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體肺炎臨床路徑

藥品 呼吸道疾病 健康 醫藥匯通 2017-07-16

(一)適用對象

第一診斷為支原體肺炎(ICD - 10 : J15.7)。

(二)診斷依據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內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1.年齡為6月-14歲。

2.咳嗽突出而持久。

3.肺部體徵少而X線胸片改變出現早且明顯。

4.使用青黴素無效,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效果好。

5.外周血白細胞數正常或升高。

6.血清肺炎支原體 IgM 抗體陽性或血清冷凝集滴度> 1:32 或咽拭子分離支原體陽性,可作為臨床確診的依據。

(三)治療方案的選擇

根據《臨床診療指南-小兒內科分冊》(中華醫學會編著,人民衛生出版社),《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7版)》(人民衛生出版社)

1.大環內酯類抗生素(遵循兒科用藥的方法)。

2.對症治療(如霧化吸入)。

(四)標準住院日為7-14天。

(五)進入路徑標準

1.第一診斷必須符合 ICD - 10 : J15.7 支原體肺炎疾病編碼。

2.當患者同時具有其他疾病診斷,只要住院期間不需要特殊處理,也不影響第一診斷的臨床路徑流程實施時,可以進入路徑。

(六)入院後1-2天

1.必須檢查的項目。

(1)血常規、尿常規、大便常規;

(2)C反應蛋白(CRP);

(3)肝腎功能、血電解質及心肌酶;

(4)血清肺炎支原體測定或血清令凝集試驗或咽拭子分離支原體;

(5)X線胸片;

(6)腹部超聲、心電圖。

2.根據患兒的病情,必要時做痰培養、血氣分析,心肌酶譜、肺部CT、呼吸道病毒和細菌檢測等。

(七)藥物選擇與使用時機

抗菌藥物:按照《抗菌藥物臨床應用指導原則》(衛醫發 [2004] 285號)執行。

(八)必須複查的檢查項目。

1.血常規、CRP、肝腎功能。

2.胸片。

(九)出院標準。

1.咳嗽明顯減輕,一般狀況良好。

2.連續3天腋溫<37.5℃。

3.X線胸片顯示炎症吸收好轉。

(十)變異及原因分析。

1.難治性支原體肺炎,即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反應不佳的支原體肺炎,包括三方面:

(1)病情較重,有肺外併發症,單用大環內酯類抗生素不能控制病情;

(2)大環內酯類抗生素治療2周,仍有咳嗽,肺部陰影持續無吸收好轉;

(3)混合其他病原體感染,需要延長住院治療時間。

2.對於難治性支原體肺炎患兒,若病情重,可在炎症反應的極期加用靜注丙種球蛋白或糖皮質激素。導致住院時間延長,醫療費用增加。

支原體肺炎臨床路徑

支原體肺炎臨床路徑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