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鄢陵 河南 許昌 農村 小說 小鄢有話說 2019-07-27
"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進村,第一家店鋪就是農資店。

現在,農村的農資供應是比較充足的,

但往往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進村,第一家店鋪就是農資店。

現在,農村的農資供應是比較充足的,

但往往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在縣城南15公里,坐落在一漫形土崗上,馬欄新溝西側250米處。馮崗村委會駐地。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據傳,此處原系一古戰場,因雙方傷亡慘重,屍骨累累,墳頭重重,故原名墳陵。建村後認為原名不佳,諧馮、墳近音,崗陵同意,演為今名。清咸豐九年(1859年)築貞元寨,今廢。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兩條東西主街與兩條南北街相交呈井字型。西南部和西北部有二坑,面積12畝,養有魚。南部有商店,北部設小學一所。以農為主,部分村民從事麵粉、木料、榨油加工等副業及個體運輸業。新張橋至只樂的大道穿村而過。村東北土崗上,不斷挖出有古墓葬及寶劍、護心鏡等等物。”

——資料源自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進村,第一家店鋪就是農資店。

現在,農村的農資供應是比較充足的,

但往往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在縣城南15公里,坐落在一漫形土崗上,馬欄新溝西側250米處。馮崗村委會駐地。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據傳,此處原系一古戰場,因雙方傷亡慘重,屍骨累累,墳頭重重,故原名墳陵。建村後認為原名不佳,諧馮、墳近音,崗陵同意,演為今名。清咸豐九年(1859年)築貞元寨,今廢。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兩條東西主街與兩條南北街相交呈井字型。西南部和西北部有二坑,面積12畝,養有魚。南部有商店,北部設小學一所。以農為主,部分村民從事麵粉、木料、榨油加工等副業及個體運輸業。新張橋至只樂的大道穿村而過。村東北土崗上,不斷挖出有古墓葬及寶劍、護心鏡等等物。”

——資料源自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空空的老宅,久無人居,荒蕪了。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進村,第一家店鋪就是農資店。

現在,農村的農資供應是比較充足的,

但往往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在縣城南15公里,坐落在一漫形土崗上,馬欄新溝西側250米處。馮崗村委會駐地。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據傳,此處原系一古戰場,因雙方傷亡慘重,屍骨累累,墳頭重重,故原名墳陵。建村後認為原名不佳,諧馮、墳近音,崗陵同意,演為今名。清咸豐九年(1859年)築貞元寨,今廢。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兩條東西主街與兩條南北街相交呈井字型。西南部和西北部有二坑,面積12畝,養有魚。南部有商店,北部設小學一所。以農為主,部分村民從事麵粉、木料、榨油加工等副業及個體運輸業。新張橋至只樂的大道穿村而過。村東北土崗上,不斷挖出有古墓葬及寶劍、護心鏡等等物。”

——資料源自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空空的老宅,久無人居,荒蕪了。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棟樓房右側,是一條南北小街,修了水泥路,環境不錯。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進村,第一家店鋪就是農資店。

現在,農村的農資供應是比較充足的,

但往往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在縣城南15公里,坐落在一漫形土崗上,馬欄新溝西側250米處。馮崗村委會駐地。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據傳,此處原系一古戰場,因雙方傷亡慘重,屍骨累累,墳頭重重,故原名墳陵。建村後認為原名不佳,諧馮、墳近音,崗陵同意,演為今名。清咸豐九年(1859年)築貞元寨,今廢。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兩條東西主街與兩條南北街相交呈井字型。西南部和西北部有二坑,面積12畝,養有魚。南部有商店,北部設小學一所。以農為主,部分村民從事麵粉、木料、榨油加工等副業及個體運輸業。新張橋至只樂的大道穿村而過。村東北土崗上,不斷挖出有古墓葬及寶劍、護心鏡等等物。”

——資料源自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空空的老宅,久無人居,荒蕪了。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棟樓房右側,是一條南北小街,修了水泥路,環境不錯。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村的好又多超市。可能是離張橋鄉政府駐地太近,挺大的一個村子,店鋪不多。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進村,第一家店鋪就是農資店。

現在,農村的農資供應是比較充足的,

但往往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在縣城南15公里,坐落在一漫形土崗上,馬欄新溝西側250米處。馮崗村委會駐地。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據傳,此處原系一古戰場,因雙方傷亡慘重,屍骨累累,墳頭重重,故原名墳陵。建村後認為原名不佳,諧馮、墳近音,崗陵同意,演為今名。清咸豐九年(1859年)築貞元寨,今廢。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兩條東西主街與兩條南北街相交呈井字型。西南部和西北部有二坑,面積12畝,養有魚。南部有商店,北部設小學一所。以農為主,部分村民從事麵粉、木料、榨油加工等副業及個體運輸業。新張橋至只樂的大道穿村而過。村東北土崗上,不斷挖出有古墓葬及寶劍、護心鏡等等物。”

——資料源自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空空的老宅,久無人居,荒蕪了。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棟樓房右側,是一條南北小街,修了水泥路,環境不錯。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村的好又多超市。可能是離張橋鄉政府駐地太近,挺大的一個村子,店鋪不多。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雖然是臨路出行方便,但挨著省道,噪音肯定是非常煩人的,也問過一位鄰著省道住的同事,她說挺久了就感覺不到了,覺得也沒啥。

可是這每個院牆也不好,去年就聽說張橋十字街處有一輛車直接就開進了一家店鋪,萬幸當時屋裡沒人。馮崗村的不少住戶我看都是沒有院牆的,這樣在S237省道邊兒上天天住著,還是有隱患存在的。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進村,第一家店鋪就是農資店。

現在,農村的農資供應是比較充足的,

但往往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在縣城南15公里,坐落在一漫形土崗上,馬欄新溝西側250米處。馮崗村委會駐地。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據傳,此處原系一古戰場,因雙方傷亡慘重,屍骨累累,墳頭重重,故原名墳陵。建村後認為原名不佳,諧馮、墳近音,崗陵同意,演為今名。清咸豐九年(1859年)築貞元寨,今廢。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兩條東西主街與兩條南北街相交呈井字型。西南部和西北部有二坑,面積12畝,養有魚。南部有商店,北部設小學一所。以農為主,部分村民從事麵粉、木料、榨油加工等副業及個體運輸業。新張橋至只樂的大道穿村而過。村東北土崗上,不斷挖出有古墓葬及寶劍、護心鏡等等物。”

——資料源自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空空的老宅,久無人居,荒蕪了。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棟樓房右側,是一條南北小街,修了水泥路,環境不錯。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村的好又多超市。可能是離張橋鄉政府駐地太近,挺大的一個村子,店鋪不多。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雖然是臨路出行方便,但挨著省道,噪音肯定是非常煩人的,也問過一位鄰著省道住的同事,她說挺久了就感覺不到了,覺得也沒啥。

可是這每個院牆也不好,去年就聽說張橋十字街處有一輛車直接就開進了一家店鋪,萬幸當時屋裡沒人。馮崗村的不少住戶我看都是沒有院牆的,這樣在S237省道邊兒上天天住著,還是有隱患存在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樣的簡易小瓦房,不用說,住的是老人。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進村,第一家店鋪就是農資店。

現在,農村的農資供應是比較充足的,

但往往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在縣城南15公里,坐落在一漫形土崗上,馬欄新溝西側250米處。馮崗村委會駐地。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據傳,此處原系一古戰場,因雙方傷亡慘重,屍骨累累,墳頭重重,故原名墳陵。建村後認為原名不佳,諧馮、墳近音,崗陵同意,演為今名。清咸豐九年(1859年)築貞元寨,今廢。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兩條東西主街與兩條南北街相交呈井字型。西南部和西北部有二坑,面積12畝,養有魚。南部有商店,北部設小學一所。以農為主,部分村民從事麵粉、木料、榨油加工等副業及個體運輸業。新張橋至只樂的大道穿村而過。村東北土崗上,不斷挖出有古墓葬及寶劍、護心鏡等等物。”

——資料源自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空空的老宅,久無人居,荒蕪了。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棟樓房右側,是一條南北小街,修了水泥路,環境不錯。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村的好又多超市。可能是離張橋鄉政府駐地太近,挺大的一個村子,店鋪不多。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雖然是臨路出行方便,但挨著省道,噪音肯定是非常煩人的,也問過一位鄰著省道住的同事,她說挺久了就感覺不到了,覺得也沒啥。

可是這每個院牆也不好,去年就聽說張橋十字街處有一輛車直接就開進了一家店鋪,萬幸當時屋裡沒人。馮崗村的不少住戶我看都是沒有院牆的,這樣在S237省道邊兒上天天住著,還是有隱患存在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樣的簡易小瓦房,不用說,住的是老人。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樓雖然蓋得簡單,但建個院牆,總是多了些安全保障的,也能擋擋塵土。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進村,第一家店鋪就是農資店。

現在,農村的農資供應是比較充足的,

但往往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在縣城南15公里,坐落在一漫形土崗上,馬欄新溝西側250米處。馮崗村委會駐地。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據傳,此處原系一古戰場,因雙方傷亡慘重,屍骨累累,墳頭重重,故原名墳陵。建村後認為原名不佳,諧馮、墳近音,崗陵同意,演為今名。清咸豐九年(1859年)築貞元寨,今廢。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兩條東西主街與兩條南北街相交呈井字型。西南部和西北部有二坑,面積12畝,養有魚。南部有商店,北部設小學一所。以農為主,部分村民從事麵粉、木料、榨油加工等副業及個體運輸業。新張橋至只樂的大道穿村而過。村東北土崗上,不斷挖出有古墓葬及寶劍、護心鏡等等物。”

——資料源自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空空的老宅,久無人居,荒蕪了。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棟樓房右側,是一條南北小街,修了水泥路,環境不錯。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村的好又多超市。可能是離張橋鄉政府駐地太近,挺大的一個村子,店鋪不多。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雖然是臨路出行方便,但挨著省道,噪音肯定是非常煩人的,也問過一位鄰著省道住的同事,她說挺久了就感覺不到了,覺得也沒啥。

可是這每個院牆也不好,去年就聽說張橋十字街處有一輛車直接就開進了一家店鋪,萬幸當時屋裡沒人。馮崗村的不少住戶我看都是沒有院牆的,這樣在S237省道邊兒上天天住著,還是有隱患存在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樣的簡易小瓦房,不用說,住的是老人。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樓雖然蓋得簡單,但建個院牆,總是多了些安全保障的,也能擋擋塵土。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一家的樓房蓋得早了,當初的設計有點兒與眾不同。好像沒人住啊!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進村,第一家店鋪就是農資店。

現在,農村的農資供應是比較充足的,

但往往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在縣城南15公里,坐落在一漫形土崗上,馬欄新溝西側250米處。馮崗村委會駐地。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據傳,此處原系一古戰場,因雙方傷亡慘重,屍骨累累,墳頭重重,故原名墳陵。建村後認為原名不佳,諧馮、墳近音,崗陵同意,演為今名。清咸豐九年(1859年)築貞元寨,今廢。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兩條東西主街與兩條南北街相交呈井字型。西南部和西北部有二坑,面積12畝,養有魚。南部有商店,北部設小學一所。以農為主,部分村民從事麵粉、木料、榨油加工等副業及個體運輸業。新張橋至只樂的大道穿村而過。村東北土崗上,不斷挖出有古墓葬及寶劍、護心鏡等等物。”

——資料源自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空空的老宅,久無人居,荒蕪了。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棟樓房右側,是一條南北小街,修了水泥路,環境不錯。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村的好又多超市。可能是離張橋鄉政府駐地太近,挺大的一個村子,店鋪不多。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雖然是臨路出行方便,但挨著省道,噪音肯定是非常煩人的,也問過一位鄰著省道住的同事,她說挺久了就感覺不到了,覺得也沒啥。

可是這每個院牆也不好,去年就聽說張橋十字街處有一輛車直接就開進了一家店鋪,萬幸當時屋裡沒人。馮崗村的不少住戶我看都是沒有院牆的,這樣在S237省道邊兒上天天住著,還是有隱患存在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樣的簡易小瓦房,不用說,住的是老人。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樓雖然蓋得簡單,但建個院牆,總是多了些安全保障的,也能擋擋塵土。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一家的樓房蓋得早了,當初的設計有點兒與眾不同。好像沒人住啊!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麥秸垛,農村孩子最熟悉這個了,一些河南籍作家的小說裡經常會看到這個東西。

在小說作家的嚴厲,這是一個很容易發生故事的地方。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進村,第一家店鋪就是農資店。

現在,農村的農資供應是比較充足的,

但往往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在縣城南15公里,坐落在一漫形土崗上,馬欄新溝西側250米處。馮崗村委會駐地。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據傳,此處原系一古戰場,因雙方傷亡慘重,屍骨累累,墳頭重重,故原名墳陵。建村後認為原名不佳,諧馮、墳近音,崗陵同意,演為今名。清咸豐九年(1859年)築貞元寨,今廢。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兩條東西主街與兩條南北街相交呈井字型。西南部和西北部有二坑,面積12畝,養有魚。南部有商店,北部設小學一所。以農為主,部分村民從事麵粉、木料、榨油加工等副業及個體運輸業。新張橋至只樂的大道穿村而過。村東北土崗上,不斷挖出有古墓葬及寶劍、護心鏡等等物。”

——資料源自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空空的老宅,久無人居,荒蕪了。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棟樓房右側,是一條南北小街,修了水泥路,環境不錯。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村的好又多超市。可能是離張橋鄉政府駐地太近,挺大的一個村子,店鋪不多。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雖然是臨路出行方便,但挨著省道,噪音肯定是非常煩人的,也問過一位鄰著省道住的同事,她說挺久了就感覺不到了,覺得也沒啥。

可是這每個院牆也不好,去年就聽說張橋十字街處有一輛車直接就開進了一家店鋪,萬幸當時屋裡沒人。馮崗村的不少住戶我看都是沒有院牆的,這樣在S237省道邊兒上天天住著,還是有隱患存在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樣的簡易小瓦房,不用說,住的是老人。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樓雖然蓋得簡單,但建個院牆,總是多了些安全保障的,也能擋擋塵土。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一家的樓房蓋得早了,當初的設計有點兒與眾不同。好像沒人住啊!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麥秸垛,農村孩子最熟悉這個了,一些河南籍作家的小說裡經常會看到這個東西。

在小說作家的嚴厲,這是一個很容易發生故事的地方。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介紹風光村委會是“位於張橋鄉西部,轄馮崗一村,故名。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明朝屬孝子鄉張橋北保。清朝屬孝子鄉張橋中保。民國時:1912年屬體仁區,1930年屬第四區,1936年屬第三區屈莊鎮聯保,1942年屬永寧鄉。建國後:1951年屬第三區馮崗鄉,1958年屬張橋人民公社,建馮崗大隊,1962年屬張橋區,1965年屬張橋公社,1983奶奶社改鄉後稱今名。設五年制小學一所,學生250名,教師10名。新張橋——只樂大道東西通過”。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進村,第一家店鋪就是農資店。

現在,農村的農資供應是比較充足的,

但往往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在縣城南15公里,坐落在一漫形土崗上,馬欄新溝西側250米處。馮崗村委會駐地。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據傳,此處原系一古戰場,因雙方傷亡慘重,屍骨累累,墳頭重重,故原名墳陵。建村後認為原名不佳,諧馮、墳近音,崗陵同意,演為今名。清咸豐九年(1859年)築貞元寨,今廢。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兩條東西主街與兩條南北街相交呈井字型。西南部和西北部有二坑,面積12畝,養有魚。南部有商店,北部設小學一所。以農為主,部分村民從事麵粉、木料、榨油加工等副業及個體運輸業。新張橋至只樂的大道穿村而過。村東北土崗上,不斷挖出有古墓葬及寶劍、護心鏡等等物。”

——資料源自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空空的老宅,久無人居,荒蕪了。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棟樓房右側,是一條南北小街,修了水泥路,環境不錯。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村的好又多超市。可能是離張橋鄉政府駐地太近,挺大的一個村子,店鋪不多。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雖然是臨路出行方便,但挨著省道,噪音肯定是非常煩人的,也問過一位鄰著省道住的同事,她說挺久了就感覺不到了,覺得也沒啥。

可是這每個院牆也不好,去年就聽說張橋十字街處有一輛車直接就開進了一家店鋪,萬幸當時屋裡沒人。馮崗村的不少住戶我看都是沒有院牆的,這樣在S237省道邊兒上天天住著,還是有隱患存在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樣的簡易小瓦房,不用說,住的是老人。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樓雖然蓋得簡單,但建個院牆,總是多了些安全保障的,也能擋擋塵土。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一家的樓房蓋得早了,當初的設計有點兒與眾不同。好像沒人住啊!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麥秸垛,農村孩子最熟悉這個了,一些河南籍作家的小說裡經常會看到這個東西。

在小說作家的嚴厲,這是一個很容易發生故事的地方。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介紹風光村委會是“位於張橋鄉西部,轄馮崗一村,故名。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明朝屬孝子鄉張橋北保。清朝屬孝子鄉張橋中保。民國時:1912年屬體仁區,1930年屬第四區,1936年屬第三區屈莊鎮聯保,1942年屬永寧鄉。建國後:1951年屬第三區馮崗鄉,1958年屬張橋人民公社,建馮崗大隊,1962年屬張橋區,1965年屬張橋公社,1983奶奶社改鄉後稱今名。設五年制小學一所,學生250名,教師10名。新張橋——只樂大道東西通過”。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一家人很奇怪,住這麼小的房子

石棉瓦搭了個小廚房,全家圍坐在

門口好像是在打麻將。


"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每日一村

在我心中最美麗的地方,是生我養我的地方。無論我飛多高、走多遠,夢迴牽繞的還是那個村……

馮崗村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去許昌,坐在201路公交車上拍了窗外的幾個村子——應該是2012年的事兒。

201路公交車的終點站是鄢陵縣張橋鄉汽車站。

從張橋出發,往西,第一個村子,是張橋鄉馮崗村。

關於馮崗村,聽老人說,文革時,若是批鬥某個人覺得還不夠,就把這人送到馮崗村。馮崗村當時不知有個什麼機構,反正都是整人的。老人說,幾十年前,村裡有個人送到了馮崗村,送回來沒幾天,就死了。

馮崗村地理位置很特殊,這個村子離張橋鄉政府駐地的新張橋不是太遠,但這個村子往西、往南、往北都特別空曠,很少村子,又有一條河從村東穿過,當時被批鬥的人就是想逃,也是很困難的。

當初,這個村子應該屬於比較偏僻的,但現在交通發達,許昌至周口的省道從村裡穿過,村子的位置就顯得挺不錯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進村,第一家店鋪就是農資店。

現在,農村的農資供應是比較充足的,

但往往也有良莠不齊的現象。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在縣城南15公里,坐落在一漫形土崗上,馬欄新溝西側250米處。馮崗村委會駐地。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據傳,此處原系一古戰場,因雙方傷亡慘重,屍骨累累,墳頭重重,故原名墳陵。建村後認為原名不佳,諧馮、墳近音,崗陵同意,演為今名。清咸豐九年(1859年)築貞元寨,今廢。聚落呈南北長方形,面積約45萬平方米。兩條東西主街與兩條南北街相交呈井字型。西南部和西北部有二坑,面積12畝,養有魚。南部有商店,北部設小學一所。以農為主,部分村民從事麵粉、木料、榨油加工等副業及個體運輸業。新張橋至只樂的大道穿村而過。村東北土崗上,不斷挖出有古墓葬及寶劍、護心鏡等等物。”

——資料源自1988年12月版《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空空的老宅,久無人居,荒蕪了。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棟樓房右側,是一條南北小街,修了水泥路,環境不錯。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村的好又多超市。可能是離張橋鄉政府駐地太近,挺大的一個村子,店鋪不多。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雖然是臨路出行方便,但挨著省道,噪音肯定是非常煩人的,也問過一位鄰著省道住的同事,她說挺久了就感覺不到了,覺得也沒啥。

可是這每個院牆也不好,去年就聽說張橋十字街處有一輛車直接就開進了一家店鋪,萬幸當時屋裡沒人。馮崗村的不少住戶我看都是沒有院牆的,這樣在S237省道邊兒上天天住著,還是有隱患存在的。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樣的簡易小瓦房,不用說,住的是老人。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樓雖然蓋得簡單,但建個院牆,總是多了些安全保障的,也能擋擋塵土。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一家的樓房蓋得早了,當初的設計有點兒與眾不同。好像沒人住啊!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麥秸垛,農村孩子最熟悉這個了,一些河南籍作家的小說裡經常會看到這個東西。

在小說作家的嚴厲,這是一個很容易發生故事的地方。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河南省鄢陵縣地名志》介紹風光村委會是“位於張橋鄉西部,轄馮崗一村,故名。1880人,漢族,耕地5300畝。明朝屬孝子鄉張橋北保。清朝屬孝子鄉張橋中保。民國時:1912年屬體仁區,1930年屬第四區,1936年屬第三區屈莊鎮聯保,1942年屬永寧鄉。建國後:1951年屬第三區馮崗鄉,1958年屬張橋人民公社,建馮崗大隊,1962年屬張橋區,1965年屬張橋公社,1983奶奶社改鄉後稱今名。設五年制小學一所,學生250名,教師10名。新張橋——只樂大道東西通過”。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這一家人很奇怪,住這麼小的房子

石棉瓦搭了個小廚房,全家圍坐在

門口好像是在打麻將。


每日一村 | 張橋鎮馮崗村

馮崗村西頭村外的一個什麼工廠。

這種平靜恬淡

與世無爭的農家精神生活

是城裡人所不能體會的

鄢陵的遊子

你有多久沒回家了

小編有話說

小鄢有話說平臺致力於推廣咱村民俗文化、美麗鄉村,歡迎推薦咱村照片、小視頻、自編順口溜、小故事、廣場舞等等,我們會第一時間傳播出去...

圖文來源於: 董佔永博客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鄢陵服務平臺在線編輯,如有侵犯請於管理員聯繫刪除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