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科醫生直言:洗牙,是不傷牙的清潔方式!別再猶豫了

牙周炎 牙科 39健康網 2019-07-10

擁有一口好牙,不僅吃得歡心舒暢,還能順帶提升顏值。保護好牙齒,最重要的就兩件事,每天好好刷牙,每年至少洗牙一次。

刷牙人人都會,但洗牙讓人顧慮重重,擔心洗牙洗壞牙齒。

口腔科醫生直言:洗牙,是不傷牙的清潔方式!別再猶豫了

最近小九在後臺收到不少粉絲的留言:

網友一:我聽朋友說不要去洗牙,對牙齒傷害很大,她說洗牙後經常酸牙。

網友二:小九,用牙線的時候會牙齦出血,是不是不正常啊,以前都沒有出血,現在卻很容易出血。還有,如果擔心牙齒出問題,如何對牙齒做全面的檢查?還有,補的牙能不能用超聲波牙刷?

網友三:是不是就算平時牙沒有什麼問題,也要去洗牙?聽別人說洗牙對牙齒不好,當然我說的都是聽說的,特別希望你能給我解答,到底平時牙齒並沒有出現問題,也要洗牙嗎?

針對洗牙的疑惑,小九邀請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口腔科主任醫師翁志強詳細解答。

口腔科醫生直言:洗牙,是不傷牙的清潔方式!別再猶豫了

大家常說的“洗牙”,在醫學上稱為“牙周潔治”,從名字可以知道是一項技術活,由口腔專業人員藉助器械,常用的是超聲波潔牙機,來給牙齒做牙周清潔。目的在於去除牙齒頸部周圍的牙結石和菌斑,簡單來說就是去除牙齒上的髒東西。在牙科大夫眼中,洗牙不僅有牙齒美容作用,更是防治牙周疾病的最基本方法。

口腔科醫生直言:洗牙,是不傷牙的清潔方式!別再猶豫了

“牙結石又稱牙石,是引起牙齦出血、口臭、牙齦炎和牙周炎的重要致病因素。”翁志強形容,牙石就像水管裡沉積的水垢,開始是乳白色的軟垢,慢慢會發生鈣化而變黃、變黑、變硬。一般來說,靠近牙齦的牙面,以及牙縫等不易清潔的地方,最容易滋生細菌,最容易長牙石。

當牙石鈣化變硬而牢牢黏附在牙齒表面時,刷牙的薄弱力量是撼動不了它的,能刷掉的只是一些牙軟垢,所以必須依靠力量更大的洗牙來去除。

口腔科醫生直言:洗牙,是不傷牙的清潔方式!別再猶豫了

其次,就算刷牙刷得再認真再好,也難免留有死角,牙齒上或多或少殘留有刮不掉的黑褐色汙垢。特別是有抽菸、喝茶、喝咖啡習慣的人群,牙齒由於經常受菸草薰燎或茶水、咖啡浸潤,可能更容易著色,會有更多的黑褐色汙垢。

“一口牙看起來刷得乾乾淨淨,可檢查時還是能發現牙菌斑和牙軟垢,再發展下去就是牙結石了。”他澄清說,並非牙齒有毛病、牙痛了才洗牙,健康牙同樣需要定期清潔。

口腔科醫生直言:洗牙,是不傷牙的清潔方式!別再猶豫了

我們每天都要使用牙齒,牙菌斑、牙垢會隨著時間推移不斷生成沉積。研究發現,洗牙3小時後牙菌斑開始再形成,10天后會產生新的牙結石。牙石沉積的快慢與多少,主要受具體口腔環境影響。

翁志強表示,平時牙齒沒有什麼問題,每年洗一次牙即可;如果患牙周疾病,可能需要一年多次潔牙。原則上是發現有牙石就需要洗牙,並建議到正規醫院進行洗牙。

口腔科醫生直言:洗牙,是不傷牙的清潔方式!別再猶豫了

洗牙痠痛、洗牙出血、洗牙把牙縫洗大了、洗牙後牙齒變鬆……來自第一次洗牙的不良體驗感,讓許多人包括旁觀者,對洗牙敬而遠之。一些補過牙的小夥伴,甚至擔心洗牙會把補牙的地方給震碎。

口腔科醫生直言:洗牙,是不傷牙的清潔方式!別再猶豫了

翁志強解釋說,健康的牙齒不會在洗牙過程中出血,更不會把牙縫洗大、牙齒變鬆。出現這些問題,錯不在洗牙,而是牙齒本就有問題,只不過被牙石掩蓋阻擋了外界的刺激。

比如:患有牙齦炎,無論刷牙、洗牙都可以出血;長牙結石導致牙齦腫脹而填塞了牙縫,一旦洗牙去除牙石後,牙縫會變得明顯;牙周病患者因牙周纖維破壞、牙槽骨吸收,其實早存在牙齒鬆動,只不過有牙石“支撐”無明顯感覺,待牙石被洗掉後感覺出牙鬆動。

洗牙帶來的痠軟,是由於超聲波震盪牙頸部、牙根面所產生痠軟感,這是正常現象,一般洗牙後一兩週可自行消失。如果洗牙後持續牙齒痠軟嚴重,很可能是本來就患有牙根面外露出現的牙敏感症,需要處理。洗牙後出現牙齒自發痛疼,也是需要回醫院複診的。

口腔科醫生直言:洗牙,是不傷牙的清潔方式!別再猶豫了

洗牙是目前證實不會傷害牙齒的健康潔牙方式,無論男女老少,都適用,補沒補牙也不受影響。

“補過牙,不會耽擱後面洗牙;洗牙不會把正常補牙的材料震碎或洗掉。”翁志強稱,通過洗牙可以發現原本補牙的位置有異常,而受需要對患牙再治療。

現在的補牙材料,以複合樹脂為主,也有用傳統的銀汞合金。牙補過後,由於進食硬物、補牙的不足,也有可能導致補牙材料鬆動,隨著洗牙被洗出來。補牙時間長了,補牙材料也可慢慢磨損。

因此補牙之後,如果感覺牙齒有洞,或者補牙處突然有塊東西掉出來,要留意是不是補牙材料鬆脫,及時修補。

動動手指轉發,讓誤解洗牙的人看到這篇文章!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