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增加20多項新功能,微信小程序指向的“新零售模式”是什麼樣?

關於上線近半年的微信小程序,坊間的討論起起落落。經歷了最開始的熱鬧喧譁和之後兩個月的冷寂,3月底,小程序功能開發的節奏開始明顯加快,兩個多月後,20多項新能力已經相繼啟動,之前被頻繁問到的“為什麼沒有”的功能也開始陸續出現。

兩個月增加20多項新功能,微信小程序指向的“新零售模式”是什麼樣?

比如,4月14日,小程序開放了二維碼識別功能,緊跟著,“小程序碼”開放,用戶可直接掃碼進入;4月20日,公眾號允許關聯不同主題的小程序,22日,公眾號群發文章開始支持添加小程序。

更被官方重視的是一個月前上線的“附近的小程序”功能,用戶可以在這一選項裡找到附近擁有小程序的商家,並享受相應服務。

今年3月騰訊的兩會媒體溝通會上,馬化騰就曾談到,希望未來微信公眾號和小程序,更多用於線下實體場景;對於小程序,騰訊不希望其成為流量風口,而更關注線下實體的具體運用。

而“附近的小程序”功能的開放無疑意味著其在連接線下場景方面的真正發力。其後,小程序轉發功能的推出也在繼續突破著其關於“剋制”的上限。

很顯然,仰賴微信9億月活用戶,小程序的功能羽翼正在逐步展開。

今天,北京的微信公開課上,微信團隊關於小程序的新功能講解,重點也仍聚焦在線下零售場景的連接上。

看一下小程序不斷延伸的能力邊界,公眾號的連接、掃一掃的上線、支付的打通、附近小程序的推出、轉發功能的支持......無一不在為線下零售場景的拓展做鋪墊。

微信開放平臺行業產品經理於洪瀟為小程序這種“新零售模式”做了一個簡單的解釋:通過小程序構建線下的場,介於高成本的 APP 和簡陋的 H5 之間,在這個場裡,用戶可以有完整的體驗,同時進入其中又不需要付出太多成本。

不過,也正如於所說,小程序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入口,但也不用過於誇大其能量,零售實體能否真正實現突破,仍然取決於其線下服務。

上個月,曾有匿名聊天的小程序在朋友圈一夜間刷屏,而後被騰訊以“誘導分享”為由下架。眼下,小程序雖然已經開始支持轉發、群相關等功能,但問及關於朋友圈分享功能的下文,微信團隊給出的答案仍然是“沒有計劃”。

來自雷鋒網報道。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