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局動盪加劇意大利經濟失速風險

專家指出,意大利經濟體量在歐元區中排名第三,GDP佔比為16%,但人均GDP則明顯低於其他歐洲發達國家,甚至未達到歐元區平均水平。圖為意大利首都羅馬街道。(圖片來源:中新社)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陳康亮報道】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這句中國詩句用來形容當前意大利的困境似乎是合適的。近期,遲遲不見有力復甦的意大利經濟,又雪上加霜地遭遇政局動盪的衝擊。上任不到一年半的意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宣佈辭職,使得各界對意大利的經濟前景又多了幾分擔憂。

做客本期歐時經濟茶座的專家們認為,意大利經濟復甦乏力主要是意大利政府過分討好選民,推行結構性改革力度不大。此次政治動盪可能加劇意大利經濟下行風險,甚至提高意大利脫歐概率。但無論意大利政局如何變動,發展經濟始終是重中之重,預計意大利會保持與中國在“一帶一路”方面的合作,助推意大利經濟發展。

做客本期歐時經濟茶座的專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孫彥紅

中國復旦大學歐洲問題中心主任 丁純

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 林採宜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羅紅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 王朔

總理下臺 意大利經濟蒙陰影

當地時間20日下午,意大利總理孔特在參議院發表講話,宣佈自己將辭去總理一職。這距離孔特成為總理僅過去了15個月。

在外部觀察人士看來,孔特的下臺只是遲早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彥紅表示,雖然五星運動和聯盟黨同屬民粹主義政黨,但是兩黨幾乎完全為了能上臺執政才走到一起,合作中始終伴隨矛盾與競爭。

去年3月,意大利舉行議會選舉,政治主張帶有極右翼色彩的聯盟黨與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聯手組建新政府。兩黨就大量議題分歧嚴重,從聯合之初就不為輿論看好。由於兩黨分歧較大,出於妥協,兩黨領導人都成為了副總理,總理則由無黨派人士孔特擔任。

作為一名從未擔任過任何政治職務的法學教授,孔特在彌合兩黨歧見方面捉襟見肘,導致意大利執政聯盟出現越來越多的“不和諧”。而造成此次孔特下臺的直接導火索則是8月初兩黨就連接意大利和法國的高速鐵路項目在議會互投反對票。8月9日,聯盟黨決定率先發難,提交了對現任總理孔特的不信任動議,原定20日在參院審議表決。

面對聯盟黨的發難,孔特指責聯盟黨首領薩爾維尼“背叛”,將意大利推入了“政治不確定性和金融不穩定的漩渦”。為了在薩爾維尼立即獲得權力設置障礙,也為這場權力遊戲增添新的變數,孔特在上述不信任動議表決前主動請辭,將未來政治出路的決定權交到總統手中。

針對兩黨分裂的原因,孫彥紅分析,聯盟黨的支持者主要是意大利北方几個大區,而五星運動的支持者主要集中在經濟落後的南方地區。兩黨為了迎合各自選民而提出的經濟主張導致聯合政府的多項經濟政策自相矛盾,難以為繼。此外,過去一年以來,執政兩黨的民眾支持率快速此消彼長,在2019年6月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徹底逆轉,使得聯盟黨越來越不願甘當配角,推動提前大選的動機日益強烈。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中心主任丁純亦持類似意見。丁純表示,聯盟黨的薩爾維尼逼孔特下臺的目標很明確,現在聯盟黨的支持率比較高,薩爾維尼想趕走五星運動之後重新大選,在這種情況下重新大選,聯盟黨單獨執政的概率較高。

丁純進一步表示,雖然薩爾維尼想重新大選,但按照意大利的政治體制,在現在這種情況之下,權力回到了總統手裡,由總統決定是否立即進行大選。但現在看來,意大利總統可能並不想馬上解散內閣並進行大選。聯盟黨是帶有疑歐性質的極端右翼政黨,如果聯盟黨贏得大選單獨執政,但在其執政下意大利經濟仍不見好轉,則意大利可能效仿英國脫歐,加劇意大利經濟下行風險。

雖然孔特辭職的消息是意料之中,但意大利即將“群龍無首”的狀態還是引發了外界的擔憂。在孔特宣佈辭職之後,市場短線波動加劇。意大利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大跌了52.73%,5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0.81%,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下跌2.94%。

實際上,新政府執政一年多來,意大利經濟表現並不理想。意大利國家統計研究所(Istat)當地時間7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意大利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與上一季度持平,增幅為0%。此外,數據還顯示,意大利債務規模大約為2.3萬億歐元,公共債務相當於GDP的131%。

同時,根據歐盟委員會預測,意大利的赤字正在增長。到2020年,意大利的赤字率將超過歐盟規定的3%紅線,達到3.5%。意大利目前是歐元區負債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希臘。去年,歐盟威脅因預算赤字擴大將對該國實施制裁。

受執政兩黨不和影響,投資者早些時候還大量拋售意大利公債。而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的債務風險令歐元承壓,並刺激了對瑞士法郎和德國債券等避險資產的需求。

米蘭博科尼大學教授卡洛·卡內瓦萊亦表示,政治不確定性是有代價的,除了意大利國債收益率飆升之外,意大利還可能會遭遇評級機構降調評級,這或將引發新一輪的市場惡性循環。

"政局動盪加劇意大利經濟失速風險

專家指出,意大利經濟體量在歐元區中排名第三,GDP佔比為16%,但人均GDP則明顯低於其他歐洲發達國家,甚至未達到歐元區平均水平。圖為意大利首都羅馬街道。(圖片來源:中新社)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陳康亮報道】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這句中國詩句用來形容當前意大利的困境似乎是合適的。近期,遲遲不見有力復甦的意大利經濟,又雪上加霜地遭遇政局動盪的衝擊。上任不到一年半的意大利總理朱塞佩·孔特宣佈辭職,使得各界對意大利的經濟前景又多了幾分擔憂。

做客本期歐時經濟茶座的專家們認為,意大利經濟復甦乏力主要是意大利政府過分討好選民,推行結構性改革力度不大。此次政治動盪可能加劇意大利經濟下行風險,甚至提高意大利脫歐概率。但無論意大利政局如何變動,發展經濟始終是重中之重,預計意大利會保持與中國在“一帶一路”方面的合作,助推意大利經濟發展。

做客本期歐時經濟茶座的專家: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 孫彥紅

中國復旦大學歐洲問題中心主任 丁純

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 林採宜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 羅紅波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 王朔

總理下臺 意大利經濟蒙陰影

當地時間20日下午,意大利總理孔特在參議院發表講話,宣佈自己將辭去總理一職。這距離孔特成為總理僅過去了15個月。

在外部觀察人士看來,孔特的下臺只是遲早的問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副研究員孫彥紅表示,雖然五星運動和聯盟黨同屬民粹主義政黨,但是兩黨幾乎完全為了能上臺執政才走到一起,合作中始終伴隨矛盾與競爭。

去年3月,意大利舉行議會選舉,政治主張帶有極右翼色彩的聯盟黨與民粹主義政黨五星運動聯手組建新政府。兩黨就大量議題分歧嚴重,從聯合之初就不為輿論看好。由於兩黨分歧較大,出於妥協,兩黨領導人都成為了副總理,總理則由無黨派人士孔特擔任。

作為一名從未擔任過任何政治職務的法學教授,孔特在彌合兩黨歧見方面捉襟見肘,導致意大利執政聯盟出現越來越多的“不和諧”。而造成此次孔特下臺的直接導火索則是8月初兩黨就連接意大利和法國的高速鐵路項目在議會互投反對票。8月9日,聯盟黨決定率先發難,提交了對現任總理孔特的不信任動議,原定20日在參院審議表決。

面對聯盟黨的發難,孔特指責聯盟黨首領薩爾維尼“背叛”,將意大利推入了“政治不確定性和金融不穩定的漩渦”。為了在薩爾維尼立即獲得權力設置障礙,也為這場權力遊戲增添新的變數,孔特在上述不信任動議表決前主動請辭,將未來政治出路的決定權交到總統手中。

針對兩黨分裂的原因,孫彥紅分析,聯盟黨的支持者主要是意大利北方几個大區,而五星運動的支持者主要集中在經濟落後的南方地區。兩黨為了迎合各自選民而提出的經濟主張導致聯合政府的多項經濟政策自相矛盾,難以為繼。此外,過去一年以來,執政兩黨的民眾支持率快速此消彼長,在2019年6月舉行的歐洲議會選舉徹底逆轉,使得聯盟黨越來越不願甘當配角,推動提前大選的動機日益強烈。

復旦大學歐洲問題中心主任丁純亦持類似意見。丁純表示,聯盟黨的薩爾維尼逼孔特下臺的目標很明確,現在聯盟黨的支持率比較高,薩爾維尼想趕走五星運動之後重新大選,在這種情況下重新大選,聯盟黨單獨執政的概率較高。

丁純進一步表示,雖然薩爾維尼想重新大選,但按照意大利的政治體制,在現在這種情況之下,權力回到了總統手裡,由總統決定是否立即進行大選。但現在看來,意大利總統可能並不想馬上解散內閣並進行大選。聯盟黨是帶有疑歐性質的極端右翼政黨,如果聯盟黨贏得大選單獨執政,但在其執政下意大利經濟仍不見好轉,則意大利可能效仿英國脫歐,加劇意大利經濟下行風險。

雖然孔特辭職的消息是意料之中,但意大利即將“群龍無首”的狀態還是引發了外界的擔憂。在孔特宣佈辭職之後,市場短線波動加劇。意大利兩年期國債收益率大跌了52.73%,5年期國債收益率跌至0.81%,1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下跌2.94%。

實際上,新政府執政一年多來,意大利經濟表現並不理想。意大利國家統計研究所(Istat)當地時間7月31日公佈的數據顯示,意大利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GDP)與上一季度持平,增幅為0%。此外,數據還顯示,意大利債務規模大約為2.3萬億歐元,公共債務相當於GDP的131%。

同時,根據歐盟委員會預測,意大利的赤字正在增長。到2020年,意大利的赤字率將超過歐盟規定的3%紅線,達到3.5%。意大利目前是歐元區負債第二高的國家,僅次於希臘。去年,歐盟威脅因預算赤字擴大將對該國實施制裁。

受執政兩黨不和影響,投資者早些時候還大量拋售意大利公債。而作為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意大利的債務風險令歐元承壓,並刺激了對瑞士法郎和德國債券等避險資產的需求。

米蘭博科尼大學教授卡洛·卡內瓦萊亦表示,政治不確定性是有代價的,除了意大利國債收益率飆升之外,意大利還可能會遭遇評級機構降調評級,這或將引發新一輪的市場惡性循環。

政局動盪加劇意大利經濟失速風險

作為一名從未擔任過任何政治職務的法學教授,孔特在彌合兩黨歧見方面捉襟見肘。導致意大利執政聯盟出現越來越多的“不和諧”。圖為孔特20日在意大利參議院發表講話,宣佈將辭去總理一職。(圖片來源:新華社)

經濟結構性改革遙遙無期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意大利遭受了二戰結束後持續時間最長也最為嚴重的經濟衰退。

對此,孫彥紅認為,意大利經濟衰退的原因在於其自身經濟存在的結構性頑疾,加之在歐盟要求下實施多年財政緊縮政策造成的負面衝擊。近年來,意大利經濟復甦始終滯後於其他歐盟大國,復甦勢頭明顯偏弱,其國內生產總值至今未恢復至2007年的危機前水平,整體失業率仍高達11%,青年失業率更是高達31.5%。意大利民眾最終在大選中“拋棄”傳統政黨,將包括聯盟黨等民粹政黨推上執政“寶座”,最重要的原因就在於經濟社會狀況始終未見明顯好轉。

孫彥紅進一步指出,儘管聯盟黨等意大利新政治勢力以“變革者”自居,但其面臨的客觀約束條件並未改變,開出的政策“藥方”也並不對症,經濟結構性改革更是遙遙無期,未來可能進一步惡化意大利的經濟狀況。

在孫彥紅看來,意大利要實現長期可持續經濟增長,根本途徑在於繼續推進結構性改革,提高經濟體系效率。然而,自2016年修憲公投失敗後,結構性改革即陷入停滯狀態。而由聯盟黨組成的新政府更是在結構性改革上開倒車,已明確提出要廢除2011年養老金改革的部分內容,這就阻斷了經濟長期增長的源泉。

其次,雖然自2017年以來意大利銀行業體系問題有所緩解,但是至今壞賬仍高達1700億歐元,銀行放貸能力受限抑制了私人投資的增長空間,中短期經濟增長也難言樂觀。

孫彥紅指出,面對上述情況,意大利政府的“藥方”是通過更加寬鬆的財政政策刺激經濟增長,其中最主要的兩項措施是向低收入人群發放“普惠式”救濟金和大幅減稅。這些措施體現了意大利政府一味討好選民罔顧本國經濟現實的民粹主義實質。簡單地依靠發放救濟金和減稅,不增加用於公共基礎設施、教育和研發領域的公共投資,不僅無助於優化經濟結構,還會因為繼續推高公債比重而削弱經濟長期增長的潛力,尤其是很有可能引發意大利與歐盟的激烈衝突,甚至可能再次威脅歐元區的經濟穩定。

對此,華安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亦表贊同。林採宜指出,自歐債危機後,意大利的經濟復甦乏力,呈現大而不強。意大利經濟體量在歐元區中排名第三,GDP佔比為16%,但人均GDP則明顯低於其他歐洲發達國家,甚至未達到歐元區平均水平。與此同時,意大利政府卻不惜借用大量主權債務投資於改善國民福利而不進行結構性改革,導致高福利與其綜合經濟實力形成強烈反差。

林採宜進一步指出,為解決成員國債務問題,歐盟提出實施財政緊縮框架,但意大利當局難以有效縮減財政預算。一方面,人口老齡化疊加歐債危機後高企的失業率,使得社會保障支出剛需難以縮減;另一方面政局更迭頻繁,不同政黨之間為謀求選票爭相允諾加大公共支出;此外,為刺激本國經濟發展而實施的擴張性財政政策也使得未來削減政府預算難上加難。

意大利政局動盪會影響“一帶一路”嗎?

對於許多中國人而言,孔特的名字與“一帶一路”緊密相連。正是在孔特任內,意大利成為首個正式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七國集團國家。孔特下臺,會讓中意共建“一帶一路”生變嗎?對此,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羅紅波認為,當前意大利的混亂局面更多是國內政黨之間的鬥爭,從意大利的國情來看,不管未來意大利的政局如何變化,其對華合作的基本面不會發生根本變化。

羅紅波指出,一方面,意大利目前的國內亂局更多政黨內鬥。聯盟黨及薩爾維尼對孔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的根本目的,是想通過製造政治混亂迫使意大利總統馬塔雷拉宣佈提前大選,這樣聯盟黨可以利用目前高漲的支持率拿下議會多數,薩爾維尼也可以登上總理寶座。不過,雖然聯盟黨是一個反歐盟、反移民的極右政黨,但其並不是沒有務實的一面,無論是之前的預算之爭、還是意法高鐵問題上,聯盟黨最終還是選擇了與歐盟妥協。

同時,由於意大利獨特的政治結構,意大利議會內黨派林立、權力分散,基本上只有依靠組建政黨聯盟才能實現組閣,由於各個黨派的目標和利益並不完全一致,即使聯盟黨獲得執政權,其執政也會受到其他黨派的牽制。未來,意大利的政治亂局很大可能將會只留在羅馬,並不會外溢,也就不會從根本上影響意大利的外交政策。

羅紅波進一步指出,另一方面,意大利需要維持相對穩定的對外政策來保護其脆弱的經濟。意大利自2008年以來就持續陷入經濟不景氣狀態,併成為2013年以來首個進入經濟衰退的歐盟經濟體。2019年第二季度,意大利經濟遭遇零增長,意大利央行進一步下調2020年經濟增長預期。在這種情況下,無論誰出任意大利總理,如何解決意大利麵臨的嚴峻經濟形勢都是其要面對的首要問題。羅紅波表示,意大利作為歐盟和歐元區成員國,由於不能自由決定本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想要提振經濟只有擴大對外關係,穩定包括歐洲國家和中國在內的主要貿易伙伴之間的經貿關係。“一帶一路”建設將有益於意大利經濟的復甦。從這個意義上說,意大利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是由其國情決定的必然選擇,不會因一時一事而變化。

對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研究所副所長王朔亦持類似意見。王朔表示,對於意大利而言,經濟增長仍然是其擺脫債務危機陰影,穩定社會和諧,帶動經濟發展的最主要動力。但目前來看,不管是美國還是歐盟其他一些國家,都很難給意大利帶來足夠的增長。另一方面,意大利被稱為“中小企業王國”。尤其是皮革、製鞋、紡織、衛生陶瓷、機器製造、傢俱製品等中小企業在國際上有著重要影響力。

在王朔看來,意大利的中小企業可以通過“一帶一路”。合作,搭乘中國快速發展的電商平臺,從而推動企業間電子商務發展,讓更多更好的意大利商品出現在中國民眾的家庭,助推意大利中小企業發展。

鏈接:歐元區家庭收入統計出爐 意大利今年一季度低於均值

國際經合組織21日發佈的歐元區家庭收入統計分析報告指出,2019年第一季度,意大利家庭收入低於歐元區的平均水平。

中新網報道,統計報告顯示,第一季度意大利經濟的增長率為0.5%,經合組織成員國增長率為0.6%,歐元區國家的平均增長率為0.7%。德國的經濟增長率為0.6%,法國為0.8%,美國和加拿大分別為0.9%。

在經合組織成員國中,英國的情況比意大利更糟糕。2019年第一季度,英國的經濟增長率僅為0.3%,已經是過去8個季度中的“最好成績”。

國際經合組織解釋稱,社會經濟的增長率可以更好地反映家庭經濟狀況的變化,而國民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則不能客觀反映這一點。

從2017年至今,意大利家庭收入一直呈增長趨勢,截止到2019年,家庭收入平均增長率為2%,而經合組織的平均增長率為4.1%,G7國家的增長率為4.7%,歐元區為3.4%。德國為3.3%,法國為3.9%,英國為4.1%。

根據意大利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意大利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了0.5%,與2018年第四季度相比下降了0.4%。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