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姚晨:一個四十歲女演員的怕與愛'

"

來源:澎湃有戲

作者:王諍

"

來源:澎湃有戲

作者:王諍

專訪姚晨:一個四十歲女演員的怕與愛

姚晨


在一個女演員“到什麼歲數,演什麼戲”的既定軌跡中,姚晨顯示了相當的自主性與行動力。她其實看得很明白, “妮可·基德曼出演HBO系列劇《大小謊言》也是自己找項目,自己做製片人。國外女演員到了一定的年齡段,也會主動地牽頭去創作自己喜歡的角色。”

已於8月16日上映的《送我上青雲》(下稱《上青雲》),是演員姚晨同丈夫、攝影師曹鬱在三年前創立壞兔子影業後推出的第二部電影,也是他們同合夥人一道,第一次主控一部電影的製作。電影海報上,姚晨除了作為女一號,“監製”一欄的歸屬也是她。

就在電影公映前夕,一場從西寧FIRST影展閉幕式上誕出的話題,讓輿論場對中年女演員無戲可演命運的關注陡然升溫——某種意義而言,這場既關涉男女平權,又裹挾了對東方傳統審美批判的熱絡討論,同《上青雲》中姚晨所飾演的盛男,一位在大城市中獨自打拼的女記者,大齡且尚未婚嫁,卻偏趕上無妄之災罹患絕症的角色設定間,形成某種互文意義上的觀照——人到中年的欲振乏力與職場中道的惶惑不安。

姚晨其實在去年的一場星空演講上,就公開表述過“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在那篇被廣泛傳播的演講視頻中,她大大方方地介紹了在事業上升期由於接連生了兩個孩子,復出後突然陷入職業窘境。曾經的“微博女王”,事業由紅轉衰不過是幾年間的光景,不由得讓人感嘆“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演講中,姚晨自問自答,“到底愛不愛表演這個職業呢?”“在認清了這個職業的真相之後,依然對它保持著初戀般的熱情,這時才有資格說,我真的熱愛。當我領悟到這一點,那些綁縛我的枷鎖瞬間粉碎了。我想更加主動地去創造角色,這也是我開設電影公司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早年頗具喜感的郭芙蓉(《武林外傳》)、翠平(《潛伏》),還是開公司後接演的李捷(《找到你》)、盛男(《上青雲》),今年年初的話題人物蘇明玉(《都挺好》),姚晨詮釋的女性性格迥異,但都為她喜愛。

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姚晨告訴記者,自己過往飾演的女性,身份、職業林林總總,身上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她們都是內心有信仰的女性,如果不用信仰這麼大的詞的話,她們也都是很有信念感的。我應該也是這樣一類人,否則我也不會去選擇演繹她們。我對這樣的女性有天然情感上的共鳴,也發自內心欣賞這樣的女性。”

"

來源:澎湃有戲

作者:王諍

專訪姚晨:一個四十歲女演員的怕與愛

姚晨


在一個女演員“到什麼歲數,演什麼戲”的既定軌跡中,姚晨顯示了相當的自主性與行動力。她其實看得很明白, “妮可·基德曼出演HBO系列劇《大小謊言》也是自己找項目,自己做製片人。國外女演員到了一定的年齡段,也會主動地牽頭去創作自己喜歡的角色。”

已於8月16日上映的《送我上青雲》(下稱《上青雲》),是演員姚晨同丈夫、攝影師曹鬱在三年前創立壞兔子影業後推出的第二部電影,也是他們同合夥人一道,第一次主控一部電影的製作。電影海報上,姚晨除了作為女一號,“監製”一欄的歸屬也是她。

就在電影公映前夕,一場從西寧FIRST影展閉幕式上誕出的話題,讓輿論場對中年女演員無戲可演命運的關注陡然升溫——某種意義而言,這場既關涉男女平權,又裹挾了對東方傳統審美批判的熱絡討論,同《上青雲》中姚晨所飾演的盛男,一位在大城市中獨自打拼的女記者,大齡且尚未婚嫁,卻偏趕上無妄之災罹患絕症的角色設定間,形成某種互文意義上的觀照——人到中年的欲振乏力與職場中道的惶惑不安。

姚晨其實在去年的一場星空演講上,就公開表述過“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在那篇被廣泛傳播的演講視頻中,她大大方方地介紹了在事業上升期由於接連生了兩個孩子,復出後突然陷入職業窘境。曾經的“微博女王”,事業由紅轉衰不過是幾年間的光景,不由得讓人感嘆“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演講中,姚晨自問自答,“到底愛不愛表演這個職業呢?”“在認清了這個職業的真相之後,依然對它保持著初戀般的熱情,這時才有資格說,我真的熱愛。當我領悟到這一點,那些綁縛我的枷鎖瞬間粉碎了。我想更加主動地去創造角色,這也是我開設電影公司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早年頗具喜感的郭芙蓉(《武林外傳》)、翠平(《潛伏》),還是開公司後接演的李捷(《找到你》)、盛男(《上青雲》),今年年初的話題人物蘇明玉(《都挺好》),姚晨詮釋的女性性格迥異,但都為她喜愛。

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姚晨告訴記者,自己過往飾演的女性,身份、職業林林總總,身上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她們都是內心有信仰的女性,如果不用信仰這麼大的詞的話,她們也都是很有信念感的。我應該也是這樣一類人,否則我也不會去選擇演繹她們。我對這樣的女性有天然情感上的共鳴,也發自內心欣賞這樣的女性。”

專訪姚晨:一個四十歲女演員的怕與愛

《送我上青雲》主創人員:主演李九霄,導演、編劇滕叢叢,主演、監製姚晨,製片人頓河


對 話

“我需要在片場維護導演的權威”

澎湃新聞:《送我上青雲》由滕叢叢自編自導,而你作為該片主演、監製,能否談談起初怎麼被這個本子打動?

姚晨:2017年前後,製片人頓河給我看劇本,問我感不感興趣。我看了覺得這個劇本底子不錯,盛男這個角色的基礎也很好,正好趕上我們公司剛成立不久,在尋找合適的項目啟投,大家都覺得這樣的一個體量確實也比較適合來做第一部戲,劇本的整個氣質和感覺和我們也算吻合的。之後安樂的江志強先生也加入進來,變成我們的出品方之一。

澎湃新聞:這是你第一次做監製,能談談作為監製你同導演間的交流嗎?

姚晨:我作為監製的職責,更多是在藝術方向上的把控。我和叢叢(電影導演、編劇)從頭到尾都在交流(笑),也常常有爭論。我認為這是必然的,一個女導演和一個女監製,兩個麻煩的人湊到一起,一定會有爭論。叢叢寫這個本子的時候多少代入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但從創作層面講,所有的個人經歷從下筆的那一刻起,已經是一個虛構的文本了。我們兩個人年紀上、經歷上還是有些差異,所以在拍攝當中,包括在後期的時候,我們都會有很多的爭論,各自都有自己的堅持。

我們爭論最多的,可能就是最後瘋子說“我愛你”的那場戲。原來劇本上,說的是“對不起”,導演認為全世界其實都欠盛男一個對不起,但從我理解來講,一個瘋子他並不具備邏輯思考能力,如果講出這樣的話就有點怪異了。另一層面,我也不認為全世界欠盛男一個對不起,不想把電影的基調搞得有些自憐自艾。導演寫這個本子難免有一些代入感,這個時候我需要提醒她注意避免。我們這些交流,一般都是在私下完成的。我在現場對導演的態度,也會相當程度上影響大家對導演的態度,怎麼樣去維護導演的權威,同時要幫助導演協調與各個部門間的關係,是我作為監製的一個任務,之前做演員是不需要考慮這些的。

澎湃新聞:這部電影之於幾位主創都可謂是“第一次”。你覺得磨合下來,有沒有在片場找到一種“beginner’s luck”?

姚晨:可以說,每一個人都不是衝著錢來拍這部戲的。比如我們的攝影林良忠老師都60歲了,已經不怎麼拍戲了,我們把他請了過來,老人家完全不計較待遇的問題,也沒要求什麼特殊照顧。在貴陽拍戲的時候天氣非常冷,每天特別早出工,很晚才收工,我從沒聽到他抱怨過一句,在現場也是溫文爾雅。

至於說磨合之後的會心,導演和頓河跟我提過一場戲,我同吳玉芳老師飾演的母女吵架的戲,當時我丟出鞋子,吳老師拿起來反丟,結果給扔出了欄杆,這其實是個片場的意外,我們倆都怔了一下,但沒有停繼續演,我好像還加了一個扶著欄杆,探出頭找鞋的動作,導演在監視器前也沒有干涉我們的表演。當大家彼此建立起信任後,也是我和吳老師完全進入到角色本身中去的時候,這樣的表演其實是一種享受。

"

來源:澎湃有戲

作者:王諍

專訪姚晨:一個四十歲女演員的怕與愛

姚晨


在一個女演員“到什麼歲數,演什麼戲”的既定軌跡中,姚晨顯示了相當的自主性與行動力。她其實看得很明白, “妮可·基德曼出演HBO系列劇《大小謊言》也是自己找項目,自己做製片人。國外女演員到了一定的年齡段,也會主動地牽頭去創作自己喜歡的角色。”

已於8月16日上映的《送我上青雲》(下稱《上青雲》),是演員姚晨同丈夫、攝影師曹鬱在三年前創立壞兔子影業後推出的第二部電影,也是他們同合夥人一道,第一次主控一部電影的製作。電影海報上,姚晨除了作為女一號,“監製”一欄的歸屬也是她。

就在電影公映前夕,一場從西寧FIRST影展閉幕式上誕出的話題,讓輿論場對中年女演員無戲可演命運的關注陡然升溫——某種意義而言,這場既關涉男女平權,又裹挾了對東方傳統審美批判的熱絡討論,同《上青雲》中姚晨所飾演的盛男,一位在大城市中獨自打拼的女記者,大齡且尚未婚嫁,卻偏趕上無妄之災罹患絕症的角色設定間,形成某種互文意義上的觀照——人到中年的欲振乏力與職場中道的惶惑不安。

姚晨其實在去年的一場星空演講上,就公開表述過“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在那篇被廣泛傳播的演講視頻中,她大大方方地介紹了在事業上升期由於接連生了兩個孩子,復出後突然陷入職業窘境。曾經的“微博女王”,事業由紅轉衰不過是幾年間的光景,不由得讓人感嘆“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演講中,姚晨自問自答,“到底愛不愛表演這個職業呢?”“在認清了這個職業的真相之後,依然對它保持著初戀般的熱情,這時才有資格說,我真的熱愛。當我領悟到這一點,那些綁縛我的枷鎖瞬間粉碎了。我想更加主動地去創造角色,這也是我開設電影公司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早年頗具喜感的郭芙蓉(《武林外傳》)、翠平(《潛伏》),還是開公司後接演的李捷(《找到你》)、盛男(《上青雲》),今年年初的話題人物蘇明玉(《都挺好》),姚晨詮釋的女性性格迥異,但都為她喜愛。

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姚晨告訴記者,自己過往飾演的女性,身份、職業林林總總,身上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她們都是內心有信仰的女性,如果不用信仰這麼大的詞的話,她們也都是很有信念感的。我應該也是這樣一類人,否則我也不會去選擇演繹她們。我對這樣的女性有天然情感上的共鳴,也發自內心欣賞這樣的女性。”

專訪姚晨:一個四十歲女演員的怕與愛

《送我上青雲》主創人員:主演李九霄,導演、編劇滕叢叢,主演、監製姚晨,製片人頓河


對 話

“我需要在片場維護導演的權威”

澎湃新聞:《送我上青雲》由滕叢叢自編自導,而你作為該片主演、監製,能否談談起初怎麼被這個本子打動?

姚晨:2017年前後,製片人頓河給我看劇本,問我感不感興趣。我看了覺得這個劇本底子不錯,盛男這個角色的基礎也很好,正好趕上我們公司剛成立不久,在尋找合適的項目啟投,大家都覺得這樣的一個體量確實也比較適合來做第一部戲,劇本的整個氣質和感覺和我們也算吻合的。之後安樂的江志強先生也加入進來,變成我們的出品方之一。

澎湃新聞:這是你第一次做監製,能談談作為監製你同導演間的交流嗎?

姚晨:我作為監製的職責,更多是在藝術方向上的把控。我和叢叢(電影導演、編劇)從頭到尾都在交流(笑),也常常有爭論。我認為這是必然的,一個女導演和一個女監製,兩個麻煩的人湊到一起,一定會有爭論。叢叢寫這個本子的時候多少代入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但從創作層面講,所有的個人經歷從下筆的那一刻起,已經是一個虛構的文本了。我們兩個人年紀上、經歷上還是有些差異,所以在拍攝當中,包括在後期的時候,我們都會有很多的爭論,各自都有自己的堅持。

我們爭論最多的,可能就是最後瘋子說“我愛你”的那場戲。原來劇本上,說的是“對不起”,導演認為全世界其實都欠盛男一個對不起,但從我理解來講,一個瘋子他並不具備邏輯思考能力,如果講出這樣的話就有點怪異了。另一層面,我也不認為全世界欠盛男一個對不起,不想把電影的基調搞得有些自憐自艾。導演寫這個本子難免有一些代入感,這個時候我需要提醒她注意避免。我們這些交流,一般都是在私下完成的。我在現場對導演的態度,也會相當程度上影響大家對導演的態度,怎麼樣去維護導演的權威,同時要幫助導演協調與各個部門間的關係,是我作為監製的一個任務,之前做演員是不需要考慮這些的。

澎湃新聞:這部電影之於幾位主創都可謂是“第一次”。你覺得磨合下來,有沒有在片場找到一種“beginner’s luck”?

姚晨:可以說,每一個人都不是衝著錢來拍這部戲的。比如我們的攝影林良忠老師都60歲了,已經不怎麼拍戲了,我們把他請了過來,老人家完全不計較待遇的問題,也沒要求什麼特殊照顧。在貴陽拍戲的時候天氣非常冷,每天特別早出工,很晚才收工,我從沒聽到他抱怨過一句,在現場也是溫文爾雅。

至於說磨合之後的會心,導演和頓河跟我提過一場戲,我同吳玉芳老師飾演的母女吵架的戲,當時我丟出鞋子,吳老師拿起來反丟,結果給扔出了欄杆,這其實是個片場的意外,我們倆都怔了一下,但沒有停繼續演,我好像還加了一個扶著欄杆,探出頭找鞋的動作,導演在監視器前也沒有干涉我們的表演。當大家彼此建立起信任後,也是我和吳老師完全進入到角色本身中去的時候,這樣的表演其實是一種享受。

專訪姚晨:一個四十歲女演員的怕與愛

《送我上青雲》劇照,盛男和母親


“那一天我們像是在共同守護一個祕密”

澎湃新聞:《上青雲》公映前後,片中的情慾戲場面都被世人關注,談談你當時決定要拍這場戲的心理準備?

姚晨:我覺得對於80、70後的中國女孩來說,可能在成年後都沒有在鏡子裡認真打量過自己的身體。我們可能化妝時會仔細修飾自己的臉孔,但卻沒有在鏡子裡真正正視自己的身體,去欣賞它的美,起碼在我30歲之前就是如此。我之前也會覺得性是件羞恥的事情,是不能同他人分享的私密。但作為一名成熟的演員來說,身體是你創作角色的一部分,這個無法迴避。當整個戲拍到這兒的時候,作為演員的職業理性會告訴我應該拍,因為這是戲劇推動的必然,它不是為了情慾而情慾的表達,而是要通過這場戲來突出人物之間的關係。

澎湃新聞:你在開拍前還是很糾結的?

姚晨:這是肯定的,對於拍藝術片的導演而言,拍這樣的戲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對於演員來說,實際上要麼是新人演員,要麼就是職業藝術片演員們(願意),大部分女演員在這件事上還是相對保守的。就我個人最喜歡的女演員,凱特·布蘭切特在《卡羅爾》中的女同性愛場面,大部分也是替身完成的。所以我同意拍這場戲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和勇氣,從一開始我就不斷地問導演,到底要怎樣拍這兩場戲,因為我覺得拍不好,可能會在觀眾那裡引起歧義,很容易招致“這個女演員歲數大了,要搏一把”這樣的聲音。我前幾天在朋友圈裡看到一段話,特別有感觸,“作品即人,不是人的一部分,而是人的一個階段,是這個階段你的全部。你虛作品就虛,你躁作品就糙,你脆弱作品就生硬,你高傲作品就小氣,你淺薄作品就邪惡。你懶,就沒有作品。”我不知道這話是誰說的,但絕對是過來人的大實話。

澎湃新聞:能否從操作層面,談談你們幾位主創所做的準備?

姚晨:其實有兩場情慾戲,盛男和四毛的性愛以及她個人在之後的自慰。前一場戲是想展現兩個很卑微的靈魂互相擁抱,互相取暖,他們之間沒有愛,只是一種彼此的擁抱。

盛男自慰的戲,是想讓這兩個人各自沉浸在自己世界裡:四毛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彩虹,甚至覺得自己可以和盛男來一場真正的愛情;盛男則在將自己送上青雲的過程中,完全沉浸在自我意識中。他們各自快活著,有一種悲傷感。

我要把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託付給一個沒有任何拍攝經驗的新人,這對我而言不亞於一場豪賭。很慶幸在這個團隊中,錄音、攝影以及製片都很支持我,我的丈夫曹鬱作為攝影指導,也是我的場外指導(笑),拍之前他找到了大量的參考,比如《龍紋身的女孩》,我們參考了其間光影的處理。

在拍這場戲的前一天,我們所有的主創集中在一間密室中討論,盛男和四毛的體位,他們要用什麼樣的體位來推進彼此的關係。我印象很深,剛開始每個人臉上都紅撲撲地看著我們兩個演員,大家都很緊張,就是很想一本正經的討論,卻又覺得一時間難以啟齒(笑)。這兩場戲拍了一整天。提前做了清場,助理都不可以在現場,基本是各部門的老大在負責現場所有細碎的活兒,那一天我們像是在共同守護一個祕密,像是一個彼此交互的過程,之後大家情感勾連得更緊密了。

“我最害怕的是失去愛的能力”

澎湃新聞:能談談FIRST影展上海清把你們叫上臺發表的宣言嗎?

姚晨:說實話,我好像從出道以後就一直在做主演,做配角並不多,所以說主演一部電影可能對於我來說不是一個事兒,而且我也從來都明白,做配角未必不出彩。你說的這事我覺得海清的出發點是好的,可能表述的時候不大嚴謹,而且這個問題的根源其實也並不都在影視行業內。我後來覺得海清想表達的並不是我們幾位女演員沒有戲拍,但之後的解讀卻好像都歸結在這個點上,如果我們幾位女演員什麼戲都接,可演的戲有得是。在職業發展的這個階段,我們希望創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和大家交流,但很無奈目前市場上對女性角色的劃分是兩極化的,要麼是少女系,要麼就是婆婆媽媽家長裡短,中年階段女性的形象其實特別單一,或者說臉譜化,對於真正想演出人物厚度的演員而言可選擇的面太窄,我覺得海清想表達的是這個意思。

澎湃新聞:其實去年一次演講中,你就表達了一個“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表露了類似的心跡和呼籲。

姚晨:那也是個偶然的契機,我是個要麼不做,做就要做好的性子。那個演講稿我寫了一兩個月,當時錄完也沒覺得會怎麼樣,沒想到10天以後就在網上火了,所以可見確實引起了不少職場女性的共鳴,也足以見得我說的問題在這個人群中其實存在了很久,它是有代表性的。這之後,我很開心看到不斷有女演員站出來,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困惑,我甚至看到剛過30歲的女演員都已經有面臨這樣的危機。我想每一個發聲的人,都是值得被鼓勵的,當然每一個人的發言不可能都是完美的。能激起討論本身,才能讓事情有改觀的可能。

澎湃新聞:你提到了職場女性的共鳴,實際上我們也看到你在復出後出演的角色也多是職場女性,這是否是你目前的一個角色定位?

姚晨:從觀眾角度看,你一個角色成功了,他們會希望你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希望繼續塑造類似的光彩形象,這一點我其實感觸很深。但從我作為演員的角度,更多是從表演專業性的層面思考問題,從我當演員到現在,一直都在嘗試不同的女性類型,古裝造型的郭芙蓉,《潛伏》中的翠平,這兩個人物和生活中的我反差很大,我那個時候生活中的狀態更為內向。但這兩個角色身上也都寄託了我的某種理想,或者說是我想成為這樣的人,她們的內心都有自己的信念,比如郭芙蓉的信念是暴力可以解決問題,翠平的信仰是共產主義。之後我也飾演了別的很多角色,包括之前就演繹過女律師。這些角色林林總總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又是一致的,她們都是內心有信仰的女性,如果不用信仰這麼大的詞的話,她們也都是很有信念感的。我應該也是這樣一類人,否則我也不會去選擇演繹她們。我對這樣的女性有天然情感上的共鳴,也發自內心欣賞這樣的女性。我們的大環境確實特別容易把每個人都變得一樣,但演員塑造的恰恰卻是一個一個不一樣的鮮活的個體,這是我們的任務。

澎湃新聞:作為女演員,你欣賞的女演員是誰?

姚晨:真正對我有影響的凱特·布蘭切特,她是我的榜樣。有一年在倫敦倍耐力拍攝的場合,我們見過一面。在紅毯上,她先走過來拉著我的手說照片拍得太美了,我就像個大傻子一樣站在那傻笑。晚宴時,我想過去和她再打個招呼,當時她正在和人說話,身邊一位特別樸素的男士問我是不是要找凱特,我點點頭,他就拍了拍凱特,凱特頭也不回反手拍了拍他,我這才意識到人家是兩口子!凱特的先生是位劇作家。我對凱特說,我是個演員,她哈哈大笑,“我當然知道你是個演員了。”她真人其實比銀幕上看著嬌小多了,也就一米七左右,五官結構比較寬大,可能顯著骨骼很大,包括安吉麗娜·朱莉也是這樣。我們上學的時候也有說女人男相或者男人女相,這樣的人作為演員是最好的,因為氣質不會特別單一,可塑性更強,而且這樣的人通常觀眾緣會很好。見過她們之後,我對此更是深信不疑。

作為同行的參考或者說領悟,我認真地看過凱特所有的片子,從她身上學到的是如何塑造出人物特有的氣質。在學院的時候,老師會說造型成功是你塑造人物成功的一半,但這僅僅就是一部分,你還需要長時間的生活閱歷、人生經驗的積累,還有對敏感度的不斷打磨,才能夠讓你有一天真正能由內而外去塑造人物。凱特在早年作品《伊麗莎白》中就讓我非常歎服,從少女的天真到女王的鐵腕,這種變化她還原得絲絲入扣又不落痕跡。再有就是《醜聞筆記》裡,她和朱迪·丹奇演對手戲,那部電影通篇都是純生活化特別細膩的情感戲,特別考較演員的功力,凱特的演繹都是極其到位而準確的。

"

來源:澎湃有戲

作者:王諍

專訪姚晨:一個四十歲女演員的怕與愛

姚晨


在一個女演員“到什麼歲數,演什麼戲”的既定軌跡中,姚晨顯示了相當的自主性與行動力。她其實看得很明白, “妮可·基德曼出演HBO系列劇《大小謊言》也是自己找項目,自己做製片人。國外女演員到了一定的年齡段,也會主動地牽頭去創作自己喜歡的角色。”

已於8月16日上映的《送我上青雲》(下稱《上青雲》),是演員姚晨同丈夫、攝影師曹鬱在三年前創立壞兔子影業後推出的第二部電影,也是他們同合夥人一道,第一次主控一部電影的製作。電影海報上,姚晨除了作為女一號,“監製”一欄的歸屬也是她。

就在電影公映前夕,一場從西寧FIRST影展閉幕式上誕出的話題,讓輿論場對中年女演員無戲可演命運的關注陡然升溫——某種意義而言,這場既關涉男女平權,又裹挾了對東方傳統審美批判的熱絡討論,同《上青雲》中姚晨所飾演的盛男,一位在大城市中獨自打拼的女記者,大齡且尚未婚嫁,卻偏趕上無妄之災罹患絕症的角色設定間,形成某種互文意義上的觀照——人到中年的欲振乏力與職場中道的惶惑不安。

姚晨其實在去年的一場星空演講上,就公開表述過“一箇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在那篇被廣泛傳播的演講視頻中,她大大方方地介紹了在事業上升期由於接連生了兩個孩子,復出後突然陷入職業窘境。曾經的“微博女王”,事業由紅轉衰不過是幾年間的光景,不由得讓人感嘆“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演講中,姚晨自問自答,“到底愛不愛表演這個職業呢?”“在認清了這個職業的真相之後,依然對它保持著初戀般的熱情,這時才有資格說,我真的熱愛。當我領悟到這一點,那些綁縛我的枷鎖瞬間粉碎了。我想更加主動地去創造角色,這也是我開設電影公司的原因之一。”

無論是早年頗具喜感的郭芙蓉(《武林外傳》)、翠平(《潛伏》),還是開公司後接演的李捷(《找到你》)、盛男(《上青雲》),今年年初的話題人物蘇明玉(《都挺好》),姚晨詮釋的女性性格迥異,但都為她喜愛。

接受澎湃新聞專訪時,姚晨告訴記者,自己過往飾演的女性,身份、職業林林總總,身上有一點卻是相同的,“她們都是內心有信仰的女性,如果不用信仰這麼大的詞的話,她們也都是很有信念感的。我應該也是這樣一類人,否則我也不會去選擇演繹她們。我對這樣的女性有天然情感上的共鳴,也發自內心欣賞這樣的女性。”

專訪姚晨:一個四十歲女演員的怕與愛

《送我上青雲》主創人員:主演李九霄,導演、編劇滕叢叢,主演、監製姚晨,製片人頓河


對 話

“我需要在片場維護導演的權威”

澎湃新聞:《送我上青雲》由滕叢叢自編自導,而你作為該片主演、監製,能否談談起初怎麼被這個本子打動?

姚晨:2017年前後,製片人頓河給我看劇本,問我感不感興趣。我看了覺得這個劇本底子不錯,盛男這個角色的基礎也很好,正好趕上我們公司剛成立不久,在尋找合適的項目啟投,大家都覺得這樣的一個體量確實也比較適合來做第一部戲,劇本的整個氣質和感覺和我們也算吻合的。之後安樂的江志強先生也加入進來,變成我們的出品方之一。

澎湃新聞:這是你第一次做監製,能談談作為監製你同導演間的交流嗎?

姚晨:我作為監製的職責,更多是在藝術方向上的把控。我和叢叢(電影導演、編劇)從頭到尾都在交流(笑),也常常有爭論。我認為這是必然的,一個女導演和一個女監製,兩個麻煩的人湊到一起,一定會有爭論。叢叢寫這個本子的時候多少代入了自己的個人經歷,但從創作層面講,所有的個人經歷從下筆的那一刻起,已經是一個虛構的文本了。我們兩個人年紀上、經歷上還是有些差異,所以在拍攝當中,包括在後期的時候,我們都會有很多的爭論,各自都有自己的堅持。

我們爭論最多的,可能就是最後瘋子說“我愛你”的那場戲。原來劇本上,說的是“對不起”,導演認為全世界其實都欠盛男一個對不起,但從我理解來講,一個瘋子他並不具備邏輯思考能力,如果講出這樣的話就有點怪異了。另一層面,我也不認為全世界欠盛男一個對不起,不想把電影的基調搞得有些自憐自艾。導演寫這個本子難免有一些代入感,這個時候我需要提醒她注意避免。我們這些交流,一般都是在私下完成的。我在現場對導演的態度,也會相當程度上影響大家對導演的態度,怎麼樣去維護導演的權威,同時要幫助導演協調與各個部門間的關係,是我作為監製的一個任務,之前做演員是不需要考慮這些的。

澎湃新聞:這部電影之於幾位主創都可謂是“第一次”。你覺得磨合下來,有沒有在片場找到一種“beginner’s luck”?

姚晨:可以說,每一個人都不是衝著錢來拍這部戲的。比如我們的攝影林良忠老師都60歲了,已經不怎麼拍戲了,我們把他請了過來,老人家完全不計較待遇的問題,也沒要求什麼特殊照顧。在貴陽拍戲的時候天氣非常冷,每天特別早出工,很晚才收工,我從沒聽到他抱怨過一句,在現場也是溫文爾雅。

至於說磨合之後的會心,導演和頓河跟我提過一場戲,我同吳玉芳老師飾演的母女吵架的戲,當時我丟出鞋子,吳老師拿起來反丟,結果給扔出了欄杆,這其實是個片場的意外,我們倆都怔了一下,但沒有停繼續演,我好像還加了一個扶著欄杆,探出頭找鞋的動作,導演在監視器前也沒有干涉我們的表演。當大家彼此建立起信任後,也是我和吳老師完全進入到角色本身中去的時候,這樣的表演其實是一種享受。

專訪姚晨:一個四十歲女演員的怕與愛

《送我上青雲》劇照,盛男和母親


“那一天我們像是在共同守護一個祕密”

澎湃新聞:《上青雲》公映前後,片中的情慾戲場面都被世人關注,談談你當時決定要拍這場戲的心理準備?

姚晨:我覺得對於80、70後的中國女孩來說,可能在成年後都沒有在鏡子裡認真打量過自己的身體。我們可能化妝時會仔細修飾自己的臉孔,但卻沒有在鏡子裡真正正視自己的身體,去欣賞它的美,起碼在我30歲之前就是如此。我之前也會覺得性是件羞恥的事情,是不能同他人分享的私密。但作為一名成熟的演員來說,身體是你創作角色的一部分,這個無法迴避。當整個戲拍到這兒的時候,作為演員的職業理性會告訴我應該拍,因為這是戲劇推動的必然,它不是為了情慾而情慾的表達,而是要通過這場戲來突出人物之間的關係。

澎湃新聞:你在開拍前還是很糾結的?

姚晨:這是肯定的,對於拍藝術片的導演而言,拍這樣的戲份是很正常的一件事,但對於演員來說,實際上要麼是新人演員,要麼就是職業藝術片演員們(願意),大部分女演員在這件事上還是相對保守的。就我個人最喜歡的女演員,凱特·布蘭切特在《卡羅爾》中的女同性愛場面,大部分也是替身完成的。所以我同意拍這場戲是下了很大的決心和勇氣,從一開始我就不斷地問導演,到底要怎樣拍這兩場戲,因為我覺得拍不好,可能會在觀眾那裡引起歧義,很容易招致“這個女演員歲數大了,要搏一把”這樣的聲音。我前幾天在朋友圈裡看到一段話,特別有感觸,“作品即人,不是人的一部分,而是人的一個階段,是這個階段你的全部。你虛作品就虛,你躁作品就糙,你脆弱作品就生硬,你高傲作品就小氣,你淺薄作品就邪惡。你懶,就沒有作品。”我不知道這話是誰說的,但絕對是過來人的大實話。

澎湃新聞:能否從操作層面,談談你們幾位主創所做的準備?

姚晨:其實有兩場情慾戲,盛男和四毛的性愛以及她個人在之後的自慰。前一場戲是想展現兩個很卑微的靈魂互相擁抱,互相取暖,他們之間沒有愛,只是一種彼此的擁抱。

盛男自慰的戲,是想讓這兩個人各自沉浸在自己世界裡:四毛做了一個夢,夢見了彩虹,甚至覺得自己可以和盛男來一場真正的愛情;盛男則在將自己送上青雲的過程中,完全沉浸在自我意識中。他們各自快活著,有一種悲傷感。

我要把自己的身體和心靈,託付給一個沒有任何拍攝經驗的新人,這對我而言不亞於一場豪賭。很慶幸在這個團隊中,錄音、攝影以及製片都很支持我,我的丈夫曹鬱作為攝影指導,也是我的場外指導(笑),拍之前他找到了大量的參考,比如《龍紋身的女孩》,我們參考了其間光影的處理。

在拍這場戲的前一天,我們所有的主創集中在一間密室中討論,盛男和四毛的體位,他們要用什麼樣的體位來推進彼此的關係。我印象很深,剛開始每個人臉上都紅撲撲地看著我們兩個演員,大家都很緊張,就是很想一本正經的討論,卻又覺得一時間難以啟齒(笑)。這兩場戲拍了一整天。提前做了清場,助理都不可以在現場,基本是各部門的老大在負責現場所有細碎的活兒,那一天我們像是在共同守護一個祕密,像是一個彼此交互的過程,之後大家情感勾連得更緊密了。

“我最害怕的是失去愛的能力”

澎湃新聞:能談談FIRST影展上海清把你們叫上臺發表的宣言嗎?

姚晨:說實話,我好像從出道以後就一直在做主演,做配角並不多,所以說主演一部電影可能對於我來說不是一個事兒,而且我也從來都明白,做配角未必不出彩。你說的這事我覺得海清的出發點是好的,可能表述的時候不大嚴謹,而且這個問題的根源其實也並不都在影視行業內。我後來覺得海清想表達的並不是我們幾位女演員沒有戲拍,但之後的解讀卻好像都歸結在這個點上,如果我們幾位女演員什麼戲都接,可演的戲有得是。在職業發展的這個階段,我們希望創作出更多精彩的作品和大家交流,但很無奈目前市場上對女性角色的劃分是兩極化的,要麼是少女系,要麼就是婆婆媽媽家長裡短,中年階段女性的形象其實特別單一,或者說臉譜化,對於真正想演出人物厚度的演員而言可選擇的面太窄,我覺得海清想表達的是這個意思。

澎湃新聞:其實去年一次演講中,你就表達了一個“中年女演員的尬與惑”,表露了類似的心跡和呼籲。

姚晨:那也是個偶然的契機,我是個要麼不做,做就要做好的性子。那個演講稿我寫了一兩個月,當時錄完也沒覺得會怎麼樣,沒想到10天以後就在網上火了,所以可見確實引起了不少職場女性的共鳴,也足以見得我說的問題在這個人群中其實存在了很久,它是有代表性的。這之後,我很開心看到不斷有女演員站出來,在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困惑,我甚至看到剛過30歲的女演員都已經有面臨這樣的危機。我想每一個發聲的人,都是值得被鼓勵的,當然每一個人的發言不可能都是完美的。能激起討論本身,才能讓事情有改觀的可能。

澎湃新聞:你提到了職場女性的共鳴,實際上我們也看到你在復出後出演的角色也多是職場女性,這是否是你目前的一個角色定位?

姚晨:從觀眾角度看,你一個角色成功了,他們會希望你能夠一直延續下去,希望繼續塑造類似的光彩形象,這一點我其實感觸很深。但從我作為演員的角度,更多是從表演專業性的層面思考問題,從我當演員到現在,一直都在嘗試不同的女性類型,古裝造型的郭芙蓉,《潛伏》中的翠平,這兩個人物和生活中的我反差很大,我那個時候生活中的狀態更為內向。但這兩個角色身上也都寄託了我的某種理想,或者說是我想成為這樣的人,她們的內心都有自己的信念,比如郭芙蓉的信念是暴力可以解決問題,翠平的信仰是共產主義。之後我也飾演了別的很多角色,包括之前就演繹過女律師。這些角色林林總總各不相同,但有一點又是一致的,她們都是內心有信仰的女性,如果不用信仰這麼大的詞的話,她們也都是很有信念感的。我應該也是這樣一類人,否則我也不會去選擇演繹她們。我對這樣的女性有天然情感上的共鳴,也發自內心欣賞這樣的女性。我們的大環境確實特別容易把每個人都變得一樣,但演員塑造的恰恰卻是一個一個不一樣的鮮活的個體,這是我們的任務。

澎湃新聞:作為女演員,你欣賞的女演員是誰?

姚晨:真正對我有影響的凱特·布蘭切特,她是我的榜樣。有一年在倫敦倍耐力拍攝的場合,我們見過一面。在紅毯上,她先走過來拉著我的手說照片拍得太美了,我就像個大傻子一樣站在那傻笑。晚宴時,我想過去和她再打個招呼,當時她正在和人說話,身邊一位特別樸素的男士問我是不是要找凱特,我點點頭,他就拍了拍凱特,凱特頭也不回反手拍了拍他,我這才意識到人家是兩口子!凱特的先生是位劇作家。我對凱特說,我是個演員,她哈哈大笑,“我當然知道你是個演員了。”她真人其實比銀幕上看著嬌小多了,也就一米七左右,五官結構比較寬大,可能顯著骨骼很大,包括安吉麗娜·朱莉也是這樣。我們上學的時候也有說女人男相或者男人女相,這樣的人作為演員是最好的,因為氣質不會特別單一,可塑性更強,而且這樣的人通常觀眾緣會很好。見過她們之後,我對此更是深信不疑。

作為同行的參考或者說領悟,我認真地看過凱特所有的片子,從她身上學到的是如何塑造出人物特有的氣質。在學院的時候,老師會說造型成功是你塑造人物成功的一半,但這僅僅就是一部分,你還需要長時間的生活閱歷、人生經驗的積累,還有對敏感度的不斷打磨,才能夠讓你有一天真正能由內而外去塑造人物。凱特在早年作品《伊麗莎白》中就讓我非常歎服,從少女的天真到女王的鐵腕,這種變化她還原得絲絲入扣又不落痕跡。再有就是《醜聞筆記》裡,她和朱迪·丹奇演對手戲,那部電影通篇都是純生活化特別細膩的情感戲,特別考較演員的功力,凱特的演繹都是極其到位而準確的。

專訪姚晨:一個四十歲女演員的怕與愛

《送我上青雲》劇照


澎湃新聞:你在最近這幾部作品中也都在力圖呈現角色生活化的一面,甚至是呈現她們的恐懼和惶惑,我很想知道這個階段你的惶惑是什麼?

姚晨:網絡時代的到來,改變很多人的認知和審美,而這彷彿就是一夜之間的事情。不僅僅是我,我身邊不同行業的朋友,包括很多傳統媒體人都不得不去做新媒體了。大家似乎都陷入了某種焦慮,鋪天蓋地的大數據擠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市場對演員的衡量標準也發生了變化,大家拼的不再是演技,而是流量。這種氛圍讓我一度不知何去何從,加上個人生活上的變化,我一連生了兩個孩子,所以有段時間我覺得日子特別灰暗,不得不停下來想一想之後要怎麼走,再後來就覺得大家都變成被動的等待了。確實那個時候也有劇本來找,但那些角色都很扁平化,並不是我想演的。你知道,我們福建人其實還是很厲害的(笑),我也不是一個特別喜歡抱怨的人,與其自怨自艾還不如自己主動做點什麼,或者去改變些什麼,所以有了我們一起創辦的壞兔子影業。

澎湃新聞:關於年齡,這兩年你自己就談到了不少。今年你馬上就要40歲了,能不能談談你們這一代人的愛與怕?

姚晨:一代人的命題太大了,我只能談談我個人的感想。你說愛與怕,對我而言是一回事,我一直最害怕自己有一天會失去愛的能力,這是我曾經最害怕的事兒。在我人生中陷入最低谷的時候,在我遭受到很多誤解和攻擊的那個階段,自己的狀態特別糟糕。我曾給一個好朋友打電話說你快來救我,當時感覺自己就像是一臺不斷往外冒冷氣的冰箱……在那之前,我對很多事情都抱以無條件相信的狀態,但突如其來的一切讓我對自己的信念產生了巨大的懷疑。好在那個階段我挺過來了,也很慶幸自己沒有失去愛的能力,這種愛的能力也變得更有厚度,更加強壯了。

《上青雲》這部電影裡也討論了人類的終極問題,如何面對死亡。在我這個歲數思考這個問題,人類對於死亡這件事的探索還有很多未知,我想也正是這些未知讓彼此會帶有太多牽掛。我現在有了自己的孩子,看著她們一天天長大,同時自己的父母也在一天天衰老。我們中國人說“未知生,焉知死”,其實是把死擱置在一旁,但不正視並不等於它不存在。我現在覺得反倒是想明白死的問題,才可以更從容地生活。這又回到《上青雲》這部電影的初衷,我想到了廖一梅老師那句話,人這一生遇到愛,遇到性,都不稀罕,稀罕的是遇到了解 。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