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北京商報

“資管新規”落地已經一週年的時間,在去通道、破剛兌的前提下,經濟壓力的疊加令部分信託產品出現延期兌付甚至違約風波。8月21日,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開年至今已有包括江蘇省國際信託、中江信託、安信信託、廈門信託、長安信託、中泰信託、華寶信託、雲南信託在內的至少8家信託公司被曝出項目違約或延期兌付問題。從行業數據來看,在五年的時間裡,信託行業風險項目數量也呈現遞增態勢。在業內人士看來,信託行業掀違約高潮可以視作前期快速發展積累的風險釋放過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未來經濟形勢企穩後企業違約率有望下降。

信託公司屢遭項目兌付難題

信託行業延期兌付案例仍在增加,據北京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開年至今,至少有8家信託公司被曝出項目違約或延期兌付問題。最近的一則信息來自中泰信託,中泰信託日前在官網發佈了一則信息披露公告顯示,“中泰-弘泰11號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以下簡稱“弘泰11號”)交易對手貴州清水江城投集團公司(前都勻經濟開發區城市投資開發有限公司)、都勻經濟開發區管理委員會已多次未能按合同約定足額償付到期應付款項。

從中泰信託披露的“弘泰11號” 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簡介來看,該項目成立於2017年7月7日,共8期,信託規模為4.9億元。信託類型為應收賬款買斷類的集合資金信託計劃,預期年化收益率在7%-7.2%,期限為24個月,信託收益以現金方式分配。針對違約項目的最新處置進展,北京商報記者向中泰信託發函、致電進行採訪,截至發稿並未收到回覆。

從整體行業來看,今年至少有包括江蘇省國際信託、中江信託、安信信託、廈門信託、長安信託、中泰信託、華寶信託、雲南信託在內的8家信託公司遭遇項目兌付問題。例如,6月,安信信託收到上交所年報問詢函,涉及信託產品違約和延期兌付等九大問題,安信信託在回覆函中稱,截至2019年5月20日,該公司到期未能如期兌付的信託項目共計25個,合計涉及金額117.59億元。其中單一資金信託計劃13個,涉及金額59.42億元;集合資金信託計劃12個,涉及金額58.17億元。3月初,中江信託“銀象350號阿拉善盟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公司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融資方未按約支付2019年2月12日應付利息,已出現逾期。3月11日,長安信託因南京東部路橋工程有限公司、南京建工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未按照約定兌付兌息,向陝西省高級人民法院申請訴前財產保全。據瞭解,該筆信託貸款為28.5億元,由南京新港開發總公司提供連帶責任擔保。3月下旬,廈門信託與上市公司豐華股份發行的4.8億元《廈門信託——豐華1號投資單一資金信託》本金無法收回也引起業內關注等。

針對違約項目最新處置進展,北京商報記者向上述信託公司發去採訪提綱進行詢問,截至發稿,多數信託公司並未回覆。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信託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在去剛兌的背景下,信託項目出現逾期,首先會影響到信託公司乃至信託行業的品牌形象;其次,對於新業務的開展也會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最後,信託項目逾期也意味著相應的信託收入無法確認,對公司的業績會帶來直接影響。

風險釋放加速

一連串的兌付風波也引發了業界的高度關注,從行業數據來看,在五年時間裡,信託行業風險項目數量也呈現遞增態勢。來自中國信託業協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一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1006個,規模為2830.59億元,信託資產風險率為1.26%,較2018年四季度末上升0.28個百分點。一年的時間裡,信託行業風險項目增加了近350個,同比來看,2018年一季度末,信託行業風險項目僅為659個,規模為1491.32億元,信託資產風險率為0.58%。

將時間線拉長,2015年一季度末、2016年一季度末、2017年一季度末,全信託行業風險項目數量分別為425個、527個、561個。中國信託業協會特約研究員周萍指出,這主要源於去年金融“去槓桿、強監管”政策下,銀行表外資金加速回表,同時平臺公司舉債受到限制,企業現金流相對緊張,少數信託公司展業比較激進,信用下沉較大,導致逾期甚至違約事件增多。

打破剛性兌付是否意味著信託違約將成常態?普益標準研究員陳飛旭分析認為,當前頻頻曝出信託違約的根本原因在於,融資環境收緊的背景下,融資企業在經營運作中存在的問題集中暴露,可以視作是前期快速發展積累的風險釋放的過程。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不斷深入,未來經濟形勢企穩後企業違約率有望下降。此外,信託公司在轉型過程中,逐漸提升主動管理能力和風險控制能力,加強業務開展的合規性,以求更加有效地對項目風險做出判斷,降低項目違約的可能性。

從公司層面來講,上述信託公司相關人士也強調,由於根據法律規定,各信託項目之間、信託項目與公司固有業務之間嚴格獨立,部分產品的逾期兌付不會對其他產品的兌付造成影響。從目前的情況來看,通過積極清收、收益權轉讓等方式,各家出現項目違約的信託公司都在努力實現最終的足額兌付,以修復公司在行業、市場、投資者心目中的形象。

信託行業“謀變”

隨著金融嚴監管的持續,信託業越發不好過,2019年監管也推出了一攬子措施嚴控信託行業規模擴張亂象,繼7月初,部分地區銀保監局召集轄區內信託公司開會明確對土地款融資業務不得再新增後,銀保監會又於近日向各銀保監局信託監管處室(遼寧、廣西、海南、寧夏除外)下發《中國銀保監會信託部關於進一步做好下半年信託監管工作的通知》即“64號文”,再次強調“去通道、控地產的目標不變,力度不減”。

“信託公司也是金融機構,無法擺脫大的經濟環境對金融行業的影響,目前的風險率依然是處於較低水平,反映了信託行業整體的風控水平實際是處於行業較好水平。”金樂函數分析師廖鶴凱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信託公司信託產品還是會按既定路線前進,適應資產端和資金端的需求方向。

在陳飛旭看來,信託公司亟須調整當前的業務結構,儘快擺脫對房地產信託的過度依賴,積極開拓財富管理、資產證券化以及普惠金融等業務,在金融行業“to C”轉向的進程中抓住機遇,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產品層面,隨著信託機構主動管理轉型的深入,信託產品的變化主要表現為以通道業務為主的單一信託規模不斷減少,而以主動管理為主的集合信託規模不斷增加。投向上,房地產信託規模佔比將會下降,而工商企業信託、證券投資信託有望回升。

上述信託公司相關人士也指出,從業務開展的方向上來說,需要進一步響應國家與監管的號召,將“脫虛向實”、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作為信託業務的主要發展方向。從技術上說,信託公司要進一步加強風控核心體系的建設,尤其是在轉型期。傳統的通道業務對於風控沒有太高的要求,或者說更多是流程規章上的要求,而在主動管理更加重要、“脫虛向實”成為主流的情況下,就需要通過建設對項目所涉及的產業、市場的風控能力,來避免主動管理業務的“踩雷”。

北京商報記者 孟凡霞 宋亦桐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