奠定了美國的發展成為大國的基礎。

一場耗盡歐洲各國國力的七年戰爭,使得英國至此成為了日不落帝國

日不落帝國

結語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這可以說是對英國“大陸均勢”政策的最好解釋。英國從中世紀的百年戰爭之後,就開始了“光榮的孤立”。英國通過和歐洲大陸的次等強國結盟,以對抗歐洲最強的國家,已達到歐洲大陸均勢的狀態。而自己則集中精力於海上擴張。這次七年戰爭,正式英國大陸均勢政策的最佳表現之一。通過七年戰爭,歐洲各國耗盡國力,英國則蒸蒸日上。而普魯士,則成為了“大陸均勢”的工具和犧牲品。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