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說搖滾(一)搖滾樂、搖滾樂手與搖滾精神

搖滾樂 流行音樂 音樂 華語音樂 任峰De聲音圖書館 2017-05-14

從零開始說搖滾(一)搖滾樂、搖滾樂手與搖滾精神

題記:《從零開始說搖滾》是本公眾號從今天開始全新發布的一個專題。此專題旨在系統地、深入淺出地、儘量完全地介紹搖滾樂從產生到發展至今的歷史過程,包括其中產生的音樂流派、代表樂隊、推薦專輯等,同時,這也是一次對筆者多年以來聽搖滾的總結與反思。針對中國搖滾發展的特殊性,本專題也會專門分篇章從八十年代以來的國內搖滾樂進行一番梳理,讓我們看到搖滾樂背後的故事。希望這個專題能夠成為一次輕鬆愉快的搖滾之旅,也希望能夠給讀者帶來一些新的啟發和思索。

在我們正式開始之前,首先思考幾個問題。到底什麼才是搖滾?它是一種純粹的樂曲風格,還是一種精神,還是兩者兼而有之?搖滾樂究竟是少數人的音樂,還是多數人的音樂呢?

“搖滾”是個外來詞彙,原文“Rock & Roll”,一般而言對這種從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開始風行的音樂風格的定義為“由黑人布魯斯音樂與白人西部鄉村音樂碰撞而產生的結果”。這個定義顯然並不夠明確。而隨著時間的發展,“搖滾”這個詞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內涵,而被劃歸入“搖滾”的曲風也越來越多變。用現在的觀點來看,Chuck Berry或者Bill Haley的曲風顯然並不夠搖滾,然而在他們第一次出現的時候給習慣了靡靡之音的聽眾們帶來的震撼是巨大的。

從零開始說搖滾(一)搖滾樂、搖滾樂手與搖滾精神

Bill Haley 與貓王

Come Rock with Me

對於八九十年代最初聽到西方音樂的、絕大多數中國人來說,一度的,“奇形怪狀的頭髮,黑皮衣,紋身吸毒酗酒就是搖滾”,著名演員陳佩斯甚至專門拍過一個短片《九六搖滾指南》專門諷刺這種表面的、病態的觀念。但是,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搖滾樂”,都是反傳統的,它與你所演奏的樂器、外表裝扮、舞臺風格都沒有多大關係,但是它應該是富於創造力、顛覆性、擁有蓬勃而年輕的生命力的。我們一直試圖脫離意識形態給搖滾樂下一個確切的定義,然而,很遺憾的是,它從誕生的那一天開始就不是獨立的。我們想弄清楚搖滾的概念,就必須接受它與傳統音樂概念上的區別。它是一種不斷生長的,卻永遠保持著新鮮感與先鋒性的思潮,它所誕生的意義,就在與傳統,與陳舊,與故步自封進行鬥爭,因此,它應該永遠是年輕的。而音樂,只是它代表性的外在表現形式。

從零開始說搖滾(一)搖滾樂、搖滾樂手與搖滾精神

陳佩斯在《九六搖滾指南》中的扮相代表了當時人們對搖滾樂手的片面認識。

由此而出發,搖滾樂手,就應該是一群用音樂戰鬥在潮流最前線的騎手們,遺憾的是,這樣的人,現在並不多。

也許你會說我對搖滾樂手的定義太苛刻了。現在請你來回憶一下,在你收藏的打口專輯中,在你珍藏在硬盤裡以及你的記憶中的那些真正能夠經歷時間的洗刷而流傳下來的作品們,是不是在它所誕生的那個年代,都具有一定的先鋒性,它們誕生之初並不是一帆風順,甚至飽受爭議。再退一步,就算是現在在年輕人中風行的各種流行音樂,是不是也會受到長輩們的指摘,輕則不屑一顧,重則口誅筆伐。只是,在流行的風口浪尖中,大部分樂手們在一時的成功中便心滿意足不思進取,而少部分人,則繼續披荊斬棘,自我否定,自我成長。對於前一部分人,過一些年,就被淹沒在蔚為大觀的樂壇之中不見蹤影了。而後一部分人,在對音樂的不斷追尋反思中,就成長為一名真正富有搖滾精神的樂手了。

從零開始說搖滾(一)搖滾樂、搖滾樂手與搖滾精神

Beatles作為英國曆史上最成功的搖滾樂隊之一,創作了無數經典作品,膾炙人口。他們在大獲成功之後仍然不斷嘗試新的風格,創作出具有創造力和反叛精神的新作品,後來,因為各自理念不同而解散。儘管Beatles的解散令人遺憾,然而各位樂手們仍然各自活躍於音樂創作中。

Yesterday

前文已經提到,“搖滾”由於其產生歷史的特殊性,註定不能與精神分割,因此,“搖滾精神”的範疇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不會說“古典精神”,也不會說“民樂精神”,因為他們的音樂性規範而純粹。而搖滾重要的標誌之一就是反叛,這種反叛中也包括了生於斯長於斯的音樂性。這是搖滾精神的所在,也是其生命力的來源。如果不是這種反叛精神,搖滾樂不會由一個年輕黑人在舞臺上彈著吉他跳舞發展到現在如此寬泛廣闊的音樂風潮,更加不會變成一種歷久彌新的文化符號,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用他們自己的方式詮釋著搖滾的內涵。然而,也正是因為這種精神的存在,導致了搖滾樂發展史上的坎坷、非議以及自相矛盾。

“反傳統”意味著對大眾文化、道德觀念的顛覆,這種顛覆不僅僅在歌唱或者演奏方式,進而發展到審美、文化娛樂乃至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人們第一次看到The Who 的主唱Pete Townshend在舞臺上摔吉他的時候是目瞪口呆的,後來這個動作成了許多樂手們表達自己反叛的標誌;John Lennon在專輯封面上印刷自己與小野洋子的裸照,導致了許多唱片店拒絕出售專輯。有時候我們很難分辨這種反叛和墮落之間的區別。“玩搖滾的都吸毒。”我們不能說這是一種刻板偏見,因為搖滾樂手往往對於毒品、暴力、濫交等行為的接納程度確實要比大眾觀念寬容得多。而身在不服管教的青春期同時又荷爾蒙分泌過剩的年輕人非常容易受到這些內容的蠱惑。70年代盛行的華麗搖滾,就以其光怪陸離的裝扮、模糊的性別觀念和戲劇性的陰鬱氣質影響了大批年輕人,而這種影響一直延伸到了隨後的朋克音樂、哥特音樂以及金屬樂。這裡我們暫時先不對這些行為進行深入的批判或者解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評論搖滾,還是樂手的時候,都不要被任何片面的信息阻礙了自己的視線,獨立思考,擁有自己的判斷力,才是正確解讀搖滾精神、搖滾樂,以及搖滾樂手們種種“出格”行為的正確方式。

從零開始說搖滾(一)搖滾樂、搖滾樂手與搖滾精神

把自己和妻子裸照印在唱片封面上的John Lennon

搖滾樂作為一種不和諧的“時代的噪音”,它與生俱來的氣質註定了它與主流文化的衝突。這種衝突一方面成就了搖滾樂的魅力,另一方面也變成了它自身的矛盾和悖論。當一個搖滾樂隊獲得商業上的成功的時候,往往也變成了它走向毀滅的時候。科特柯本因為自己的音樂太受歡迎而自殺,這雖然說起來是個笑話似的段子,但是它正指向了搖滾精神的內核。搖滾是反叛的。這種反叛不僅僅是針對他人,同時也面向自己。當一個搖滾樂隊大受歡迎變成了主流樂隊,他們是否還能承擔得起此前人們賦予它的“反叛”標籤?搖滾樂到底要不要“反商業”?

從零開始說搖滾(一)搖滾樂、搖滾樂手與搖滾精神

科特柯本的帥氣面容和憂鬱氣質吸引了許多年輕人爭相模仿,而他的絕筆“ it's better to burn out than to fade away(與其苟延殘喘,不如從容燃燒)”甚至成了許多人的格言。

Come As You Are

其實,這原本是個不應該成為問題的問題。只是,作為很多青年人理想的標籤,“搖滾”彷彿跟鈔票一沾邊就充滿了同流合汙的銅臭味兒,全然沒有了兩袖清風窮的叮噹響的反叛骨氣了。的確,如果拿“搖滾”本身的反叛性來看,那麼作為傳統價值觀念之中的“商業成功”必然應當算作反叛的內容之一。只是,我們應該看到,如果沒有商業上的成功,那麼搖滾樂在它誕生之初就已經滅亡了。沒有商業化的存在,那就沒有整個音樂產業的流傳、發展、生長階段,也沒有了人們現在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誠然,我們應該時刻警惕消費主義對個人以及文化的侵蝕,然而,也應該感激消費主義在搖滾樂發展中的推動力。而真正有創造力、有才華的樂手們,不管是在什麼環境下,他們都從來不會惰于思考和自我成長,從來不會缺乏優秀的音樂作品問世。與其擔憂商業化扼殺創造力,不如擔憂商業化扼殺了樂手們原本的反叛性和生命力,這才是他們對搖滾精神真正的背叛。

從零開始說搖滾(一)搖滾樂、搖滾樂手與搖滾精神

崔健與他的《新長征路上的搖滾》是中國搖滾史上的第一張原創專輯。也許它的歷史意義比它的音樂價值更加重要。

新長征路上的搖滾

在西方搖滾樂的發源地,現在的搖滾樂與流行樂的分類是非常模糊,所以他們並不存在搖滾樂是否屬於大眾文化疑問。但是對於八十年代才流入中國,進而逐漸發展起來的這種西式音樂來說,現在在大陸仍然算不上主流。而對於“搖滾”這一定義的刻意抬高以致於糊塗,也是由此而來。它承擔了過多的特殊象徵與含義,由此生造出來了一大堆類似於“偽搖”云云的偽概念,這也是文化融合與發展之中的必然經過。不過,無論如何,我熱愛搖滾也感謝搖滾,這是一種自由而充滿了蓬勃的生命力的精神,它賦予了音符熱烈而奔放的活力,給音樂創造了無限的可能性。

預告:下期,我們將開始講述搖滾樂的開端。也許這個開端不夠有趣,但卻是有必要的。初生狀態的搖滾樂是混沌的,而人們對這個新生事物嘲笑和戲謔的態度,在不久的將來會被自己狠狠的打上無數個耳光。人們總是很難接受與自己不同的東西。而這種不同,正是人類文明前行發展的動力。

END

從零開始說搖滾(一)搖滾樂、搖滾樂手與搖滾精神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