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白鷺巢區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白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老等、灰鸛、青莊,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冬季集成大群,有時亦與白鷺混群。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的拖於尾後。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多成小群集中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有巢數對至十多對,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通常雄鳥負責運輸巢材,雌鳥負責營巢。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白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老等、灰鸛、青莊,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冬季集成大群,有時亦與白鷺混群。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的拖於尾後。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多成小群集中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有巢數對至十多對,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通常雄鳥負責運輸巢材,雌鳥負責營巢。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白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老等、灰鸛、青莊,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冬季集成大群,有時亦與白鷺混群。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的拖於尾後。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多成小群集中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有巢數對至十多對,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通常雄鳥負責運輸巢材,雌鳥負責營巢。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白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老等、灰鸛、青莊,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冬季集成大群,有時亦與白鷺混群。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的拖於尾後。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多成小群集中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有巢數對至十多對,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通常雄鳥負責運輸巢材,雌鳥負責營巢。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白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老等、灰鸛、青莊,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冬季集成大群,有時亦與白鷺混群。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的拖於尾後。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多成小群集中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有巢數對至十多對,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通常雄鳥負責運輸巢材,雌鳥負責營巢。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白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老等、灰鸛、青莊,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冬季集成大群,有時亦與白鷺混群。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的拖於尾後。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多成小群集中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有巢數對至十多對,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通常雄鳥負責運輸巢材,雌鳥負責營巢。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白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老等、灰鸛、青莊,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冬季集成大群,有時亦與白鷺混群。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的拖於尾後。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多成小群集中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有巢數對至十多對,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通常雄鳥負責運輸巢材,雌鳥負責營巢。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白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老等、灰鸛、青莊,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冬季集成大群,有時亦與白鷺混群。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的拖於尾後。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多成小群集中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有巢數對至十多對,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通常雄鳥負責運輸巢材,雌鳥負責營巢。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蒼鷺巢區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白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老等、灰鸛、青莊,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冬季集成大群,有時亦與白鷺混群。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的拖於尾後。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多成小群集中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有巢數對至十多對,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通常雄鳥負責運輸巢材,雌鳥負責營巢。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蒼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草壩村簡介】

草壩村位於洋縣縣城以北3.5公里的朱䴉保護核心地帶,全村總面積5.98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共512戶2050人,黨員68人,是“十二五”期間貧困村,“十三五”期間推進村。草壩村堅持發揮地域特色優勢,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深化“三變”改革,走出了一條抓黨建、優服務、帶產業、促發展、同富裕的新路子。敢闖敢幹趟出一條致富路。2009年,草壩村在全縣率先成立“朱䴉湖果業專業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體系,實行資產量化、資產入股、“2+2+6”分紅,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和村民變股東的“三變”。同時,組建3個服務協會和5個業務公司,對社員生產的有機產品和社員股份捆綁整合,集團化運作,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白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老等、灰鸛、青莊,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冬季集成大群,有時亦與白鷺混群。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的拖於尾後。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多成小群集中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有巢數對至十多對,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通常雄鳥負責運輸巢材,雌鳥負責營巢。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蒼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草壩村簡介】

草壩村位於洋縣縣城以北3.5公里的朱䴉保護核心地帶,全村總面積5.98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共512戶2050人,黨員68人,是“十二五”期間貧困村,“十三五”期間推進村。草壩村堅持發揮地域特色優勢,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深化“三變”改革,走出了一條抓黨建、優服務、帶產業、促發展、同富裕的新路子。敢闖敢幹趟出一條致富路。2009年,草壩村在全縣率先成立“朱䴉湖果業專業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體系,實行資產量化、資產入股、“2+2+6”分紅,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和村民變股東的“三變”。同時,組建3個服務協會和5個業務公司,對社員生產的有機產品和社員股份捆綁整合,集團化運作,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先富帶後富助力脫貧攻堅戰。2017年,草壩村依託朱䴉湖果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優勢,聯合周邊數個貧困村的扶貧互助合作社黨支部,率先成立朱䴉湖產業聯合體大黨委,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聯合優勢,帶動周邊3個鎮(辦)10個行政村的2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有機水稻、油菜籽、黃金梨、大櫻桃,實現銷售收入6050萬元,社員現金實物分紅3900多元。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白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老等、灰鸛、青莊,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冬季集成大群,有時亦與白鷺混群。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的拖於尾後。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多成小群集中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有巢數對至十多對,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通常雄鳥負責運輸巢材,雌鳥負責營巢。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蒼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草壩村簡介】

草壩村位於洋縣縣城以北3.5公里的朱䴉保護核心地帶,全村總面積5.98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共512戶2050人,黨員68人,是“十二五”期間貧困村,“十三五”期間推進村。草壩村堅持發揮地域特色優勢,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深化“三變”改革,走出了一條抓黨建、優服務、帶產業、促發展、同富裕的新路子。敢闖敢幹趟出一條致富路。2009年,草壩村在全縣率先成立“朱䴉湖果業專業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體系,實行資產量化、資產入股、“2+2+6”分紅,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和村民變股東的“三變”。同時,組建3個服務協會和5個業務公司,對社員生產的有機產品和社員股份捆綁整合,集團化運作,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先富帶後富助力脫貧攻堅戰。2017年,草壩村依託朱䴉湖果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優勢,聯合周邊數個貧困村的扶貧互助合作社黨支部,率先成立朱䴉湖產業聯合體大黨委,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聯合優勢,帶動周邊3個鎮(辦)10個行政村的2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有機水稻、油菜籽、黃金梨、大櫻桃,實現銷售收入6050萬元,社員現金實物分紅3900多元。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目前,草壩村已經實現“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初步目標,成為遠近聞名的“三變”改革示範村、美麗鄉村示範村、有機產業發展示範區,市級旅遊精品村,並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一村一品”示範村。

作者簡介

"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當你走進位於中國秦嶺南麓的陝西省洋縣城以北3.5公里的草壩村時,淺山丘陵的地形隨著四季的變換呈現出美輪美奐的鄉村美景,村前阡陌縱橫,可聞稻穀飄香,可觀朱䴉嬉戲;村後千里梯田瓜果飄香,可聽鶯歌燕語;村內整潔美麗,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猶如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山青水碧天藍地綠,稻香梨酥魚肥䴉舞。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國家級朱䴉自然保護區位於洋縣城北3公里處,建有朱䴉救護飼養中心,朱䴉宣教館,朱䴉放飛大棚等。中心附近的草壩村是野生朱䴉夜宿地,每天晚上有100多隻朱䴉及其它伴生鳥類1000多隻在此棲息繁殖,成為洋縣一道風美麗景線,也吸引著全國各地的觀鳥及攝影愛好者,使這裡成為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朱䴉巢中的幼鳥

朱䴉(學名:Nipponia nippon):古稱朱鷺、紅朱鷺,朱䴉系東亞特有種。中等體型,體羽白色,後枕部有長的柳葉形羽冠,額至面頰部皮膚裸露,呈鮮紅色;繁殖期時用喙不斷啄取從頸部肌肉中分泌的灰色素,塗抹到頭部、頸部、上背和兩翅羽毛上,使其變成灰黑色。棲息於海拔1200-1400米的疏林地帶,在附近的溪流、沼澤及稻田內涉水,漫步覓食小魚、蟹、蛙、螺等水生動物,兼食昆蟲;在高大的樹木上休息及夜宿;留鳥,秋、冬季成小群向低山及平原作小範圍遊蕩;4-5月開始築巢,每年繁殖一窩,每窩產卵2-4枚,由雙親孵化及育雛,孵化期約30天,40天離巢,性成熟為3歲,壽命最長的記錄為37年。曾廣泛分佈於中國東部、日本、俄羅斯、朝鮮等地,由於環境惡化等因素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至20世紀80年代僅在中國陝西省洋縣秦嶺南麓存有唯一7只野生種群,後經保護、人工繁殖,目前種群數量已達到2600多隻。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唐代詩人張籍寫下《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朱鷺》翩翩兮朱鷺,來泛春塘棲綠樹。羽毛如翦色如染, 遠飛欲下雙翅斂。避人引子入深塹,動處水紋開灩灩。 誰知豪家網爾軀,不如飲啄江海隅。來讚美朱䴉。朱䴉屬國家一級保護鳥類,是世界上最瀕臨的鳥類,有“東方寶石”之稱。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漢江河畔成群結隊覓食的“東方寶石”——朱䴉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白鷺,是一種中型涉禽,體長為46~65釐米,體重320~650克,雌鳥略小。它的姿態十分優雅,身體纖瘦而修長,嘴、頸、腳均很長,身體輕盈,有利於飛翔。它披著一身白色的羽毛,一塵不染,顯得高傲。但羽色在夏季和冬季也有很大的變化,夏季嘴為橙黃色,腳為黑色,趾為黃色,眼先為藍色;枕部著生有多枚細長白羽組成的矛狀長形冠羽,最長的2枚長達10多釐米,像一對細柔的辮子,迎風飄揚,美麗動人。背部、肩部和前頸的下部著生有羽枝分散的蓑狀的長飾羽,所以被稱為“蓑羽”,向後延伸超出尾羽端部,前頸基部的蓑羽則垂至下胸,就像絲線一樣。白鷺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溪流、水稻田地帶。單獨、成對或集成小群活動的情況都能見到,偶爾也有數十隻在一起的大群。白天多飛到溪流、江河、水稻田中活動和覓食。飛行時頭往回收縮至'肩背處,頸向下曲成袋狀,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突出於短短的尾羽後面,兩個寬大的翅膀緩慢地鼓動飛翔,動作顯得從容不迫,十分優美。古代《毛詩·周頌》中就用“振鷺于飛,於彼西雍。”來形容它的飛翔時的氣勢不凡。繁殖期為每年的5~7月,喜歡成群地一起營巢於近食地的喬木或灌木上,或者在地面築起凌亂的大巢。白鷺是涉禽,常去江河、溪流,稻田環境,捕食淺水中的小魚,兩棲類,爬蟲類、哺乳動物和甲殼動物。白鷺已被國際鳥類保護委員會(ICBP)列入世界瀕危鳥類紅皮書中中國將其列為國家II級保護動物

《白鷺 》唐|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髮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詩人借寫白鷺表達自己的愁悶心情,一是思念親人,一是仕途坎坷。自己真是壯年,年富力強,卻懷才不遇,怎能不感慨萬端。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絕句》 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這首絕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為一,表面上是生機盎然的畫面,卻寄託著詩人對時光流逝,孤獨而無聊的失落之意。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積雨輞川莊作》 唐|王維

積雨空林煙火遲,蒸藜炊黍餉東菑。

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

山中習靜觀朝槿,松下清齋折露葵。

野老與人爭席罷,海鷗何事更相疑。

這首七律,形象鮮明,興味深遠,表現了詩人隱居山林、脫離塵俗的閒情逸致,流露出詩人對淳樸田園生活的深深眷愛,是王維田園詩的一首代表作。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印象草壩》王 亮

草長平壩朱䴉飛,綠秧陰裡白鷺啼。

風和日麗人意歸,秦嶺南麓鄉村美。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白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蒼鷺(學名:Ardea cinerea)又稱老等、灰鸛、青莊,為鷺科鷺屬的一種涉禽,大型水邊鳥類,頭、頸、腳和嘴均甚長,因而身體顯得細瘦。上體自背至尾上覆羽蒼灰色;尾羽暗灰色;兩肩有長尖而下垂的蒼灰色羽毛,羽端分散。棲息於江河、溪流、湖泊、水塘等水域岸邊及其淺水處,也見於稻田、山地、森林和平原荒漠上的水邊淺水處和沼澤地上。成對和成小群活動,冬季集成大群,有時亦與白鷺混群。常單獨的涉水於水邊淺水處,或長時間的在水邊站立不動,頸常曲縮於兩肩之間,並常以一腳站立,另一腳縮於腹下,站立可達數小時之久而不動。飛行時兩翼鼓動緩慢,頸縮成‘Z’字形,兩腳向後伸直,遠遠的拖於尾後。晚上多成群棲息於高大的樹上休息。主要以小型魚類、泥鰍、蝦、喇蛄、蜻蜓幼蟲、蜥蜴、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食。多在水邊淺水處或沼澤地上,也在淺水湖泊和水塘中或水域附近陸地上覓食。覓食最為活躍的時間是清晨和傍晚,或是分散的沿水邊淺水處邊走邊啄食。或是彼此拉開一定距離獨自站在水邊淺水中,一動不動長時間的站在那裡等候過往魚群,兩眼緊盯著水面,一見魚類或其他水生動物到來,立刻伸頸啄之,行動極為靈活敏捷。有時站在一個地方等候食物長達數小時之久,故有‘長脖老等’之稱。多成小群集中營群巢,有時一棵樹上有巢數對至十多對,營巢由雌雄親鳥共同進行。通常雄鳥負責運輸巢材,雌鳥負責營巢。該物種已被列入國家林業局2000年8月1日發佈的《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陸生野生動物名錄》。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圖:洋縣草壩村蒼鷺巢區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草壩村簡介】

草壩村位於洋縣縣城以北3.5公里的朱䴉保護核心地帶,全村總面積5.98平方公里,轄8個村民小組,共512戶2050人,黨員68人,是“十二五”期間貧困村,“十三五”期間推進村。草壩村堅持發揮地域特色優勢,以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為載體,深化“三變”改革,走出了一條抓黨建、優服務、帶產業、促發展、同富裕的新路子。敢闖敢幹趟出一條致富路。2009年,草壩村在全縣率先成立“朱䴉湖果業專業合作社”,推行“支部+合作社”管理模式和“合作社+公司+基地+農戶”經營體系,實行資產量化、資產入股、“2+2+6”分紅,實現了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和村民變股東的“三變”。同時,組建3個服務協會和5個業務公司,對社員生產的有機產品和社員股份捆綁整合,集團化運作,集體經濟不斷壯大,農民收入持續增加。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先富帶後富助力脫貧攻堅戰。2017年,草壩村依託朱䴉湖果業專業合作社發展優勢,聯合周邊數個貧困村的扶貧互助合作社黨支部,率先成立朱䴉湖產業聯合體大黨委,形成企業、合作社、農戶聯合優勢,帶動周邊3個鎮(辦)10個行政村的28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發展有機水稻、油菜籽、黃金梨、大櫻桃,實現銷售收入6050萬元,社員現金實物分紅3900多元。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目前,草壩村已經實現“村前米糧川、村後花果山、村內變公園”初步目標,成為遠近聞名的“三變”改革示範村、美麗鄉村示範村、有機產業發展示範區,市級旅遊精品村,並被國家農業部命名為“一村一品”示範村。

作者簡介

發現|陝西洋縣草壩村西北觀鳥聖地

王 亮 ,筆名山野蒼鷹、林之,陝西洋縣人,經濟管理學碩士,著名書法家、高級攝影師。供職於中國工業報社陝西記者站。現為文化和旅遊部人才中心高級書法家,國家一級美術師,陝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陝西省毛澤東書法研究會副會長,陝西省文化促進會理事,新華社簽約攝影師,洋縣優秀藝術人才、返鄉創業人才。

"

相關推薦

推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