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美國中央司令部列為恐怖組織,伊朗反擊的火力有多猛 | 京釀館


把美國中央司令部列為恐怖組織,伊朗反擊的火力有多猛 | 京釀館

美國當然有很多辦法殺傷伊朗,卻並沒有能力殺死這個隔裡海與俄羅斯相望、中東“什葉之弧”業已成形的中東大國。

把美國中央司令部列為恐怖組織,伊朗反擊的火力有多猛 | 京釀館

資料圖,圖文無關,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文 | 陶短房

一、兩個新增“恐怖組織”

4月8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一份聲明中宣佈,鑑於伊朗革命衛隊(CGRI)“積極參與、資助和推動恐怖主義行為”、“應該對中東的不穩定負主要責任”,美國將自4月15日起把其列入其國務院“恐怖組織”黑名單。

在此之前,美國官方“恐怖主義”黑名單上的外國組織共有68個,包括“基地組織”、“伊斯蘭國”、西班牙巴斯克“埃塔”等非官方組織,和黎巴嫩真主黨等“半官方組織”。

而伊朗革命衛隊成立於1979年伊朗革命後,是伊朗國內覆蓋面廣泛、影響深遠的官方組織和“第二武裝力量”。

將一個主權國家的官方組織列入“恐怖組織”黑名單,特朗普可謂又開創了一個先例。

針鋒相對地,4月9日,伊朗最高國家安全委員會(SNSC)宣佈,將美利堅合眾國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將美國在中東的最高軍事指揮機構--美國中央司令部列為“恐怖組織”。

在包括伊朗在內的許多國家媒體報道中,伊朗方面的“還擊動作”被簡單卻並不十分準確地概括為“把美國軍隊列為‘恐怖組織’”。

二、特朗普打算幹什麼

自上任以來,特朗普出於“逢奧巴馬必反”和支持以色列兩大目的,將美國中東戰略的大格局,建立在“以伊朗為假想敵,構築美國-以色列-沙特‘鐵三角’”的基礎上。

2018年5月,美國不顧以色列、沙特以外幾乎全世界所有國家的反對,執意單方面退出了此前“5+1”(聯合國安理會“五常”加德國)和伊朗好不容易達成的核協定,對伊朗重新施加一輪又一輪制裁、禁運,並不斷向自己的盟國和貿易伙伴施壓,試圖逼迫後者加入對伊朗“檢疫隔離”的行列。

儘管在臺面上,特朗普政府也偶爾會說“不以顛覆伊朗現政權為目標”,但其團隊如國家安全事務顧問博爾特不時會說漏嘴,冒出諸如“就是要弄死他們”這種意味的話風。

此番把伊朗革命衛隊列入“恐怖組織”黑名單,不過是這一路數的一脈相承。

正如特朗普所言,列入國務院“恐怖組織”黑名單,意味著任何人或機構一旦與伊朗革命衛隊做生意,就可能被美國指控為“資助恐怖組織”,並遭到美方的制裁。

而美國反恐協調員賽恩斯則進一步強調,任何對革命衛隊的物質支持都會被視作“聯邦犯罪”,這意味著“對伊朗施加最大壓力的又一步驟”。

不過也有許多觀察家冷眼旁觀地指出,特朗普及其團隊大約也並不見得相信,這“天外飛仙”般的一筆,能對伊朗構成多大的新增壓力,但他們一定認為這招能幫內塔尼亞胡一把。

既然此前特朗普能讓美國承認以色列對戈蘭高地的主權要求,那麼在國務院黑名單裡多添上伊朗革命衛隊這個新“恐怖組織”,又算得了什麼?

把美國中央司令部列為恐怖組織,伊朗反擊的火力有多猛 | 京釀館

伊朗最高領袖阿亞圖拉·阿里·哈梅內伊。 圖/新京報網

三、“我們都是革命衛隊”

4月9日的伊朗議會裡,數十名伊朗議員身著深藍色的革命衛隊制服,異口同聲地發出針對美國此番行為的猛烈抨擊,並表示“此刻我們都是革命衛隊”。

耐人尋味的是,在這些表態者中不但有保守派、強硬派議員、官員,也有傳統上持中立、溫和態度的議員、官員,甚至經常發表批評伊朗體制、批評革命衛隊言論的自由派議員。

與此相應的,伊朗媒體的反應也是異口同聲,不但官方、半官方媒體如此,就連一貫對革命衛隊“不感冒”的一些媒體,此時此刻也是一副同仇敵愾的腔調。

有人指出,美國這次單邊行為,會極大激怒伊朗這個在中東素以強烈民族自尊心著稱的國家朝野的憤怒,他們在平時或許內部分歧激烈,其中許多人通常也並不見得喜歡革命衛隊,但此時此刻他們別無選擇。

伊朗總統魯哈尼並不是改革派,而素來以溫和著稱,此次他也同樣發出了憤怒的聲音。

特朗普上臺以來罔顧契約的一步步做法,都毫無例外地擠壓著魯哈尼和任何伊朗溫和派、改革派的迴旋空間,在“即便妥協也毫無回報”的現實面前,他們只能選擇要麼閉嘴,要麼和強硬派一起秀肌肉。

當然,倘若特朗普想要的僅僅是繼續拆前任奧巴馬的臺,以及再挺一把內塔尼亞胡,就另當別論了--但此前在戈蘭高地上的冒險,已讓“鐵三角”一角的沙特阿拉伯,因倍感尷尬而不得不選擇公開反對和譴責這一做法。

這也削弱了沙特阿拉伯為特朗普此番行為鼓掌歡呼的動能--要換平時,沙特這個伊朗教派、民族、地緣政治“三重死敵”,早就高興得不能自已了。

更尷尬的是,從目前以色列選舉初步結果看,“助選效應”也十分勉強:3個票站調查中兩個都顯示,內塔尼亞胡所屬的利庫德集團已喪失了議會第一大黨資格,儘管通過和右翼小黨的聯盟,他仍有望繼續留任總理,但無論如何這很難算作一場“勝選”。

英、法、德等歐洲盟國對美國此舉的態度也十分冷淡和保留,不是保持緘默就是呼籲“冷靜”。很顯然,它們對特朗普單邊退出伊朗核協定也並不感冒,就更不用說為這次的“壯舉”搖旗吶喊了。

四、雖然“相殺”只是嘴炮

中國古代南北朝時,北朝官修史書將南朝一概貶稱為“島夷”,而南朝則將北朝統統貶稱曰“索虜”,就這麼對罵了幾十年也終究沒把彼此罵出個好歹來,最後還是要等到隋朝這個“後起之秀”來收拾局面。可見“嘴炮”是轟不死人的。

伊朗畢竟只是個地區大國,缺乏反制美國的有力手段,所以宣佈“美軍”為恐怖組織嚇人度固然更高,但不會有什麼殺傷力。

至於美國,當然有很多辦法殺傷伊朗,卻並沒有能力殺死這個隔裡海與俄羅斯相望、中東“什葉之弧”業已成形的中東大國。

或者乾脆說,口水戰能做到的,毀約、禁運和制裁都可以做得更好。毀約、禁運和制裁都做不到的,“口水戰”就更做不到了。

順便普及一個常識,早在1984年,美國就已經把伊朗列入國務院“支持恐怖主義國家”黑名單。這個更“高大上”的黑名單上,迄今也只有三個半國家(三個是敘利亞、蘇丹和伊朗,半個是朝鮮)。

根據美國《與敵國貿易法》,跟被列入“支持恐怖主義國家”名單上的國家做生意或發生金融關聯,都可能遭到美方制裁、起訴。

也就是說,在伊朗整個國家都被列入“大黑名單”,且特朗普還不斷“打補丁”(伊朗方面統計稱,僅過去兩年美國就追加了25項禁運和制裁細則)的情況下,有沒有這個“小黑名單”,還有多少實際意義可言呢?

□ 陶短房(專欄作家)

編輯:王言虎 校對:王心

推薦閱讀:

禁民辦校“考家長”,避免“拼爹”入學|新京報社論

世行新行長,是否不利於發展中國家|新京報快評

“山東疫苗案”涉案者因漏罪加刑,司法正義不打折扣|新京報快評

嶗山景區散佈6萬多墳墓,生態欠賬需補了|新京報快評

“殘疾按摩師反殺入室行凶者”,認定防衛過當有待商榷|新京報快評

把美國中央司令部列為恐怖組織,伊朗反擊的火力有多猛 | 京釀館


把美國中央司令部列為恐怖組織,伊朗反擊的火力有多猛 | 京釀館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