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法幹部應學網、懂網、用網

移動互聯網 社會 汝南政法 2017-04-29

網絡無疆、理念為上。政法幹部要想真正拿起互聯網這把刷子,讓網絡“大V”為己所用,必須在“學網、懂網、用網”上培育以下三種理念。

一、學網不能“削網”

自從有了互聯網,“一個點”的輿情會被擴大到“一個面”,進而引爆全網。有些政法幹部覺得新媒體不好管,懼網、不觸網;有些政法幹部覺得單向發佈的微信平臺“安全”,不願意在網民最聚集的微博平臺開號發聲,選擇性地使用網絡。

殊不知,“鴕鳥好當,卻脫離天際”,自微博元年以來,中國絕大多數的重大突發事件都是在具有裂變式傳播屬性的微博上被引爆,微博已經是各級政法機關不能忽視的第一輿論陣地。

如前不久的“瀘縣中學生死亡”事件,官方選擇在微信平臺上單向發佈信息,而在微博平臺上只有區區2400粉的“平安瀘縣”一個賬號苦苦支撐,當“大V”“徐昕”帶著3100萬粉絲趕來“輿論監督”時,官微被瞬間碾壓。

逃避不是安全,而是更大的隱患,政法幹部想要通過互聯網借船出海,不僅微博這個主陣地不能丟,在貼吧、分答、知乎、頭條、微直播、彈幕,以及更新的VR互動等平臺,一個都不能缺位。

二、懂網不能“凍網”

治理輿論猶如治水,不能只堵不疏。一些政法部門面對“大V”的輿論監督時,第一時間想到的不是積極迴應,而是想盡辦法堵其口、刪其帖,認為“看不見就是最安全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由於低門檻的發帖規則,往往是這邊剛滅了一帖,那邊又湧出一大片;這邊好不容易協調“大V”隱藏帖文,那邊卻是聊天信息外洩,導致次生輿情。

“互聯網是有記憶的”,網上輿情往往是網下政情的放大投射,如果將刪帖作為處置輿情的主要手段,涉事部門絕不會成為輿論博弈的贏家。民意在於疏導,輿情在於引導,只有“疏堵結合”,積極接受“大V”正面監督,及時處置“大V”不良言論,廓清網民模糊認識,第一時間掌控輿論主動權,才能成為輿論場上的贏家。

三、用網不能“甩網”

眼下,應對“大V”輿論監督、處置網絡輿情已經各級政法部門的工作日常,市場上由此興起了一大批以此謀生的輿情公司,它們通過“報網情”、“輿情預警”、“輿情抄告”等手段賺取了客觀的利潤。

一些政法部門對網絡輿論生態不夠了解,或是不願瞭解,滋生惰政心理,將輿情監看、輿情分析,甚至輿情報告“甩手”給輿情公司和媒體機構,私密的輿情工作外包給了給第三方。

這種做法顯然嚴重的安全隱患,首先是輿情公司的穩定性欠佳,工作人員進出流動頻繁,信息洩露的概率大大增加;再是輿情公司的人員水平多很有限,有些連基本的媒體素養、業務能力也沒有,更談不上對輿論場生態熟知了解,對“大V”如何營銷事件、策劃輿情更是一片茫然,最終只能東拼西湊整理一份報告上下糊弄,弊端顯而易見。面對輿情,主動有位、積極作為,才是讓互聯網變成工作“助推器”的正確態度。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