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需要聽話的人!"馬雲改口另有隱情|血淚經驗……

馬雲說:阿里現在不需要聽話的人。

而六年前,他說的恰恰相反。

是實力打臉?還是另有隱情?

國內外的企業高管,對於這一點又有怎樣的說法?

前兩日,馬雲在北京參加“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後,接受人民日報的直播採訪。

記者代網友提了一個問題:

為什麼現在阿里巴巴招聘應屆畢業生的人數越來越少了,是不喜歡應屆生嗎?

馬雲說:“我們確實做了一個政策,我們每年不超過300名應屆畢業生,但我們招聘的員工大概有兩三千名,不能超過10%。”

不到300個名額,這相比騰訊去年2000人的校招量,確實非常少。

馬雲認為應該先讓這些年輕人在外面鍛鍊個3-5年,等他們有了對人生的理解、對學習的理解、對公司成長的理解、對社會和同事的理解、尊重以後,再招聘進來。

“到社會走走,讓他們吃點苦頭,看清楚有什麼、要什麼,再來阿里巴巴應聘。”

最後,馬雲說:“我不需要聽話的人!我們需要對明天有創造的人。”

“不需要聽話的人”

這並不是馬雲第一次在公開場合提出這種觀點。

3月27日,在湖畔大學第三屆開學典禮上,作為校長的馬雲在致辭中表示:

阿里現在已經降低了對應屆畢業生的錄用率。因為我們分析了很多高科技公司,比如:微軟、IBM、華為等,經過15年、20年以後,創新能力都大不如從前了。原因是他們喜歡招應屆畢業生,而應屆畢業生普遍容易聽話,這樣經過15年以後,創新能力就大打折扣。

在不同場合強調著同一觀點,說明這已經是阿里內部統一確定的戰略思路,至少3年內不會改變的用人觀。

然而在幾年前,馬雲公開表示過,阿里要的就是聽話的人!

▶2011年,馬雲在給不滿3年的新員工寫了一封內部郵件,表示:

不滿3年的員工要聽話,千萬別和我提戰略。同時還不斷強調年輕人應該有感恩之心以及敬畏感,並對此提出了自己的建設性意見。

▶2008年,記錄其語錄的《馬雲如是說》,也提到了這點:

人家問我你喜歡能幹的員工還是聽話的員工,我說Yes,就是既要聽話又要能幹,因為我不相信能幹和聽話是矛盾的,能幹的人一定不聽話,聽話的人一定不能幹,這種人要來幹什麼,不聽話本身就不能幹,對不對?

01. 突變的十年

近十年來發生了什麼,讓馬雲有這樣的改觀?

在湖畔大學演講中提到的“創新能力”,是原因之一。可現在的阿里,為什麼會突然把創新能力上升到如此重要的位置?

回顧阿里發展的前十年:

1999年成立,2003年淘寶上線,2007年在港交所主板上市,2008年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全球業務體系。

阿里巴巴也從單一的B2B平臺,發展為一個綜合性的電子商務生態圈,集團員工總數超過了12000人。

這時的阿里,越來越強調價值觀。價值觀是管轄行為的,無論你身在何方都可以預測,這是一個遊戲規則。讓員工聽話就是統一價值觀的過程。

尤其到了2011年,查出有員工協助騙子公司加入阿里巴巴平臺的欺詐事件,更是時時強調要捍衛阿里價值觀。

而就是這一年,一個將打破馬雲社交夢的創新產品上線了——微信。

在整個2012—2016的移動時代中,馬雲都心心念念地想要從微信手中奪得社交的話語權,但最終都以失敗告終。

2015年底,馬雲還在說“微信不是萬能的,阿里也沒有那麼爛。”

直到2017年3月,終於認清現實,決定放棄社交。

所以這時,馬雲開始強調創新能力,開始宣講:不需要聽話的人!

02. 有人在重複這十年?

繼BAT之後,後起的TMD(頭條、美團、滴滴)也備受市場和社會期許。

美團點評CEO王興,在一次活動中提到中國互聯網已經進入下半場。

那麼下半場是要用聽話的人,還是不聽話的呢?

前美團成都地區消費主管王力曾說:

美團地推員工招聘的標準之一就是喜歡‘苦大仇深’型的員工,特別是家裡條件不太好的,因為這樣的員工很聽話,而且很肯吃苦,一旦加入團隊就很快被吸納,而且很聽指揮,不分晝夜的加班,也沒有太多自己的想法。

“很聽話、很聽指揮、沒太多想法”,不知道美團是不是也按照這個標準對待高管?

這個不得而知。

不過從去年年底到今年,從頻頻爆出的高管離職消息,至少能看出美團內部高層想法不統一。

從2010年成立至今,美團還有三年就滿十週年了,而最近曝光的內部腐敗案,不知為什麼,讓人有種歷史重演的錯覺。

03. 被懟的Facebook人力資源總監

關於要不要用聽話的人,國外的管理者也看法不一。

前不久,Facebook的人力資源總監Lori Goler在《快公司》上撰文稱,Facebook在全球30個國家、50個辦公室,有12000名員工,在招募過程中,她看重候選人是否有這3種特質:

① 所擁有的長處與崗位匹配,能夠享受這份工作。

② 有自己的好想法,還能實踐出來,供大家使用。

Lori還舉例說,扎克伯格至今仍然喜歡編程,還給自家建了一套家居AI系統,而Facebook要找的,是類似的人。

③ 求知慾極強,總是勇於嘗試,不怕犯錯,因為我們正在面對一個充滿不確定性、嶄新的世界。

不過,沒過一星期,倫比亞大學商業心理學教授Tomas,就在《快公司》上懟了Lori一把,大意是說Facebook這樣的招募理念,也有很大可能把僱主帶到溝裡。

Tomas教授說,大多數公司都在做類似Facebook的事情,他們去評估那些被認為與工作業績相掛鉤的品質與技能,試圖測試候選人們能否在日後工作中展現出那些素質。

這樣的模式並沒有錯,但只是整張拼圖的一部分。每個人都有他的弱點和短板,這些同樣也會被帶入工作之中。

但是他們並沒有系統性確定過,什麼樣的“性格缺陷”他們能夠接受。管理者必須留意觀察候選人身上的哪些弱點,殺傷力最小。於是,Tomas教授列出了殺傷力最小的三個特質。

第一個,就是固守成規,願意做個聽話的追隨者。

雖然很多公司稱他們需要創新者和顛覆者,他們真正缺的可能是那些聽話的人,所謂有“追隨力”的人。

“追隨力”就是有效執行領導者指令、支持領導者工作的能力,這種能力有時跟“領導力”一樣稀缺。

所以,用不用聽話的人呢?

本文由HRunion原創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