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印度 歐洲 旅行 視覺中國 三聯生活週刊 三聯生活週刊 2019-07-27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3期,原文標題《擁抱的力量》

文/袁越

印度盛產心靈導師,他們在印度開了很多家道場,廣收天下門徒,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精神服務產業鏈。我陰差陽錯地走進了一家這樣的道場,在裡面住了兩天,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3期,原文標題《擁抱的力量》

文/袁越

印度盛產心靈導師,他們在印度開了很多家道場,廣收天下門徒,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精神服務產業鏈。我陰差陽錯地走進了一家這樣的道場,在裡面住了兩天,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乘坐火車的印度女子。火車是普通印度人長途旅行的首選(視覺中國供圖)

印度式旅行

當我知道可以坐船去科欽的時候,立即掏錢買了張船票,心想自己終於可以換一種相對輕鬆的旅行方式了。

我的預算有限,坐不起飛機,只剩下火車和長途汽車這兩個選項。火車的問題是票非常難買,因為想坐火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網上訂票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去窗口排隊。印度人腦子裡沒有排隊的概念,每個窗口都擠滿了想要加塞的人。好不容易擠到窗口,售票員扔出一張小紙片,填表!這份購票申請表字體很小,欄目很多,恨不得連你祖宗八代的信息都要填上。等我終於填完表,再次擠到窗前,得到的結果往往是:沒票了!作為一個外國人,此時卻又顯出優勢了。售票員往往會指給我另一處隱祕的所在,可以花多出票價2~3倍的錢買到內部火車票。好在印度火車票很便宜,即使加倍也比國內的高鐵便宜很多,問題倒也不大。

相比之下,印度的長途汽車就方便多了。只要找到正確的汽車站,幾乎立即就能登上一輛去往任何城市的長途車。這趟印度之行我至少坐過10次長途汽車,沒有一次等待時間超過半小時,這就是人口多的福利。在任何一座印度中等城市裡,只要有1%的人那天想出遠門,其中又有1%的人和我的目的地一樣,那麼長途車公司就能保證每隔半小時發一趟車,每輛車都擠滿了人。

而這,就是問題所在。

因為車廂里人太多,印度巴士的座位又很窄,每次我都不得不懷抱相機包正襟危坐好幾個小時,連伸腿的地方都沒有。印度司機都特喜歡超車,車廂經常晃來晃去,坐得擠一點倒是省了安全帶。不過坐長途車必須做好幾個小時不能上廁所的準備,好在印度南方天氣炎熱,車裡也沒空調,只要我能堅持幾個小時不吃飯不喝水,倒也沒有上廁所的慾望。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3期,原文標題《擁抱的力量》

文/袁越

印度盛產心靈導師,他們在印度開了很多家道場,廣收天下門徒,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精神服務產業鏈。我陰差陽錯地走進了一家這樣的道場,在裡面住了兩天,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乘坐火車的印度女子。火車是普通印度人長途旅行的首選(視覺中國供圖)

印度式旅行

當我知道可以坐船去科欽的時候,立即掏錢買了張船票,心想自己終於可以換一種相對輕鬆的旅行方式了。

我的預算有限,坐不起飛機,只剩下火車和長途汽車這兩個選項。火車的問題是票非常難買,因為想坐火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網上訂票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去窗口排隊。印度人腦子裡沒有排隊的概念,每個窗口都擠滿了想要加塞的人。好不容易擠到窗口,售票員扔出一張小紙片,填表!這份購票申請表字體很小,欄目很多,恨不得連你祖宗八代的信息都要填上。等我終於填完表,再次擠到窗前,得到的結果往往是:沒票了!作為一個外國人,此時卻又顯出優勢了。售票員往往會指給我另一處隱祕的所在,可以花多出票價2~3倍的錢買到內部火車票。好在印度火車票很便宜,即使加倍也比國內的高鐵便宜很多,問題倒也不大。

相比之下,印度的長途汽車就方便多了。只要找到正確的汽車站,幾乎立即就能登上一輛去往任何城市的長途車。這趟印度之行我至少坐過10次長途汽車,沒有一次等待時間超過半小時,這就是人口多的福利。在任何一座印度中等城市裡,只要有1%的人那天想出遠門,其中又有1%的人和我的目的地一樣,那麼長途車公司就能保證每隔半小時發一趟車,每輛車都擠滿了人。

而這,就是問題所在。

因為車廂里人太多,印度巴士的座位又很窄,每次我都不得不懷抱相機包正襟危坐好幾個小時,連伸腿的地方都沒有。印度司機都特喜歡超車,車廂經常晃來晃去,坐得擠一點倒是省了安全帶。不過坐長途車必須做好幾個小時不能上廁所的準備,好在印度南方天氣炎熱,車裡也沒空調,只要我能堅持幾個小時不吃飯不喝水,倒也沒有上廁所的慾望。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印度火車站的售票窗口往往擁擠不堪(視覺中國供圖)

印度的火車雖然也很擠,但畢竟比汽車舒服多了,所以火車是普通印度人長途旅行的首選。對我來說,火車的好處是大家面對面坐著,容易和乘客搭上話,藉機瞭解民情。印度人非常喜歡和外國人說話,經常是還沒等我開腔,對方就先跟我打招呼了。我曾經在火車上遇到過一對印度夫婦,有個兒子在中國做生意,那個驕傲的老父親居然拿出手機當場撥通了兒子的電話,逼著我和他兒子用中文聊了會兒天!

因為火車空間大,乘客可以到處活動,正好給了我一個觀察普通印度老百姓的絕佳機會。這次印度之旅我坐過兩次火車,只看到了一起因為佔座而引發的吵架事件,但只吵了幾句就被勸住了,總體感覺印度人還算平和。不過我這兩次火車之旅,座位對面都有一位先天殘疾的乘客,看來印度人的隱性遺傳病發病率確實偏高。

長途車又擠又晃,很少有乘客願意說話,大家都死氣沉沉的,要不是印度司機喜歡按喇叭,喇叭聲又震天響,車內真是個睡覺的好地方。不過,坐車旅行也讓我觀察到不少有趣的細節,比如印度長途汽車都是2~3佈局,一邊兩人挨著坐,另一邊三人挨著坐。印度人不願意和異性肩並肩坐在一起,如果一位男性乘客上車後找不到空座位,車裡又有兩個女性各自單獨坐一排,他肯定會要求其中一位女乘客起身坐到另一位女乘客旁邊去,給他騰出位子。一開始我還以為印度男人挺懂禮貌的,可我後來發現,如果是一位女性乘客上車找不到座位,她絕對不敢要求男性換座位,而是寧願自己站著。從這個小細節就可以知道,印度的男尊女卑現象仍然很嚴重,印度女性的地位確實有待提高。

無論是火車還是長途車,平均時速都在60公里左右,所以我經常需要坐一整天的車,下車後又累又渴,很想立即喝上一大口冰鎮啤酒。這個願望在絕大多數國家都很容易實現,但在印度卻是個天大的難題,因為普通印度飯館不賣酒,要想喝酒必須去專門的酒吧。據說這個政策是為了防止酗酒,但實際上這一招根本攔不住當地人去酒吧買醉,結果反而導致印度的酗酒問題愈演愈烈,這項政策變成了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擺設,唯一的作用就是讓我這樣的外國遊客因為找不到酒吧而垂頭喪氣。

我就這樣在印度旅行了10天,身心俱疲。恰在此時,一艘客運輪船適時地出現在我面前,我毫不猶豫地買票上船,挑了一張靠窗的座位,蹺起二郎腿,一邊喝著冰水一邊欣賞兩岸風光。

可惜船開得太慢,一上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我有點厭倦了。中午大家上岸吃飯,我和兩位來自歐洲的女遊客聊了起來。她倆都已在喀拉拉邦待了很久,對這一帶相當熟悉。其中一位無意間提到,前方不遠處有個名叫阿姆裡塔浦裡(Amritapuri)的小鎮,鎮上有個道場(Ashram),心靈導師(Guru)是一名女性,這在印度相當罕見。我正覺無聊,心想反正時間充裕,應該去參觀一下。

“那地方有宿舍,你甚至可以在那裡住幾天。”那位女遊客說,“不過我不敢保證你一定會喜歡那種地方,反正我覺得很無聊。”

她這麼一說,我反而來了興趣,便在阿姆裡塔浦裡下了船,跟在兩名身穿白袍的白人婦女身後走進了那座道場。

初識阿瑪

這座道場建在海邊的一片密林之中,周圍被鐵欄杆圍了起來,門口有一名手持烏茲衝鋒槍的軍人把守,給人一種很嚴肅的印象。走進大門,我立刻產生了一種幻覺,彷彿自己突然穿越到了某個西方國家,幾天來已經見怪不怪的滿地垃圾不見了,滿耳噪聲沒有了,鼻子裡聞到的是花香而不是汽車尾氣,眼前不再是滿大街烏泱烏泱的閒人和乞討者,而是一群群身穿白袍的歐洲人在用英語輕聲交談。

我跟在一群身背雙肩包的驢友身後來到了新人登記處,負責接待我們的是一位白人中年男子,操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態度極為友好,和印度火車站那些態度傲慢的售票員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填完一張並不複雜的登記表之後,這位來自美國中西部的接待員給了我一把鑰匙和一套簡單的床上用品,我按照指示找到了分配給我的宿舍,居然是一間海景房。打開窗戶,眼前是波光粼粼的印度洋,迎面吹來清涼的海風,把我這幾天積攢下來的疲憊一掃而空。

宿舍裡有4張單人床,自帶衛生間,每人每天只收250盧比(約合25元人民幣),還免費提供一日三餐,難怪那麼多來自歐美的揹包客願意住在這裡,哪怕多走一段路都值得。

放下行李,我回到登記處,參加了一個專門為新人組織的迎新會,一位來自瑞典的中年婦女負責為大家講解:“我十幾年前知道了阿瑪(Amma),被她的神性所感動,便加入了她的道場。算下來我已經在這裡住了10年了,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希望你們也一樣。”

她說的這位阿瑪就是這座道場的心靈導師瑪塔·阿姆裡塔南達馬伊(Mata Amritanandamayi),阿瑪是大家對她的尊稱。

迎新會的第一個活動是看錄像,這是一部20多分鐘的紀錄片,簡要介紹了阿瑪的生平。她於1953年9月27日出生在一個靠海的小漁村,這座道場就是在漁村的基礎上建起來的。她家屬於低種姓的漁民,父母都沒受過什麼教育。因為她長得黑,父母從小就不喜歡她,一直讓她住在牛棚裡。但她從小就特別善良,經常主動幫助村裡的窮人。長大後她數次拒絕了父母的逼婚,決定終生侍奉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她的事蹟傳開後,引來了一批追隨者,大家把她視為克里希那的化身,相信她是個有魔力的聖人。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她成立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把她從世界各地收到的捐款拿出來辦學校,救濟印度的窮人。她還為東南亞海嘯和日本地震捐過款,並曾受邀在聯合國發表演講,呼籲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團體聯合起來,摒棄前嫌,共同為消除人類貧困做出貢獻。

這部紀錄片拍得很專業,甚至用上了動畫這種時髦的表現形式,內容重點也放在了慈善事業上,編導所要傳達的信息非常符合西方觀眾的世界觀和審美趣味。接下來,這位瑞典婦女帶著我們四處參觀,邊走邊介紹各項服務設施的使用規則。這裡有十幾幢西式的宿舍樓,裡面常年居住著1000多名修行者,其中約有一半人來自國外。這裡還有一座印度教寺廟、一個專門舉辦大型活動的禮堂、一家專賣紀念品的商店、一家專賣日用品的小賣部,以及兩個不同口味的收費餐廳,一個是印式的,另一個是西式的。兩家餐廳都不供應肉菜,但西餐廳裡賣雞蛋,可以滿足那些對營養要求比較高的人的特殊需求。

這家道場一看就是西方人在運營,管理方式很像歐美的那些夏季音樂節,對細節的重視程度令人驚歎。比如,這裡只有少量的全職管理人員,其餘工作全部由志願者負責,就連打掃衛生、做飯洗碗和清理垃圾等工作也都是西方人在做。這樣一來可以節約成本,二來也可以讓住在這裡的500多名外國信徒不至於閒極無聊。為了讓大家保持熱情,管理方制定了一整套輪轉程序,保證志願者不會因為重複做同一件事而厭倦。再比如,西餐廳門口居然張貼著一份題為“我很好”的表格,每一位住單人間的客人每天都要在上面籤個字,證明自己還活著,因為來此修行的中老年人居多,管理方用這個辦法來防止出現意外。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3期,原文標題《擁抱的力量》

文/袁越

印度盛產心靈導師,他們在印度開了很多家道場,廣收天下門徒,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精神服務產業鏈。我陰差陽錯地走進了一家這樣的道場,在裡面住了兩天,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乘坐火車的印度女子。火車是普通印度人長途旅行的首選(視覺中國供圖)

印度式旅行

當我知道可以坐船去科欽的時候,立即掏錢買了張船票,心想自己終於可以換一種相對輕鬆的旅行方式了。

我的預算有限,坐不起飛機,只剩下火車和長途汽車這兩個選項。火車的問題是票非常難買,因為想坐火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網上訂票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去窗口排隊。印度人腦子裡沒有排隊的概念,每個窗口都擠滿了想要加塞的人。好不容易擠到窗口,售票員扔出一張小紙片,填表!這份購票申請表字體很小,欄目很多,恨不得連你祖宗八代的信息都要填上。等我終於填完表,再次擠到窗前,得到的結果往往是:沒票了!作為一個外國人,此時卻又顯出優勢了。售票員往往會指給我另一處隱祕的所在,可以花多出票價2~3倍的錢買到內部火車票。好在印度火車票很便宜,即使加倍也比國內的高鐵便宜很多,問題倒也不大。

相比之下,印度的長途汽車就方便多了。只要找到正確的汽車站,幾乎立即就能登上一輛去往任何城市的長途車。這趟印度之行我至少坐過10次長途汽車,沒有一次等待時間超過半小時,這就是人口多的福利。在任何一座印度中等城市裡,只要有1%的人那天想出遠門,其中又有1%的人和我的目的地一樣,那麼長途車公司就能保證每隔半小時發一趟車,每輛車都擠滿了人。

而這,就是問題所在。

因為車廂里人太多,印度巴士的座位又很窄,每次我都不得不懷抱相機包正襟危坐好幾個小時,連伸腿的地方都沒有。印度司機都特喜歡超車,車廂經常晃來晃去,坐得擠一點倒是省了安全帶。不過坐長途車必須做好幾個小時不能上廁所的準備,好在印度南方天氣炎熱,車裡也沒空調,只要我能堅持幾個小時不吃飯不喝水,倒也沒有上廁所的慾望。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印度火車站的售票窗口往往擁擠不堪(視覺中國供圖)

印度的火車雖然也很擠,但畢竟比汽車舒服多了,所以火車是普通印度人長途旅行的首選。對我來說,火車的好處是大家面對面坐著,容易和乘客搭上話,藉機瞭解民情。印度人非常喜歡和外國人說話,經常是還沒等我開腔,對方就先跟我打招呼了。我曾經在火車上遇到過一對印度夫婦,有個兒子在中國做生意,那個驕傲的老父親居然拿出手機當場撥通了兒子的電話,逼著我和他兒子用中文聊了會兒天!

因為火車空間大,乘客可以到處活動,正好給了我一個觀察普通印度老百姓的絕佳機會。這次印度之旅我坐過兩次火車,只看到了一起因為佔座而引發的吵架事件,但只吵了幾句就被勸住了,總體感覺印度人還算平和。不過我這兩次火車之旅,座位對面都有一位先天殘疾的乘客,看來印度人的隱性遺傳病發病率確實偏高。

長途車又擠又晃,很少有乘客願意說話,大家都死氣沉沉的,要不是印度司機喜歡按喇叭,喇叭聲又震天響,車內真是個睡覺的好地方。不過,坐車旅行也讓我觀察到不少有趣的細節,比如印度長途汽車都是2~3佈局,一邊兩人挨著坐,另一邊三人挨著坐。印度人不願意和異性肩並肩坐在一起,如果一位男性乘客上車後找不到空座位,車裡又有兩個女性各自單獨坐一排,他肯定會要求其中一位女乘客起身坐到另一位女乘客旁邊去,給他騰出位子。一開始我還以為印度男人挺懂禮貌的,可我後來發現,如果是一位女性乘客上車找不到座位,她絕對不敢要求男性換座位,而是寧願自己站著。從這個小細節就可以知道,印度的男尊女卑現象仍然很嚴重,印度女性的地位確實有待提高。

無論是火車還是長途車,平均時速都在60公里左右,所以我經常需要坐一整天的車,下車後又累又渴,很想立即喝上一大口冰鎮啤酒。這個願望在絕大多數國家都很容易實現,但在印度卻是個天大的難題,因為普通印度飯館不賣酒,要想喝酒必須去專門的酒吧。據說這個政策是為了防止酗酒,但實際上這一招根本攔不住當地人去酒吧買醉,結果反而導致印度的酗酒問題愈演愈烈,這項政策變成了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擺設,唯一的作用就是讓我這樣的外國遊客因為找不到酒吧而垂頭喪氣。

我就這樣在印度旅行了10天,身心俱疲。恰在此時,一艘客運輪船適時地出現在我面前,我毫不猶豫地買票上船,挑了一張靠窗的座位,蹺起二郎腿,一邊喝著冰水一邊欣賞兩岸風光。

可惜船開得太慢,一上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我有點厭倦了。中午大家上岸吃飯,我和兩位來自歐洲的女遊客聊了起來。她倆都已在喀拉拉邦待了很久,對這一帶相當熟悉。其中一位無意間提到,前方不遠處有個名叫阿姆裡塔浦裡(Amritapuri)的小鎮,鎮上有個道場(Ashram),心靈導師(Guru)是一名女性,這在印度相當罕見。我正覺無聊,心想反正時間充裕,應該去參觀一下。

“那地方有宿舍,你甚至可以在那裡住幾天。”那位女遊客說,“不過我不敢保證你一定會喜歡那種地方,反正我覺得很無聊。”

她這麼一說,我反而來了興趣,便在阿姆裡塔浦裡下了船,跟在兩名身穿白袍的白人婦女身後走進了那座道場。

初識阿瑪

這座道場建在海邊的一片密林之中,周圍被鐵欄杆圍了起來,門口有一名手持烏茲衝鋒槍的軍人把守,給人一種很嚴肅的印象。走進大門,我立刻產生了一種幻覺,彷彿自己突然穿越到了某個西方國家,幾天來已經見怪不怪的滿地垃圾不見了,滿耳噪聲沒有了,鼻子裡聞到的是花香而不是汽車尾氣,眼前不再是滿大街烏泱烏泱的閒人和乞討者,而是一群群身穿白袍的歐洲人在用英語輕聲交談。

我跟在一群身背雙肩包的驢友身後來到了新人登記處,負責接待我們的是一位白人中年男子,操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態度極為友好,和印度火車站那些態度傲慢的售票員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填完一張並不複雜的登記表之後,這位來自美國中西部的接待員給了我一把鑰匙和一套簡單的床上用品,我按照指示找到了分配給我的宿舍,居然是一間海景房。打開窗戶,眼前是波光粼粼的印度洋,迎面吹來清涼的海風,把我這幾天積攢下來的疲憊一掃而空。

宿舍裡有4張單人床,自帶衛生間,每人每天只收250盧比(約合25元人民幣),還免費提供一日三餐,難怪那麼多來自歐美的揹包客願意住在這裡,哪怕多走一段路都值得。

放下行李,我回到登記處,參加了一個專門為新人組織的迎新會,一位來自瑞典的中年婦女負責為大家講解:“我十幾年前知道了阿瑪(Amma),被她的神性所感動,便加入了她的道場。算下來我已經在這裡住了10年了,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希望你們也一樣。”

她說的這位阿瑪就是這座道場的心靈導師瑪塔·阿姆裡塔南達馬伊(Mata Amritanandamayi),阿瑪是大家對她的尊稱。

迎新會的第一個活動是看錄像,這是一部20多分鐘的紀錄片,簡要介紹了阿瑪的生平。她於1953年9月27日出生在一個靠海的小漁村,這座道場就是在漁村的基礎上建起來的。她家屬於低種姓的漁民,父母都沒受過什麼教育。因為她長得黑,父母從小就不喜歡她,一直讓她住在牛棚裡。但她從小就特別善良,經常主動幫助村裡的窮人。長大後她數次拒絕了父母的逼婚,決定終生侍奉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她的事蹟傳開後,引來了一批追隨者,大家把她視為克里希那的化身,相信她是個有魔力的聖人。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她成立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把她從世界各地收到的捐款拿出來辦學校,救濟印度的窮人。她還為東南亞海嘯和日本地震捐過款,並曾受邀在聯合國發表演講,呼籲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團體聯合起來,摒棄前嫌,共同為消除人類貧困做出貢獻。

這部紀錄片拍得很專業,甚至用上了動畫這種時髦的表現形式,內容重點也放在了慈善事業上,編導所要傳達的信息非常符合西方觀眾的世界觀和審美趣味。接下來,這位瑞典婦女帶著我們四處參觀,邊走邊介紹各項服務設施的使用規則。這裡有十幾幢西式的宿舍樓,裡面常年居住著1000多名修行者,其中約有一半人來自國外。這裡還有一座印度教寺廟、一個專門舉辦大型活動的禮堂、一家專賣紀念品的商店、一家專賣日用品的小賣部,以及兩個不同口味的收費餐廳,一個是印式的,另一個是西式的。兩家餐廳都不供應肉菜,但西餐廳裡賣雞蛋,可以滿足那些對營養要求比較高的人的特殊需求。

這家道場一看就是西方人在運營,管理方式很像歐美的那些夏季音樂節,對細節的重視程度令人驚歎。比如,這裡只有少量的全職管理人員,其餘工作全部由志願者負責,就連打掃衛生、做飯洗碗和清理垃圾等工作也都是西方人在做。這樣一來可以節約成本,二來也可以讓住在這裡的500多名外國信徒不至於閒極無聊。為了讓大家保持熱情,管理方制定了一整套輪轉程序,保證志願者不會因為重複做同一件事而厭倦。再比如,西餐廳門口居然張貼著一份題為“我很好”的表格,每一位住單人間的客人每天都要在上面籤個字,證明自己還活著,因為來此修行的中老年人居多,管理方用這個辦法來防止出現意外。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心靈導師阿瑪虔誠的西方追隨者(視覺中國供圖)

一圈走下來,我發現有一個部門僱用了很多印度婦女,這就是外宣部。這家道場有自己的編輯部和印刷車間,婦女們用手工把那些打印出來的宣傳材料裝訂成冊,然後裝入信封,貼上郵票,寄往世界各地。

道場的管理方顯然非常重視海外市場,對西方信徒做出了很多妥協。比如這裡除了少數地方之外都不必脫鞋,對於那些不習慣打赤腳的外國人來說絕對是件好事。再比如,禮堂裡擺放了很多椅子,信徒們可以坐在椅子上打坐冥想,因為印度教的那種蓮花坐姿不是誰都可以掌握的。

迎新會的最後一站就是禮堂,這地方足有4個籃球場那麼大,至少可以坐上千人。舞臺上有一群人似乎在進行某種儀式,因為隔得太遠,看得不是太清楚。舞臺正前方有個樂池,一支樂隊持續不斷地演奏印度宗教音樂,氣氛莊嚴而又迷幻。

“你們運氣真好,今天是近期內阿瑪的最後一次公開達善(Dashan)。她馬上要開始新的一輪印度巡講,恐怕會有幾個月都不在道場裡了。”瑞典婦女對我們說,“你們現在就可以去領票,然後去排隊。”

我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不知道這個發音近似於“搭訕”的詞究竟是什麼意思,經人提醒我才意識到,這就是剛才那部紀錄片裡提到的阿瑪賴以成名的絕技——擁抱。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3期,原文標題《擁抱的力量》

文/袁越

印度盛產心靈導師,他們在印度開了很多家道場,廣收天下門徒,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精神服務產業鏈。我陰差陽錯地走進了一家這樣的道場,在裡面住了兩天,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乘坐火車的印度女子。火車是普通印度人長途旅行的首選(視覺中國供圖)

印度式旅行

當我知道可以坐船去科欽的時候,立即掏錢買了張船票,心想自己終於可以換一種相對輕鬆的旅行方式了。

我的預算有限,坐不起飛機,只剩下火車和長途汽車這兩個選項。火車的問題是票非常難買,因為想坐火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網上訂票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去窗口排隊。印度人腦子裡沒有排隊的概念,每個窗口都擠滿了想要加塞的人。好不容易擠到窗口,售票員扔出一張小紙片,填表!這份購票申請表字體很小,欄目很多,恨不得連你祖宗八代的信息都要填上。等我終於填完表,再次擠到窗前,得到的結果往往是:沒票了!作為一個外國人,此時卻又顯出優勢了。售票員往往會指給我另一處隱祕的所在,可以花多出票價2~3倍的錢買到內部火車票。好在印度火車票很便宜,即使加倍也比國內的高鐵便宜很多,問題倒也不大。

相比之下,印度的長途汽車就方便多了。只要找到正確的汽車站,幾乎立即就能登上一輛去往任何城市的長途車。這趟印度之行我至少坐過10次長途汽車,沒有一次等待時間超過半小時,這就是人口多的福利。在任何一座印度中等城市裡,只要有1%的人那天想出遠門,其中又有1%的人和我的目的地一樣,那麼長途車公司就能保證每隔半小時發一趟車,每輛車都擠滿了人。

而這,就是問題所在。

因為車廂里人太多,印度巴士的座位又很窄,每次我都不得不懷抱相機包正襟危坐好幾個小時,連伸腿的地方都沒有。印度司機都特喜歡超車,車廂經常晃來晃去,坐得擠一點倒是省了安全帶。不過坐長途車必須做好幾個小時不能上廁所的準備,好在印度南方天氣炎熱,車裡也沒空調,只要我能堅持幾個小時不吃飯不喝水,倒也沒有上廁所的慾望。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印度火車站的售票窗口往往擁擠不堪(視覺中國供圖)

印度的火車雖然也很擠,但畢竟比汽車舒服多了,所以火車是普通印度人長途旅行的首選。對我來說,火車的好處是大家面對面坐著,容易和乘客搭上話,藉機瞭解民情。印度人非常喜歡和外國人說話,經常是還沒等我開腔,對方就先跟我打招呼了。我曾經在火車上遇到過一對印度夫婦,有個兒子在中國做生意,那個驕傲的老父親居然拿出手機當場撥通了兒子的電話,逼著我和他兒子用中文聊了會兒天!

因為火車空間大,乘客可以到處活動,正好給了我一個觀察普通印度老百姓的絕佳機會。這次印度之旅我坐過兩次火車,只看到了一起因為佔座而引發的吵架事件,但只吵了幾句就被勸住了,總體感覺印度人還算平和。不過我這兩次火車之旅,座位對面都有一位先天殘疾的乘客,看來印度人的隱性遺傳病發病率確實偏高。

長途車又擠又晃,很少有乘客願意說話,大家都死氣沉沉的,要不是印度司機喜歡按喇叭,喇叭聲又震天響,車內真是個睡覺的好地方。不過,坐車旅行也讓我觀察到不少有趣的細節,比如印度長途汽車都是2~3佈局,一邊兩人挨著坐,另一邊三人挨著坐。印度人不願意和異性肩並肩坐在一起,如果一位男性乘客上車後找不到空座位,車裡又有兩個女性各自單獨坐一排,他肯定會要求其中一位女乘客起身坐到另一位女乘客旁邊去,給他騰出位子。一開始我還以為印度男人挺懂禮貌的,可我後來發現,如果是一位女性乘客上車找不到座位,她絕對不敢要求男性換座位,而是寧願自己站著。從這個小細節就可以知道,印度的男尊女卑現象仍然很嚴重,印度女性的地位確實有待提高。

無論是火車還是長途車,平均時速都在60公里左右,所以我經常需要坐一整天的車,下車後又累又渴,很想立即喝上一大口冰鎮啤酒。這個願望在絕大多數國家都很容易實現,但在印度卻是個天大的難題,因為普通印度飯館不賣酒,要想喝酒必須去專門的酒吧。據說這個政策是為了防止酗酒,但實際上這一招根本攔不住當地人去酒吧買醉,結果反而導致印度的酗酒問題愈演愈烈,這項政策變成了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擺設,唯一的作用就是讓我這樣的外國遊客因為找不到酒吧而垂頭喪氣。

我就這樣在印度旅行了10天,身心俱疲。恰在此時,一艘客運輪船適時地出現在我面前,我毫不猶豫地買票上船,挑了一張靠窗的座位,蹺起二郎腿,一邊喝著冰水一邊欣賞兩岸風光。

可惜船開得太慢,一上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我有點厭倦了。中午大家上岸吃飯,我和兩位來自歐洲的女遊客聊了起來。她倆都已在喀拉拉邦待了很久,對這一帶相當熟悉。其中一位無意間提到,前方不遠處有個名叫阿姆裡塔浦裡(Amritapuri)的小鎮,鎮上有個道場(Ashram),心靈導師(Guru)是一名女性,這在印度相當罕見。我正覺無聊,心想反正時間充裕,應該去參觀一下。

“那地方有宿舍,你甚至可以在那裡住幾天。”那位女遊客說,“不過我不敢保證你一定會喜歡那種地方,反正我覺得很無聊。”

她這麼一說,我反而來了興趣,便在阿姆裡塔浦裡下了船,跟在兩名身穿白袍的白人婦女身後走進了那座道場。

初識阿瑪

這座道場建在海邊的一片密林之中,周圍被鐵欄杆圍了起來,門口有一名手持烏茲衝鋒槍的軍人把守,給人一種很嚴肅的印象。走進大門,我立刻產生了一種幻覺,彷彿自己突然穿越到了某個西方國家,幾天來已經見怪不怪的滿地垃圾不見了,滿耳噪聲沒有了,鼻子裡聞到的是花香而不是汽車尾氣,眼前不再是滿大街烏泱烏泱的閒人和乞討者,而是一群群身穿白袍的歐洲人在用英語輕聲交談。

我跟在一群身背雙肩包的驢友身後來到了新人登記處,負責接待我們的是一位白人中年男子,操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態度極為友好,和印度火車站那些態度傲慢的售票員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填完一張並不複雜的登記表之後,這位來自美國中西部的接待員給了我一把鑰匙和一套簡單的床上用品,我按照指示找到了分配給我的宿舍,居然是一間海景房。打開窗戶,眼前是波光粼粼的印度洋,迎面吹來清涼的海風,把我這幾天積攢下來的疲憊一掃而空。

宿舍裡有4張單人床,自帶衛生間,每人每天只收250盧比(約合25元人民幣),還免費提供一日三餐,難怪那麼多來自歐美的揹包客願意住在這裡,哪怕多走一段路都值得。

放下行李,我回到登記處,參加了一個專門為新人組織的迎新會,一位來自瑞典的中年婦女負責為大家講解:“我十幾年前知道了阿瑪(Amma),被她的神性所感動,便加入了她的道場。算下來我已經在這裡住了10年了,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希望你們也一樣。”

她說的這位阿瑪就是這座道場的心靈導師瑪塔·阿姆裡塔南達馬伊(Mata Amritanandamayi),阿瑪是大家對她的尊稱。

迎新會的第一個活動是看錄像,這是一部20多分鐘的紀錄片,簡要介紹了阿瑪的生平。她於1953年9月27日出生在一個靠海的小漁村,這座道場就是在漁村的基礎上建起來的。她家屬於低種姓的漁民,父母都沒受過什麼教育。因為她長得黑,父母從小就不喜歡她,一直讓她住在牛棚裡。但她從小就特別善良,經常主動幫助村裡的窮人。長大後她數次拒絕了父母的逼婚,決定終生侍奉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她的事蹟傳開後,引來了一批追隨者,大家把她視為克里希那的化身,相信她是個有魔力的聖人。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她成立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把她從世界各地收到的捐款拿出來辦學校,救濟印度的窮人。她還為東南亞海嘯和日本地震捐過款,並曾受邀在聯合國發表演講,呼籲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團體聯合起來,摒棄前嫌,共同為消除人類貧困做出貢獻。

這部紀錄片拍得很專業,甚至用上了動畫這種時髦的表現形式,內容重點也放在了慈善事業上,編導所要傳達的信息非常符合西方觀眾的世界觀和審美趣味。接下來,這位瑞典婦女帶著我們四處參觀,邊走邊介紹各項服務設施的使用規則。這裡有十幾幢西式的宿舍樓,裡面常年居住著1000多名修行者,其中約有一半人來自國外。這裡還有一座印度教寺廟、一個專門舉辦大型活動的禮堂、一家專賣紀念品的商店、一家專賣日用品的小賣部,以及兩個不同口味的收費餐廳,一個是印式的,另一個是西式的。兩家餐廳都不供應肉菜,但西餐廳裡賣雞蛋,可以滿足那些對營養要求比較高的人的特殊需求。

這家道場一看就是西方人在運營,管理方式很像歐美的那些夏季音樂節,對細節的重視程度令人驚歎。比如,這裡只有少量的全職管理人員,其餘工作全部由志願者負責,就連打掃衛生、做飯洗碗和清理垃圾等工作也都是西方人在做。這樣一來可以節約成本,二來也可以讓住在這裡的500多名外國信徒不至於閒極無聊。為了讓大家保持熱情,管理方制定了一整套輪轉程序,保證志願者不會因為重複做同一件事而厭倦。再比如,西餐廳門口居然張貼著一份題為“我很好”的表格,每一位住單人間的客人每天都要在上面籤個字,證明自己還活著,因為來此修行的中老年人居多,管理方用這個辦法來防止出現意外。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心靈導師阿瑪虔誠的西方追隨者(視覺中國供圖)

一圈走下來,我發現有一個部門僱用了很多印度婦女,這就是外宣部。這家道場有自己的編輯部和印刷車間,婦女們用手工把那些打印出來的宣傳材料裝訂成冊,然後裝入信封,貼上郵票,寄往世界各地。

道場的管理方顯然非常重視海外市場,對西方信徒做出了很多妥協。比如這裡除了少數地方之外都不必脫鞋,對於那些不習慣打赤腳的外國人來說絕對是件好事。再比如,禮堂裡擺放了很多椅子,信徒們可以坐在椅子上打坐冥想,因為印度教的那種蓮花坐姿不是誰都可以掌握的。

迎新會的最後一站就是禮堂,這地方足有4個籃球場那麼大,至少可以坐上千人。舞臺上有一群人似乎在進行某種儀式,因為隔得太遠,看得不是太清楚。舞臺正前方有個樂池,一支樂隊持續不斷地演奏印度宗教音樂,氣氛莊嚴而又迷幻。

“你們運氣真好,今天是近期內阿瑪的最後一次公開達善(Dashan)。她馬上要開始新的一輪印度巡講,恐怕會有幾個月都不在道場裡了。”瑞典婦女對我們說,“你們現在就可以去領票,然後去排隊。”

我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不知道這個發音近似於“搭訕”的詞究竟是什麼意思,經人提醒我才意識到,這就是剛才那部紀錄片裡提到的阿瑪賴以成名的絕技——擁抱。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需要排隊很久才能得到阿瑪幾秒鐘的擁抱(視覺中國供圖)

擁抱的力量

根據那部紀錄片,阿瑪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喜歡和陌生人擁抱,據說和她擁抱過的人就像是獲得了新生,所有的煩惱憂愁都會煙消雲散。所以當她成為聖人之後,所有的信徒見到她都會“求抱抱”,順便向她諮詢人生道理。這件事後來越弄越大,逐漸變成了這個叫作“達善”的儀式。

我沒什麼事情要向她請教,只是想體驗一下擁抱的力量,便去領了張票,然後按照指示去隊尾排隊。因為隊伍實在太長,似乎要等很久,大家都坐在椅子裡,一點一點往前挪。坐在我前邊的是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中學老師,看上去40多歲,據說已經在這裡住了兩個多月了,還想繼續住下去。

“我是個喜歡旅行的人,去過很多國家,但直到我來到印度,知道了阿瑪,這才找到了生命的意義。”這位名叫肖恩的歷史老師對我說,“阿瑪是個神人,她能讓那麼多人心甘情願地跟著她,一起去改變世界,這樣的事情只能在印度發生。”

肖恩是個健談的人,知道很多關於阿瑪的八卦故事。據他說,阿瑪和印度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關係非常好,所以道場門口會有荷槍實彈的政府軍士兵負責把守,防止有人進來搞破壞,類似事件以前發生過好幾次了。他還告訴我,正在樂池裡領唱的那個身穿黃袍的男人是阿瑪的哥哥,他小時候經常欺負阿瑪,甚至想殺了她。但阿瑪成名後,他改過自新,成了阿瑪身邊的最重要親信之一。

我注意到肖恩手裡攥著一張小紙條,幾乎都要捏出汗來了。肖恩解釋說,他前幾天出去轉悠,發現旁邊村子裡有一頭大象受到了虐待,他打算向阿瑪舉報,又擔心她記不住,就把這事寫在了紙上,準備待會兒當面交給她。

“通常一場達善要進行一整天,阿瑪就這樣坐在舞臺上和每一個人擁抱,並回答他們的問題。”肖恩對我說,“昨天她一直抱到凌晨一點才結束,毅力實在是太強了。”

坐在我後邊的那位中年人連聲附和。他叫安東尼,是個開餐館的意大利人,也已經在這裡住了好多天了,可惜他簽證到期,明天必須離境,今晚過來和阿瑪道個別。

“我以前有個心靈導師,他是意大利人,可惜幾年前去世了,於是我有好幾年都沒有心靈導師了,心裡特別空虛,幸虧遇到了阿瑪。”安東尼這樣解釋他和阿瑪的相遇,“我覺得阿瑪特別有智慧,好多事情她一解釋就特別清楚,我非常喜歡聽她講道。”

我們就這樣一邊聊天一邊往前挪。我發現肖恩是個非常激進的人,一方面狂熱地喜歡第三世界文化,另一方面卻又是個反猶主義者,相信這個世界就是被猶太人毀掉的。安東尼則是個非常傳統的人,堅信這個世界上有神靈,但不一定是上帝,所以他一直在尋找心靈導師,希望能從導師那裡獲得力量。

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卻在一位沒什麼文化的印度婦女身上找到了共鳴,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大約排了3個小時的隊之後,我們終於進入了舞臺側方的安檢區。所有來“求抱抱”的人都要先通過安檢,還要把手機交出去才能抱得上。又等了10分鐘後,我終於登上了舞臺,距離阿瑪只有不到10米遠了。她坐在舞臺中間的一個蒲團上,身材胖得有些走樣了,膚色確實很黑,臉很圓,眉心點了個巨大的硃砂紅點,左邊鼻孔上掛著一隻大號的鼻環,這些都是印度心靈導師的標配。她身邊圍著一大堆服務人員,左邊那人是個翻譯,因為阿瑪不會說英語。右邊那人則是個“抱抱教練”,專門負責指導信徒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姿勢去抱阿瑪。外側還站著兩個人,應該是她的保鏢,身後還有一名白人按摩師,一直在不停地為阿瑪按摩後背和後腰。她今年已經65歲了,即使啥事不幹就這麼坐一天,肯定也會很累的。

信徒們依次在阿瑪面前跪下,然後和她擁抱。有的人剛一跪下就開始痛哭,阿瑪便用手拍拍他們的後背以示安慰。還有的人則藉此機會向阿瑪提問,她就在他們耳邊低語幾句,像是在開導他們。經常有人賴著不走,抱個沒完,畢竟等了3個小時才等到這個機會,哪能輕易放過,此時保鏢們就會強行將他們拉走,後面還有好幾百號人在等著呢。

終於輪到肖恩了,他走到阿瑪面前,熟練地雙膝跪地,然後拿出那張紙條遞了過去,還沒等他張嘴解釋,保鏢已經將紙條收走了,隨手扔在了身後的一個筐裡。他愣了一秒鐘,然後轉頭衝著翻譯說了幾句話,大概是在解釋自己的動機,翻譯湊到阿瑪耳邊一陣耳語,阿瑪衝肖恩點了幾下頭,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後兩人就抱在了一起。

幾秒鐘後,一位保鏢衝我招手,終於輪到我了。我走到阿瑪面前蹲了下來,盯著她的眼睛看,但她卻沒有看我,而是上身微晃,雙眼迷離,感覺已經累得處於半暈眩的狀態了。“抱抱教練”用雙手壓住我的肩膀,強迫我跪下,然後抓住我的左手,放到阿瑪的右腰眼處,又抓住我的右手,放到阿瑪的左腰眼處,再用手按住我的後腦勺,使勁兒往阿瑪的右肩頭按去。那天她穿了件白色的沙麗,右肩位置已經被信徒們的頭油弄黃了。可我沒有選擇,只能把臉貼了上去,好在並沒有聞到什麼異味,因為她身上灑了很多香水。阿瑪附身抱住了我,開始在我的耳邊唸經,可惜我一句也沒聽懂,想來大概就是唵嘛呢叭咪吽之類的咒語吧。幾秒鐘之後,保鏢拍拍我肩頭讓我起身,整個儀式就結束了。

事後回想起來,這次擁抱並沒有給我的心靈帶來任何改變,也許是因為我心不誠吧。不過我在排隊的過程中結交了兩個新朋友,聽了不少八卦,倒也物有所值。後來我聽肖恩說,阿瑪已經在全世界抱過好幾千萬人了,其中大概有很多像我這樣來湊熱鬧的人吧。不過,起碼這座道場裡的人都把阿瑪當成了自己的心靈導師,這是怎麼回事呢?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3期,原文標題《擁抱的力量》

文/袁越

印度盛產心靈導師,他們在印度開了很多家道場,廣收天下門徒,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精神服務產業鏈。我陰差陽錯地走進了一家這樣的道場,在裡面住了兩天,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乘坐火車的印度女子。火車是普通印度人長途旅行的首選(視覺中國供圖)

印度式旅行

當我知道可以坐船去科欽的時候,立即掏錢買了張船票,心想自己終於可以換一種相對輕鬆的旅行方式了。

我的預算有限,坐不起飛機,只剩下火車和長途汽車這兩個選項。火車的問題是票非常難買,因為想坐火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網上訂票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去窗口排隊。印度人腦子裡沒有排隊的概念,每個窗口都擠滿了想要加塞的人。好不容易擠到窗口,售票員扔出一張小紙片,填表!這份購票申請表字體很小,欄目很多,恨不得連你祖宗八代的信息都要填上。等我終於填完表,再次擠到窗前,得到的結果往往是:沒票了!作為一個外國人,此時卻又顯出優勢了。售票員往往會指給我另一處隱祕的所在,可以花多出票價2~3倍的錢買到內部火車票。好在印度火車票很便宜,即使加倍也比國內的高鐵便宜很多,問題倒也不大。

相比之下,印度的長途汽車就方便多了。只要找到正確的汽車站,幾乎立即就能登上一輛去往任何城市的長途車。這趟印度之行我至少坐過10次長途汽車,沒有一次等待時間超過半小時,這就是人口多的福利。在任何一座印度中等城市裡,只要有1%的人那天想出遠門,其中又有1%的人和我的目的地一樣,那麼長途車公司就能保證每隔半小時發一趟車,每輛車都擠滿了人。

而這,就是問題所在。

因為車廂里人太多,印度巴士的座位又很窄,每次我都不得不懷抱相機包正襟危坐好幾個小時,連伸腿的地方都沒有。印度司機都特喜歡超車,車廂經常晃來晃去,坐得擠一點倒是省了安全帶。不過坐長途車必須做好幾個小時不能上廁所的準備,好在印度南方天氣炎熱,車裡也沒空調,只要我能堅持幾個小時不吃飯不喝水,倒也沒有上廁所的慾望。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印度火車站的售票窗口往往擁擠不堪(視覺中國供圖)

印度的火車雖然也很擠,但畢竟比汽車舒服多了,所以火車是普通印度人長途旅行的首選。對我來說,火車的好處是大家面對面坐著,容易和乘客搭上話,藉機瞭解民情。印度人非常喜歡和外國人說話,經常是還沒等我開腔,對方就先跟我打招呼了。我曾經在火車上遇到過一對印度夫婦,有個兒子在中國做生意,那個驕傲的老父親居然拿出手機當場撥通了兒子的電話,逼著我和他兒子用中文聊了會兒天!

因為火車空間大,乘客可以到處活動,正好給了我一個觀察普通印度老百姓的絕佳機會。這次印度之旅我坐過兩次火車,只看到了一起因為佔座而引發的吵架事件,但只吵了幾句就被勸住了,總體感覺印度人還算平和。不過我這兩次火車之旅,座位對面都有一位先天殘疾的乘客,看來印度人的隱性遺傳病發病率確實偏高。

長途車又擠又晃,很少有乘客願意說話,大家都死氣沉沉的,要不是印度司機喜歡按喇叭,喇叭聲又震天響,車內真是個睡覺的好地方。不過,坐車旅行也讓我觀察到不少有趣的細節,比如印度長途汽車都是2~3佈局,一邊兩人挨著坐,另一邊三人挨著坐。印度人不願意和異性肩並肩坐在一起,如果一位男性乘客上車後找不到空座位,車裡又有兩個女性各自單獨坐一排,他肯定會要求其中一位女乘客起身坐到另一位女乘客旁邊去,給他騰出位子。一開始我還以為印度男人挺懂禮貌的,可我後來發現,如果是一位女性乘客上車找不到座位,她絕對不敢要求男性換座位,而是寧願自己站著。從這個小細節就可以知道,印度的男尊女卑現象仍然很嚴重,印度女性的地位確實有待提高。

無論是火車還是長途車,平均時速都在60公里左右,所以我經常需要坐一整天的車,下車後又累又渴,很想立即喝上一大口冰鎮啤酒。這個願望在絕大多數國家都很容易實現,但在印度卻是個天大的難題,因為普通印度飯館不賣酒,要想喝酒必須去專門的酒吧。據說這個政策是為了防止酗酒,但實際上這一招根本攔不住當地人去酒吧買醉,結果反而導致印度的酗酒問題愈演愈烈,這項政策變成了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擺設,唯一的作用就是讓我這樣的外國遊客因為找不到酒吧而垂頭喪氣。

我就這樣在印度旅行了10天,身心俱疲。恰在此時,一艘客運輪船適時地出現在我面前,我毫不猶豫地買票上船,挑了一張靠窗的座位,蹺起二郎腿,一邊喝著冰水一邊欣賞兩岸風光。

可惜船開得太慢,一上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我有點厭倦了。中午大家上岸吃飯,我和兩位來自歐洲的女遊客聊了起來。她倆都已在喀拉拉邦待了很久,對這一帶相當熟悉。其中一位無意間提到,前方不遠處有個名叫阿姆裡塔浦裡(Amritapuri)的小鎮,鎮上有個道場(Ashram),心靈導師(Guru)是一名女性,這在印度相當罕見。我正覺無聊,心想反正時間充裕,應該去參觀一下。

“那地方有宿舍,你甚至可以在那裡住幾天。”那位女遊客說,“不過我不敢保證你一定會喜歡那種地方,反正我覺得很無聊。”

她這麼一說,我反而來了興趣,便在阿姆裡塔浦裡下了船,跟在兩名身穿白袍的白人婦女身後走進了那座道場。

初識阿瑪

這座道場建在海邊的一片密林之中,周圍被鐵欄杆圍了起來,門口有一名手持烏茲衝鋒槍的軍人把守,給人一種很嚴肅的印象。走進大門,我立刻產生了一種幻覺,彷彿自己突然穿越到了某個西方國家,幾天來已經見怪不怪的滿地垃圾不見了,滿耳噪聲沒有了,鼻子裡聞到的是花香而不是汽車尾氣,眼前不再是滿大街烏泱烏泱的閒人和乞討者,而是一群群身穿白袍的歐洲人在用英語輕聲交談。

我跟在一群身背雙肩包的驢友身後來到了新人登記處,負責接待我們的是一位白人中年男子,操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態度極為友好,和印度火車站那些態度傲慢的售票員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填完一張並不複雜的登記表之後,這位來自美國中西部的接待員給了我一把鑰匙和一套簡單的床上用品,我按照指示找到了分配給我的宿舍,居然是一間海景房。打開窗戶,眼前是波光粼粼的印度洋,迎面吹來清涼的海風,把我這幾天積攢下來的疲憊一掃而空。

宿舍裡有4張單人床,自帶衛生間,每人每天只收250盧比(約合25元人民幣),還免費提供一日三餐,難怪那麼多來自歐美的揹包客願意住在這裡,哪怕多走一段路都值得。

放下行李,我回到登記處,參加了一個專門為新人組織的迎新會,一位來自瑞典的中年婦女負責為大家講解:“我十幾年前知道了阿瑪(Amma),被她的神性所感動,便加入了她的道場。算下來我已經在這裡住了10年了,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希望你們也一樣。”

她說的這位阿瑪就是這座道場的心靈導師瑪塔·阿姆裡塔南達馬伊(Mata Amritanandamayi),阿瑪是大家對她的尊稱。

迎新會的第一個活動是看錄像,這是一部20多分鐘的紀錄片,簡要介紹了阿瑪的生平。她於1953年9月27日出生在一個靠海的小漁村,這座道場就是在漁村的基礎上建起來的。她家屬於低種姓的漁民,父母都沒受過什麼教育。因為她長得黑,父母從小就不喜歡她,一直讓她住在牛棚裡。但她從小就特別善良,經常主動幫助村裡的窮人。長大後她數次拒絕了父母的逼婚,決定終生侍奉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她的事蹟傳開後,引來了一批追隨者,大家把她視為克里希那的化身,相信她是個有魔力的聖人。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她成立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把她從世界各地收到的捐款拿出來辦學校,救濟印度的窮人。她還為東南亞海嘯和日本地震捐過款,並曾受邀在聯合國發表演講,呼籲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團體聯合起來,摒棄前嫌,共同為消除人類貧困做出貢獻。

這部紀錄片拍得很專業,甚至用上了動畫這種時髦的表現形式,內容重點也放在了慈善事業上,編導所要傳達的信息非常符合西方觀眾的世界觀和審美趣味。接下來,這位瑞典婦女帶著我們四處參觀,邊走邊介紹各項服務設施的使用規則。這裡有十幾幢西式的宿舍樓,裡面常年居住著1000多名修行者,其中約有一半人來自國外。這裡還有一座印度教寺廟、一個專門舉辦大型活動的禮堂、一家專賣紀念品的商店、一家專賣日用品的小賣部,以及兩個不同口味的收費餐廳,一個是印式的,另一個是西式的。兩家餐廳都不供應肉菜,但西餐廳裡賣雞蛋,可以滿足那些對營養要求比較高的人的特殊需求。

這家道場一看就是西方人在運營,管理方式很像歐美的那些夏季音樂節,對細節的重視程度令人驚歎。比如,這裡只有少量的全職管理人員,其餘工作全部由志願者負責,就連打掃衛生、做飯洗碗和清理垃圾等工作也都是西方人在做。這樣一來可以節約成本,二來也可以讓住在這裡的500多名外國信徒不至於閒極無聊。為了讓大家保持熱情,管理方制定了一整套輪轉程序,保證志願者不會因為重複做同一件事而厭倦。再比如,西餐廳門口居然張貼著一份題為“我很好”的表格,每一位住單人間的客人每天都要在上面籤個字,證明自己還活著,因為來此修行的中老年人居多,管理方用這個辦法來防止出現意外。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心靈導師阿瑪虔誠的西方追隨者(視覺中國供圖)

一圈走下來,我發現有一個部門僱用了很多印度婦女,這就是外宣部。這家道場有自己的編輯部和印刷車間,婦女們用手工把那些打印出來的宣傳材料裝訂成冊,然後裝入信封,貼上郵票,寄往世界各地。

道場的管理方顯然非常重視海外市場,對西方信徒做出了很多妥協。比如這裡除了少數地方之外都不必脫鞋,對於那些不習慣打赤腳的外國人來說絕對是件好事。再比如,禮堂裡擺放了很多椅子,信徒們可以坐在椅子上打坐冥想,因為印度教的那種蓮花坐姿不是誰都可以掌握的。

迎新會的最後一站就是禮堂,這地方足有4個籃球場那麼大,至少可以坐上千人。舞臺上有一群人似乎在進行某種儀式,因為隔得太遠,看得不是太清楚。舞臺正前方有個樂池,一支樂隊持續不斷地演奏印度宗教音樂,氣氛莊嚴而又迷幻。

“你們運氣真好,今天是近期內阿瑪的最後一次公開達善(Dashan)。她馬上要開始新的一輪印度巡講,恐怕會有幾個月都不在道場裡了。”瑞典婦女對我們說,“你們現在就可以去領票,然後去排隊。”

我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不知道這個發音近似於“搭訕”的詞究竟是什麼意思,經人提醒我才意識到,這就是剛才那部紀錄片裡提到的阿瑪賴以成名的絕技——擁抱。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需要排隊很久才能得到阿瑪幾秒鐘的擁抱(視覺中國供圖)

擁抱的力量

根據那部紀錄片,阿瑪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喜歡和陌生人擁抱,據說和她擁抱過的人就像是獲得了新生,所有的煩惱憂愁都會煙消雲散。所以當她成為聖人之後,所有的信徒見到她都會“求抱抱”,順便向她諮詢人生道理。這件事後來越弄越大,逐漸變成了這個叫作“達善”的儀式。

我沒什麼事情要向她請教,只是想體驗一下擁抱的力量,便去領了張票,然後按照指示去隊尾排隊。因為隊伍實在太長,似乎要等很久,大家都坐在椅子裡,一點一點往前挪。坐在我前邊的是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中學老師,看上去40多歲,據說已經在這裡住了兩個多月了,還想繼續住下去。

“我是個喜歡旅行的人,去過很多國家,但直到我來到印度,知道了阿瑪,這才找到了生命的意義。”這位名叫肖恩的歷史老師對我說,“阿瑪是個神人,她能讓那麼多人心甘情願地跟著她,一起去改變世界,這樣的事情只能在印度發生。”

肖恩是個健談的人,知道很多關於阿瑪的八卦故事。據他說,阿瑪和印度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關係非常好,所以道場門口會有荷槍實彈的政府軍士兵負責把守,防止有人進來搞破壞,類似事件以前發生過好幾次了。他還告訴我,正在樂池裡領唱的那個身穿黃袍的男人是阿瑪的哥哥,他小時候經常欺負阿瑪,甚至想殺了她。但阿瑪成名後,他改過自新,成了阿瑪身邊的最重要親信之一。

我注意到肖恩手裡攥著一張小紙條,幾乎都要捏出汗來了。肖恩解釋說,他前幾天出去轉悠,發現旁邊村子裡有一頭大象受到了虐待,他打算向阿瑪舉報,又擔心她記不住,就把這事寫在了紙上,準備待會兒當面交給她。

“通常一場達善要進行一整天,阿瑪就這樣坐在舞臺上和每一個人擁抱,並回答他們的問題。”肖恩對我說,“昨天她一直抱到凌晨一點才結束,毅力實在是太強了。”

坐在我後邊的那位中年人連聲附和。他叫安東尼,是個開餐館的意大利人,也已經在這裡住了好多天了,可惜他簽證到期,明天必須離境,今晚過來和阿瑪道個別。

“我以前有個心靈導師,他是意大利人,可惜幾年前去世了,於是我有好幾年都沒有心靈導師了,心裡特別空虛,幸虧遇到了阿瑪。”安東尼這樣解釋他和阿瑪的相遇,“我覺得阿瑪特別有智慧,好多事情她一解釋就特別清楚,我非常喜歡聽她講道。”

我們就這樣一邊聊天一邊往前挪。我發現肖恩是個非常激進的人,一方面狂熱地喜歡第三世界文化,另一方面卻又是個反猶主義者,相信這個世界就是被猶太人毀掉的。安東尼則是個非常傳統的人,堅信這個世界上有神靈,但不一定是上帝,所以他一直在尋找心靈導師,希望能從導師那裡獲得力量。

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卻在一位沒什麼文化的印度婦女身上找到了共鳴,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大約排了3個小時的隊之後,我們終於進入了舞臺側方的安檢區。所有來“求抱抱”的人都要先通過安檢,還要把手機交出去才能抱得上。又等了10分鐘後,我終於登上了舞臺,距離阿瑪只有不到10米遠了。她坐在舞臺中間的一個蒲團上,身材胖得有些走樣了,膚色確實很黑,臉很圓,眉心點了個巨大的硃砂紅點,左邊鼻孔上掛著一隻大號的鼻環,這些都是印度心靈導師的標配。她身邊圍著一大堆服務人員,左邊那人是個翻譯,因為阿瑪不會說英語。右邊那人則是個“抱抱教練”,專門負責指導信徒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姿勢去抱阿瑪。外側還站著兩個人,應該是她的保鏢,身後還有一名白人按摩師,一直在不停地為阿瑪按摩後背和後腰。她今年已經65歲了,即使啥事不幹就這麼坐一天,肯定也會很累的。

信徒們依次在阿瑪面前跪下,然後和她擁抱。有的人剛一跪下就開始痛哭,阿瑪便用手拍拍他們的後背以示安慰。還有的人則藉此機會向阿瑪提問,她就在他們耳邊低語幾句,像是在開導他們。經常有人賴著不走,抱個沒完,畢竟等了3個小時才等到這個機會,哪能輕易放過,此時保鏢們就會強行將他們拉走,後面還有好幾百號人在等著呢。

終於輪到肖恩了,他走到阿瑪面前,熟練地雙膝跪地,然後拿出那張紙條遞了過去,還沒等他張嘴解釋,保鏢已經將紙條收走了,隨手扔在了身後的一個筐裡。他愣了一秒鐘,然後轉頭衝著翻譯說了幾句話,大概是在解釋自己的動機,翻譯湊到阿瑪耳邊一陣耳語,阿瑪衝肖恩點了幾下頭,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後兩人就抱在了一起。

幾秒鐘後,一位保鏢衝我招手,終於輪到我了。我走到阿瑪面前蹲了下來,盯著她的眼睛看,但她卻沒有看我,而是上身微晃,雙眼迷離,感覺已經累得處於半暈眩的狀態了。“抱抱教練”用雙手壓住我的肩膀,強迫我跪下,然後抓住我的左手,放到阿瑪的右腰眼處,又抓住我的右手,放到阿瑪的左腰眼處,再用手按住我的後腦勺,使勁兒往阿瑪的右肩頭按去。那天她穿了件白色的沙麗,右肩位置已經被信徒們的頭油弄黃了。可我沒有選擇,只能把臉貼了上去,好在並沒有聞到什麼異味,因為她身上灑了很多香水。阿瑪附身抱住了我,開始在我的耳邊唸經,可惜我一句也沒聽懂,想來大概就是唵嘛呢叭咪吽之類的咒語吧。幾秒鐘之後,保鏢拍拍我肩頭讓我起身,整個儀式就結束了。

事後回想起來,這次擁抱並沒有給我的心靈帶來任何改變,也許是因為我心不誠吧。不過我在排隊的過程中結交了兩個新朋友,聽了不少八卦,倒也物有所值。後來我聽肖恩說,阿瑪已經在全世界抱過好幾千萬人了,其中大概有很多像我這樣來湊熱鬧的人吧。不過,起碼這座道場裡的人都把阿瑪當成了自己的心靈導師,這是怎麼回事呢?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擁擠的火車車廂內坐滿了乘客(視覺中國供圖)

如何成為一名心靈導師

第二天早上6點,我強迫自己起床,去廚房當志願者。這家道場保持了熱帶漁民的生活習慣,起得早睡得晚,最熱的中午時段則用來補覺。

我的任務是幫廚,也就是幫忙切菜。這裡免費提供的一日三餐都是素食,就是米飯加咖喱的那種印度飯。咖喱是用切成小塊的廉價蔬菜熬製而成的,包括土豆、南瓜和胡蘿蔔等等,志願者的工作就是把當天的份額切出來。

那天來幫廚的一大半是來自歐美國家的中老年人,大家默默地幹著分配給自己的任務,一句話也不說。我注意到其中有好幾個老年人身體很弱,看上去像是病人,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這裡會要求大家每天在“我很好”表格上點卯的原因吧。

還有一小半人是像我這樣臨時起意來體驗生活的揹包客,不同的是他們幾乎個個都是朋克打扮,耳環、鼻環、文身、髒辮等等新潮青年的標配一應俱全。這些人一邊幹活一邊說笑,和周圍的氣氛格格不入。

今天道場裡沒有安排“達善”,整個白天都沒事可做,於是我一頭鑽進了圖書館,試圖搞清這家道場的來歷。圖書館不大,裡面全是關於宗教和心靈解放的書。我找到一本阿瑪傳記,原書是用印度本地語言寫給印度本地人看的,被翻譯成了英文。書不厚,我花了一個多小時就看完了,內容和那部專門拍給外國人看的紀錄片很不一樣。紀錄片強調的是阿瑪的愛心和基金會的慈善項目,這本書則把重點放在了阿瑪的神蹟上,暗示她有超能力,是神仙轉世。

根據這本書的描述,阿瑪從小就喜歡讀《薄伽梵歌》這類印度教經典,尤其喜歡克里希那,覺得自己和這位黑皮膚的大神心靈相通。後來她開始幻想自己就是克里希那轉世,經常讓村裡的小孩穿上戲服演繹克里希那的故事,她邊看邊流淚。演完後她就會抱著小演員不放,以為自己抱住的就是克里希那本人。家裡人以為她瘋了,這才把她關進了牛棚。

1975年9月的某一天,22歲的阿瑪突然宣佈自己成神了。村民們不信,讓她施個魔法給大家看看。她一開始不願意,說自己不靠這個就能成為聖人。後來她被逼不過,就施了一次,把水變成了奶。從此她一發不可收拾,又對村民們施了很多次魔法,包括求雨來雨,求魚來魚等等,但還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把毒蛇的屍體燒成灰給她吃,但居然毒不死她。還有一群漁民公開嘲笑她是個騙子,結果這群人出海打魚時遇到風暴,船翻人亡。隨著類似的案例越積越多,村民們終於相信了她,她也正式成為印度眾多心靈導師中的一個,尤其在印度婦女當中很受歡迎。

也許是因為阿瑪所在的漁村位於喀拉拉邦這個旅遊熱點地區的緣故,阿瑪很早就結識了很多歐美人,這些人幫助她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會,並接管了大部分募捐、組織和宣傳事項,名聲傳播得很快。阿瑪與其他印度心靈導師還有一個不同點,那就是她發明了“擁抱”這個既簡單又有很高辨識度的宗教儀式。她小時候就喜歡和陌生人擁抱,成聖之後更是如此,傳說她的擁抱有某種魔力,和她抱過之後就會獲得神祕的力量。於是阿瑪把擁抱變成了自己的專屬符號,在印度各地舉辦了多場以“達善”為賣點的大規模宗教儀式,成千上萬的信徒排著隊和她擁抱,場面極其震撼。當這樣的場景通過圖片和錄像傳到西方後,激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西方人哪見過這個啊?!於是阿瑪趁熱打鐵,於1987年開始在印度之外的地方舉辦“達善”儀式,果然一炮打響,從此邀約不斷,阿瑪也藉此機會當上了很多歐美信徒的心靈導師。

就這樣,一個來自神祕東方的文化IP和一個來自現代西方的高效管理團隊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印度人為什麼如此“好為人師”呢?我從英國利茲大學宗教研究所的金·諾特(Kim Knott)教授撰寫的一本《印度教簡史》中找到了答案。根據她的研究,早期印度教就是一個追求真理的人向智者尋求答案的過程,但當時的雅利安人沒有文字,於是智者的回答都是用嘴說出來的,不在場的人沒辦法自學,所以印度教特別強調師徒關係,印度人喜歡找心靈導師的傳統就是這麼來的。

梵文被髮明出來後,印度教經典都被寫進了書裡,教徒們可以不用找心靈導師了。但不認字的普通民眾還是沒有辦法,於是印度教漸漸分化成兩派,少數學者們繼續朝著追求真理的方向前進,多數老百姓則不再指望從印度教教義中尋找人生答案,而是將其世俗化,變成了一種實用主義的宗教。事實上,印度教之所以在印度老百姓中如此流行,正是因為它教人去追求一種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比如發家致富、受人尊敬、被人喜愛,以及死後獲得解脫等等。印度教徒們去廟裡拜神,只是為了從神靈那裡獲得力量,幫助他們實現這些世俗目標而已。

但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印度人喜歡拜心靈導師的傳統並沒有丟失,只不過此時的心靈導師已不再專指那些有學問的智者,而是特指那些有個人魅力的,甚至有時瘋瘋癲癲的神祕人物,他們似乎有某種魔力,能夠幫助信徒們和神靈對話,更好地從主那裡獲得力量。一個人只要能滿足上述這幾個條件,即使他是一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低種姓賤民,抑或是一個不熟悉印度教經典的普通婦女,都可以成為印度人的心靈導師,阿瑪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果西方民眾知道這裡面的區別,恐怕就不會那麼容易地被阿瑪在印度一呼百應的場景所迷惑了。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的話,那種場面確實非常震撼,會讓你誤以為她真的有某種魔力。

諾特教授認為,早期西方宗教研究者們把關注重點放到了印度教的典籍上,忽略了印度教的各種複雜儀式和宗教活動,以及這背後所代表的世俗意義,這就導致西方人誤以為哲學思辨就是印度教的核心內容。再加上最早傳入西方的是印度教六大哲學門派中最正統的吠檀多(Vedanta)派,尤其是其中的一個名為“不二論”的分支學派在西方最為流行。這一派認為宇宙的終極真理“梵”和個體的“我”是一回事,每個人都可以是上帝。這種思想和上世紀60年代流行起來的嬉皮士風潮不謀而合,立刻得到了叛逆青年們的熱烈響應。以“披頭士”為代表的一大批搖滾歌星紛紛跟著自己的心靈導師去印度修行,並通過自己的影響力把印度宗教擴散至主流社會,這就是為什麼基於印度教的心靈導師在歐美國家如此流行的原因。

但是,這些心靈導師可不會僅僅滿足於為信徒答疑解惑,他們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宗教。在如今這個反智主義盛行的時代,宗教的土壤已經準備好了,種子們只要找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就可以開始生根發芽了,阿瑪就是眾多種子當中的一顆。

"

本文刊載於《三聯生活週刊》2019年第13期,原文標題《擁抱的力量》

文/袁越

印度盛產心靈導師,他們在印度開了很多家道場,廣收天下門徒,逐漸形成了一整套精神服務產業鏈。我陰差陽錯地走進了一家這樣的道場,在裡面住了兩天,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乘坐火車的印度女子。火車是普通印度人長途旅行的首選(視覺中國供圖)

印度式旅行

當我知道可以坐船去科欽的時候,立即掏錢買了張船票,心想自己終於可以換一種相對輕鬆的旅行方式了。

我的預算有限,坐不起飛機,只剩下火車和長途汽車這兩個選項。火車的問題是票非常難買,因為想坐火車的人實在是太多了。對於一個外國人來說,網上訂票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去窗口排隊。印度人腦子裡沒有排隊的概念,每個窗口都擠滿了想要加塞的人。好不容易擠到窗口,售票員扔出一張小紙片,填表!這份購票申請表字體很小,欄目很多,恨不得連你祖宗八代的信息都要填上。等我終於填完表,再次擠到窗前,得到的結果往往是:沒票了!作為一個外國人,此時卻又顯出優勢了。售票員往往會指給我另一處隱祕的所在,可以花多出票價2~3倍的錢買到內部火車票。好在印度火車票很便宜,即使加倍也比國內的高鐵便宜很多,問題倒也不大。

相比之下,印度的長途汽車就方便多了。只要找到正確的汽車站,幾乎立即就能登上一輛去往任何城市的長途車。這趟印度之行我至少坐過10次長途汽車,沒有一次等待時間超過半小時,這就是人口多的福利。在任何一座印度中等城市裡,只要有1%的人那天想出遠門,其中又有1%的人和我的目的地一樣,那麼長途車公司就能保證每隔半小時發一趟車,每輛車都擠滿了人。

而這,就是問題所在。

因為車廂里人太多,印度巴士的座位又很窄,每次我都不得不懷抱相機包正襟危坐好幾個小時,連伸腿的地方都沒有。印度司機都特喜歡超車,車廂經常晃來晃去,坐得擠一點倒是省了安全帶。不過坐長途車必須做好幾個小時不能上廁所的準備,好在印度南方天氣炎熱,車裡也沒空調,只要我能堅持幾個小時不吃飯不喝水,倒也沒有上廁所的慾望。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印度火車站的售票窗口往往擁擠不堪(視覺中國供圖)

印度的火車雖然也很擠,但畢竟比汽車舒服多了,所以火車是普通印度人長途旅行的首選。對我來說,火車的好處是大家面對面坐著,容易和乘客搭上話,藉機瞭解民情。印度人非常喜歡和外國人說話,經常是還沒等我開腔,對方就先跟我打招呼了。我曾經在火車上遇到過一對印度夫婦,有個兒子在中國做生意,那個驕傲的老父親居然拿出手機當場撥通了兒子的電話,逼著我和他兒子用中文聊了會兒天!

因為火車空間大,乘客可以到處活動,正好給了我一個觀察普通印度老百姓的絕佳機會。這次印度之旅我坐過兩次火車,只看到了一起因為佔座而引發的吵架事件,但只吵了幾句就被勸住了,總體感覺印度人還算平和。不過我這兩次火車之旅,座位對面都有一位先天殘疾的乘客,看來印度人的隱性遺傳病發病率確實偏高。

長途車又擠又晃,很少有乘客願意說話,大家都死氣沉沉的,要不是印度司機喜歡按喇叭,喇叭聲又震天響,車內真是個睡覺的好地方。不過,坐車旅行也讓我觀察到不少有趣的細節,比如印度長途汽車都是2~3佈局,一邊兩人挨著坐,另一邊三人挨著坐。印度人不願意和異性肩並肩坐在一起,如果一位男性乘客上車後找不到空座位,車裡又有兩個女性各自單獨坐一排,他肯定會要求其中一位女乘客起身坐到另一位女乘客旁邊去,給他騰出位子。一開始我還以為印度男人挺懂禮貌的,可我後來發現,如果是一位女性乘客上車找不到座位,她絕對不敢要求男性換座位,而是寧願自己站著。從這個小細節就可以知道,印度的男尊女卑現象仍然很嚴重,印度女性的地位確實有待提高。

無論是火車還是長途車,平均時速都在60公里左右,所以我經常需要坐一整天的車,下車後又累又渴,很想立即喝上一大口冰鎮啤酒。這個願望在絕大多數國家都很容易實現,但在印度卻是個天大的難題,因為普通印度飯館不賣酒,要想喝酒必須去專門的酒吧。據說這個政策是為了防止酗酒,但實際上這一招根本攔不住當地人去酒吧買醉,結果反而導致印度的酗酒問題愈演愈烈,這項政策變成了只防君子不防小人的擺設,唯一的作用就是讓我這樣的外國遊客因為找不到酒吧而垂頭喪氣。

我就這樣在印度旅行了10天,身心俱疲。恰在此時,一艘客運輪船適時地出現在我面前,我毫不猶豫地買票上船,挑了一張靠窗的座位,蹺起二郎腿,一邊喝著冰水一邊欣賞兩岸風光。

可惜船開得太慢,一上午才走了一半的路程,我有點厭倦了。中午大家上岸吃飯,我和兩位來自歐洲的女遊客聊了起來。她倆都已在喀拉拉邦待了很久,對這一帶相當熟悉。其中一位無意間提到,前方不遠處有個名叫阿姆裡塔浦裡(Amritapuri)的小鎮,鎮上有個道場(Ashram),心靈導師(Guru)是一名女性,這在印度相當罕見。我正覺無聊,心想反正時間充裕,應該去參觀一下。

“那地方有宿舍,你甚至可以在那裡住幾天。”那位女遊客說,“不過我不敢保證你一定會喜歡那種地方,反正我覺得很無聊。”

她這麼一說,我反而來了興趣,便在阿姆裡塔浦裡下了船,跟在兩名身穿白袍的白人婦女身後走進了那座道場。

初識阿瑪

這座道場建在海邊的一片密林之中,周圍被鐵欄杆圍了起來,門口有一名手持烏茲衝鋒槍的軍人把守,給人一種很嚴肅的印象。走進大門,我立刻產生了一種幻覺,彷彿自己突然穿越到了某個西方國家,幾天來已經見怪不怪的滿地垃圾不見了,滿耳噪聲沒有了,鼻子裡聞到的是花香而不是汽車尾氣,眼前不再是滿大街烏泱烏泱的閒人和乞討者,而是一群群身穿白袍的歐洲人在用英語輕聲交談。

我跟在一群身背雙肩包的驢友身後來到了新人登記處,負責接待我們的是一位白人中年男子,操著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語,態度極為友好,和印度火車站那些態度傲慢的售票員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填完一張並不複雜的登記表之後,這位來自美國中西部的接待員給了我一把鑰匙和一套簡單的床上用品,我按照指示找到了分配給我的宿舍,居然是一間海景房。打開窗戶,眼前是波光粼粼的印度洋,迎面吹來清涼的海風,把我這幾天積攢下來的疲憊一掃而空。

宿舍裡有4張單人床,自帶衛生間,每人每天只收250盧比(約合25元人民幣),還免費提供一日三餐,難怪那麼多來自歐美的揹包客願意住在這裡,哪怕多走一段路都值得。

放下行李,我回到登記處,參加了一個專門為新人組織的迎新會,一位來自瑞典的中年婦女負責為大家講解:“我十幾年前知道了阿瑪(Amma),被她的神性所感動,便加入了她的道場。算下來我已經在這裡住了10年了,每一天都過得非常充實,希望你們也一樣。”

她說的這位阿瑪就是這座道場的心靈導師瑪塔·阿姆裡塔南達馬伊(Mata Amritanandamayi),阿瑪是大家對她的尊稱。

迎新會的第一個活動是看錄像,這是一部20多分鐘的紀錄片,簡要介紹了阿瑪的生平。她於1953年9月27日出生在一個靠海的小漁村,這座道場就是在漁村的基礎上建起來的。她家屬於低種姓的漁民,父母都沒受過什麼教育。因為她長得黑,父母從小就不喜歡她,一直讓她住在牛棚裡。但她從小就特別善良,經常主動幫助村裡的窮人。長大後她數次拒絕了父母的逼婚,決定終生侍奉印度教大神克里希那。她的事蹟傳開後,引來了一批追隨者,大家把她視為克里希那的化身,相信她是個有魔力的聖人。為了幫助更多的人,她成立了一個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慈善基金會,把她從世界各地收到的捐款拿出來辦學校,救濟印度的窮人。她還為東南亞海嘯和日本地震捐過款,並曾受邀在聯合國發表演講,呼籲全世界所有的宗教團體聯合起來,摒棄前嫌,共同為消除人類貧困做出貢獻。

這部紀錄片拍得很專業,甚至用上了動畫這種時髦的表現形式,內容重點也放在了慈善事業上,編導所要傳達的信息非常符合西方觀眾的世界觀和審美趣味。接下來,這位瑞典婦女帶著我們四處參觀,邊走邊介紹各項服務設施的使用規則。這裡有十幾幢西式的宿舍樓,裡面常年居住著1000多名修行者,其中約有一半人來自國外。這裡還有一座印度教寺廟、一個專門舉辦大型活動的禮堂、一家專賣紀念品的商店、一家專賣日用品的小賣部,以及兩個不同口味的收費餐廳,一個是印式的,另一個是西式的。兩家餐廳都不供應肉菜,但西餐廳裡賣雞蛋,可以滿足那些對營養要求比較高的人的特殊需求。

這家道場一看就是西方人在運營,管理方式很像歐美的那些夏季音樂節,對細節的重視程度令人驚歎。比如,這裡只有少量的全職管理人員,其餘工作全部由志願者負責,就連打掃衛生、做飯洗碗和清理垃圾等工作也都是西方人在做。這樣一來可以節約成本,二來也可以讓住在這裡的500多名外國信徒不至於閒極無聊。為了讓大家保持熱情,管理方制定了一整套輪轉程序,保證志願者不會因為重複做同一件事而厭倦。再比如,西餐廳門口居然張貼著一份題為“我很好”的表格,每一位住單人間的客人每天都要在上面籤個字,證明自己還活著,因為來此修行的中老年人居多,管理方用這個辦法來防止出現意外。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心靈導師阿瑪虔誠的西方追隨者(視覺中國供圖)

一圈走下來,我發現有一個部門僱用了很多印度婦女,這就是外宣部。這家道場有自己的編輯部和印刷車間,婦女們用手工把那些打印出來的宣傳材料裝訂成冊,然後裝入信封,貼上郵票,寄往世界各地。

道場的管理方顯然非常重視海外市場,對西方信徒做出了很多妥協。比如這裡除了少數地方之外都不必脫鞋,對於那些不習慣打赤腳的外國人來說絕對是件好事。再比如,禮堂裡擺放了很多椅子,信徒們可以坐在椅子上打坐冥想,因為印度教的那種蓮花坐姿不是誰都可以掌握的。

迎新會的最後一站就是禮堂,這地方足有4個籃球場那麼大,至少可以坐上千人。舞臺上有一群人似乎在進行某種儀式,因為隔得太遠,看得不是太清楚。舞臺正前方有個樂池,一支樂隊持續不斷地演奏印度宗教音樂,氣氛莊嚴而又迷幻。

“你們運氣真好,今天是近期內阿瑪的最後一次公開達善(Dashan)。她馬上要開始新的一輪印度巡講,恐怕會有幾個月都不在道場裡了。”瑞典婦女對我們說,“你們現在就可以去領票,然後去排隊。”

我一開始沒有反應過來,不知道這個發音近似於“搭訕”的詞究竟是什麼意思,經人提醒我才意識到,這就是剛才那部紀錄片裡提到的阿瑪賴以成名的絕技——擁抱。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需要排隊很久才能得到阿瑪幾秒鐘的擁抱(視覺中國供圖)

擁抱的力量

根據那部紀錄片,阿瑪從很小的時候起就喜歡和陌生人擁抱,據說和她擁抱過的人就像是獲得了新生,所有的煩惱憂愁都會煙消雲散。所以當她成為聖人之後,所有的信徒見到她都會“求抱抱”,順便向她諮詢人生道理。這件事後來越弄越大,逐漸變成了這個叫作“達善”的儀式。

我沒什麼事情要向她請教,只是想體驗一下擁抱的力量,便去領了張票,然後按照指示去隊尾排隊。因為隊伍實在太長,似乎要等很久,大家都坐在椅子裡,一點一點往前挪。坐在我前邊的是一個來自澳大利亞的中學老師,看上去40多歲,據說已經在這裡住了兩個多月了,還想繼續住下去。

“我是個喜歡旅行的人,去過很多國家,但直到我來到印度,知道了阿瑪,這才找到了生命的意義。”這位名叫肖恩的歷史老師對我說,“阿瑪是個神人,她能讓那麼多人心甘情願地跟著她,一起去改變世界,這樣的事情只能在印度發生。”

肖恩是個健談的人,知道很多關於阿瑪的八卦故事。據他說,阿瑪和印度政府的一位高級官員關係非常好,所以道場門口會有荷槍實彈的政府軍士兵負責把守,防止有人進來搞破壞,類似事件以前發生過好幾次了。他還告訴我,正在樂池裡領唱的那個身穿黃袍的男人是阿瑪的哥哥,他小時候經常欺負阿瑪,甚至想殺了她。但阿瑪成名後,他改過自新,成了阿瑪身邊的最重要親信之一。

我注意到肖恩手裡攥著一張小紙條,幾乎都要捏出汗來了。肖恩解釋說,他前幾天出去轉悠,發現旁邊村子裡有一頭大象受到了虐待,他打算向阿瑪舉報,又擔心她記不住,就把這事寫在了紙上,準備待會兒當面交給她。

“通常一場達善要進行一整天,阿瑪就這樣坐在舞臺上和每一個人擁抱,並回答他們的問題。”肖恩對我說,“昨天她一直抱到凌晨一點才結束,毅力實在是太強了。”

坐在我後邊的那位中年人連聲附和。他叫安東尼,是個開餐館的意大利人,也已經在這裡住了好多天了,可惜他簽證到期,明天必須離境,今晚過來和阿瑪道個別。

“我以前有個心靈導師,他是意大利人,可惜幾年前去世了,於是我有好幾年都沒有心靈導師了,心裡特別空虛,幸虧遇到了阿瑪。”安東尼這樣解釋他和阿瑪的相遇,“我覺得阿瑪特別有智慧,好多事情她一解釋就特別清楚,我非常喜歡聽她講道。”

我們就這樣一邊聊天一邊往前挪。我發現肖恩是個非常激進的人,一方面狂熱地喜歡第三世界文化,另一方面卻又是個反猶主義者,相信這個世界就是被猶太人毀掉的。安東尼則是個非常傳統的人,堅信這個世界上有神靈,但不一定是上帝,所以他一直在尋找心靈導師,希望能從導師那裡獲得力量。

兩個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卻在一位沒什麼文化的印度婦女身上找到了共鳴,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大約排了3個小時的隊之後,我們終於進入了舞臺側方的安檢區。所有來“求抱抱”的人都要先通過安檢,還要把手機交出去才能抱得上。又等了10分鐘後,我終於登上了舞臺,距離阿瑪只有不到10米遠了。她坐在舞臺中間的一個蒲團上,身材胖得有些走樣了,膚色確實很黑,臉很圓,眉心點了個巨大的硃砂紅點,左邊鼻孔上掛著一隻大號的鼻環,這些都是印度心靈導師的標配。她身邊圍著一大堆服務人員,左邊那人是個翻譯,因為阿瑪不會說英語。右邊那人則是個“抱抱教練”,專門負責指導信徒們應該用什麼樣的姿勢去抱阿瑪。外側還站著兩個人,應該是她的保鏢,身後還有一名白人按摩師,一直在不停地為阿瑪按摩後背和後腰。她今年已經65歲了,即使啥事不幹就這麼坐一天,肯定也會很累的。

信徒們依次在阿瑪面前跪下,然後和她擁抱。有的人剛一跪下就開始痛哭,阿瑪便用手拍拍他們的後背以示安慰。還有的人則藉此機會向阿瑪提問,她就在他們耳邊低語幾句,像是在開導他們。經常有人賴著不走,抱個沒完,畢竟等了3個小時才等到這個機會,哪能輕易放過,此時保鏢們就會強行將他們拉走,後面還有好幾百號人在等著呢。

終於輪到肖恩了,他走到阿瑪面前,熟練地雙膝跪地,然後拿出那張紙條遞了過去,還沒等他張嘴解釋,保鏢已經將紙條收走了,隨手扔在了身後的一個筐裡。他愣了一秒鐘,然後轉頭衝著翻譯說了幾句話,大概是在解釋自己的動機,翻譯湊到阿瑪耳邊一陣耳語,阿瑪衝肖恩點了幾下頭,表示自己知道了,然後兩人就抱在了一起。

幾秒鐘後,一位保鏢衝我招手,終於輪到我了。我走到阿瑪面前蹲了下來,盯著她的眼睛看,但她卻沒有看我,而是上身微晃,雙眼迷離,感覺已經累得處於半暈眩的狀態了。“抱抱教練”用雙手壓住我的肩膀,強迫我跪下,然後抓住我的左手,放到阿瑪的右腰眼處,又抓住我的右手,放到阿瑪的左腰眼處,再用手按住我的後腦勺,使勁兒往阿瑪的右肩頭按去。那天她穿了件白色的沙麗,右肩位置已經被信徒們的頭油弄黃了。可我沒有選擇,只能把臉貼了上去,好在並沒有聞到什麼異味,因為她身上灑了很多香水。阿瑪附身抱住了我,開始在我的耳邊唸經,可惜我一句也沒聽懂,想來大概就是唵嘛呢叭咪吽之類的咒語吧。幾秒鐘之後,保鏢拍拍我肩頭讓我起身,整個儀式就結束了。

事後回想起來,這次擁抱並沒有給我的心靈帶來任何改變,也許是因為我心不誠吧。不過我在排隊的過程中結交了兩個新朋友,聽了不少八卦,倒也物有所值。後來我聽肖恩說,阿瑪已經在全世界抱過好幾千萬人了,其中大概有很多像我這樣來湊熱鬧的人吧。不過,起碼這座道場裡的人都把阿瑪當成了自己的心靈導師,這是怎麼回事呢?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擁擠的火車車廂內坐滿了乘客(視覺中國供圖)

如何成為一名心靈導師

第二天早上6點,我強迫自己起床,去廚房當志願者。這家道場保持了熱帶漁民的生活習慣,起得早睡得晚,最熱的中午時段則用來補覺。

我的任務是幫廚,也就是幫忙切菜。這裡免費提供的一日三餐都是素食,就是米飯加咖喱的那種印度飯。咖喱是用切成小塊的廉價蔬菜熬製而成的,包括土豆、南瓜和胡蘿蔔等等,志願者的工作就是把當天的份額切出來。

那天來幫廚的一大半是來自歐美國家的中老年人,大家默默地幹著分配給自己的任務,一句話也不說。我注意到其中有好幾個老年人身體很弱,看上去像是病人,也許這就是為什麼這裡會要求大家每天在“我很好”表格上點卯的原因吧。

還有一小半人是像我這樣臨時起意來體驗生活的揹包客,不同的是他們幾乎個個都是朋克打扮,耳環、鼻環、文身、髒辮等等新潮青年的標配一應俱全。這些人一邊幹活一邊說笑,和周圍的氣氛格格不入。

今天道場裡沒有安排“達善”,整個白天都沒事可做,於是我一頭鑽進了圖書館,試圖搞清這家道場的來歷。圖書館不大,裡面全是關於宗教和心靈解放的書。我找到一本阿瑪傳記,原書是用印度本地語言寫給印度本地人看的,被翻譯成了英文。書不厚,我花了一個多小時就看完了,內容和那部專門拍給外國人看的紀錄片很不一樣。紀錄片強調的是阿瑪的愛心和基金會的慈善項目,這本書則把重點放在了阿瑪的神蹟上,暗示她有超能力,是神仙轉世。

根據這本書的描述,阿瑪從小就喜歡讀《薄伽梵歌》這類印度教經典,尤其喜歡克里希那,覺得自己和這位黑皮膚的大神心靈相通。後來她開始幻想自己就是克里希那轉世,經常讓村裡的小孩穿上戲服演繹克里希那的故事,她邊看邊流淚。演完後她就會抱著小演員不放,以為自己抱住的就是克里希那本人。家裡人以為她瘋了,這才把她關進了牛棚。

1975年9月的某一天,22歲的阿瑪突然宣佈自己成神了。村民們不信,讓她施個魔法給大家看看。她一開始不願意,說自己不靠這個就能成為聖人。後來她被逼不過,就施了一次,把水變成了奶。從此她一發不可收拾,又對村民們施了很多次魔法,包括求雨來雨,求魚來魚等等,但還是有很多人不相信,把毒蛇的屍體燒成灰給她吃,但居然毒不死她。還有一群漁民公開嘲笑她是個騙子,結果這群人出海打魚時遇到風暴,船翻人亡。隨著類似的案例越積越多,村民們終於相信了她,她也正式成為印度眾多心靈導師中的一個,尤其在印度婦女當中很受歡迎。

也許是因為阿瑪所在的漁村位於喀拉拉邦這個旅遊熱點地區的緣故,阿瑪很早就結識了很多歐美人,這些人幫助她成立了一個慈善基金會,並接管了大部分募捐、組織和宣傳事項,名聲傳播得很快。阿瑪與其他印度心靈導師還有一個不同點,那就是她發明了“擁抱”這個既簡單又有很高辨識度的宗教儀式。她小時候就喜歡和陌生人擁抱,成聖之後更是如此,傳說她的擁抱有某種魔力,和她抱過之後就會獲得神祕的力量。於是阿瑪把擁抱變成了自己的專屬符號,在印度各地舉辦了多場以“達善”為賣點的大規模宗教儀式,成千上萬的信徒排著隊和她擁抱,場面極其震撼。當這樣的場景通過圖片和錄像傳到西方後,激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西方人哪見過這個啊?!於是阿瑪趁熱打鐵,於1987年開始在印度之外的地方舉辦“達善”儀式,果然一炮打響,從此邀約不斷,阿瑪也藉此機會當上了很多歐美信徒的心靈導師。

就這樣,一個來自神祕東方的文化IP和一個來自現代西方的高效管理團隊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迸發出巨大的能量。

印度人為什麼如此“好為人師”呢?我從英國利茲大學宗教研究所的金·諾特(Kim Knott)教授撰寫的一本《印度教簡史》中找到了答案。根據她的研究,早期印度教就是一個追求真理的人向智者尋求答案的過程,但當時的雅利安人沒有文字,於是智者的回答都是用嘴說出來的,不在場的人沒辦法自學,所以印度教特別強調師徒關係,印度人喜歡找心靈導師的傳統就是這麼來的。

梵文被髮明出來後,印度教經典都被寫進了書裡,教徒們可以不用找心靈導師了。但不認字的普通民眾還是沒有辦法,於是印度教漸漸分化成兩派,少數學者們繼續朝著追求真理的方向前進,多數老百姓則不再指望從印度教教義中尋找人生答案,而是將其世俗化,變成了一種實用主義的宗教。事實上,印度教之所以在印度老百姓中如此流行,正是因為它教人去追求一種世俗意義上的成功,比如發家致富、受人尊敬、被人喜愛,以及死後獲得解脫等等。印度教徒們去廟裡拜神,只是為了從神靈那裡獲得力量,幫助他們實現這些世俗目標而已。

但在這個轉變過程中,印度人喜歡拜心靈導師的傳統並沒有丟失,只不過此時的心靈導師已不再專指那些有學問的智者,而是特指那些有個人魅力的,甚至有時瘋瘋癲癲的神祕人物,他們似乎有某種魔力,能夠幫助信徒們和神靈對話,更好地從主那裡獲得力量。一個人只要能滿足上述這幾個條件,即使他是一個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低種姓賤民,抑或是一個不熟悉印度教經典的普通婦女,都可以成為印度人的心靈導師,阿瑪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如果西方民眾知道這裡面的區別,恐怕就不會那麼容易地被阿瑪在印度一呼百應的場景所迷惑了。但是如果你不知道的話,那種場面確實非常震撼,會讓你誤以為她真的有某種魔力。

諾特教授認為,早期西方宗教研究者們把關注重點放到了印度教的典籍上,忽略了印度教的各種複雜儀式和宗教活動,以及這背後所代表的世俗意義,這就導致西方人誤以為哲學思辨就是印度教的核心內容。再加上最早傳入西方的是印度教六大哲學門派中最正統的吠檀多(Vedanta)派,尤其是其中的一個名為“不二論”的分支學派在西方最為流行。這一派認為宇宙的終極真理“梵”和個體的“我”是一回事,每個人都可以是上帝。這種思想和上世紀60年代流行起來的嬉皮士風潮不謀而合,立刻得到了叛逆青年們的熱烈響應。以“披頭士”為代表的一大批搖滾歌星紛紛跟著自己的心靈導師去印度修行,並通過自己的影響力把印度宗教擴散至主流社會,這就是為什麼基於印度教的心靈導師在歐美國家如此流行的原因。

但是,這些心靈導師可不會僅僅滿足於為信徒答疑解惑,他們要建立屬於自己的宗教。在如今這個反智主義盛行的時代,宗教的土壤已經準備好了,種子們只要找到一塊屬於自己的地盤,就可以開始生根發芽了,阿瑪就是眾多種子當中的一顆。

為什麼印度盛產心靈導師?我陰差陽錯走進一家道場,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

在道場廚房幫廚的志願者(視覺中國供圖)

“新宗教”的誕生

從圖書館出來,向左轉進一條小巷,眼前出現了一幢孤零零的小平房,門前有一堆人正在打坐,原來這就是阿瑪小時候住過的那間牛棚,基金會將其改建成一座紀念館,裡面放著幾張阿瑪小時候的照片。信徒們相信這地方有某種魔力,在此打坐冥想一定會有奇效,所以都跑這裡來了。

任何一種新宗教的誕生,都需要在適當的時候引入個人崇拜的元素。釋迦牟尼活著的時候禁止偶像崇拜,不允許佛教寺廟裡出現他的頭像,但後來大家還是把祖師爺定下的規矩給破掉了,因為沒有頭像就沒有親和力,沒法進行偶像崇拜,太影響傳播了。

當然了,阿瑪還活著,牛棚再好也不如阿瑪本人親自登場。那天下午道場裡流傳著一條小道消息,說阿瑪有可能在下午5點左右親自組織一場公開的打坐冥想儀式,地點未知。於是大家就像沒頭蒼蠅一樣到處亂竄,生怕錯過了開頭。不少人相信阿瑪會去海灘上打坐,因為那裡涼快,還能看日落,所以下午4點時海灘上就擠滿了人,生怕來晚了沒地方了。但最終阿瑪還是選擇了禮堂,那裡畢竟地方大,音響系統又是現成的,而且有電風扇幫忙,並不會太熱。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這種大型集體打坐冥想活動,心裡還是很好奇的。到了之後才發現,男女居然是分開坐的,原來阿瑪一生未婚,對於男女之事一直很有戒心。比如道場裡不允許男女公開表達愛意,夫妻也不行。

現場來了很多印度本地人,尤以婦女和老年人居多,我還看到了很多坐輪椅的殘疾人,看來阿瑪確實很受當地弱勢群體的歡迎。這一點倒也很容易理解,比起外面鬧哄哄的街道、擁擠不堪的人流和橫衝直撞的汽車摩托車,這裡簡直是老弱病殘者的天堂。

所謂打坐冥想,真的就是坐在那裡一動不動。阿瑪坐在舞臺的正中央,兩邊各有一架電風扇對著她吹,面前還有一臺攝像機正對著她的臉,把她的一舉一動都放大到禮堂兩側的大屏幕上,很像是在看一場獨奏音樂會。阿瑪先是簡單地交代了幾句冥想的要領,翻譯將其翻譯成英文,然後她便一動不動地進入了冥想狀態,大家也學著她的樣子閉上了眼睛。禮堂裡立刻變得鴉雀無聲,只能聽到電風扇在嗡嗡地響,以及一群烏鴉在嘰嘰喳喳地叫。

舞臺正前方有一小塊地方是沒有椅子的,在那裡打坐的是最虔誠的信徒,採取的是標準的蓮花坐姿。但大多數人都坐在椅子裡,不用擔心腿麻。雖然如此,我只坐了一會兒就有點受不了了,倒不是因為身體不舒服,而是因為太無聊了。一個人啥也不做,閉著眼睛瞎想,能想出什麼偉大的真理呢?

為了打發時間,我開始觀察周圍的人,很快就發現有好幾個人都在打瞌睡,頭一垂一垂的。還有個小男孩一直在不解地望著自己的媽媽,大概他無法理解為什麼媽媽明明沒有睡著,卻突然就閉上眼睛不說話了。

我本以為這場冥想最多堅持半小時就該結束了,沒想到竟然一直延續了一個半小時。我不好意思走,人也觀察膩了,到後來自己也開始胡思亂想起來。事後想來,這個經歷還挺新鮮的,因為我從來沒有像這樣大白天啥事不做地發呆過這麼長的時間。問題在於,今天的我死活也想不起來當時的我腦子裡都在想些什麼,這種冥想到底有什麼意義呢?我唯一能想到的理由就是先把大家的腦子放空,便於洗腦。

冥想活動結束後是唱歌環節,阿瑪帶領那支道場御用樂隊為大家唱歌,雖然歌詞都是當地語言,我一句也聽不懂,但不得不承認音樂還是很好聽的,尤其當大家一起合唱時,聲音在地板和天花板之間來回傳遞,引發了強烈的共振效應,很容易激發起信徒們強烈的集體歸屬感。阿瑪自始至終都高舉著雙手,臉上保持著一種極度瘋狂而又極度喜樂的複雜表情,彷彿她不是在唱歌,而是在把自己的生命獻給神。我注意到臺下觀眾也是這種癲狂的表情,不少人甚至邊哭邊唱,人類的情感共鳴能力真的是太強大了。

唱歌環節又進行了一個多小時,我的肚子已經餓得咕咕叫了,真不知道大家哪兒來的力氣。就這樣一直唱到8點多鐘,終於進入了最後一個環節,阿瑪要當場回答信徒們的問題。我立刻來了興趣,很想聽聽她的真實水平到底如何。

主持人把話筒交給了一位女性,她的問題是:我們究竟應該如何忘掉那些不美好的過去呢?

“你們應該明白,任何美好的事情都可能有一個不美好的過去,比如每一顆閃閃發光的鑽石都曾經經歷過高溫高壓的洗禮,每一條清澈的河流都曾經有過泥沙俱下的時段。”阿瑪通過那名翻譯這樣說道,“所以我們應該關注當下的快樂,忘掉過去的煩惱,那是沒有意義的。這就好比說你去山裡度假,當地人多收了你5盧比,如果你為這件事耿耿於懷,那就會影響你的心情,讓你忘記你曾經在山裡度過的那段美好的時光。”

這個回答非常簡單,幾乎等於啥也沒說,但阿瑪巧妙地運用了比喻的手法,格調立刻就上去了。果然聽眾們連連點頭,似乎領會了一個了不得的真理。

話筒傳到第二個提問者,同樣是一名婦女。她開始藉機陳述自己的觀點,說了半天都沒有提出一個問題。主持人粗暴地打斷了她:“你這個問題太長了,阿瑪也很累了,今天的活動就到這裡吧。”

就這樣,我期待了很久的提問環節草草結束了。我看了下手錶,剛好8點半,這場公開打坐冥想儀式足足進行了3個半小時。我感覺自己像是目睹了一個新宗教的誕生,當年釋迦牟尼在鹿野苑開壇講經的場面也不過如此吧。對於我個人來說,在這3個半小時裡沒有學到任何有用的知識,性價比太低了。但對於信徒們來說,也許這就是他們最美好的時光。尤其是那些從附近鎮子裡趕過來的農民們,相比於外面的烏煙瘴氣,這座道場簡直就像天堂一樣美好。

這一點很像印度教,只有少數人會去鑽研宇宙真理,大多數信徒要的就是那種儀式感。廟裡的神龕並不能回答他們的任何實際問題,卻能讓他們獲得寶貴的心理安慰。

尾聲

冥想儀式剛一結束,門外立刻湧進來一大群民工,他們是被道場僱來修廟的,剛才顯然並沒有參與打坐冥想儀式。但一日三餐都是在禮堂裡吃的,平時的晚餐7點開始,今天晚了一個半小時,他們應該已經很餓了。果然,他們迅速排成一排,等著廚師們把晚餐端上來。

望著這群身材瘦小、皮膚黝黑的民工,我突然意識到種姓制度到底是怎麼一回事了。這個制度當然是不對的,一個人的未來不應該被他的出身所限制。但是,這個世界確實存在階層之分,因為不同的人群對於生活的需求是非常不一樣的。對於這群民工來說,打坐冥想是別人的事情,他們需要的只是一碗米飯和一勺咖喱而已。

阿瑪的擁抱確實很有力量,只對需要擁抱的人才有價值。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