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潤墨香」《我家40年》從“紙短情長”到“微信正忙”

「德潤墨香」《我家40年》從“紙短情長”到“微信正忙”「德潤墨香」《我家40年》從“紙短情長”到“微信正忙”「德潤墨香」《我家40年》從“紙短情長”到“微信正忙”

改革開放40年,40年風雨兼程,40年日新月異,40年彈指一揮間。

「德潤墨香」《我家40年》從“紙短情長”到“微信正忙”

2018年的中秋之夜,皓月當空,碧空如洗。一輪圓月,一家團圓。微信不時傳來各種中秋祝福,有圖片的,有視頻的,還有音樂的等等。

改革開放40年來,隨著經濟和科技的不斷髮展,通信技術的更新換代,人與人之間的聯繫方式也呈多樣化。一部手機,天涯海角,如若咫尺。

「德潤墨香」《我家40年》從“紙短情長”到“微信正忙”

兒時,寫信是人們聯繫的主要方式。一封信常常要穿越千山萬水才能到達收信人手中,時光彷彿停留在路途之中。寫信意味著見字如面,紙短情長,收信變成了人們的一種期盼。一份信的寄出,代表著那份情的寄予,愛的傳遞。

這是20世紀80年代以前,人們主要的通訊方式。

記得那是在1997年,同樣是臨近中秋的一天,奶奶病重,父親要給遠在千里之外的姑姑發一封電報,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見到發電報。郵局裡,電報機發出“噠噠”的聲音,人們把要寫的內容擬好字稿,交給工作人員。因為是按字收費,一般連標點符號都不帶,幾個字便說明問題。一般一封電報發出去兩三天對方就能收到,這是當時人們與外界聯繫最快捷的通訊方式,非緊急情況還是以寫信為主。

「德潤墨香」《我家40年》從“紙短情長”到“微信正忙”

20世紀90年代,一些外出務工人員回鄉最喜歡配的一個標誌性通訊工具,那就是“BP機”“大哥大”。這是在當時最為便捷的通訊方式了。“嘀嘀”的聲響,“有事你呼我”也成了大街小巷流行語。與此同時,各種公用電話也流行開來。因為家有外出的孩子,所以家裡緊著吃穿,也要安裝一部家庭座機,鄰里之間最多多一句話也就是“接電話”,因為當時電話費的收費還很高,只有在有事的情況才打出去。

21世紀左右,“小靈通”的出現,在很長一段時間,方便著大眾。因為它外形小,話費便宜等特點,成了人們的最愛。第一次見到“小靈通”是在縣城上學,但學校裡用它的很少。

公共電話亭、IC卡在當時確實方便了很大一部分人們,同學們買上一張IC卡,仔細保管,因為這是他們與家人唯一通話的“穿越卡”。每次打電話都需要找好多電話亭,IC卡資費便宜,公共電話亭常常是爆滿。

漸漸地手機悄然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變成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各種直板機、翻蓋機、滑蓋機、手寫機、半觸屏機、全觸屏機、智能機陸續登場,不同程度的改變著人們的生活。

「德潤墨香」《我家40年》從“紙短情長”到“微信正忙”

2004年,我家買了第一部手機,由於我到了千里之外讀大學,父親買了在當時很先進的第一部手機,翻蓋彩屏手機。至此,我家結束了讓鄰居喊“接電話”的時代。

2008年,大學畢業,由於找工作必須留下聯繫方式,我買了人生中的第一部手機——直板機。不過已有照相和音樂等功能,比起父親的手機還是先進了不少。手機的更新換代,成為不同年代的象徵。

「德潤墨香」《我家40年》從“紙短情長”到“微信正忙”

改革開放40年,通訊工具的不斷進步,反映出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也體現了生活水平的提高。

40年風雨無阻,40年春花秋實。昔日的夢想悄然變成了現實。

作者:劉高鵬 現居包頭市東河區

編輯: 王文永 張俊

審核:郝鳳雄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德潤墨香」《我家40年》從“紙短情長”到“微信正忙”「德潤墨香」《我家40年》從“紙短情長”到“微信正忙”「德潤墨香」《我家40年》從“紙短情長”到“微信正忙”「德潤墨香」《我家40年》從“紙短情長”到“微信正忙”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