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崔璞玉

“年薪100萬,45萬的個稅政府幫交30萬”,深圳市的這道“求賢令”將中國各地方興未艾的“搶人大戰”推至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事實上,不僅在中國,全球各國對於人才的爭奪都非常激烈。無論是美國、德國,還是日本都非常重視對優秀人才的吸納。所不同的是,我國大部分城市在招攬人才方面只簡單地將學歷作為硬性標準,且吸引人才的手段大多圍繞落戶以及落戶相關的購房資格展開,而發達國家對人才的要求更加細化。

比如,美國和德國明確表達了對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人才的偏愛,同時,擁有重商傳統的美國對高淨值人士也青眼有加,而老齡化嚴重的德國和日本近年來向更多沒有高學歷、但擁有一技之長的“藍領”人士打開大門。

美國:“STEM”人士更受青睞

早在上世紀30年代,美國就開始致力於從海外尤其是歐洲吸納優秀人才。二戰期間,美國吸納了一批世界頂尖的科學家,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物理學家愛因斯坦,這使得美國科技和軍事實力空前強大。二戰後,嚐到了甜頭的美國人開始主動利用其移民政策,吸引國外高素質人才。

高素質人才中,從事STEM(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的人才尤其受到美國政府的重視。

早在2006年,時任美國總統的喬治·布什就在《美國競爭力計劃》中提出,培養具有STEM素養的人才是全球競爭力的關鍵,布什政府宣佈為該計劃投資1360億美元,支持美國科技與教育的發展。

2008年金融危機後,奧巴馬政府對持有STEM學位的外國留學生推出一項特別優惠,將他們的OPT(Optional Practical Training)實習工作期由12個月延長至29個月,幫助他們尋找到合意的工作。而普通專業的外國留學生OPT期限只有12個月。2016年,持有STEM學位的外國留學生OPT期限被進一步延長至36個月。

此外,專業人士,包括律師、會計、醫生和工程師等,更容易獲得美國的移民許可。比如,擁有學士學位及五年相關工作經驗的外籍專業人才,若能得到美國僱主的背書,可以向美國政府申請“優秀人才移民簽證”。滿足“傑出”標準的外籍人士,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申請“傑出人才移民簽證”。“傑出人才”主要包括三種:一是在科學、藝術、教育、商業、或體育五大領域取得很高成就,並享有國家級或國際性聲譽的傑出人才;二是在特定學術領域取得國家級或國際性聲譽,並至少執教或從事研究工作三年以上的傑出教授或研究人員;三是被跨國公司調任到美國、並獲得美國公司永久聘任的跨國公司經理或總裁。

除了專業人才,高淨值人士也是美國重點招攬的對象。

高淨值人士能帶來鉅額財富,對於歷來重視商業和金融的美國來說是十分重要的資源。相比歐洲發達國家,美國對富人更為友好。美國的富人和中產階級不需要繳納高額的稅費來補貼窮人。比如,目前美國個人收入所得稅的最高邊際稅率為37%,英國和法國的這一稅率均為45%,法國在1995年至2018年間的平均最高邊際稅率甚至高達51.9%。

和技術移民相比,投資移民的申請條件較為寬鬆,而且從申請到入籍的過程也比較快。申請人只需在美投資100萬美元,或者在高失業率地區的商業項目中投資50萬美元,同時在2年內創造10個全職崗位,投資者及其家屬就可獲得美國有條件居民身份,並在兩年後變成永久居民。這在最大程度上對海外高淨值人士打開了大門。

根據財富研究機構新世界財富(New World Wealth)發佈的最新“全球財富遷移報告”,2018年,全世界大約有10萬多位財富超過100萬美元的高淨值人群從他們的母國移民海外。其中,有約10000名富豪前往美國。

不過,自從唐納德·特朗普當上總統後,美國的移民政策有不斷收緊之勢,包括修建“隔離牆”來應對南部邊境的非法移民,宣佈終止向多國公民提供“臨時保護身份”等。

5月,特朗普還宣佈了一項新的移民政策,計劃改革現有移民制度,採用積分制“擇優”向申請者發放工作簽證或綠卡。但分析人士認為,該法案由於未照顧到民主黨人關注的利益,在國會通過併成為法案的前景並不樂觀。

德國:學歷不再是硬性規定

提起德國,人們會很自然地想到德國的汽車、機械設備及其強大的工業,“德國製造”已經成為頂級技術和質量的代名詞。這一切並非憑空而來,而是與德國政府重視技術和技術人才息息相關。

2012年,也就是德國政府正式提出“工業4.0”戰略的前一年,德國推出了旨在吸引高技術移民的歐盟“藍卡”。該藍卡通常發放給非歐盟國家的大學畢業生,申請者須已在歐盟國家找到工作,年收入達5.36萬歐元的水平。不過,數學、信息技術、自然科學和醫學領域的學生只需年收入達到4.18萬歐元便可提出申請。

截至2018年底,德國共發放了逾十萬份歐盟藍卡,僅2018年就發放了27241份,比前一年增長了25%。德國居留法規定,藍卡持有人在拿到藍卡33個月,同時也繳納同等時長的養老保險,並具備了德語A1水平後,就可以獲得長期居留權。

另一方面,德國雖然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實力雄厚,但也是歐洲乃至全球老齡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65歲及以上人口比例超過20%。近年來,隨著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劇,德國國內面臨的勞動力缺口越來越大,許多企業遭遇了招工難。

去年3月,德國工商聯會發布的一份調研稱,勞動力短缺已經危及到這個國家的經濟,足有160多萬個空缺崗位難以填補,尤其在建築業、酒店服務和老年護理等領域。根據德國工商聯會對2.4萬家企業的調查,幾乎每兩家企業中就有一家無法為空缺崗位找到合適的長期任職人選。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德國政府在去年底出臺了《具備專業技能的工作人員移民法》草案,擬向更多沒有高學歷、但是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打開大門。

相比歐盟“藍卡”,《移民法》草案沒有對學歷、工資水平作出硬性規定,而且還取消了針對非歐盟國家就業申請者的所謂“優先審核”限制。按照現行政策,只有被德國勞工局認為該職位無法在歐盟境內找到合適人選時,非歐盟地區的申請者才可獲得工作許可。但是《移民法》草案表示,只要申請者能找到工作,就證明德國經濟是需要他們的。

不僅如此,《移民法》草案還大大降低了非歐盟國家就業者進入德國尋找就業機會的門檻。有專業背景的人才或高校畢業生,可以在沒有得到具體就職邀請的情況下,進入德國半年尋找工作,前提是不申領社會福利,且具備相應的德語水平。

本月早些時候,《移民法》草案已在德國聯邦議院通過,接下來還需獲得參議院批准和總統簽字。分析人士認為,該法案的通過並無懸念,或最早於明年年初生效。

由於對移民較為友好,德國總理安吉拉·默克爾一度是歐洲最歡迎的政治領導人,不過她也因此而遭到“反噬”。

隨著非法移民問題在德國內部引發越來越嚴重的反對和分歧,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基社盟在去年的地方議會選舉中遭遇滑鐵盧,她本人也宣佈在2021年總理任期結束後不會謀求任何政治職位,持續了13年的默克爾時代即將迎來落幕。

日本:從拒絕移民到歡迎外國藍領工人

相比德國,日本對待“移民”的態度更為保守。由於日本是個單一民族的島國,且國土面積比較小,民眾擔心大量移民湧入可能會造成失業、治安混亂等一系列社會問題,因此,長期以來,日本政府執行相當嚴格的移民政策。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少子化日益嚴重,日本政府近期也開始放鬆移民政策,擴大工作簽證發放的範圍。

為了振興日本經濟,2012年5月,日本政府推出了“積分制高技能外國專業人才”簽證。根據學歷、入職年數、收入、資格證書和日語能力等要求,對申請者進行評分,達到70分以上的人,可以獲得此類簽證。合格的候選人通常是高級學術研究人員、技術專家或企業高管。

同時,日本政府降低了外國人獲得永久居住權(也就是成為“移民”)的門檻。過去,在日本要獲得永久居住權,原則上必須連續在日本居住10年,期間至少連續工作5年。2012年上述政策推出後,如果持有高級人才簽證,獲得永居權的時間便由10年縮短至5年。

2017年4月,日本政府進一步放寬政策,持有高級人才簽證的外籍人員在日本居住三年後就可以申請永久居留權。而且如果申請者的分數可以達到80分,則只需一年就可以申請永居權。另外,高級人才簽證還允許攜配偶和子女一起在日本居住,配偶甚至可以在日本全職工作。

為了鼓勵更多外籍勞動力來到日本,去年12月,日本國會修訂了《出入境管理及難民認定法》。根據新法案,外籍勞動者如果具備特定的職業技能和日語能力,可向日本移民管理部門申請兩類簽證。這也是日本政府首次允許企業僱傭外國藍領工人。

第一類簽證是“特定技能1號”,申請人在建築、農業、醫護等14個行業工作,簽證有效期最長5年,不得攜帶配偶和子女赴日;第二類是“特定技能2號”,申請人在建築或造船行業具備熟練技能,簽證續簽次數不受限,可以攜配偶和子女赴日。

新法實施後,工作簽證的範圍首次擴大到了日本急需人手的農業、建築、護理以及飲食行業等14個勞動力密集型領域。其中,情況最迫切的護理業擬在未來5年內引進6萬人,其次是餐飲業和建築業,各擬引進5.3萬人和4萬人。

不過,日本民眾對開放國門的政策似乎並不“買賬”。日本共同社去年12月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只有24.8%的受訪者支持該法案,反對者則高達65.8%。

為了安撫民眾,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不得不表示,日本“只接納具有特定技能的外國勞動者,並安排他們在真正需要的部門工作”,如此做並非要推翻之前的移民政策。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