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尋找,跨越700多公里,揚州被抱走51年的“小四子”回家了

“龐家的‘小四子’回來了。”最近一段時間,高新區汊河街道監莊村龐圩組的老莊鄰們紛紛傳送著這一喜訊。

莊鄰們所稱的“小四子”現在的姓名叫李海生,4歲時因家境貧困而被送養,後雖相互尋找但一直沒有結果。上月底,當年送養介紹人之一主動提供線索,李海生的三個親哥哥等人駕車跨越700多公里前往河南,將分別51年的親弟弟接回家。李海生的三哥龐瑞元向記者介紹了骨肉分離又團圓的曲折故事。

40年尋找,跨越700多公里,揚州被抱走51年的“小四子”回家了

“小四子”李海生(後排右一)與哥哥姐姐合影 龐瑞元供圖

當年送養,只為讓他吃飽飯

“我母親生前經常自嘆,當年如不是家裡太窮,也不會把‘小四子’送走。”龐瑞元回憶說。

龐瑞元的父母結婚後,從1947年到1965年的18年間共生育了2女4男6個孩子,出生於1961年的龐瑞元至今還記得,他家原來住的是土坯牆的草房,只有堂屋一間,兩邊是搭的小披棚。“小四子”1965年出生時,他的哥哥姐姐都處於生長髮育期,而以種田為生的父母無法填飽他們的肚皮。

最讓一家人看不到希望的是,龐瑞元的父親患上了肺結核,慢慢失去了勞動能力,在此困難情況下,為了讓“小四子”吃飽飯,父母忍痛將他交給了同莊的一個莊鄰,對方與鄰莊一姓吳的一起將“小四子”抱走了。等“小四子”到了養父母家時,龐家曾收到來自河南的一封平安信,後來就不再聯繫。

相互尋找,曾與揚州擦肩而過

自從“小四子”被送養後,龐家人一直思念並努力尋找他,而李海生也曾來江蘇尋親,但與揚州擦肩而過。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隨著兒女長大成人並陸續成家,龐家家庭條件逐漸向好,這時,全家人越來越想念被送養的“小四子”,龐瑞元的父親去世前,還叮囑家人要將他找到。由於同莊的介紹人已去世,平安信也找不到了,龐瑞元的母親根據記憶,委託莊上走南闖北的供銷員在河南地區幫忙尋找,但沒有結果。龐瑞元的母親21年前去世時,也要求兒女們不要忘了在外的“小四子”。

“小四子”被送養到河南省武陟縣農村後,改名李海生,他8歲上學時,因同齡人經常說他是“帶來的”,且得到養父母的確認,因此一直有尋找生父母的想法,但小時候條件不允許。等到32歲那年,李海生根據養父母提供的老家在江蘇南通的線索,乘火車到鎮江經揚州到南通尋親,他曾在當地報紙上發表尋親信息,最終也沒有結果。

40年尋找,跨越700多公里,揚州被抱走51年的“小四子”回家了

“小四子”李海生在河南的家 龐瑞元供圖

終有線索,三兄長接弟弟回家

龐家近40年的尋找,在當年參與送養的鄰莊姓吳的主動提供線索後,終於峰迴路轉。

據龐瑞元介紹,監莊村及其周邊農村拆遷後,村民集中居住在安置小區。上月底,當年參與送養的老吳與龐圩組一老村民閒聊時,主動說出當年送養一事,並提供了送養地址,因龐圩組就龐瑞元家有小孩被送養,該老村民隨即將此線索告訴了他及其兩個哥哥。

龐瑞元三兄弟立即通過武陟縣當地派出所,查詢到“小四子”養父母的姓名,並獲悉“小四子”現名李海生。當三兄弟與李海生通上電話時,對方非常激動,並邀請三個哥哥前往河南。上月31日,龐瑞元三兄弟與堂房兩兄妹以及外甥等人,駕車行駛700多公里,接“小四子”回家。

“李海生與妻子雖然以種田為生,但日子忙得非常好,兩個女兒均已出嫁,夫妻倆也很恩愛,對我們的到來開心不已。”龐瑞元說,本月4日,李海生夫妻倆帶了一個外孫女兒,跟隨他們三個哥哥一起回到家。恰巧是清明節,李海生在生父母的墓前痛哭了很長時間,而三個哥哥也告訴父母,“小四子”找到了。

“‘小四子’被送養,是我們家51年來的痛,如今被找到了,我們很自豪。”龐瑞元說。自“小四子”回來後到8日回河南,老莊鄰們紛紛前來看望,都說太不容易了。

記者採訪結束時,龐瑞元撥通了李海生的電話,李海生的妻子隨即打開了微信視頻說“李海生下田了”,記者看到對方一口一個“三哥”地問“什麼事?”顯得很親切,但因為對方方言太重,且信號不太好,採訪無法進行下去。龐瑞元說:“自從見面後,李海生掛在嘴上的一句話是‘我有5個親哥哥姐姐’,離開揚州時,他說他一定會經常回來看望哥哥姐姐的,這是打斷骨頭連著筋的親情。”

通訊員 陳金其

記者 劉峰生

編輯 張婷婷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