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醫藥產業5大趨勢——順著過去的軌跡看未來

2018年醫藥產業5大趨勢——順著過去的軌跡看未來

投資機構Thessalus Capital在最近的行業報告中對2018年的醫療行業做出了預測,文中指出了5大趨勢。

1.更多的孤兒藥

傳統治療更多的是針對患者基數大的疾病作為研究和治療的對象,導致罕見病領域少有問津。意識到需求的FDA在1983年頒佈了孤兒藥法案(Orphan Drug Act),意圖促進孤兒藥的研究和發展,因為研發成本高,市場規模小,FDA給予孤兒藥多項優惠政策:

①7年研發市場獨佔權(EMA給出了10年的獨佔權)

②稅收減半

③快速上市通道

孤兒藥市場在隨後的幾十年快速的發展起來,在2016年全球銷售已經達到1140億美元,研究機構EvaluatePharma預測全球孤兒藥市場年增長率在10%以上,並在2022年達到2090億美元規模。

對於企業來說,有了特殊的保護也就有了研發的動力。從整體來看孤兒藥研發線,小型研究機構更多的擔任早期研究者角色,取得階段性成功之後通過出售或收購兼併等途徑轉移給更具實力的大型製藥企業。分工上來看,小型企業利用自己的靈活性,可以在很廣泛的範圍對潛在化合物進行篩選,而大型企業則利用自己的雄厚實力,以及強大的支撐組織完成研發後期的各項工作,直至藥物正式上市。

對於患者來說,相對之前面對疾病無藥可醫的窘境,至少在疾病面前他們可以多一種選擇,只是這選擇的價格會很高,因而需要社會能夠建立起有效的醫療保險或者醫保系統幫助分擔費用。

整個孤兒藥市場規模不容小覷,預計2022年孤兒藥市場佔整個處方藥市場的1/5 (2090億/10600億美元)。

2018年醫藥產業5大趨勢——順著過去的軌跡看未來

2.更多的併購與收購

在未來的10年內,將有總價值為170億美元的重磅藥專利到期,隨即面臨的將是一系列仿製藥競爭以及無數的專利糾紛,例如艾伯維的Humira(修美樂)在2002年上市,十幾年間為艾伯維帶來了近1000億美元的銷售,即使享有100多項專利的保護,也無法避免仿製藥的步步緊逼,首例仿製藥是FDA於2016年9月批准安進的Amjevita,第二例是2017年8月25日獲FDA批准勃林格殷格翰的Cyltezo。面對即將到來的專利懸崖,製藥企業需要在其他領域構築專利圍牆。

自主研發新的產品需要大量資金,但最不能接受的是漫長的研發週期和較高的失敗風險。相比之下,兼併和收購對製藥企業來說是絕對是明智之舉,從風險角度講,負責早期候選化合物的小型企業與負責後期臨床研究和上市的大型企業共同分擔整個研發鏈的風險,從時間角度講,這樣的合作關係讓整個製藥工業的容錯率提高了一個檔次。

比如,強生在今年Q1以300億美元的價格收購Actelion,並藉此收購獲得了進入心血管疾病領域的一張VIP入場券。

3.新技術的廣泛應用

感謝哪些曾經天馬行空的設想,得益於分子工程學的發展,如今人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對基因進行編輯。最近獲FDA專家委員會肯定性認定的諾華CAR-T可以說是基因編輯技術的一次成功的應用,利用HIV病毒入侵併將自身遺傳信息整合到T細胞的能力對T細胞進行改造,使其表達CD19抗體,以此獲得針對腫瘤細胞的能力。

2018年醫藥產業5大趨勢——順著過去的軌跡看未來

CRISPR-CAS9原本是細菌對抗入侵病毒及外源DNA的防禦手段,如今已經是編輯基因的利器,並不斷被完善,未來將是治療基因相關疾病的重要方法,若最終成功實現在疾病治療領域的應用將對囊腫性纖維化、肌肉萎縮症、肥厚型心肌病患者是一個巨大的福音。

2018年醫藥產業5大趨勢——順著過去的軌跡看未來

2016年度諾貝爾化學獎授予研究“分子馬達”的三位科學家,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的Jean-Pierre Sauvage、美國西北大學的Sir J.FraserStoddart以及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Bernard L.Feringa。

2018年醫藥產業5大趨勢——順著過去的軌跡看未來

可以理解為,實現機械能在分子水平的可控,也可以理解為在分子水平上實現內能到機械能的轉化。上一次大規模實現該類轉化是蒸汽機的完善和廣泛應用,並帶來了工業革命。若人類最終能夠在分子水平實現對力的方向和大小的控制,所帶來的衝擊難以想象。

只是從技術到實際應用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並且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

4.更多仿製藥

專利期限的到來,大量仿製藥將接踵而至。不可否認專利保護下高昂的治療費用一直被人們詬病,而與之對應,企業也在竭盡全力保護自己的溢價權利。在未來幾年,我們希望看到更多對仿製藥的利好政策,可以為患者提供有效的治療,同時給出合理的價格。

5.亞洲市場的巨大潛力

當許多發達國家開始經歷人口負增長時,亞洲人口(41.643億)已然接近全球人口的1/2,同時伴隨著經濟的增長,亞洲市場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正不斷增長。

中國,作為人口大國以及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對醫療服務的消費能力已經佔全球總額的1/4,並正以可見的速度繼續增長,但是人均消費能力距發達國家依然相距勝遠,其中的差距蘊含著巨大潛力。面對這樣的挑戰,在“健康中國2020”裡明確提出了到2015年,使我國醫療衛生服務和保健水平進入發展中國家的前列;到2020年,保持我國在發展中國家前列的地位,東部地區的城鄉和中西部的部分城鄉接近或達到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

人均醫療消費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相關技術嚮應用領域加速轉化,小型技術公司將研發前期成果出售給大型製藥企業,大型製藥企業結合自身的實力在專利的保護下向市場推廣並賺取溢價,專利到期後被價格更具競爭力的仿製藥物搶佔市場,完成一個藥品的生命週期,而市場正是以這樣周而復始的循環形式實現運轉。

參考來源:Five Important Healthcare Predictions For 2018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