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二代”晏殊的名詞《踏莎行》為什麼可以流傳千古?

晏殊 宋朝 晏幾道 蘇軾 周諒讀文史 周諒讀文史 2017-08-25

“官二代”晏殊的名詞《踏莎行》為什麼可以流傳千古?

踏莎行

晏殊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不解禁楊花,濛濛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珠簾隔燕。爐香靜逐遊絲轉。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在范仲淹之後,我們很顯著地看到大約到仁宗朝,北宋的政治開端穩定下來,所以它的文明特質也就在文學創造裡體現得十分直接。我特別用晏殊跟晏幾道這兩位來做比較顯著的代表,下面為我們介紹晏殊的四首詞,以及晏幾道和歐陽修的著作,我想用他們三家來作為蘇軾之前的一個引帶的進程,由於晏殊跟歐陽修都算是在文學上對蘇軾發作比較大影響的人物。

我們先來看晏殊的《踏莎行》。

我想我們能夠特別注意“爐香靜逐遊絲轉”這樣的語句,就是我們前面從前說到,宋代在開端有一個靜下來的心境今後,它會去靜觀一個在唐代不太簡單看到的事物,所謂的“爐香”,就是在我們現在所謂的香爐裡,可能放一點檀香末或許沉香末,然後香爐上面的孔會冒出細細的煙出來。

那這個爐香“靜逐”,是說由於十分安靜,沒有風在吹,所以煙在漸漸漸漸地繞,變成一道遊絲在轉。那這個局面,這個進程,很可能是詩人坐在書房裡邊臨香爐調查到的。所以我們能夠進一步印證,唐代的許多東西是在描繪大的現象,或許是生命裡邊必須有目的性的一個事情,但是到宋代今後,由於政治的安靖,或許經濟上的昌盛,會使它能夠很安靜地去看一些幾乎是無謂的小事情。

我現在用“無謂”這兩個字,是說我們會發現這一句“爐香靜逐遊絲轉”,如同是一個沒有目的性的描繪。由於它在人生整個的意義上,不代表任何東西,如同是無謂或許無聊。但是一切的無謂和無聊,在生命裡邊又佔有了蠻重要的時間。我們生命傍邊並不是每分每秒都具有生命的重大意義,有些時分是歸於靜下來的那個時間,以及休閒的時間。

所以從“小徑紅稀”開端,描繪一個詩人走在掉滿了落花的小路上,然後在城外玩耍看到綠色的樹,再進一步用“高臺樹色陰陰見”,去描繪人在樹底下關於樹蔭所構成的那個光影的層次,一直到“翠葉藏鶯”,就是在翠綠色的葉子裡邊藏著春天的黃鶯鳥,體積十分小的鳥在跳動。

“朱簾隔燕”,我們在臺北故宮一張宋代的畫裡能夠看到,一道竹簾,外面有燕子飛過來。曩昔的文人他有的時分在一個比較挨近軒或許廊的當地讀書,然後有許多的鳥會飛進來。他就會用竹簾擋住,讓光線沒有那麼亮堂,一起也讓禽鳥或許昆蟲不簡單飛到這個空間來。

但是這種隔簾的經歷,變成了很特別的一種日子空間裡的美學方式,就是他在室內與室外的空間沒有肯定的間隔,而變成一種通透的感覺,人能夠跟天然之間有隔,但是這個隔又是能夠連的,又是能夠銜接的,所以到“爐香靜逐遊絲轉”的時分,我們會發現他在尋求一個徹底靜下來的心境跟畫面。

這樣一個描繪的特別之處在於,它跟五代詞最大的不同,就是所謂的愁的東西略微少了一點點,儘管它後邊仍是要講到愁,但是不太像《花間詞》裡那麼多的哀傷和惆悵的東西。它會描繪日子裡邊的一些微乎其微、曩昔在唐代不太會拿來作為創造體裁的內容,去故意地拿來描繪。

這首詞的結束是“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我不知道我們會不會有感覺,有時分你午睡,尤其是夏天午睡醒過來,然後有一種呆呆地看著院中斜陽的希望。在那一剎那之間,你會感覺到自己的身體坐在那兒,可如同還有另一個你在看著自己。

所謂“一場愁夢酒醒時”,是在喝酒睡著今後醒過來,不止是身體的復甦,一起也是心靈上的復甦,在這個復甦狀況裡,看到斜陽在院子裡邊越來越深。

所謂“深深院”,就是感覺斜陽在移動,時光在漸漸消逝。這種“斜陽卻照深深院”的描繪,跟《花間詞》或許是南唐的詩句裡邊直接的感傷不太一樣,它僅僅一種調查,比如說斜陽漸漸消失的感覺,並且他不必很重的語句,他用“深深院”,本來是照在他身上的陽光,漸漸在退後。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