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新醫藥老闆陳堅的“綠色農業夢”'

"

小龍蝦在湖北非常火,一直都有很大的市場。

"

小龍蝦在湖北非常火,一直都有很大的市場。

陽新醫藥老闆陳堅的“綠色農業夢”

(網絡配圖)

2018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提出稻田種養“雙水雙綠”概念,這個概念引起了陽新縣一個原本做醫藥生意的老闆陳堅極大興趣,並付之於行動,做足綠色“文章”,為蝦稻共作模式產出的“蝦米”找出路,解決 “蝦米”質優價低的困局。

"

小龍蝦在湖北非常火,一直都有很大的市場。

陽新醫藥老闆陳堅的“綠色農業夢”

(網絡配圖)

2018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提出稻田種養“雙水雙綠”概念,這個概念引起了陽新縣一個原本做醫藥生意的老闆陳堅極大興趣,並付之於行動,做足綠色“文章”,為蝦稻共作模式產出的“蝦米”找出路,解決 “蝦米”質優價低的困局。

陽新醫藥老闆陳堅的“綠色農業夢”

(網絡配圖)

46歲的陳堅是陽新三溪鎮木林村人,年輕時在寧波、杭州做醫藥銷售,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2006年,他回到陽新成立一家醫藥公司,先後開了6家醫藥連鎖店。2013年,他發現農村年輕人在城裡打工,大量農田拋荒,於是開始關注農業。2015年,他在該鎮橫山村流轉800畝農田,並聘請中科院博士後、華中農業大學水生動物醫學系教授作技術指導,投入300多萬元,修通區間道路、排水溝渠和管網,按照蝦稻共作的模式改造農田,2016年在700畝稻田養了小龍蝦。但由於7月連續多日降暴雨,良田一片汪洋,稻田養殖的小龍蝦隨著洪水紛紛逃走,秧苗在洪水裡淹沒多日,這一年投資打了水漂。

陳堅沒有氣餒,2017年,他成立黃石市真發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除了稻田養蝦以外,還用50畝稻田作試驗養青蛙。雨水季節,在水田周圍設置圍網,防止小龍蝦和青蛙逃跑。這一年獲得豐收,平均每畝水田產蝦250斤,產大米500斤,產蛙2000斤,每畝產值達5000元,一舉扭虧為盈。當年,華中農業大學在他的種養基地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

2018年,陳堅又在橫山村流轉400畝農田,擴大種養規模。當年6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提出“雙水雙綠”的概念,引起他極大的興趣。陳堅說,張啟發提出的“雙水雙綠”概念,讓他眼前一亮。利用有水資源優勢的平原稻田,種植水稻和養殖小龍蝦,實現綠色水稻、綠色水產的協同發展,做大做強水稻、水產“雙水”產業,做優做特綠色稻米、綠色小龍蝦等“雙綠”產品,讓生產過程潔淨水源,優化環境,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富裕,鄉村美麗的目標,這與他返鄉創業,迴歸農村,走高端特色農業路線不謀而合。

"

小龍蝦在湖北非常火,一直都有很大的市場。

陽新醫藥老闆陳堅的“綠色農業夢”

(網絡配圖)

2018年,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提出稻田種養“雙水雙綠”概念,這個概念引起了陽新縣一個原本做醫藥生意的老闆陳堅極大興趣,並付之於行動,做足綠色“文章”,為蝦稻共作模式產出的“蝦米”找出路,解決 “蝦米”質優價低的困局。

陽新醫藥老闆陳堅的“綠色農業夢”

(網絡配圖)

46歲的陳堅是陽新三溪鎮木林村人,年輕時在寧波、杭州做醫藥銷售,賺到人生的第一桶金。2006年,他回到陽新成立一家醫藥公司,先後開了6家醫藥連鎖店。2013年,他發現農村年輕人在城裡打工,大量農田拋荒,於是開始關注農業。2015年,他在該鎮橫山村流轉800畝農田,並聘請中科院博士後、華中農業大學水生動物醫學系教授作技術指導,投入300多萬元,修通區間道路、排水溝渠和管網,按照蝦稻共作的模式改造農田,2016年在700畝稻田養了小龍蝦。但由於7月連續多日降暴雨,良田一片汪洋,稻田養殖的小龍蝦隨著洪水紛紛逃走,秧苗在洪水裡淹沒多日,這一年投資打了水漂。

陳堅沒有氣餒,2017年,他成立黃石市真發綠生態農業有限公司,除了稻田養蝦以外,還用50畝稻田作試驗養青蛙。雨水季節,在水田周圍設置圍網,防止小龍蝦和青蛙逃跑。這一年獲得豐收,平均每畝水田產蝦250斤,產大米500斤,產蛙2000斤,每畝產值達5000元,一舉扭虧為盈。當年,華中農業大學在他的種養基地成立院士專家工作站。

2018年,陳堅又在橫山村流轉400畝農田,擴大種養規模。當年6月,中國科學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張啟發提出“雙水雙綠”的概念,引起他極大的興趣。陳堅說,張啟發提出的“雙水雙綠”概念,讓他眼前一亮。利用有水資源優勢的平原稻田,種植水稻和養殖小龍蝦,實現綠色水稻、綠色水產的協同發展,做大做強水稻、水產“雙水”產業,做優做特綠色稻米、綠色小龍蝦等“雙綠”產品,讓生產過程潔淨水源,優化環境,實現產業興旺、農民富裕,鄉村美麗的目標,這與他返鄉創業,迴歸農村,走高端特色農業路線不謀而合。

陽新醫藥老闆陳堅的“綠色農業夢”

於是,陳堅決定用“雙水雙綠”做大做強他的特色農業,2018年,他通過華中農業大學教授指導,選取近30個品種,分別種植在不同的稻田裡。華中農業大學每週派研究生來他的基地採集各種數據,如土壤、水、氣溫,以及各種水稻的適應能力,他選取兩個品種用於今年種植水稻。

採訪中,陳堅告訴記者,稻田養蝦,每年3月初放養蝦苗,55天后就可以產出第一批小龍蝦,到了六七月份,就是產蝦高峰期,七月開始在稻田撒播種一季晚稻。

1月14日,陳堅成功註冊“真發綠”商標,基地產品包括大米、米粉、麵粉、麵條、茶葉、澱粉、蜂蜜都可以使用這一商標。

陳堅說,日本的高端大米每斤賣到50元—120元,包裝袋明確標註大米的蛋白質含量,口感和香味,以及無農藥殘留、重金屬殘留等數據,經得起檢測。“雙水雙綠”正好可以解決“蝦米”質好價低的困局。

為了給小龍蝦和“蝦米”找到更好的市場,陳堅將前往杭州、上海、北京等地找銷路,把本地稻田種養的小龍蝦和大米運到這些大城市。

此外,陳堅還儲備有2000畝農田,仍採取蝦稻共作模式,種植同一品種的水稻,統一用“真發綠”商標對外銷售。他還打算通過政府引導,讓周邊蝦稻共作的種植大戶種同一品種水稻,力爭種植面積達到1萬畝,他收購加工,實現“蝦米”每斤賣到50元,每畝實現產值2萬元的目標。

陳堅緻富不忘鄉鄰,流轉農田每畝租金300元,他一年要付當地農民30多萬元的土地租金,當地農民在基地幹農活,2018年,他付工資60多萬元。通過產業扶貧,4個村的55戶貧困農民在基地打工或者分紅,他去年付了20多萬元。

(來源:黃石日報 記者 劉豔新)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