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縣桃花源記

 

洋縣桃花源記

羅麴院遠景

(記者 翟力強)幾年前,我在人民日報《大地週刊》陝西站工作,一次去北京人民日報修改《飛越秦嶺西漢高速公路的思考》一稿。期間編輯老師順便問我:老家是陝西哪裡?我答漢中洋縣。編輯老師忽然又問:“洋縣有個羅麴院你知道嗎?”我當時吃一驚,便試探性問:老師和洋縣羅麴院有緣緣?編輯老師即刻打開了話匣子,說其外公是個老紅軍,1946年中原突圍時負傷洋縣掉隊,當地保長要殺他,被羅麴院好漢楊某所救,在楊家還生活了兩年,後來到延安歸隊。

回陝後,一直打算去洋縣羅麴院走一趟,但由於瑣事纏身,一直未能行程。前不久,應羅麴院支書任中寬,村主任任小強邀請,踏上羅麴院征途。

洋縣羅麴院,號稱漢中桃花源。出洋縣城東30公里,汽車沿茂密的松樹林盤山路爬上山頂,再下溝前行兩公里,豁然開朗,但見一群山環抱,山水相連的神奇的大村落。放眼望去,周圍五座山一座連著一座,猶如蓮花的五個花瓣,村民們居住的小山坡處在五座山圍成的園型凹地的正中,它獨立於五座山峰又與其中兩座山的半坡相連,它低於五座山峰而又高於周圍的田野,猶如蓮花的花蕊。剎那間,魏晉詩人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展現在我的面前。這裡土地平坦寬闊,房屋整整齊齊,有肥沃的田地,美麗的池塘和松樹竹林之類。田間通村水泥路交錯相通,雞鳴狗叫之聲可以互相聽到。人們來來往耕種勞作,男女的穿著打扮乾淨整潔,老人和小孩,都安閒快樂。極目遠眺,周圍是綿延起伏,一眼望不到盡頭的山巒。

洋縣桃花源記

千年古柏

羅麴院村委會在一株幾人不可合圍的千年古柏旁邊,深情的樹冠抻出20多米的巨手,喜迎遠方的來客。熱情好客的村支書任中寬,村主任任小強老早在來到古樹旁迎接客人們的到來。

羅麴院是革命老區。1935年3月5月,中國工農紅軍第二十五軍二二三、二二五團和軍直機關,在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政治委員吳煥先、政治部主任鄭位三率領下,由佛坪縣袁家莊、西岔河進入本縣秧田鄉碗牛壩村,到羅麴院休整,期間當地紛紛群眾捐款捐糧,殺豬宰羊,得到休整的紅軍部隊經陽河、茅坪於3月8日到達華陽。在華陽鎮南7.5公里的石塔河設伏,伏擊張飛生部。共斃傷張飛生部500多人,俘團長以下官兵300多人,繳獲一大批槍彈和軍需物資。1946年8月9日,中原軍區三五九旅、第五師十五旅和軍區直屬機關共6 000多人,在中原軍區副司令員兼參謀長王震率領下,從寧陝縣兩河口經秧田壩鄉進人洋縣境內,至酉水街兵分兩路:一路由王震率領主力經龐家山、三里河、高原寺,沿龍溪河向大牛嶺挺進;一路由王恩茂陳先瑞率軍區直屬機關和十五旅,經店裡溝、樓房溝到羅麴院。部隊在羅麴院休整一天,期間當地石匠楊春霖以母親生日為掩護,做土席30桌招待紅軍指戰員。原三五九旅七一九團副參謀長任晨文章回憶:腿部負傷,得到洋縣父老群眾的大力支持,銘刻於懷,終身難忘。回憶詩云:“ 鎮安城外腿中彈,父老抬我到洋縣。 酉水河畔村連村,羅曲葉莊把身安。未進村前進祠堂,長袍禮帽換戎裝”。據楊春霖的女兒今年70歲的葉莊組楊珍娃老人講:“陝南遊擊王陳先瑞”臨走時吩咐父親楊春霖尋找掉隊紅軍傷員。紅軍走後第二天,父親楊春霖就帶領徒弟到秧田壩鄉以攬工為名尋找失散紅軍。當時秧田壩保長把一名受傷掉隊的紅軍小戰士捆到大樹上準備殺害,楊春霖說:這是小孩,不能殺!並出10個大洋將其買下,帶回羅麴院藏到房後的石洞裡,天天送飯,抓藥治療,半年後康復。由於紅軍已經走遠不知去向,國民黨部隊沿紅軍走過的地方搜索捕殺搞白色恐怖,小紅軍拜師楊春霖學石匠並在楊住下。隨後這位名叫向華葵的小紅軍不僅祕密發展楊春霖入黨,還和楊春霖拉起一支擁有20多條搶的游擊隊伍,對外稱羅麴院民團。1948年初夏,楊春霖給向華葵準備好盤纏,一路護送向華葵到華陽,二人作別,向華葵孤身翻秦嶺到達延安。1949年全國解放, 1951年春夏,部分不明真相的群眾以楊春霖解放前家裡有槍有人舉報將其以繩之以法,押送漢中報請鎮壓。時任漢中地區法院院長的向華葵在審批名單時發現,當即到監所核實,予以糾正,證實楊春霖是革命同志,並將恩人接到家中,從頭換到腳,吃住一月之久。向華葵執意留楊春霖參加法院工作,楊春霖說自己是個石匠,且不識字,決定回鄉參加建設。向華葵院長戀戀不捨親自駕車將楊春霖送回羅曲鄉。楊回鄉後,帶領徒弟們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先後修建了葉莊大橋,羅麴院大橋,洋縣引酉工程5號洞,為家鄉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羅麴院地處秦嶺南麓,漢水支流酉水河畔的半山區,現屬洋縣槐樹關鎮羅曲村,是一個群山環抱,山水相連有著3000多年曆史的古村落。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放眼望去,周圍五座山一座連著一座,猶如蓮花的五個花瓣,村民們居住的小山坡處在五座山圍成的園型凹地的正中,它獨立於五座山峰又與其中兩座山的半坡相連,它低於五座山峰而又高於周圍的田野,猶如蓮花的花蕊,左有酉水做伴,右有群山相連。當地老人世代相傳,左青龍,右白虎,風水先生稱其為“蓮花寶地”。羅麴院周圍五座山,五條龍,中間的高地酷似“大佛”,人們又把它稱為“五龍捧聖”之地。據說說這地方出過“娘娘”(皇帝的妻子)。

羅麴院不僅村委會旁邊有株千年古柏,這株古樹的正北三百米還有兩株更大的參天古柏。據村支書任中寬介紹:古柏樹樹下原是一座擁有百十間屋的文曲星大廟。八百羅漢在此誦經。廟的後背就是北城山。史載西晉泰始三年(267),分益州立梁州,置黃金縣(治設今酉水鄉城山)。山頂古城遺址歷歷在目。陝南有句古語:吃麵要吃棒棒面,看戲要看木腦殼。洋縣羅曲木腦殼(也叫咣咣劇團)至今已有700年曆史。洋縣羅麴院木偶戲誕生於元末明初,特別是明末李自成起義,張獻忠的農民義軍駐紮北城山時,就隨軍演出的木偶戲,木偶桄桄戲傳遍了漢水流域、長江南北,甚至傳到了西南邊陲。民國中期(民國20年,即1931年達到了鼎盛。以羅曲楊虎德班(秦腔)為首的木腦殼咣咣劇團在洋縣家喻戶曉,緣緣流長,至今還在洋縣大地巡迴演出。

精準扶貧,再創輝煌。由於羅麴院村氣候宜人,四周群山環繞,農作物傳花授粉受外界干擾影響極小,是制種業的絕佳基地。這一獨特的地理位置被國內多家制種公司看中。村主任任小強說,過去羅曲村種植普通的玉米、雜糧等,種類分散效益低,普通農戶一年的農業收入僅能達到三四千元。為了幫助群眾致富增收,村兩委調整本村種植業結構,最終把突破口瞄準在玉米制種上。經過村支部成員示範種植,打消了農戶的顧慮。漢中華盛種業公司與該村農戶簽訂了繁育玉米、油菜雜交種子的合同,村民在玉米制種中嚐到了甜頭,種植熱情空前高漲。2016年該村繁育油菜種子400多畝,玉米種子近百畝,平均畝產200多公斤,按每公斤12元的收購價計算,每畝地產值是傳統種糧收入的2倍多,畝收入超過2000元。村支書任中寬告訴記者:縣鎮黨委政府對羅麴院村這個世外桃源非常重視,縣委書記胡瑞安2016年7月冒著酷暑到村裡來檢查精準扶貧工作,發動鎮村黨員群眾迅速給特困戶葉寒紅三孤寡老人建起4間一層半樓房。最感動群眾的是包扶羅麴院村的漢中炮兵五團,政委姬峻峰和團長及劉連長,多次長途跋涉急行軍一百多公里過來,立即進村入戶慰問困難戶,問寒問暖,多次和村兩委商量發展項目,還拿出11萬元發項目發展資金。鄉親們動情地說:軍民魚水情,當年的紅軍又回來了。

拳拳赤子心,殷殷桑梓情。羅麴院村過去一直是泥巴路,2014年政府投資40萬擬建道路,但資金缺口30萬元,村民任土生,原是韓城礦務局工程師,後創辦橡膠廠,眷念鄉土,義薄雲天,慷慨解囊30多萬,打通了水泥路,道路通暢,百業正興。

發展產業發展一枝花,在洋縣槐樹關鎮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羅麴院村裡成立了“洋縣羅山農村專業合作社”。11組貧困戶葉懷德身殘志堅和父親投資十幾萬元在小曹家溝山上辦起養殖廠,散養土雞1000多隻,常年給洋縣城酒店、農家樂送貨。2組楊樹林戶,8組楊建慶戶養殖廠規模更大,土雞養殖均上3000只,不僅養雞還養羊,每天給雞放秦腔。村裡還大力發展土蜂養殖,目前全村有蜂箱500多桶。村支書任中寬說:現在土雞都有9斤多了,雞和蛋品質一流,但是由於這裡地理封閉,包括村裡許多人家產的土蜂蜜,銷路成了大問題。

年輕有為的村主任任小強,對羅麴院觀光旅遊業信心百倍。任主任說:村邊北城山下就是奔騰不息的酉水河,水質清冽,水深10米以上,是個天然絕美的釣魚場,一經開發,前程不可估量。

相關推薦

推薦中...