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TA金融戰打響:攜程推金服落點國際化

移動互聯網 攜程 旅遊保險 金融 時代週報 2017-05-18

時代週報特約記者 陸一夫 發自廣州

作為近年發展最迅速、市場規模極為龐大的場景,旅遊出行在金融化上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目前包括攜程、途牛、飛豬等OTA平臺也成為旅遊+金融的積極推進者,先後在互聯網金融上發力,推出了保險、消費金融以及跨境購物等相應業務。

得益於近年出境遊的升溫,大量的金融需求被激發。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的報告指出,2016年中國的境外旅遊同比增長4.3%,市場規模已經達到1.22億萬人次,包括酒店、旅行團費、購物、餐飲等消費環節貢獻了1098億美元。

攜程集團高級副總裁、攜程金服CEO章婷婷在接受時代週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攜程金服的主要落點是中國旅客身上,其圍繞著海外購物優惠、退稅、外幣兌換、信用卡等方面切入用戶的金融需求。

2017年將成為旅遊金融的分水嶺,在市場進入爆發期後,OTA平臺對金融業務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一旦錯過這風口將錯過下一個萬億市場。易觀智庫在一份關於中國互聯網金融的報告中認為,隨著互聯網金融各領域監管細則逐步實施,2017年旅遊金融將進入高速發展,2020年後進入成熟期,部分在線旅遊企業中,金融業務將有望超過旅遊業務成為主要利潤來源。

在旅遊+金融這一細分領域裡,除了互聯網公司所掌握的流量和規模和數據積澱外,金融牌照的囤積是另一個重要的壁壘。章婷婷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攜程金融已經獲得多項金融牌照,能夠為用戶提供存款證明、保證金貸款、消費金融等旅行金融產品,這逐步完善攜程金融的生態閉環,加速完善一站式旅行金融服務。

海外遊購打開金融需求

旅遊金融並非什麼新鮮事物,在OTA行業發展之初,各個平臺幾乎都會針對機票、酒店等場景推出相應的保險服務。不過,在線旅遊平臺深度介入金融領域要從2011年開始算起,彼時第三方支付日益成成熟、徵信體系的完善讓消費金融等新興業務得以構建。

互聯網金融徹底爆發,讓眾多互聯網公司都看到了新風口的誕生。但事實證明,如果沒有流量和場景的支撐,互聯網金融的獲客成本較高,而且沒有辦法實現較高的轉化率。

章婷婷向時代週報記者回憶稱,其實攜程金融最早誕生在2013年。當時攜程順應“互聯網+”的浪潮,成立攜程金融事業部,負責支付結算、預付卡、旅行支票等金融產品的設計、開發。金服部門正式成立後,攜程開始推出了攜程全球購、外幣兌換、退稅、攜程信用卡等業務。

2014年,攜程推出“全球購”業務,成為了攜程金融國際化戰略中前進的“一小步”。具體而言,“全球購”的目標在於構建用戶出境消費場景為中心的生態圈,為有出境購物需求的用戶提供目的地商戶信息服務、到店消費返現或折扣,及VIP禮遇等增值服務。

目前“全球購”已覆蓋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並接入近3000家合作商戶。章婷婷表示,“全球購”讓攜程看到了海外遊購市場的巨大潛力。於是在2015年創立“攜程金服”後,攜程就確立了打造集海外購物優惠、退稅、外幣兌換、信用卡等多項金融服務於一體的“出境+N”的戰略佈局。

直至去年明確提出國際化戰略後,攜程金服的佈局也明顯提速。2016年11月,攜程集團和上海銀行等股東共同投資設立的“上海尚誠消費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獲得中國銀監會批准籌建,其主要業務涉及發放個人消費貸款、提供與消費金融相關的諮詢、代理等消費金融相關的經銀監會批准的其他業務。

時代週報記者瞭解到,這家合資公司是第18家獲得銀監會批覆進行籌建的消費金融公司,並持有消費金融牌照。雖然數量頗多,但由於沒有適當的場景和數據支撐,消費金融銀行往往容易出現規模難以做大、壞賬率高、盈利困難等局面。通過攜程的流量、用戶數據以及旅遊消費場景,消費金融業務至少在邏輯上經得住考驗。

力助攜程國際化

實際上,旅遊金融的種類非常豐富,包括旅遊保險、分期付款乃至旅遊理財產品都被納入到旅遊金融的範疇中,尤其是在徵信體系日益完善的今天,旅遊消費貸等產品也獲得OTA平臺的青睞。

從現有的業務體系來看,目前攜程金融的佈局主要在海外購物優惠、退稅、外幣兌換、信用卡等方面,而這些項目恰恰與出境遊高度相關—這絕非是一種巧合,考慮到去年中國出境遊規模已經高達1.22億人次,針對出境遊場景設定的金融服務更具有現實意義。

這一點也與攜程近年的國際化思路不謀而合。自去年孫潔接替樑建章擔任攜程CEO一職的同時,攜程也已經對其國際化的佈局進行大規模投入,包括14億英鎊收購英國最大在線機票訂購系統天巡、投資印度最大旅遊在線企業Make My Trip、和美國兩家華人旅行社海鷗和縱橫。

與支付寶、微信等支付巨頭出海相比,攜程的目標也是放在中國旅客身上。“中國人到哪裡去,我們就到哪裡去。”孫潔在去年接受媒體採訪時就強調,這是攜程今後的方向,意味著作為集團內部的一環,攜程金服也將在攜程的國際化戰略中起到關鍵作用。

如果從業務協同和落地的環節看,目前攜程是國內最大的OTA平臺,其坐擁的用戶數量足以支撐金融業務變現所需要的流量,配合當下出境遊大潮的場景,攜程金服的業務邏輯並不是盲目跨界,而是一次有策略性和針對性的落子。

“包括退稅、外幣兌換、攜程信用卡等多項金融服務,是配合著攜程的‘出境+N’的戰略佈局,也進一步推動攜程金融的國際化佈局,為用戶提供更好的產品、服務以及價格。”章婷婷表示,未來幾年將是攜程集團海外發展戰略的重要機遇期,攜程金服會緊緊依靠著集團國際化戰略的大樹,加速快跑,為集團的國際化加分。

OTA金融戰吹響

攜程之外,其他的OTA平臺對金融業務亦非常重視,例如途牛主攻供應鏈金融,飛豬配合螞蟻金服推出未來酒店等等。各家OTA在金融領域的試水,均依據自己的已有優勢或業務場景鋪開,完成生態意義上的閉環。

旅遊市場的競爭激烈,是OTA需要靠金融業務提升變現能力的主要原因。在經歷了激烈的價格戰過後,OTA行業仍未擺脫“囚徒困境”的怪圈,而金融作為一項具有極大市場潛力的業務,很有機會成為OTA平臺的下一塊拼圖,以彌補價格戰所帶來的利潤消耗。

參考途牛的財報來看,金融業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整體的毛利率。時代週報記者在途牛公佈的數據中注意到,途牛去年第一季度至第四季度“其他收入”的增速分別達到506.9%、247.3%、191.6%和115.6%。這項“其他收入”包括金融服務收入,以及單項旅遊產品(如交通和住宿等)佣金收入。

但值得一提的是,互聯網金融的最大門檻是牌照問題。目前幾乎每一個有意打造閉環、構築生態的互聯網公司都正在或已收購支付牌照,試圖發展自身的金融業務。去年9月,美團點評以高價全資收購第三方支付公司錢袋寶,而不再被微信和支付寶所牽制。另外,京東、小米乃至萬達都已掌握了支付牌照,並將金融作為業務補充甚至是戰略之一。

據時代週報記者瞭解,這些公司之所以願意斥資自建渠道,除了為佈局金融業務外,他們也不希望自己的現金流數據被阿里和騰訊掌握在手中。自2011年5月起,劉強東則宣佈因為手續費問題,取消了京東與支付寶的合作,去年美團也將支付寶摺疊起來,主推美團支付。

章婷婷向時代週報記者表示,目前攜程金融同樣已經獲得多項金融牌照,能夠為用戶提供存款證明、保證金貸款、消費金融等旅行金融產品,這逐步完善攜程金融的生態閉環,加速完善一站式旅行金融服務。

本網站上的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及音視頻),除轉載外,均為時代在線版權所有,未經書面協議授權,禁止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使用。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請聯繫本網站丁先生:[email protected]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