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念哪所國外大學,你的人生比很多人其實更幸運'

"

2019申請季已經遠去,拿到理想名校offer的同學開心迎接開學,與夢校失之交臂的同學也不要氣餒,因為從現在開始,持續奮鬥才應該成為主旋律。來聽聽一位過來人的故事。

"

2019申請季已經遠去,拿到理想名校offer的同學開心迎接開學,與夢校失之交臂的同學也不要氣餒,因為從現在開始,持續奮鬥才應該成為主旋律。來聽聽一位過來人的故事。

無論念哪所國外大學,你的人生比很多人其實更幸運


有這樣一種怪象:申請季如果拿不到哈佛耶魯斯坦福的名校offer,似乎覺得根本對不起自己前期費心費力的準備,對不起自己刷過三遍的雅思真題,對不起自己濃縮在血管中的單詞語法,這種模式似乎愈演愈烈,甚至比國內的獨木橋高考還要極端,來自任何一所學校的拒信都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其實,如果你手中拿到了offer,已經比絕大多數人更加幸運了。

因為有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是: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小的一部分人確實是被社會拋棄的,太多的同齡人並沒有機會上大學,更何況去美國接受教育。

你可以說他們其中有小部分人甘於現狀甘於庸俗,但不能否認無論是因為原生家庭還是個人的因素,你比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多能力接觸到相對正面的資源。

所以沒拿到dream school offer的人,沒必要讓拒信就成為壓倒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能夠去國外讀大學,你已經比大多數人都幸運很多了,有太多的同齡人根本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何況是在top的名校。

另一個對國內學子的影響因素是國外媒體的誤導,你看到國外網站報導哥大校園新政,或是哈佛校友突破研究項目,你就以為美國人都是生活在這樣高調的學術氛圍中。但這種片面的導向性其實是因為大多數主流媒體從業者本身就是常青藤名校背景,對外展示的自然就是他們平時習以為常的精英教育外貌,給國內的學生造成一種北美頂尖名校罩過天的錯覺。

"

2019申請季已經遠去,拿到理想名校offer的同學開心迎接開學,與夢校失之交臂的同學也不要氣餒,因為從現在開始,持續奮鬥才應該成為主旋律。來聽聽一位過來人的故事。

無論念哪所國外大學,你的人生比很多人其實更幸運


有這樣一種怪象:申請季如果拿不到哈佛耶魯斯坦福的名校offer,似乎覺得根本對不起自己前期費心費力的準備,對不起自己刷過三遍的雅思真題,對不起自己濃縮在血管中的單詞語法,這種模式似乎愈演愈烈,甚至比國內的獨木橋高考還要極端,來自任何一所學校的拒信都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其實,如果你手中拿到了offer,已經比絕大多數人更加幸運了。

因為有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是: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小的一部分人確實是被社會拋棄的,太多的同齡人並沒有機會上大學,更何況去美國接受教育。

你可以說他們其中有小部分人甘於現狀甘於庸俗,但不能否認無論是因為原生家庭還是個人的因素,你比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多能力接觸到相對正面的資源。

所以沒拿到dream school offer的人,沒必要讓拒信就成為壓倒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能夠去國外讀大學,你已經比大多數人都幸運很多了,有太多的同齡人根本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何況是在top的名校。

另一個對國內學子的影響因素是國外媒體的誤導,你看到國外網站報導哥大校園新政,或是哈佛校友突破研究項目,你就以為美國人都是生活在這樣高調的學術氛圍中。但這種片面的導向性其實是因為大多數主流媒體從業者本身就是常青藤名校背景,對外展示的自然就是他們平時習以為常的精英教育外貌,給國內的學生造成一種北美頂尖名校罩過天的錯覺。

無論念哪所國外大學,你的人生比很多人其實更幸運

但事實上,美國人真正的高等教育覆蓋度是怎樣的呢?

接近50%的美國大學生就讀的是社區大學。要想上哈佛耶魯這種錄取率在10%以下的學校,對不起,你必須是人尖中的人尖。

還有呢,約有七分之一的美國人目前有學生貸款債務,每年的畢業班平均學生貸款餘額攀升。

從2016年Elyssa Kirkham的一份關於美國學生貸款的研究報告中看出:

➢ 26%欠於10,000美元

➢ 19%欠10,001至20,000美元

➢ 12%欠$ 20,001至$ 30,000

➢ 10%欠30,001美元至40,000美元

➢ 6%欠$ 40,001至$ 50,000

➢ 19%欠50,000美元

學費上漲,寬鬆的貸款限額和經濟復甦使美國學生債務的顯著增加,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堪其重中途輟學,甚至有不少大學生,為儘快還清欠款,採取特色手段。每年北美地區數百萬的入學新生裡,有多少中途成了炮灰,只有大約40%的人,可以和你一樣,在一所高等院校中安心念書。這才是美國高等教育的全貌。

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執著於美國的院校,也同時間關注到了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甚至歐洲亞洲等比較小眾的留學地區,聯合申請多個國家的院校。在申請時,也會更多地選擇多國“通用”的成績和經歷,例如全球認可的雅思託福成績,跨國公司的實習經歷等等。

而如果能夠最大化利用能接觸到的現有資源,就算沒有拿到dream school的offer,前期的申請過程也能讓我們有一番成長,每個階段性的進步和可以量化的能力提升,才是這個過程中最佳的增值服務。

拿我自身來說,八個月的申請期,前三個月基本在全力奮戰雅思考試,一開始急功近利機械性的刷題,發現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索性放下浮躁的心態,從詞彙入手開始搭建基礎設施:雅思詞彙紅寶書,按類別分成68個list, 每天3個list,40天時間裡整體過了兩遍,最大的感受是相比起一年前報考其他語言考試,雅思詞彙的實用性更高,而其他語言考試中經常會出現一小部分“偏詞”,難度接近於GRE,如果想要把握這部分單詞需要仔細研究歷年真題,把這些詞語一個個都找出來,進行特別學習和記憶,是不小的工作量。相比之下,雅思詞彙貼近生活,可以融入在語境中進行聯想記憶,不管是單人的口語模擬訓練還是多人對話都能信手捏來,單詞庫的擴展速度非常快。

攻克了單詞,接下來的雅思真題訓練基本沒有太多阻力,寫作部分一點點搭建起自己的邏輯思維,利用自己積累的句式勾勒出行文內容。而聽力似乎並不是那麼順利,記得那些年為了提高聽力針對一個錄音進行的反覆默寫,反覆批註修改,雖然默寫原文並不是那麼容易,但當發現自己默寫全部正確時,那種高興喜悅的心情是無法言表的,不僅為提高聽力水平高興,也為自己的再一次突破高興。聽力磨礪判斷力,同時也可以在練題時看到題目的前提下吸收聽力內容/做筆記,沒有盲聽的負擔。在這一點點切實的英語綜合應用場景中,能力的提升是我在整個申請季最享受的過程。

"

2019申請季已經遠去,拿到理想名校offer的同學開心迎接開學,與夢校失之交臂的同學也不要氣餒,因為從現在開始,持續奮鬥才應該成為主旋律。來聽聽一位過來人的故事。

無論念哪所國外大學,你的人生比很多人其實更幸運


有這樣一種怪象:申請季如果拿不到哈佛耶魯斯坦福的名校offer,似乎覺得根本對不起自己前期費心費力的準備,對不起自己刷過三遍的雅思真題,對不起自己濃縮在血管中的單詞語法,這種模式似乎愈演愈烈,甚至比國內的獨木橋高考還要極端,來自任何一所學校的拒信都可能是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但其實,如果你手中拿到了offer,已經比絕大多數人更加幸運了。

因為有一個非常殘酷的事實是:在一個群體中,有不小的一部分人確實是被社會拋棄的,太多的同齡人並沒有機會上大學,更何況去美國接受教育。

你可以說他們其中有小部分人甘於現狀甘於庸俗,但不能否認無論是因為原生家庭還是個人的因素,你比他們有更多的選擇,有更多能力接觸到相對正面的資源。

所以沒拿到dream school offer的人,沒必要讓拒信就成為壓倒自己的最後一根稻草,因為能夠去國外讀大學,你已經比大多數人都幸運很多了,有太多的同齡人根本沒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何況是在top的名校。

另一個對國內學子的影響因素是國外媒體的誤導,你看到國外網站報導哥大校園新政,或是哈佛校友突破研究項目,你就以為美國人都是生活在這樣高調的學術氛圍中。但這種片面的導向性其實是因為大多數主流媒體從業者本身就是常青藤名校背景,對外展示的自然就是他們平時習以為常的精英教育外貌,給國內的學生造成一種北美頂尖名校罩過天的錯覺。

無論念哪所國外大學,你的人生比很多人其實更幸運

但事實上,美國人真正的高等教育覆蓋度是怎樣的呢?

接近50%的美國大學生就讀的是社區大學。要想上哈佛耶魯這種錄取率在10%以下的學校,對不起,你必須是人尖中的人尖。

還有呢,約有七分之一的美國人目前有學生貸款債務,每年的畢業班平均學生貸款餘額攀升。

從2016年Elyssa Kirkham的一份關於美國學生貸款的研究報告中看出:

➢ 26%欠於10,000美元

➢ 19%欠10,001至20,000美元

➢ 12%欠$ 20,001至$ 30,000

➢ 10%欠30,001美元至40,000美元

➢ 6%欠$ 40,001至$ 50,000

➢ 19%欠50,000美元

學費上漲,寬鬆的貸款限額和經濟復甦使美國學生債務的顯著增加,越來越多的美國人不堪其重中途輟學,甚至有不少大學生,為儘快還清欠款,採取特色手段。每年北美地區數百萬的入學新生裡,有多少中途成了炮灰,只有大約40%的人,可以和你一樣,在一所高等院校中安心念書。這才是美國高等教育的全貌。

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有越來越多的人不再執著於美國的院校,也同時間關注到了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甚至歐洲亞洲等比較小眾的留學地區,聯合申請多個國家的院校。在申請時,也會更多地選擇多國“通用”的成績和經歷,例如全球認可的雅思託福成績,跨國公司的實習經歷等等。

而如果能夠最大化利用能接觸到的現有資源,就算沒有拿到dream school的offer,前期的申請過程也能讓我們有一番成長,每個階段性的進步和可以量化的能力提升,才是這個過程中最佳的增值服務。

拿我自身來說,八個月的申請期,前三個月基本在全力奮戰雅思考試,一開始急功近利機械性的刷題,發現沒有任何實質性的改變,索性放下浮躁的心態,從詞彙入手開始搭建基礎設施:雅思詞彙紅寶書,按類別分成68個list, 每天3個list,40天時間裡整體過了兩遍,最大的感受是相比起一年前報考其他語言考試,雅思詞彙的實用性更高,而其他語言考試中經常會出現一小部分“偏詞”,難度接近於GRE,如果想要把握這部分單詞需要仔細研究歷年真題,把這些詞語一個個都找出來,進行特別學習和記憶,是不小的工作量。相比之下,雅思詞彙貼近生活,可以融入在語境中進行聯想記憶,不管是單人的口語模擬訓練還是多人對話都能信手捏來,單詞庫的擴展速度非常快。

攻克了單詞,接下來的雅思真題訓練基本沒有太多阻力,寫作部分一點點搭建起自己的邏輯思維,利用自己積累的句式勾勒出行文內容。而聽力似乎並不是那麼順利,記得那些年為了提高聽力針對一個錄音進行的反覆默寫,反覆批註修改,雖然默寫原文並不是那麼容易,但當發現自己默寫全部正確時,那種高興喜悅的心情是無法言表的,不僅為提高聽力水平高興,也為自己的再一次突破高興。聽力磨礪判斷力,同時也可以在練題時看到題目的前提下吸收聽力內容/做筆記,沒有盲聽的負擔。在這一點點切實的英語綜合應用場景中,能力的提升是我在整個申請季最享受的過程。

無論念哪所國外大學,你的人生比很多人其實更幸運

現在回頭想想,就算當時收到的是三所學校的拒信,雖有遺憾但卻覺得經歷過,就是精彩的。因為八個月朝覲一般的備戰讓我站上了一個新的高度,英語能力和個人成長已經內化成我的一部分,我會自主的去學習英語,去感受更多、更精彩的文化,你明白的,學習的目的遠不止於此。

而這個申請季給我最直觀的反饋就是,我可以熟練的和外國朋友聊天,或是自信的參與外企的實習項目,知道有那些主動權和自我突破的節點,這樣一番申請季的成長也才是絕大多數留學小夥伴的初心吧。

所以不必覺得自己拿著保底校的offer算是委屈求全自暴自棄,申請這件事本來就不該被貼上“輸贏”這樣極端的標籤,相比起其他根本觸不到機會的人,你能體驗這個過程就已經可以為自己鼓掌了。慶幸吧,我們努力過,無論下一個起點在哪裡,我們將繼續向前。

推薦這篇文章並不是說衝刺名校,爭取更好的學校有什麼不好,而是想強調的是,如果已經有確定的結果,嘗試接受它並努力去改善,這樣的人生才會更有意義~


文章轉載自雅思官方微社區,版權歸屬於原作者.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