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了窄軌鐵路的閻錫山,看看他的故居有多寬敞

閻錫山 建築 民俗 雕塑 唐風宋雨 唐風宋雨 2017-08-30

今天秋雨綿綿。空氣清新,是一個好行走的日子。我來到山西定襄縣的河邊村。河邊村位於文山腳下。山下清澈 的滹沱河緩緩流向遠方,背山面水,真是個風景優美的地方。

修了窄軌鐵路的閻錫山,看看他的故居有多寬敞

我走進了閻錫山故居。

閻錫山是一個深不可測、頗為複雜的歷史人物,他一生歷經了清王朝末年、辛亥革命、北洋軍閥統治、國民黨統治、民族抗日戰爭、國共決戰、殘留臺灣幾個時期。他的思想、政見、做法可謂獨具一格,在各個時期中具有許多軍政者所不具有的特色。在當時複雜的歷史背景下,他變得圓滑世故,不僅政治上看風使舵,虛與委蛇,處世上也奉行不偏不過的思維定式。他深諳權術,朝秦暮楚,28歲就當上了山西都督,開始了對山西長達38年的絕對統治,有“土皇帝”之稱。對內,他提出了“保境安民”的口號。努力發展種植、水利和工業,他還在經濟極為窘迫的情況下修了一條同蒲鐵路。

修了窄軌鐵路的閻錫山,看看他的故居有多寬敞

跨進大門,映入眼簾的是“閻錫山故居”五個金黃耀眼的大字。放眼望去,這是一座民國初期的仿古建築,宏偉壯觀,雕樑畫棟,高牆護衛,地道互通,酷似森嚴的封建城堡,給人一種肅穆之感。

修了窄軌鐵路的閻錫山,看看他的故居有多寬敞

始建於1911年,差不多建造了26年之久,可見這所民居所花費的心血和財物是如何巨大了。宅院共佔地33000多平方米,有30多個院落、近千間房屋,雖歷經風雨,目前還保留了27個院落、700多間房屋,其規模是山西古民居中數一數二的。整個閻府的風格具有晚清遺風,又中西合璧,是山西難得的一座民居。按佈局分,南北共兩部分。南為早期的都督府建築,還有得一樓、上將軍府、率心院和新南院,都督府完全是莊重嚴謹又不乏氣派的歐式建築,尖型屋頂、堅硬石材,有教堂之肅穆,也自然有都督之威嚴。而北面是東西花園和子明慈初院。東花園坐西向東,共有“歸仁堂”“居仁堂”“當仁堂”三院,是閻府中最大的一座院落,極具恢宏和富麗。它更多體現的則是中式風格。

修了窄軌鐵路的閻錫山,看看他的故居有多寬敞

如今的閻錫山故居為河邊民俗博物館,裡面建有包括民間麵塑、刺繡、雕刻、飲食、信仰、婚俗和元宵節民俗一條街等共58個陳列室,用以反映晉北清末民初獨特的民俗文化藝術。另外,這裡還精心雕刻有朱德、蔣介石、宋美齡、馮玉祥、閻錫山、邵力子、閻慧卿(五姑娘)等一批歷史名人的蠟像,再現了當年在這座樓高院深、洞奇徑幽的古宅裡所發生的一幕幕歷史話劇。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