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

·關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這是秦朔朋友圈的第2701篇原創首發文章

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

上次筆者寫了《富過十五代,不存在的!貝聿銘家族真正的人生智慧是什麼》,梳理了貝家幾乎每一代的變遷史,其中重點寫了貝潤生和貝聿銘。有人說,你研究這些似乎跟真實生活毫無關係,有什麼用啊。

在我看來,人生大部分時間其實都是跟自己的內心度過的,那麼豐富、整理自己的內心世界就顯得很重要,知道多一些,體悟深一些,內心就穩一些。

比如我有一次帶孩子去看寶慶路3號的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這個上海最大的私人洋房,曾屬於與貝潤生齊名“上海顏料大王”並與之合夥“謙和靛青行”的周宗良所有。

這位周先生是浙江寧波人。周家曾投資了漢口既濟水電公司、信餘汽燈號、杭州電氣股份、如生罐頭食品廠、振豐振記毛紡織整染廠、康元制罐廠;創辦了宗泰進出口行、鎮東機器廠、恆孚錢莊等;也入股了中興輪船公司、公和紡織廠、浙江實業銀行、中央銀行、中國銀行、中國墾業銀行等。周先生無疑是民族資本家,上海灘的一代鉅富,1957年病逝於香港。

寶慶路3號,主樓旁有個小樓完整地記錄了這棟房子的變遷史。一度這個房子是周宗良的外孫上海知名水彩畫家徐元章居住的,而他的父親是作家,第三屆茅盾文學榮譽獎得主,著有《金甌缺》的徐興業。其他周家人已經消失在公眾的視野裡,媒體也鮮有報道。

看到了嗎?從某些方面來說,一個人的一生,只有代表作品才能傳世。

如今,這裡是交響音樂博物館,藝術氛圍很濃,免費預約就可以參觀,每天限量80人。人少的時候去,看著孩子在那個巨大的花園一個人無憂無慮地奔跑著,我會覺得時間停止,過去、現在、未來凝結在一塊,然後,心如止水。

我喜歡知道事物的前世今生,已經成了一種習慣。我想我也能影響孩子,我告訴他,歷史很重要,我後悔小時候沒有多讀史書,但現在我拾起來了。不知道他聽不聽的懂,總之我對他說了。小時候接觸過的一切都是種子,條件成熟都會生根發芽。

我認為最好的育兒經是讀別人的自傳,最好的人生經驗是自我去親證,第二是去讀歷史。

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

我曾經失眠了九個月,試過各種方法都沒好起來,後來放棄了使用藥方或技巧,估計是有一段忘記去計較或者介意失眠這件事,然後收養了一條跟了我五公里的流浪狗,慢慢就好了起來。

入睡有時還是比較困難,於是三四年來我都會在睡前閱讀Kindle上的書,基本是三五天就能看完一本。有時候實在睡不著,看書看得眼睛太疼,就會聽喜馬拉雅FM,聽的最多的也是歷史。比如,喜歡聽復旦大學姜鵬講的《資治通鑑》。有一天,將睡未睡之時,聽到他說了一句話,大意是,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當王謝家族衰落的時候,顏氏家族還是屹立不倒。我就特別想研究一下顏氏家族。

有時候最可怕的並不是物是人非,而是連“物”也消失得無影無蹤,魂飛魄散。一個事物若是有前世今生,無論喜劇悲劇,都會給人觸動,都有社會價值。

大家都知道有一本書叫《顏氏家訓》,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部內容豐富、體系宏大的家訓和學術著作。作者是顏之推,南北朝時期著名的文學家、教育家。

顏之推一生歷仕四朝(樑、北齊、周、隋),飽受離亂之苦,看盡人世悲涼,曾寫過《觀我生賦》,裡面充滿了悲憤交加和無可奈何之感。顏之推雖然並無赫赫之功,也沒有成為達官顯貴,但卻因為《顏氏家訓》一書流芳百世。生而為人,每個人都是艱難的,如何生存和發展,唯有一顆智慧的心,智慧的心都要靠修煉,修煉有方法、技巧,更重要的是哲學、定力和原則。

這本書真的對顏家子孫有切實的影響,使得他們在操守和才學方面都有驚世表現,從唐、宋、元,直到明清,甚至現在都有影響。

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

據傳,顏氏的源頭在春秋時期。那個大名鼎鼎的孔子,他的母親就叫顏徵在。《禮記·檀弓篇》記載了她的名字,司馬遷《史記·孔子世家》則將其稱為顏氏女。孔子三歲亡父,顏徵在完全承擔了撫養和教育孔子的責任。也不知道為什麼,中國歷史上有太多孤兒寡母反而取得大成就的故事。

孔子賢弟子七十二,其中顏姓子弟就有八人,佔比最高,又以顏回最為著名。顏回敏而好學,安貧樂道,“居貧寒、處陋巷,一簞食、一瓢飲”,同時,他注重行實 , 聞一知十,可謂內斂與外放兼濟,深得孔子喜愛,後世稱之為“復聖顏子”,與“宗聖曾子”、“述聖子思”、“亞聖孟子”並稱四賢。後來,理學興起並被定位為官方顯學之後,孟子的地位才逐漸被抬高,其他兩人的地位都有所下降,只有顏子的地位一直保持相對穩定。

顏回的第二十四代孫叫顏盛(1),是琅琊顏氏的一支。在顏真卿的《顏氏家廟碑》和山東沂南縣出土的《顏氏譜碑》中都有記載,顏盛這一支一定程度上成就了顏氏家族的盛名。

顏盛的孫子叫顏含(3),他的一生似乎都在照顧自己的父母、兄嫂,“首孝悌”部分做到了極致。先是親自照顧他生病的兄長,足不出戶13年。後來等到父母、兩個兄長都去世了,還要照顧失明的二嫂樊氏。世人把他居住的地方叫“孝悌裡”,顏家子孫在那裡住了八十年。到西晉時,他們已成為琅琊望族。

後來顏含隨著司馬氏舉家遷徙到江南,江南顏氏家族也以琅琊顏氏為宗。顏含主張婚姻要素對(家世清白),不可貪圖權勢之家。當年大司馬桓溫求與顏含聯姻,但顏含不許,並以“婚姻不須貪世位家”告誡子孫。強強聯姻這套混世邏輯在他那裡是行不通的,有原則如此,又能安然於世,實在令人佩服。

顏含的曾孫叫顏延之(6),字延年,處於南朝劉宋時期,曾當過後將軍、後軍功曹等。顏延之有個好朋友,叫陶淵明。對,就是那個“採菊東籬下”的陶淵明。延之也是一股清流,不肯趨炎附勢,喜歡喝酒,寫文章也是一把好手,與謝靈運並稱“顏謝”。他所寫的《庭誥》是《顏氏家訓》的重要思想來源。他告誡子孫要立德立言、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慎於交友、謙虛謹慎、寬默恬淡。還規定細節,比如飲酒要節制,對僕役要寬厚,要提前交稅,不要奇裝異服等等。後世收錄他的文章稱之為《顏延之集》。

顏之推(11)是顏延之的第五世孫。他寫自己“一生而三化,備荼苦而蓼辛”,歷經世事變遷,什麼樣的苦難沒有嘗過,最後都凝結成了哲學和作品。其作品包括《集靈記》二十卷,《證俗音字》五卷,《訓俗文字略》一卷等等。其代表作《顏氏家訓》共七卷二十一篇,是他晚年的作品。主要體現了儒佛一體的思想傾向、慈愛孝悌的家庭倫常、仁厚務實的治家之風、謹慎擇賢的交友原則、安貧樂道明哲保身的處世哲學。

在書中,相對那個時代比較超前的觀念是:批評了那些寵愛女婿而虐待兒媳的婦人秉性;批評了買賣婚姻,強調婚姻素對;強調生男生女都是天意,不可強求,不能殘害女兒;養生的前提是避免禍患,要保全自身的性命,要注意內在心理健康,注重飲食起居的合理適度,要結合藥物進行保健,但不能使用當時盛行的道家養生方法;同時,有一點特別可貴,他強調,“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批判了南朝士大夫不知“耕稼之苦”的不良習氣,要子孫博學廣識、取古通今,甚至可以向從事工商僕役的傑出人士學習,他強調家族人才必須是“德藝周厚”。

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

顏之推有三個兒子,即顏思魯、顏敏楚、顏遊秦(12)。顏思魯不僅精於文章辭賦,而且在文學音韻學方面尤為精通,隋朝官至東宮學士、長安王侍讀等等。改朝換代後,在唐朝也受到李世民器重。顏敏楚是隋文帝時的內史通事舍人(簡單理解就是史官)。顏遊秦曾任廉州刺史,在《樂府詩集》裡收錄有一首《顏有道歌》,歌頌其“性情如老莊,愛民如赤子”,他還撰寫了《漢書決疑》十二卷,對他侄子的治學發展產生了很強的影響。總之,顏之推的每個兒子都是人中龍鳳。

顏師古(13),顏思魯的長子,顏之推的長孫。唐代著名的儒學家、經學家、語言學家、歷史學家。顏師古深受自己父親和叔叔的學術影響,刊校糾正儒家經典,使得儒家諸經文歸為統一,此行有利於儒學發展。他最經典的歷史學名著是《漢書注》。顏師古的三個弟弟分別是顏相時、顏勤禮、顏育德(13),都因自身的學識在朝廷為官。

顏昭甫(14),顏勤禮的長子,顏真卿的祖父。任華州刺史,被他伯父顏師古賞識和器重。

顏元孫(15),顏昭甫之子,作《幹祿字書》,選楷書1533字,以四聲次序排列,每字附正、通、俗三體。在唐朝影響深遠,是正字學始祖。

顏杲卿(16),顏元孫之子,《舊唐書》記載他“以蔭受官,性剛直,有吏幹”。安史之亂時,顏杲卿父子鎮守常山,安祿山抓到其子顏季名,逼迫他投降,他沒有屈服,季明被殺。不久他也被安祿山處死。諡號為“忠傑”。

顏真卿(16),與顏杲卿同輩,顏惟貞(顏昭甫次子)的第六子。少孤,母親殷氏親自教導。因安史之亂抗賊有功,官拜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開國公。顏真卿是繼王羲之、王獻之之後書法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之一,成就了“顏體”。其《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

從顏盛到顏真卿,歷經十六代,在亂世裡和盛世裡都堅韌又有原則有作為地存在著。顏家讓人總體感覺就是一股清流,安貧樂道似乎奉為本份,達則兼濟,窮則思變。他們似乎天生都擁有著蕭疏散淡的情志。那無與倫比的才華要有特別悠遠的哲學源頭,又要歷經時光變遷,代代精耕細作於文史之道。

第十六代顏真卿成了集大成者,並不是說後世不再有傑出人才。還有很多典型例子,比如:顏之推的十世孫顏詡(21),在治家方面有獨到之處,“一家百口,男女異序,少長敦睦,子侄二十餘人皆服儒業”,也就是說,這第21代傳人,把整個家都治理得井井有條、魚魚雅雅、和和睦睦,簡直就是人間奇景,讀書人佔比20%以上,是家政管理的奇才。在教育子孫方面,顏之推要求嚴教,顏詡卻強調不要一味指責,而是啟發他們自己認識錯誤,“使之自愧”,在保持自我人格尊嚴的情況下自覺改正錯誤。

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

顏家在唐朝達到鼎盛,明朝又出了泰州學派傳人、思想家顏鈞(1504—1596)。顏鈞世居永新三都中陂村,相傳為顏真卿的後裔。家道中落,一度苦悶,二十五歲時,開始接觸王陽明的手抄本《傳習錄》,此後思想大變,自學“致良知”理論。顏鈞後來師從泰山學派創始人王艮,並逐漸發展成自己的“大中學”理論,宣傳“急救人心”的道德救世思想。

他曾作而在寺廟前貼出一篇《急救心火榜文》,引得一些落榜舉子登門求救,聽講者達1500人之多。他認為人應該率性而行,純任自然,也深深同情受苦受難的人民。他反對程朱理學,反對壓迫和剝削,甚至開始抨擊君主專制政體和封建禮制。在那個時代有其先進性。

讀其“六急”,對於“急救人心奔馳”一說,心有慼慼焉,現代人不是尚且如此嗎。但我不禁想問,“心”這樁大事,急救有用嗎?也許是先要急救,再慢慢修養。

急救人心陷牿,生平不知存心善養性,如百工技藝,如火益熱,兢自相尚。

急救人心奔馳,老死不知葆真完神,而千層嗜慾,若火始燃,盡力恣好。

急救人有親長也,而火爐妻子,薄若秋雲。

急救人有君臣也,而烈焰刑法,緩民欲惡。

急救人有朋友也,而黨同伐異,滅息信義。

急救世有遊民也,而詭行荒業,銷礫形質。

此外明末清初思想家、教育家顏元(1635-1704),也算是顏之推後研究教育的又一奇才,他極力批判自漢代以來兩千年的重文輕實的教育傳統,包括玄學、佛學、道學以及宋明理學,強調“習動”、“實學”、“習行”、“致用”。

所謂習行教學法,“覺思不如學,而學必以習”,要獲得真正有用的知識必須通過自己親身的“習行”,“躬行而實踐之”,求諸客觀的實際事物。

據說,在他開設的講堂上,安放著琴、竽、弓、矢、籌、管,每日帶領學生從事禮、樂、射、書、數的學習,探究兵、農、水、火等實用之學。這個課堂放在現在也是如此豐滿、先進。筆者此前瞭解了一番世博會簡史,我們現代教室的新模式是1873年世博會上才得以展示的,此後幾十年才得到普及應用的,也就是說我們的課堂發展了不過一百多年。以前雖然不是規模化、統一化,但更靈動、貼合人心。

顏元不僅教育學生“習動”(可以簡單理解為體育),而且身體力行。他武藝出眾,57歲時還與大俠李子青比武。真是個挺前衛有趣的人。

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

其實顏姓子孫還有很多故事,筆者早前就寫過一篇《顏》,圍繞著給上海留下中山醫院、華山醫院、上海醫科大學的近現代人物,顏福慶的顏家三代的故事。

其實顏家家訓和文化越來越成為中國公共文化教育的一部分。家族傳承中,文化意義最終會大過血緣意義,教育真的是一項傳承的大事。

所以,有一點,要在最後特別強調一下,特別值得現代人深思。顏之推當年強調,君子應該堅守正道、修身養性、蓄勢待價,而不應該四處奔走,譁眾取寵。在《教子》篇中,他還舉了一個例子,齊朝某大夫教兒子學鮮卑語祭彈琵琶,以此謀取官職。他就特別看不起這樣的行為。後世顏鈞也強調“急救人心奔馳”,如出一轍,他們之間相隔一千年!所以,汲汲營營真的不如魚魚雅雅。有些東西得到了終歸會失去,不是在這一代失去就會在下一代,而有些東西,終會得到,雖然要經歷漫長的等待。

陶淵明《與子儼等疏》寫道:“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賢聖,誰獨能免。死生有命,富貴在天,非窮達不可妄求,壽天永無外請故。”樂天安命,即悲觀又樂觀,即不樂觀也不悲觀。

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

「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 圖片 | 視覺中國 」

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比“富過十五代”的貝家更強的是歷劫不衰的顏氏家族

秦朔朋友圈微信公眾號:qspyq2015

商務合作:[email protected]

投稿、內容合作、招聘簡歷:[email protected]

↓↓↓點擊閱讀原文,支持購買水姐新書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