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氏家訓》:說透當今父母教育孩子的所有病症

《顏氏家訓》:說透當今父母教育孩子的所有病症

作者:洞見Hola

人莫不愛其子孫,愛而不知教之,猶弗愛也。

玉不琢,不成器,父母不教育孩子,縱使是良質美玉,孩子也不會成長。

若是父母用錯誤的方式教孩子,孩子就會變壞。

當今父母教育孩子的所有病症,這本《顏氏家訓》早就說透了。

01

  • 病症一:只教謀生,不教根本。

雅斯貝爾斯說:“教育是靈魂的教育,而非知識和技能的堆積。”

如今在競爭激烈的社會當中,大多數父母對孩子的教育態度是:考什麼就讓孩子學什麼,需要什麼就學什麼。考英語,絕不學法語;考鋼琴,絕不練跳舞。

現在的父母只教給讓孩子謀生的技巧,卻不教他們立身的根本。

我講一個故事。

中國古代的教育家、創作《顏氏家訓》的顏之推,一次下朝碰到一個同僚。同僚跟他分享育兒經驗:

“我兒子今年十七歲了,通曉公文的書寫,我又教他鮮卑語及彈琵琶,這些都是那些高官權臣們喜歡的東西,等到他稍微掌握這些的時候,我就可以送他去那些公卿們身邊做事了,未來應該會很受看重,你也應該這樣啊,這很重要啊。”

顏之推當時低著頭,沒有作答。

在他回到家後,對孩子們說:“若由此業自致卿相,亦不願汝曹為之。”

如果教會孩子這些東西就能做大官,我也不願意你們這樣。

康德說:父母在教育孩子時,通常只是讓他們適應當前的世界——即使它是個墮落的世界。

卑躬屈膝、迎合世俗,即使用這種方式能讓孩子成功,高明的父母也絕不希望孩子去做。

真正的教育是成長的一個過程,而不僅僅是為了未來的生活。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胡雪巖也說:“看一個孩子,是看他的品德,而不是他的才幹。”

父母應該更重視孩子人格的培養,學會在紛繁中堅守本心,在生活中獲得成就和快樂。

《顏氏家訓》:說透當今父母教育孩子的所有病症

02

  • 病症二:孩子還小,長大再教。

小孩扔磚頭砸到人了,在學校打同學,吃火鍋往湯鍋裡丟紙巾……

父母都會說:孩子還小,長大就好了。

因為年紀小,就什麼都可以原諒。

教育家洛克說過:“一般人教育子女有個重大的錯誤,就是沒有使兒童的精神在最纖弱、最容易支配的時候習於遵守約束和服從理智。”

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從幼年起就應該通過教育培養一種良好的習慣。”

幼兒如同幼苗,培養得宜,方能發芽滋長,否則幼年受了損傷,不夭折,也難成材。

古時候就有所謂的“胎教”之法,王室后妃懷孕三個月的時候,就要搬到專門的宮殿居住,目不邪視,耳不妄聽,待孩子稍稍長大,便有負責教導的專門人士,教導他們仁孝禮儀。

《顏氏家訓》中說:當及嬰稚識人顏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誨,使為則為,使止則止。

在孩子知喜怒,識臉色的時候,就應對他們加以管教,這樣才會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

孩子要趁早教育,長大才能懂事,若所有的事都是一句“孩子還小”,孩子長大了卻不成人,悔之晚矣。

《顏氏家訓》:說透當今父母教育孩子的所有病症

03

  • 病症三:不懂放手,溺愛孩子。

都說父母是這世上最無私的人,甘願為孩子洗衣做飯,端茶遞碗,認為這就是為孩子好。

等到孩子長大了,成績很好,知識很多,可是自己不會繫鞋帶,也不會穿衣服。

每一個不成器的孩子後面,都有一個不肯放手的父母。

毛姆說:“年輕人在成長中被寄予厚望,童話和幻想是他們的精神食糧,而這些都無法讓他們適應現實生活。不徹底打碎他們的幻想,他將會痛苦頹唐。”

而他們之所以會落到這個地步,都要怪他身邊那些半瓶子醋:父母、教師,他們全都對他呵護溺愛,無微不至。

梁元帝時期,有一位學士,聰明有才氣,非常受父親寵愛。

他要是有一句話說的漂亮,當爹的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天天將掛在嘴邊;可要是有一個字說錯了,他就百般粉飾遮掩,只在心裡希望兒子能自己默默改掉。

後來,這位學士暴躁傲慢的脾氣日漸滋長,最終因為言語不當被當權者所殺。

人之愛子,是為天性,但大多數父母往往有愛而無教。

當愛變成無條件的寵溺和呵護時,再無私的深情,也是一把能置人於死地的刀子!

《顏氏家訓》中說: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惡,但重於呵怒傷其顏色,不忍楚撻慘其肌膚耳。

溺愛孩子的父母,最終要吃人生的苦果,值得教給孩子的永遠是使人堅強的東西。

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需要遇上島嶼和暗礁,我們要有直面生活的勇氣和能力,才能激起美麗的浪花。

孩子的路很長,父母不會一直陪伴,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面對生活,才是最好的教育。

《顏氏家訓》:說透當今父母教育孩子的所有病症

04

  • 病症四:親密無間,毫無威嚴。

現在的教育界有一種聲音——和孩子做朋友,這樣一來就可以走進孩子的心扉。

但是後來卻發現這種家庭中的孩子簡直是無法無天,不聽話,甚至還會打罵父母。

正所謂“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當孩子真的把你當成親密的朋友時,你再以父母的角度教育他,就很難到達你理想的效果。

《顏氏家訓》有言: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

父子之間不能過分親暱,應該保持一定的距離,否則會顯得不莊重,容易讓孩子失去尊敬之心,從而懈怠父母。

父母威嚴而有慈,則子女畏慎而生孝矣。

父子之間要保持適當的距離,親密有間,威嚴有度,才能教育好孩子。

《顏氏家訓》:說透當今父母教育孩子的所有病症

05

  • 病症五:偏心對待,骨肉生隙。

《少年說》中的小女孩崔兢就曾向她父親哭訴:為什麼你從來不理解我想什麼!

在她的生活中,所有的一切都要讓著妹妹,只要妹妹告狀,不分青紅皁白,爸爸都會把她訓斥一頓。

人之愛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做父母的就鮮少有不偏心的。

看過一個統計,在多孩家庭,超過68%的哥哥姐姐曾被父母要求謙讓弟弟妹妹。

但是很多父母恐怕不知道:有偏寵者,雖欲以厚之,更所以禍之。

知乎上曾有一個回答:“每次爸媽因為弟弟而打罵我後,我就會更加用力地打弟弟,而且隨著次數的增加,我打弟弟的愧疚感就越來越少。”

南北朝時期,琅琊王高儼是太子高緯的同母弟弟,生性聰慧,很得父母寵愛,衣服飲食都和太子一樣。

皇帝每次看見他都說:“這孩子聰明,日後一定大有成就。”

後來太子繼位,琅琊王移居到別宮,但太后還是覺得不夠,且經常掛在嘴邊說。

高儼才十幾歲,就驕奢無度,一旦稍有不滿就說“憑什麼皇帝有的我沒有。”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鄭伯克段於鄢的翻版。

果然,高儼最後因假傳聖旨,殺害朝廷重臣,被皇帝處死。

武姜之於共叔段,父母的偏心寵愛,卻反而給他們招致禍殃。

對待孩子,最怕在比較中分出個高低好壞。

遭冷落的子女在心靈上勢必受到傷害,受偏愛的子女也容易出現意想不到的傷害。

《顏氏家訓》:賢俊者自可賞愛,頑魯者亦當矜憐。

不患寡而患不均,現在的兄弟姐妹之間,所有的矛盾,歸根結底都是父母不公正的對待。

如今國家鼓勵二胎,照顧兩個孩子,做父母的一定要做到一視同仁。

教育學家馬卡連柯說:“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他們的每一句話,每一個舉動,每一個眼神,甚至看不見的精神世界都會給孩子潛移默化的影響。”

愛孩子這是母雞也會做的事,可是,要善於教育他們,這需要才能和淵博的生活知識。

願我們能從《顏氏家訓》這本書中汲取古人智慧,解決當今父母教育孩子的問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