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不僅自己獨身,還要求大家和她一樣保持單身

都鐸王朝最後一任女王伊麗莎白一世,在女性鳳毛麟角的年代,單身了一輩子。

即使歐洲所有的貴族對女王的嫁妝虎視眈眈,垂涎欲滴,但沒有人能夠摘得“女王的丈夫”這顆明珠。

三歲時母親安妮·博林被砍頭,九歲時繼母凱瑟琳·霍華德又被砍頭,長大後自己又被姐姐血腥瑪麗送進倫敦塔,伊麗莎白一世比任何人都明白,被人分享權力後,她有多危險。

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不僅自己獨身,還要求大家和她一樣保持單身

所以,她決定一輩子獨身。民眾如果需要女王有一個丈夫,她就宣稱自己的丈夫就是自己的國家——英格蘭。

憑藉這個,女王贏得了大眾的好感。她成了大家敬愛的女王。

問題是,女王獨身了一輩子,這個決定裡有幾分是女王個人真心的選擇,有幾分又是迫於局勢和權力爭鬥無奈做出的妥協呢?

看看女王對待周邊人的態度就能得到答案了。

女王的周邊人,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己的繼承人,一類是自己的侍女。

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的繼任者是自己的甥孫詹姆斯一世。甥孫就是外甥女的兒子。她的母親是伊麗莎白女王一世的宿敵之一,蘇格蘭瑪麗女王。

其實,在詹姆斯一世之前,伊麗莎白一世還有另外兩位繼承人,她們就是九日女王簡·格雷的兩個姐妹,凱瑟琳·格雷和瑪麗·格雷。

這兩個人是伊麗莎白的表外甥女。在九日女王簡·格雷因為王位鬥爭喪命後,這兩姐妹在瑪麗一世和伊麗莎白一世初期,不僅保住了性命,還在宮廷中享有不錯的地位。

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不僅自己獨身,還要求大家和她一樣保持單身

按照亨利八世的安排,這兩姐妹有王位繼承權,繼承權優先於蘇格蘭瑪麗女王一脈,因為他們已經是蘇格蘭王族了。

因此伊麗莎白一世上臺後,對這兩姐妹也是嚴加“關照”。

西方的女性君主,最吸引求婚者的一點就是一旦和女王結婚,就能憑藉婚姻,取得統治權力。

伊麗莎白一世為了這一點,終生都不願意結婚,就是不想別人分享她的統治權。她還擔心她的敵人在自己的身上看不到希望,就把主意打到自己的繼承人身上。要知道,她潛在的繼承人,格雷兩姐妹,凱瑟琳和瑪麗,也是女兒家呀。

女王對兩姐妹的婚事非常上心。上心的方式不是給兩姐妹找到好的姻緣,而不是不允許她們姐妹。

首先逆了女王龍鱗的人是姐姐凱瑟琳。凱瑟琳祕密和愛德華·西摩祕密結婚。愛德華·西摩是亨利八世第三任王后簡·西摩的外甥。

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不僅自己獨身,還要求大家和她一樣保持單身

凱瑟琳的血緣關係和伊麗莎白最近,加上亨利八世的繼承法案安排,以及她的新教信仰,都使得她是伊麗莎白一世的王儲人選。

凱瑟琳祕密結婚,令女王大發雷霆。她認為凱瑟琳和愛德華·西摩結婚,是針對自己王位的一場陰謀。一旦凱瑟琳誕下孩子,她的政敵就有藉口,擁戴凱瑟琳上位,廢黜自己。更何況,任何王室成員的婚姻,必須得到女王和議會的同意,才算是合法婚姻,凱瑟琳的決定,令局面更加複雜棘手。

瘋女胡安娜不就是如此嗎?她有西班牙的王位,但是兒子藉此把她軟禁起來,自己掌握大權。

伊麗莎白一世知道凱瑟琳祕密結婚而且懷孕後,下令把凱瑟琳和愛德華·西摩立即關進倫敦塔。就連幫隱瞞此事的侍女也一同入獄。

在獄中,凱瑟琳生下了兒子。但是女王和議會始終不承認凱瑟琳和丈夫愛德華·西摩的婚姻合法,兩個人的兒子淪為私生子。伊麗莎白去世後,凱瑟琳之子的優先繼承權直接被忽略,以便給詹姆斯一世讓路。

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不僅自己獨身,還要求大家和她一樣保持單身

女王下令凱瑟琳和兒子永遠不可以見面。凱瑟琳活著走出了倫敦塔,沒有成為另外一縷喪命倫敦塔的冤魂,但終生監禁,一生都沒有獲得女王的諒解。在失去自由七年後,凱瑟琳在1568年死於肺炎,年僅二十七歲。

凱瑟琳·格雷的妹妹沒有汲取瑪麗·格雷姐姐凱瑟琳的教訓。同樣在沒有獲得女王許可的情況下和王宮侍衛托馬斯·凱斯結婚。女王發覺後,雷霆之怒再起。瑪麗的處境不比姐姐好多少。托馬斯·凱斯下獄,瑪麗被趕出宮廷,趕到鄉下做自己的lady去。

十年後,1578年,瑪麗·格雷逝世,伊麗莎白再也沒有血緣相近的繼承人了。

如果說,伊麗莎白女王不允許兩位女性繼承人結婚,出於政治安全的考慮,可以理解,但是伊麗莎白一世不允許身邊的侍女結婚,就顯得不近人情了。

這似乎表現了女王的嫉妒。她不能享受世俗的歡樂,她的侍女也不行。女王不能享受的“閨房之樂”,別人也不能得到。

對於一般的貴族小姐來說,能夠成為女王的貼身侍女,是一向無上的榮耀。這會讓侍女的社會地位顯著一生。

在電影《絕代豔后》中,能夠進入王后瑪麗·安託瓦內特的房間伺候她起床的人,必須是這個國家最頂級的貴族夫人或小姐。要麼是同王室有血緣關係,要麼是家族的頭銜夠高級。同理可見,伊麗莎白一世的侍女隊伍有多高級。

女王有個侍女就寧可冒天下之大不韙,一定要結婚。她哪裡知道,對於女王的侍女來說,“不婚不育”真的是道保命符。

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不僅自己獨身,還要求大家和她一樣保持單身

一位叫做阿倫德爾的侍女,鼓起勇氣向女王請求,讓她結婚。一開始女王表示,只要她的父親同意她結婚,她就可以得到女王的許可,離開宮廷。但是最後女王反悔了,阿倫德爾永遠都不可能得到女王的首肯。

女王的侍女們如果要結婚,估計只能放棄身為侍女的榮譽,離開宮廷。如果不能放棄宮廷耀眼的繁華,只能和女王做出一樣的選擇,一起將獨身進行到底。

這樣的情節在電影《伊麗莎白2:黃金時代》也有體現和影射。當爵士瓦特·雷利和伊麗莎白最寵愛的侍女貝絲祕密結合並且懷有身孕時,伊麗莎白一世暴跳如雷,情緒失控的女王親自動手打了侍女,把貝絲稱為叛徒。當然,在影片裡伊麗莎白女王舉止失措,還有她的醋意在作祟。她對爵士瓦特·雷利有種說不出口的情愫。

童貞女王伊麗莎白:不僅自己獨身,還要求大家和她一樣保持單身

當女王真正和獨身的人生選擇達成和解時,人生已經過了大半。她選擇獨身,並不代表她一生和愛情絕緣。年少時期,在倫敦塔遇到的那個少年,和她一起渡過人生危機的羅伯特·達德利,成為女王永遠的情人。有傳言稱,女王在臨終前,一直呼喚的也是羅伯特的名字。

伊麗莎白一世因為童年父母的婚姻悲劇,加上常年身處政治陰謀的旋渦中,理智的她,對婚姻保持了一種警醒和防備的狀態。未婚對伊麗莎白一世有著巨大的好處,她以婚姻為籌碼,在各個大國之間虛以為蛇,為國家謀求利益。

身在世俗中,而且是在非常傳統的社會時期,女王內心肯定也對婚姻有過美好的幻想和期待。女王的幻想和期待還會不斷放大,因為她一生都沒有機會得到姻緣這種東西。她內心充斥著矛盾。在獲得放下和諒解之前,女王對身邊的人要結婚的決定,秉承一種非常苛刻的態度,似乎也找到了答案入口。

《伊麗莎白2:黃金時代》結尾,女王終於能夠平靜接受了貝絲和瓦特·雷利的婚姻,也接受了自己一生無丈夫無兒無女,接受了身為童貞女王的命運。

這大概就是後人對這位女王單身動機最為善意的猜測和理解了。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